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之“法官调解室暨社区微法庭” | 中新天津生态城“大调解”建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布 Author 生态城发布

(感谢张法官题字)



生态城首个

“法官调解室暨社区微法庭”

今天正式揭牌


今后再遇到法律上的烦心事

社区就有专业的司法服务啦


生态城“法官调解室暨社区微法庭”位于第一社区邻里中心,由生态城管委会与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联合打造,是生态城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法治建设、拓宽社区纠纷化解渠道的创新探索,将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司法服务到身边

更有“温度”

邻里中心是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享受公共服务的“家”,把调解室设立在这里,能让居民少跑路,在家门口解决困难事、烦心事,让“冷冰冰”的法律更有“温度”。

每周二、四,生态城环资法庭的两名常驻调解员将把办公地点“搬”到一社区邻里中心,为居民提供面对面的调解服务。法官调解室还引入“互联网”概念,一旦在调解过程中遇到需要法官解决的问题,调解员可实时连线法官,第一时间为居民办事提供法律建议。

法官调解室还打通了线上庭审平台,可选择适合的案例,通过直播或者录播的形式,向居民开展普法宣传,提升居民法律意识,打造居民身边的“普法课堂”。

“法官调解室暨社区微法庭”

地点

第一社区邻里中心二楼


现场接待时间
每周二、四 9:00-11:30

(工作日其他时间可与法官在线互动)



挂牌第一天就办实事

调解纠纷“解心结”

法官调解室挂牌的第一天,就迎来了准备诉讼的居民刘先生。

由于前任房主的户口未迁出,刘先生在房屋买卖过程中与卖家产生纠纷。调解员梁振祥和戴世遵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结合具体情况释法析理,提出法律诉讼的时间较长、成本较高,建议先通过调解来化解纠纷。

“我们计划先去派出所了解一下户口未迁出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让他心里有个了解;同时也与对方联系沟通,尽量让双方坐下来达成调解。”梁振祥介绍称,在他们接触的案件中,很多当事人都有“心结”,经过耐心化解、梳理,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能通过调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此,生态城还专门配备了心理咨询人员,从专业角度帮助当事人梳理心结、释放压力。



法庭成立一周年

打造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2020年10月,生态城环资法庭正式启用。一年来,法庭通过探索建立多元纠纷调解机制,持续推动区域法治化建设,为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为将矛盾纠纷解决在诉讼前,环资法庭与新区司法局沟通,协调经验丰富的人民调解员入驻。调解员与法官联动,将“讲情理”的人民调解与“释法理”的法院调解有机融合,降低了矛盾纠纷解决成本。截至目前,法庭调解的案件已有近3000起。

针对居民广泛关注的物业纠纷、涉农民工权益劳务纠纷及各类家事纠纷等,生态城管委会与环资法庭联动,探索构建了“党政主导、综治协调、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

法官与综治信访、社区居委会、派出所等单位协调配合,在诉讼前提前介入,通过释法析理,为矛盾双方提供有公信力的法律化解建议,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打造基层矛盾化解的“生态城模式”。







为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立足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高效便捷化解社区居民关心关注的纠纷,天津自贸区法院与生态城管委会联合在生态城第一社区邻里中心设立“法官调解室暨社区微法庭”,并于近日正式揭牌运行。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马越,生态城管委会书记杨志泽揭牌,生态城环资法庭负责人及生态城管委会办公室、法制局、社会局领导参与。




“法官调解室暨社区微法庭”是人民法院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又一创新载体,也是普法宣传工作的再度延伸。在这里,有人民调解员现场接待,面对面化解居民纠纷,有人民法官全时在线咨询,点对点解答法律疑惑,讲情理的人民调解与释法理的司法服务交汇融合;在这里,有法律讲堂实时开展,有庭审观摩直击现场,居民在社区便可以聆听宣讲、感受庭审,智慧社区与法治宣传相得益彰。



活动中,生态城环资法庭负责人就“法官调解室暨社区微法庭”的功能定位进行了详细介绍,带大家体验了人民调解、法官解答、庭审观摩等内容。

马越表示,“法官调解室暨社区微法庭”的设立,是自贸区法院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有力彰显,是继承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真招实举,是“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的切实举措。下一步,自贸区法院还将结合居民需求,进一步丰富该机构的功能,以回应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



杨志泽对“法官调解室暨社区微法庭”的设立给予了高度评价,希望人民法院能够充分发挥该机构的功能,助力生态城法治化建设,着眼社区纠纷高质量化解,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合作美丽滨海之城、幸福之城赋能加力。



前三分之二内容,来自公众号“中新生态城发布”。后三分之一内容,来自公众号“天津滨海新区法院”,来源:生态城环资法庭 王康;编辑:王笑笑;审核:运兆友。




以下点击可读:

矛调中心、司法所、环资中心法庭、东疆中心法庭:中新生态城大调解研究第三阶段调研及座谈

“中新天津生态城大调解”项目第二次研讨会及主要内容

兰亭会六周年·调研行 | “中新生态城大调解模式研究”第一次调研

新媒首发 | 陆旭:网络时代,技术无罪吗?——中立帮助行为探析

新媒首发 | 罗猛:袭警罪的构成分析

袁超、刘栋:法律谈判的哲学与艺术 | 南开法律谈判课第三季·大升华

“周泰网络犯罪和电子数据研讨会”要点备忘

高显嵩、张洪铭、白浩、朱桐辉:外挂案件的技术原理及罪名辨析 | 电子证据与网络法讲坛第五期

魏晓娜:从“捕诉一体”到“侦诉一体”:中国侦查控制路径之转型


编辑| 南开大学法学院研究生 李一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