查看原文
其他

看人 | 尤瓦尔·赫拉利又来过一次中国了,你看清他的真面目了吗?

云也退 云也退 2023-02-17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云也退”



|看人|

尤瓦尔·赫拉利又来过一次中国了,你看清他的真面目了吗?




既然比尔·盖茨和马克·扎克伯格都说话了:“《未来简史》是本好书!”那么,《未来简史》必须是本好书了吧。还有奥巴马,作为总统,讨厌他、把他骂得一文不值的人简直太多了,但这丝毫不妨碍他厕身《未来简史》的拉拉队里:“奥巴马诚意推荐!”——嗨,你怎能不相信奥巴马的眼光?人好歹也是美国总统呢。

 

《人类简史》从以色列热起来,后在国际市场上爆款,赫拉利成名了,他接着写《未来简史》,提出人类正在进化成为“赛博格”(Cyborg):“我可不是指《终结者》里的史瓦辛格——远远比那个厉害,这是一个全新的生命概念。”


尤瓦尔·赫拉利与著作《人类简史》




赫拉利总是用冷静得可怕的口吻来吐出惊人之语。他,一个精瘦的、不吃肉蛋奶的严格素食者,每天坚持两小时的冥想,跟其他当红的“未来主义者”如凯文·凯利相比,少了一分生逢其时的自嗨,多了几缕旁观者的冷漠。赫拉利总说,不要说未来是好是坏,面对现实即可,而他眼中的现实则一直包含一些正在实现的、让人既兴奋又不寒而栗的愿景。身为历史学家,他的“今昔对比”总是出人意料,例如他在《未来简史》中说,一百年前在俄罗斯,沙皇用一百万贵族统治全国近两亿的人口,而如今,决定全世界六十亿人命运的核心阶层恐怕连一万人都不到,至于那掌握尖端科技的一小撮“研发人员”,其人数之少,两三个科技公司就能装得下。

 

人类欣然领受着技术进步的恩惠:“我们正与智能手机融为一体。很快它们就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很快,我们就将凭着包围着我们的算法来做决定。无论何时,一旦遇到什么大难局,你去问谷歌就是了。”赫拉利一边说着这些,一边告诉我们他拒绝用智能手机:信息太多了,干扰太厉害。

 

这并非故作姿态,而是心口合一。赫拉利在书中指出,如今让我们惊叹的高水平AI,是“无意识智能”,能够比人类更快更好地执行很多现在由人来执行的任务,例如开车、治病、治安执勤、打仗,这些任务是基于“模式识别”,而“无意识的算法很快就能在这一点上超越人类”。不出意外,人们都乐于听他谈论未来社会会被AI取代的职业,因为这跟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





但是,除了这类让人既紧张又激动的展望外,赫拉利更想强调的大趋势,恰恰让一般读者感到与自己无关,因而宁可忽略。这个趋势就是随着“科技抢走政治的所有风头”,世界将愈来愈演变成极少数人支配大多数人利益的格局,那极少数人可以优先越过“从智人到神人”的门槛,然后,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指引、限制、影响后来人的前进路径。只要笨重的民主政府无力干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人类愈无所不能,世界就愈脆弱不堪。

 

未来社会最好的消息是人类能够长生不死,最坏的消息则是——人类将极端害怕意外。这个论断,就像赫拉利的很多话一样,可以分解成两半,一半言之有据,另一半则是据此展开的逻辑联想。许多年前他就在文章中提出,凭着现在的科研水平,人类大有找到永生之术的希望,但它却很可能引起一场毁灭性的战争:试想,如果人类当真发明了永生药或是其他什么技术,它必定昂贵得令人发指,只有世界上的巨富才购买得起,而买不起的大众会产生怎样的集体反应,便不难想见了。

 

与其说《未来简史》之迷人之处在于赫拉利对“未来是怎样的”所作的有理有据的勾勒,不如说,他对这样一个未来的态度更值得重视。他挖苦那些可望永生的人:“他们只有不被炸弹炸碎、不被卡车从头到脚碾过去,才能长生不老,所以,他们很可能成为有史以来最焦虑的人。”





时光倒转半个世纪,人们谈及未来的时候,还是憧憬大于恐慌的。去年去世的未来学家、美国人阿尔文·托夫勒,著有《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相当于当年的《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书中的结构也是前一半回顾人类演化的历史,后一半展望未来,托夫勒看到了许多可能的社会变化:民主政制可能彻底失灵,大公司可能解体,童年时光大大缩水,生产者与消费者将会合二为一……不管看上去是希望还是危机,他的结论总是乐观的,他认为这带来无数变数的“第三次浪潮”乃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产生的,即使不知道后果如何,人们也该为躬逢这一划时代的巨变而庆幸。

 

虽然不无担忧,但托夫勒基本上还是认肯人类演化到现代这条路径的必然性的,至少不会刻意挑剔,唱“文明衰落论”。而赫拉利就不同了。《未来简史》如同《人类简史》,书中出现频率很大的一个词是“神话”。身为一个不信犹太教的犹太人,赫拉利十分看重宗教制造出神话来影响人类观念的力量。在他看来,那一小撮研发人员,其智力再发达,所做的事再关乎全人类的“福祉”,也都遵信一个初始神话,那就是令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苹果落地”:

