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八上历史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识点精讲+同步练习题

全套视频+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课本目录

1.鸦片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

4.洋务运动

5.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6. 戊戌变法

7.抗击八国联军

8.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9.辛亥革命

10.中华民国的创建

11.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2.新文化运动

13.五四运动

14.中国共产党诞生

15.北伐战争

16.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2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全册识要点归纳

期末复习试卷汇编下载

知识点整理

战略转移

  • 背景: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没有能突围,反而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 第五次饭“围剿”失败原因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 长征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 长征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 中央红军长征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西出发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渡过乌江攻克重镇遵义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

跳出了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过草地

突破天险腊子口

进入甘肃

到达吴起镇

与陕北红军会师

  • 三大主力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 长征胜利的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遵义会议

  • 时间:1935年1月。

  • 主要内容: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 意义: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微课视频


考点整理

一、长征(战略转移)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二、长征的路线:★★

(1934.10——1936.10)


1、路线

瑞金→→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陕甘(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

 

2、遵义会议(1935.1)——转折

(1)内容:

①集中力量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

①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①恶劣的自然环境

②敌人的围追堵截

③缺衣少食

 

4、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吴起镇会师(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红军

2、会宁会师(1936.10)——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小知识:

七律·长征(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预习提纲

预习填空

一、长征(战略转移)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          的失败。(博古、李德等人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


二、长征的路线:(1934.10——1936.10)★

1.路线

          →→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四渡          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          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陕甘(          会师、          会师

2.遵义会议(1935.1)——转折

(1)内容:

①集中力量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③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2)意义:

①遵义会议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

②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3.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①恶劣的自然环境

②敌人的围追堵截

③缺衣少食

4.长征精神

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吴起镇会师(1935.10)

中央红军——陕北红军

2.          (1936.10)——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四、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预习填空答案:

一、“围剿”

二、瑞金遵义会议赤水金沙江吴起镇会宁开始确立生死攸关

三、会宁会师

同步练习


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的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2、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在这一年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是(   )

A.四渡赤水

B.强渡大渡河

C.飞夺泸定桥

D.翻雪山过草地

3、“红色战士志气昂,好比东方升起的太阳,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猛如虎,冲锋陷阵,无坚不摧谁敢当。”这是红军长征期间出现的一首战斗歌曲。以下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湘江战役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A、①②④⑥③⑤ 

B、①②⑤③④⑥

C、②①④⑥⑤③   

D、①③④②⑥⑤

4.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台儿庄战役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5.“红军不怕远征难”,毛泽东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下面这首气势磅礴的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描写的事件不包括(  ) 

A.巧渡金沙江 

B.飞夺泸定桥 

C.过雪山草地 

D.井冈山会师

6.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7、历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如图所示几幅图片,该老师讲解的主题是(  )

A.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B.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斗争 

C.中国工农红军的五次反“围剿”斗争

D.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二、材料解析题

8、毛泽东的诗词《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

①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转折点事件是什么?


 ③红军长征之“难”,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1-7CAADDDD

8、①博古李德等人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四渡赤水。

③自然环境恶劣,敌人势力强大等。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和遵义会议的内容;分析理解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供多个学习条件,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合作讨论,积极发言增强合作和协调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在困难面前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让学生逐渐形成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通过感受地方的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军精神,培养学生爱乡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遵义会议。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图中展示的是毛泽东《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那么,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长征?他们在途中遭遇了哪些艰难险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去感受红军长征的伟大征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战略战役和遵义会议

1.教师讲解: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均被红军粉碎。

2.教师引导: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和结果?

学生回答: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3.教师提问:长征初期,红军情况如何?

    学生回答: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人西进,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这样的情况下,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而敌人已经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了新的防线,此时毛泽东提出放弃进军湘西,而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大家的认可,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了遵义。

 4.教师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成为影响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那么这次会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

5.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列表概况有关遵义会议的有关信息。

时间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内容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③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师强调: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事务,是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指向成熟的标志。

目标导学二:过雪山草地

1.教师出示图片,说一说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回答: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2.教师讲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克服重重困难,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冲破敌人的包围,进入甘肃。

目标导学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说一说长征的胜利要关注几次会师,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两次,分别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吴起镇的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和红四方面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会师。长征结束的标志是甘肃会宁三大主力会师。

2.教师出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教师讲述: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红军的长征经过了赣、闽、粤、湘、桂、黔、滇、川、康、青、甘、陕12个省,越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及雪山、草地等,历经25000里。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征途。

3.教师提问:同学们,关于长征胜利的意义,你觉得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三、课堂总结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同时,它又像一处取之不尽的艺术宝藏,吸引着中外的新闻记者、战史专家和艺术家。长征不但是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还是20世纪中华民族灵魂最壮美的写照——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及它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战无不胜的。长征精神,过去是、现在是、今后仍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代代高呼:长征精神万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图文导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