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谈 | 昆明一中周琪皓学长带你探索生物科学的世界!
编者按
立大志,做大事!大湾区,大未来!
中大招生持续推出【经验谈】栏目,汇聚中大新生的奋斗故事、家长的教育经验和学长学姐的学习心得,鼓舞和支持更多为梦想奔跑的少年。
感谢大家的踊跃投稿,今天“学长经验谈”的分享嘉宾,是毕业于云南昆明市第一中学,现就读于中山大学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计划的周琪皓。
周琪皓
人物简介
周琪皓2020级生物科学强基生毕业于昆明市第一中学
对于生物科学学科的兴趣培养
首先,任何兴趣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对于生物科学的兴趣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很多同学而言,生物学可能只是课本中的知识点以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常识,这样一来,常识性的东西可能很难让我们从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对于我而言,阅读一些课外生物学科普读物,便成为了我培养生物科学兴趣的主要方式。在高中阶段,我首先接触到的是著名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后来也阅读了很多的生物学相关读物,比如说《基因传》、《垃圾DNA》、《遗传学革命》和《人类简史》等等,这一系列读物真正培养起了我对于生物科学的浓厚兴趣。
选择中山大学强基计划
我选择报考中山大学强基计划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因为强基计划有着小班化的教学方式,以及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机制;第二点则主要是自己对生物学科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自己也希望未来能在生物学方向能够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着领先全国的生命科学教育资源,无论是在学术还是教学方面都享有盛誉。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山大学生态学科获评A+,生物学获评A-。
高考备考和强基备考
高考备考过程中,其实我自己的成绩也有一些波动,但在这样的阶段,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便是保持平和的心态,继续做好错题整理和知识点的归纳,沉着面对考试。2020年强基计划校考是在线下进行的,现场和教授们面对面的交谈,也让我有一些紧张,校考主要考察的是一些对生物学基础的、宏观的理解。我还记得,当时有一个问题问到我对转基因的看法。只要大家能对高中的生物学知识掌握牢靠,外加了解一些相关的生物学新闻、课外生物学知识,就能够很好的应对考核。
★
强基计划学习体验
我觉得大学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说这一年半以来的学习经历对于我而言都还是很特别的,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学习、科研和课外活动。
学习方面,在强基计划的课业中,大一阶段十分重视兴趣的培养:我们有很多与生科院众多教授接触的机会,小班化教学的模式让我们几乎每两周都会与一位生科院教授交流,探讨他的研究课题,去接触最前沿的生物学研究。同时,我们从大一上学期就开始进行专业英文文献阅读,在培养兴趣的同时,让我们尽早接触到最前沿的研究文献,也能够提升我们的专业英语能力。学院在大二也会安排野外实习,真正到野外去了解自然生命。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更多地体现出了多专业间的交叉融合: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生物科学专业,还有生态学、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从而更广泛地让我们了解生命科学的世界。同时我们也有十分丰富的课外活动,比如在大一我们班和生态学强基计划的同学共同参与了中山大学博物馆生物馆的设计策划。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设计策划活动:“博物馆奇妙夜”
再说说科研,我们有着独特的导师制度,大一至大三期间有很多机会去走访不同的实验室,可以选择一位导师,并参与到实验室中,真正地学习专业实验技能。同时,强基计划每年都会有一些独立的科研经费以供我们去做自己的小课题与研究。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覆盖的领域十分广泛,相信每一位同学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
在课业之外,中山大学会提供很多的实习机会去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能力。在今年的暑假期间,我在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一家德国生物公司默克进行了三个月的实习。中大的课外生活还是十分丰富的,南校园位于珠江之畔,有着绝佳的风景和校园绿化,我喜欢摄影,中大靓丽的风景为我提供了绝佳的拍摄对象。同时,中大也有非常丰富的体育活动,除了校运会,我们还有各类球赛,作为生科院男篮的一员,我也在这一年半间参加了许多篮球比赛,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高考小建议
最后希望各位正在备考的同学们能在80多天后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绩,亲自来到中大,体验这所百年名校所独有的魅力!
推荐阅读
经验谈 | @中大全体在校生和家长,“中大招生”持续征稿!(长期有效)
经验谈 | 长沙市南雅中学戴斯琦:在天色破晓前,我们要更加勇敢
经验谈|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杨锐祺父亲杨永锋:学习,到底是为了谁?
经验谈 | 临床医学(八年制)张心瑶:决胜高考,只需把握两个关键点!
经验谈| 长沙市长郡中学周轩宇及父亲:情独“中”,“大”有可为
经验谈 |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赵文溥及父亲赵闯:中大缘,一生情
经验谈 | 湖北随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陈怡帆家长薛花 :星辰大海,砥砺前行
经验谈 |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郭胜言母亲任雪茵:物象万千,山高水长
经验谈 | 光华口腔医学院王博群:多读校园“无字之书”,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封面图制作:陈泓宇编辑:吴映雪校稿:李钏瑜、胡译匀初审:胡文涛、张洁、聂林复审:罗晶审核发布:荐志强
欢迎点击“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