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和人工智能,都迭代466次,会有什么不同?

雕刻师老常 石头那些事儿 2021-10-15

仿一个石家河遗址的玉凤

大样出来了

仔细比对

发现还有不少地方需求精修


今天看了一篇很神奇的考古发掘的文章《南方人不善酒量?一壶来自中国南方9000年前的“酒”》,勾引了我的无限遐想,给各位汇报一下,算是周末愉快的助兴酒了。

上山遗址有酒喝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浦江县黄宅镇境内,年代距今约11400年-84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比著名的河姆渡遗址还早了大约3000年,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石球、石磨盘、夹杂了稻壳稻叶稻梗的陶器和稻米残留,石球石磨盘同时被发现,在我印象中还真的很少见,说明历史足够老了,老到什么程度呢,老到狩猎农耕并存,这比河南著名的裴李岗遗址还要久上3000年,比河南贾湖遗址也要早上大约2000年。

遐想一:如果在上山遗址的同一个墓葬中,普遍性的发现既有石球也有石磨盘,是不是可以表明,那时候狩猎和农业还没有明确的分工?那时候的古人,农忙时下地干活儿,农闲时就去打猎。如果石球和石磨盘分属于不同的墓葬,那就太有味道了,是不是可以说明,那年月就开始有分工了呢。考古学好玩的地方,也许就在这里,对遗址、遗物进行分析,试图重建当时的社会和人文。

有点意思,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古人利用稻米造酒的证据。距离上山遗址950公里的河南贾湖遗址,在那个时代,也有造酒的考古发现。

遐想二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思考呢?

1. 远古时期,距离遥远的古代部落之间,其造酒技术和方法,是交流传播的 ?还是迁徙传播的?还是独立发明的?或者其他我们还不知道的方式?
2.  如果那时候的古人,相聚如此遥远的交流或者迁徙,驱动力是什么?
3 .造酒应该是从食物发酵中获得的灵感,食物放置时间久了,绝大部分都馊了,能馊成酒的,本来就是小概率事件,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至少给我们带来两个很沉重的思考:
第一,中国古代农耕的历史足够长,已有考古发现证明,人工稻栽培有接近14000年的历史,北方旱作农业也有将近12000年的历史。
第二,那个时候,食物开始有结余,人们不再为食物而拼命的忙碌,有了富裕的食物,就有了更多闲暇的时间,一切美丽的东西,就逐渐被发明和创造出来,例如,贾湖遗址中用鹤的翅膀做成骨笛、其音节之精准,甚至达到了当代最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对音色的分辨力;再例如玉器和今天所讲的美酒。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延伸阅读《超凡的视力、听力和想象力,我们祖先的超能力》(新浪博客)。
14000年前,是个什么概念?
1. 那是旧石器时代结束,新石器时代刚刚开始不久的时候,那时候,人类还是要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是什么动力或者什么原因,引导古人从野生植物中培养和驯化农作物呢?太不可思议了,尤其是自然物产丰富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人在距今14000年的时候,就有了驯化野生稻的想法和初步尝试了。我一直认为北方的旱作农业应该早于南方的稻作,那为什么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却表明要晚一些呢,我实在是想不通,在《假期攻略:石器告诉我们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一文中,我只能把野生稻更早被驯化和种植,简单的归结为:是因为古人发现了野生稻很好吃
2. 14000年的时间,差不多人类至少繁衍了466代,进行了466次迭代,最近这一万年,使得人类从无知走向了今天辉煌的智慧时代,从愚昧走向了今天的文明。
遐想三:人类最近1万多年466次的迭代和进化,是一个伟大的成就,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工智能的玩儿,仅仅通过466次的学习迭代,能会有这么大的进化成就吗?这只是一个调侃,实际上可能并没有可比的意义。但也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人类的繁衍迭代,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是超级遍历的,是非常复杂的;而人工智能仅仅针对一件小事儿上的少数样本级别的空间遍历,与人类漫长的发展历史相比,人工智能的时间遍历,那都不是个事儿,尤其是在大家都急功近利的时候。

更多考古的学习与思考...
1. 跟着总书记,学习中华文明史
2. 中国考古百年|相信夏朝有文字的同学,请举手!
3. 看图,地质学、考古学、历史学、政治学的年代都是什么关系
4. 历史,中国百年考古的六大成就和三大遗憾
5. “南岛语系”和“南岛语族”考古中的大数据弱相关性探讨
6. 讨论:三皇五帝传说中,哪些有了考古学证据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