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化转型的四个W:认识论和方法论

学习考古的老常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今天一大早,群里就开始讨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话题,现将有关观点整合如下,其中大部分是我表达的,不一定成熟、仅供参考、欢迎拍砖。本文从数字化转型的4个W开始,分别是WhyWhenWhere?和How

1. 为什么要做转型?Why

企业转型要以解决企业重大的经营问题为出发点,解决问题是转型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不能没事儿就捣鼓转型,这个道理非常的简单,人这东西,只有有病了才会去医院,健健康康的谁去医院干嘛(体检例外)。切不可为了转型而转型,一哄而上,这样会害死很多无辜企业。

数字化转型首先要解决认识论的问题第一是前面提到的为什么要转型?第二要搞清楚企业转型与(信息化)数字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企业转型是为了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重大战略和经营问题,但并非所有的转型都需要信息化或者数字化的辅助,有些转型有可能不太需要数字化或者信息化的辅助,仅仅是内部政策的一些调整即可;但是涉及到流程改变、组织改变、制造环节改变、供应链改变的,就需要信息技术的辅助;第三信息化或者数字化是辅助,是支持企业转型或者解决问题的工具与方法层面的选择与配套。切不可喧宾夺主,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好自己的态度,改掉牛逼哄哄的恶习,信息化是辅助,绝不是主导,更不能用数字化转型去驾驭、去指挥企业转型。例如,数字化转型要从问我们能帮您做什么开始。第四要充分认识到转型风险,转型是有很大风险的,很多转型是很难成功的。理解这个问题很简单,如果转型都可以成功,就不会有很多企业死去了。从前,我们反复的强调,企业的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而管理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有很多企业活到了一定岁数,企业文化便没有了凝聚力,企业利益开始山头化,人心彻底涣散,派系对立超过了企业利益,这种情况做转型,其风险是极大的,信息化或者数字化无法解决这类问题。第五转型是分层次的、分层级的,过分强调和鼓励全面转型未必是一件好事情,要认真梳理企业的问题和转型的动力,认真把握技术转型、产品转型与企业管理转型之间不同层级的关系与应对策略。第六转型要兼顾企业文化、员工利益和各部门利益,绝不是你官大,你就说了算这么简单。你官再大,企业内部的软抵抗,照样能要了你的小命。


所以,企业转型以及转型所需要的信息化数字化配套,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全盘统筹,有时候还真急不得,真不是一阵子疾风暴雨就能解决问题的。我们过去将近30年做信息化,这样的案例见的太多了。

2. 什么时候需要转型?When

如果一家企业一切都好,就没有转型的必要,尤其是企业在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前半段,完全没有转型的必要,这个阶段最大的任务,就是把东西卖出去,尽快的变现,获取最大的经营回报。只有企业到了成熟期,尤其是成熟期的后半段,企业营收遇到了天花板,单靠营销手段越来越难的时候,企业就要研究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哪些因素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哪些因素是外部的,哪些因素是内部的,以及外部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内部因素的,只要做了认真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估,才能确定转型的方式方法以及有可能需要的数字化如何配套。这时候企业董事会和管理层未雨绸缪是非常重要的,也有必要请外部的咨询公司过来诊断把脉,共同研究应对策略。

为什么成长期的BAT这几年不断的做转型?每隔2-3年就做一次较大规模的组织架构调整呢?我想,是因为竞争太激烈,外部市场变化太快所致,由此看出,传统的企业四个发展阶段,并非对所有的企业类型都是普世的。其实天天哭着喊着要做数字化转型的BAT,你们自己最有体会评估一下,并告诉我们,你们企业每一次重大业务转型和组织架构调整,你们是如何考量企业转型数字化转型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你们内部的数字化或者信息化是如何跟进和配套的?你们内部的信息系统是如何柔性的适应企业变革的?我想,如果你们用了好使的ERP,关于组织架构调整这一块,HR和财务(甚至包括管理会计,例如全面预算)的调整应该是很快的。
3. 如何、以及从哪里开始转型?How&Where

