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丨郑洁:以“四度”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

郑洁 中国德育 2021-05-26

欢迎点击上方「中国德育」关注我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这突出强调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的问题。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是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前提和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面对新使命、新理论、新征程、新任务和新要求,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的亲和力,需要把握“四度”,即教学目标要有“高度”、教学内容要有“深度”、教学过程要有“温度”、教学方法要有“效度”,以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学目标要有“高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教学的目标同党、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融为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深刻回答了高校思政课的目标定位,即“立德树人”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概括的“四个服务”的方向和要求,从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政治高度来开展思政课教学。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政治站位,不仅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还要引导学生做到“四个正确认识”、坚定“四个自信”和增强“四个意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现阶段党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树立起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教师的教学有了方向,才会尽心尽责教书育人;学生的学习有了目标,才会踏踏实实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才是有亲和力的教学,这样的学习才是有获得感的学习。

✍教学内容要有“深度”。思政课教学是以课堂为载体、以教学为中介、以理论为内容的精神交往。思政课教师要对所讲授的教学内容有深刻的认识、透彻的把握和精彩的设计,把深刻的道理通过鲜活的教育载体和表现形式讲清楚、讲透彻,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回应现实问题,用理论的彻底性、科学性去征服学生、赢得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教学中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产生亲近感。为此,思政课教师要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四个坚持不懈”和“四个相统一”的具体要求,多阅读、勤思考、常写作,切实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到“在马言马”,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讲深讲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践。当前,尤其要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核心要义及其蕴含的理论创造、体现的时代要求,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赢得学生的信服和敬重。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才有魅力,这样的思政课教学才有亲和力。

✍教学过程要有“温度”。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发展需求和学习状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触动点和共鸣点,强化师生互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同时,思政课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掌控好各个教学环节,管理好整个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思政课教学中,部分教师存在读讲稿和照着屏幕念PPT的现象,他们不了解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不分析学生的学习期待,不关注学生的精神状态,导致学生对教师没有亲近感、对学习思政课不感兴趣。为此,思政课教师要“注重情和义、情和理的交融”,注重情感投入,适时走下讲台,适度和学生互动,对学生多些亲近,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教学热情,体会到老师的和蔼可亲;要对学生多些关注和关心,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中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尊重、理解和支持教师,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思政课的亲和力才会得以提升。

✍教学方法要有“效度”。2017年是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高校围绕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网络教学不断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思政课教学质量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我国高校开设思政课这些年来,探索和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既包括理论讲授、专题教学、案例研讨、演讲辩论,也包括多媒体教学、MOOC教学、微电影展示、情景剧教学等等。一堂生动且富有亲和力的思政课,不应拘泥于一两种教学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且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这就需要按照“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法。在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思政课教师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青睐的“两微一端”来开展教学,推动思政课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变抽象的“基本原理”为具体的“生动道理”,以教学方法的改善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思政课教师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引导青年大学生勇做时代的弄潮儿;要以讲话精神为指导,种好责任田,守好主阵地;要以提高思政课质量为目标,以教材、教师、教学、教法四方面建设为突破,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作者:郑洁,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责任编辑:赵 庭】

【来源:《中国德育》2017年第22期】

【微信编辑:崔倩倩】

声 明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属于本公众号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推荐阅读

观点丨强制捐款还是捐款吗?——何旭:让道德强迫回归理性

新刊速递丨中国德育2018年第9期

推荐 | 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1-36批全名录(建议收藏)

关注 | 影响儿童教育百年的心理实验

课例 | “爱情是什么”教学实录

大家谈 | 檀传宝:做配享幸福的教育家——仁慈篇

局长访谈丨守正出新,做触及心灵的德育——访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曾东标

征稿 | 固定栏目征稿     ➽     非固定栏目征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