 

“牛顿的故事从此颠覆了(圣经中)知识树的神话。在伊甸园里,是由蛇来开场,引诱人类犯罪,而使上帝降怒于人。不管对蛇还是对神来说,亚当和夏娃都只是玩物。但在伍尔索普庄园,人类是唯一的主角。虽然牛顿本人是虔诚的基督徒,花在研读《圣经》上的时间远比研究物理定律要多,但他促成的科学革命却让上帝就此退场。……”


阿尔文·托夫勒与著作《第三次浪潮》

深刻影响了1980年代后期那一代中国领导人的思维和眼光




看,这就是赫拉利的风格:他将近代科学的伟大起源判作“一闪念”的结果,一种观念(科学神话)将另一种观念(上帝神话)给挤了下去。没错,人都要跟机器融为一体了,人工智能都可以写文章画画作曲编舞了,这多么神奇!但在《未来简史》中,赫拉利并无心让我们为此惊叹,相反,他釜底抽薪地指出,科学技术的历史源于人类“相信了一个神话”,即,我们不再指望上帝为我们打开天堂之门,“只要我们得到足够的知识,就能在地球上创造出天堂。”

 

换句话说,赫拉利认为科学与所谓的“迷信”只是两个并列的选择罢了。科学很厉害,但究根溯源,不过如此

 

这种“不过如此”是他希望人们对我们所处身的剧变持有的态度,更是他的本色。上一次来中国参加活动,赫拉利便向围观的中国群众展示了他“不过如此”的一面:他病了,病得像个水土不服的外星人,刷新了一大帮围观群众头脑中对“当红名人”的认识。当然,没人敢轻易断定他有恙,因为大家都以为,一个断言“世界掌握在一小撮研发人员的手里”的人多半也是这秘密群体的一分子,轻易得不了头疼脑热。





一个人只要相信“意外”的力量,就能做到淡然。《人类简史》在从以色列往其他国家推广的时候,就是靠了“意外”:一家又一家出版商拒绝了它,最后是兰登书屋出版了英文版,后来,《人类简史》又“意外”在中国,这个有钱人的焦虑指数和没钱人的好奇心指数双双世界第一的国家获得了最大的市场。对赫拉利来说,这跟“是金子终会发光”的定律没什么关系,更不用说他还顶不喜欢抛头露脸,当一名国际知名人士。“我就喜欢一个坐在房间里,读书或者冥想”——你亲眼看着他说这话,你就不会怀疑他言不由衷。

 

就像曾断言农业社会根本就不是演化的必然,石器时代、靠采集为生的人类过得也挺幸福那样,赫拉利也断言,我们正在大踏步走进的那个“未来”并非人类的必然选择。这是他嘴硬,纯属一种变相的精神胜利法,但是,精神胜利其实也跟他所信的神话、所持有的信念有关。赫拉利很关心幸福学,他相信,人的幸福感,跟他不得不依赖的东西的数量成反比:依赖的东西越少,幸福感越强。我们离不开手机,每天非得收进一大堆我们本来不想知道、也不需要的信息和冷热知识,以后更是离不开机器人、机械臂……我们将越来越不幸福。


尤瓦尔·赫拉利在演讲




 虽说《未来简史》的原书名里并无“未来”二字,你却得记住,在以色列犹太人所用的希伯来语里,“未来”一词就包含着“过去”。也就是说,赫拉利是从一个相信循环时间观的文化传统中生长起来的,所以,他才能将未来、过去、现在并置,将在演化道路上一骑绝尘的人类与被淘汰掉的其他智人并置,将科技为王与上帝崇拜并置,他才能够看到,生产组织方式的一次次演变,技术的一次次飞越,其目的和结果,“不过”是财富和权力集中到为数越来越少的人的手中。“这很危险,”他说,“我们得抓紧时间来避免其发生”,至于如何避免,或许他的下一本书会给出个人的思考——不是答案。





往期回顾


看人 | 90岁的约翰·阿什贝利,仍是那个“臭烘烘的大人”

斯皮尔伯格为何讨厌他的父亲?

给英伦大才女当小丈夫的犹太人

感谢大卫,感谢那些正义感尚未耗尽的人

看人 | 李敖:让告别漫长一点

他是美国最危险的犹太人,而希拉里和奥巴马都是他的门徒

那个曾把相声演成长篇小说的人 ——侯耀文十年祭

迟来的父亲节 | 四位名声赫赫的作家,却各有丧子之痛

看人 | 唐杰忠:捧哏的无我之境

君子当立于危楼之下

凤凰台上凤凰游:侯耀文逝世十年记

有七情六欲的安妮·弗兰克,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屠杀受害者

她大他20岁,他们相爱11年,这是一段双赢的恋情

看人 | 吴兴华:是才子便不逢时

杨洁:站着也不挣钱,站着就是站着

看人 | 一条名叫Silvers的编辑狗




本文系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