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七下语文第6课《最后一课》图文精讲+知识点习题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精品课程讲析

七年级语文课程知识精讲+教案

七年级数学课程知识精讲+教案

七年级英语课程知识精讲+教案

七年级历史课程知识精讲+教案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精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朗读+精讲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第4课《孙权劝学》
第5课《黄河颂》朗读精讲

第6课《最后一课》讲课视频

第6课 最后一课

__

图文精讲+知识点+同步练习

__

课文朗读

__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电子课本

__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微课精讲

__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离线观看视频

如何用手机观看和下载教学视频?点这里


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从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二、课文背景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本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体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6):描述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部分(7—23):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等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五、问题归纳

1.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本题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3.“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句中的“偏”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与   平时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今天的课堂气氛不同寻常,为读者留下悬念。

4.“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这句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叹号,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感情上引起了小弗郎士强烈的共鸣。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深情,体现了他的爱国感情。

5.为什么要将韩麦尔先生称为“可怜的人”?

因为身为法语教师的韩麦尔先生,即将被迫永远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的学生,离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这该是多么痛苦啊!

6.“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把学习、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

7.“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是个比喻句,“监狱”本指把人们囚禁起来,使他们失去自由的处所,这里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打开监狱大门”比喻赶走侵略者,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法国人民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民族的象征,不忘记本民族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8.“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中的“塞”能不能改为“放”?为什么?

不能。“塞”有“用力、用劲放入”的意思。能够表现出施动者的强烈主观意愿,“放”则比较平实,不能表现出这种感情上的意愿。

9.“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出“我”对被迫学德语的怨恨心情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鸽子是自由的,也暗示了“我”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同时在句子中还暗含有对敌人的讽刺和对敌人暴行的愤慨。

10.听到了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为什么?

钟声、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的祖国告别。“惨白”说明内心痛苦之极。

11.为什么“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因为“我”深切体会到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情感,是他的爱国之心令“我”感动而敬佩。

12.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所写的“法兰西万岁”?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来写“法兰西万岁”,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3.小说最后一段,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收束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个手势中,包含了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包含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民族语言的深刻眷恋。这个动作描写再现了人物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多种感情的交织。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14.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

小说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通过他的装束、语言、行动来塑造他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借此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 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如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到惊异!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


作者没有直接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被迫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悲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 


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这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

15.作者是怎样安排组织小说的情节的?

作者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安排组织小说的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上学迟到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串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课后思考探究

一、平日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儿,静一点儿……”;“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老师穿戴一般。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我”迟到了,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穿戴上了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的衣帽。点拨:先按照题目要求,在原文上勾画出相应语句,再进一步精选并填表。


二、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老师责备、提问,想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荒废学习而悔恨。

朴素的爱国情感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场景中被进一步激发并得到升华,促使小弗郎士发生了变化。

点拨:此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韩麦尔先生及周围人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弗郎士,他变化的根源是“爱国”。


三、示例一:“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批注: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的衣着的描写,原来,韩麦尔先生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他是在万分悲痛之际,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的形象,说明韩麦尔先生平时严厉,关键时候表现出庄重、深情,是一位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

示例二:“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批注:这是对韩麦尔先生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悲伤、眷恋,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


四、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语言比作钥匙,形象地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只要牢记本民族的语言,就能团结人民,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赶走入侵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2.这个句子表现了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说明他领悟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将对母语的热爱与对祖国的热爱融合在一起。

3.表现了小弗郎士对德语的反感,对敌人强迫法国人学德语的卑劣行径的愤慨,讽刺了敌人的愚蠢,表达了对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4.即将亡国的法国人民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爱国激情。郝叟老头儿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出现在最后一课上,使本文的爱国情感显得更加厚重、感人。


五、略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一、字词理解


读准字音

木厂(jù)    闹(xuān)    

来踱去(duó) 身(zònɡ)   

学(dū)      郝叟(Hǎo sǒu)

异(chà)     冰(liū)     

钥匙(yào  shi)迫(qiǎnɡ)  

祷(qí)      住(ɡěnɡ)

辨清字形

惨(cǎn)惨白   摊(tān)地摊
掺(chān)掺杂  瘫(tān)瘫痪
渗(shèn)渗透  滩(tān)沙滩

理解词语


婉转:(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征发:旧时指政府征集民间的人力或物资。


视察:上级到下级单位检查工作。


诧异:觉得奇怪。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二、结构图解



三、主旨归纳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争取祖国解放的坚定信念,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素材积累


以爱国为主题的名人名言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我荣幸地从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

【知识点及朗读精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朗读+精讲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资料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知识点梳理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课文板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知识点汇编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堂实录精选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填空复习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考试题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检测AB卷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打包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全册教学设计(可下载Word文档打印)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教学教学资料汇编 

期末知识点+文言文知识重难点

 期末文言文知识重难点复习

期末复习知识归纳

电子版高清电子课本教材图片

初中语文知识点+期末试卷


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教学资料汇编

知识点总结资料汇编

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新苏教初中七-九年级数学上下册电子课本


初中英语:新目标初中英语789年级电子课本人教版初中英语教学教学资料汇编
八年级上下册 必背重点单词/短语/句型
外研社初中英语789年级上册下册 知识点精讲
冀教版初中英语789年级上下册 全册知识点精讲
北师大版初中英语789年级上下册 知识点总结
仁爱版 初中英语789年级上下册 知识点精讲

初中政史地:初中道德与法治789年级电子课本
初中历史789年级 高清电子课本
初中道德与法治789年级上册知识点+期末试卷初中789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生教师教学资料初中历史789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汇编
初中地理78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汇编
初中理化生:初中物理化学89年级高清电子课本人教物理九年级全册 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资料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人初中生物7年级8年级学生教师教学资料汇编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