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183期:东安芦洪市镇
芦洪市地处东安县的中北部,公元290年-589年年为应阳县知府所在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立芦洪戍,为戌地所在地,属零陵县。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设芦洪巡检司,一直延至清道光九年(1829)。"惠帝永熙立应阳,李唐设戍芦洪江。朱明巡检有司在,圩市繁荣传八方"。
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物遗存丰富,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生智故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龙岩,湖南省3座保存完好的石拱桥之一宋代斩龙桥。同时,芦洪市镇传统建筑群保存完好,老街风貌独特,还是八大湘菜之一东安鸡的起源地。2009年芦洪市镇被列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
芦洪江是芦洪市得名的原因,芦洪江原名是应水,是应阳县得名的原因。
芦洪市古街古建筑基本保存尚好,只是原来的大街、小街、十八家街、茅铺街有的路段用青石板铺的路面,早被水泥所取代。
街道两边的房子大体规整却不呆板划一,沿着老街探头探脑的排列,似乎有些好奇而又有点畏惧的味道,多为砖木结构,两层居多,青砖黑瓦板壁,雕花木质门窗,实木楼板,室内设上楼楼梯,属比较典型的湘南古民居。
芦洪江之上,有一座石拱桥,叫做斩龙桥,相传建于宋代,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风雨沧桑,是湖南省保存最好、历史最久的三座古石拱桥之一,因桥上刻有手握利剑的斩龙王而得名。
斩龙桥长56米,宽2.2米,高4米。桥有三拱,每拱为半圆形。远眺石拱桥,拱与水中倒影相吻,呈现出三个浸入水中的圆月。
八百多年来,多少次洪水来袭,奔湍、漂木等等,眼看就要冲击桥梁,却又漩涡右泻,确保桥梁毫发无损。整个石桥全部用青石垛、青石板、青石砖筑成,拱脚薄而尖,亭亭玉立,自古就有“金鸡脚、豆腐块”之说。
其实为什么斩龙桥能屹立数百年,除了它的结构原因外,主要是因为桥正好处在一个有利的地形上,芦洪江干流在斩龙桥上游一百米处被一个江心小洲分成左右两股支流,桥正处于右支流,平时来水有近五分之二的水被分给了左支流,这样就减小了水流对桥礅的冲击,有效地保护了桥身。
一处桥拱上雕有一个人,手持长剑高高举过头顶,脚踏在一条龙身上,这就是斩龙的形像。这跟平时看见的“魁星点斗”有点类似,但魁星点斗下面是一条龙头鱼尾的鳌,人物手里拿的是一支笔。
桥面用青石板铺砌,两边有石栏石柱,每根石柱上雕有貌似仙桃的石垛。
据说以前桥身上有一块石栏上雕刻有女书文字,但后来这块石栏被取走了。
这次我在桥西侧的拱下发现了两块雕刻有字迹的石块,可惜年代久远,已经模糊不清了,可能是捐资人的信息,但不清楚还有没有年代信息。希望当地文管部门或者当地文史爱好者能顺着我提供的线索继续调查,可能有助于搞清这座桥的一些历史信息。
桥边还有一块石碑躺在水里,内容已被磨平。
这是镇上的唐氏宗祠,唐氏在当地是名门望族,除了唐生智外,以前的副省长唐之享也是东安唐氏后裔。
这里还有一座席氏宗祠。
席姓在湖南绝对是一支小姓,但就是这支席氏里在近代却出了个著名的湘军将领——席宝田。上次我在邵阳县塘田市镇里介绍了席宝田的别墅,但席的老家却是在东安芦洪市伍家桥。他的故居我在今后的文章里还会专门做一期介绍。
离镇上不远的王家亭村还有一座王氏宗祠。这座祠堂规模洪大,保存完好。
门头的这种封火墙在湖南是比较少见的,一般来讲封火墙是用于房子的两端,用在正面的情况极少见。一些现代的仿古建筑用这种做法,往往被古建专家们笑话,但在这里还真看见了实例。
从享堂顶梁题记上可以看出建于同治元年(1862年) 。
门头和花窗的灰塑做工精美。
侧厢房内的顶梁上能看见宣统元年的题记,看来厢房和享堂不是一年代建的。
来到芦洪市可不能错过这里的东安鸡!听当地人介绍我来到了这家兰氏东安鸡馆。
据说这里每天要卖出上百只鸡。做东安鸡要选用本地土鸡,要在45日龄以内,这样的鸡肉才够嫩。将鸡宰杀干净后,再将其肉洗净,放入汤锅内,加入适量清水焯约5分钟,至鸡肉八成熟时捞出晾凉。
正宗的做法是把鸡砍成八大块再烧。
烧鸡少不了当地米醋、仔姜和当地花椒。酸、辣、鲜、香让人回味。
这就是当地所产的花椒,也是这道菜的点睛之料。这种花椒只在当地有产,跟川菜所用的红花椒和青藤椒味道略有不同。
这是当地的米粉蒸排骨。
后来我又去过一次芦洪市,这次在一个路边大排档品尝到了东安鸡在当地的另一种做法。
这个小店的鸡被砍成小块来烧。
颜色更红,口味更重,我个人觉得兰氏东安鸡入味还不够,肉质偏柴,而这家小店则把东安鸡酸辣香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这家店里的血鸭也不错!
保护古建筑,留下最美乡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最后请大家观看我航拍的芦洪市老街视频。
声明:本文中所有原创图片和视频未经许可严禁转载盗用,违者必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