其实,前面已经基本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再总结一下,转型要基于需求、要立足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要有顶层设计、还要统筹兼顾各种因素,除非万不得已,不建议大动肝火的进行激烈的、甚至是具有内外部对抗性质的全面转型,企业应该小步快跑式的实施改革和转型,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和小步快跑这一坨复杂的关系,的确考验着企业的智慧和定力。其中,企业领导者的魄力和威望在转型的大与小上,是至关重要的,举四个例子一是前些年格力所做的自建专卖店的销售体制转型,那是基于格力的市场号召力、董姐姐足够的威信和魄力做出的成功范例;另一个是更早时候福建实达的失败转型,其实人家麦肯锡给实达出了三个药方子,而且非常清晰的阐述了每一个药方子的药力和毒性,然而,自命不凡的实达的管理层错误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严重低估了基层的软抵抗能力,导致销售体制转型彻底失败,把一个本来还很不错的企业给弄死了。三是我经历过的、Roger同志在其母亲厨房捣鼓出来的SSA,SSA曾经是叱咤风云的世界ERP前三强(SAPJDESSA),曾几何时,世界上七大制药企业都是SSA的客户,在国内还有像西飞和中美最早的合资企业安太堡露天煤矿(设备维护)等这样的顶级客户,其ERP套装软件BPCS是基于IBM AS400的,SSA还有自己很好的开发环境,开发环境还一度卖给了中国银行等企业。但是,UNIX系统开始如日中天,SSA管理层也未雨绸缪认识到BPCS迁移平台的重要性,但问题出在技术转型上,新做出来的基于UNIX的BPCS bug成堆,客户怨声载道。再加上Oracle、SAP不断地攻城拔寨,很快SSA就沦陷了。四是一家电气设备制造企业,在经营最困难的时候,却鬼使神差的实施了日本的阿米巴,搞的雪上加霜,完全拧巴了,搞错了方法,这是认识上出现了极大的偏差,按照我的理解,这家电气设备制造商具有同行业最强大的销售队伍,至少是之一,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经济因素导致的10kV设备市场天花板效应;二是产品好几年都没有更新,二次融合进展又不顺利;三是成本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而成本高的原因又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管理成本高;二是现金流紧张,供应商账期较长,导致采购成本上升,这些因素,是阿米巴所不能解决的,而且在某种程度上,阿米巴的实施还推高了内部环节成本和应对市场的效率降低。

4. 工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

无论企业大小、无论年头长短、无论是什么产业,无论在某一个产业链上给别人做配套还是能主导产业链,企业都有一个内部管理和外部供应链协调问题,昨天在群里讨论工业互联网时,也谈到类似的问题,对很多企业来说,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和运行,也被当成一次重要的数字化转型。从务实的角度看,只有在产业链上具有主导地位的企业,搞工业互联网才有实际意义,这个实际意义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有回报,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儿;二是可以带领供应链盘活资源、提高供应链整体协同效率、降低供应链总体成本,有利于链与链之间竞争优势的打造,尤其是与国外竞争力的打造上,带领大家共同奔小康。但是,处在产业链协同和从属地位的企业,最好就不要去建工业互联网了,因为你没啥话语权,没人听从你的召唤。比如说,国家电网公司的EPC采购(供应链的前半段),为什么可以聚集十几万家供应商呢?他们的号召力来自哪里呢?因为国网每年都有海量的采购任务,很多企业要依靠国网挣钱养家过日子,随着国网资产全寿命周期运动的不断深入,相信不久将来,国网整个供应链从采购、建设、运维直到资产报废处置,都会以适当的形式逐步开展;国网发策部负责的新能源云,已经打造了新能源的全产业链服务。感兴趣的读者或许可以从文章《工业互联网:GE Predix失败了,我们怎么才能做的更好?》和《从工业互联网看工业背后的效率和成本因素》找到一点点答案。


数字化转型:企业在什么时候才需要转型?


数字化转型:转型是核心,数字化是工具,关键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


华为的数字化转型,对传统制造业是否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数字化转型:转型是核心,数字化是工具,关键要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


阿米巴之场景啊场景,条件啊条件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