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敬容《雨后》

陈敬容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陈敬容的《雨后》自然是不属于前一种风格,这首诗并未试图去嵌入时代的大叙事,而是曲径通幽,在文字的世界里别辟蹊径,寻找一种别样的矛盾,描绘一种人性的紧张。
《雨后》写于1946年,后收入《交响集》。彼时29岁的陈敬容刚刚逃离兰州的家庭妇女生活不久,再一次接触到新鲜的空气,诗情迸发,《雨后》可谓诗人壮年之作。
在《雨后》中,诗人塑造了一个空间与时间交错扭结的结构,细巧精致,同时又充满了内在的颠覆与质疑。这首诗里展现出两种向度,第一种向度是世俗的、空间的、形而下的,第二种则是超验的、时间的、形而上的。诗人并没有操持重量级的意象来冲击读者,也没有刻意通过韵律和节奏的转换来达成形式美,而是利用两种向度的交错来制造对峙与张力,从而形成一种错位和惊诧感,进而使读者产生非协调、不对称的审美感受。
陈敬容的诗学理念源自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的始祖波德莱尔曾经踟蹰独行,游荡于巴黎的大街小巷。他深刻地体会到当资本主义的世界到来时人的孤立彷徨,人从未象“现代”到来的时候那样缺乏依赖,于是波德莱尔只能以“凝望”而非参与的方式来看待这个世界。《雨后》中所表达出的诗学立场、审美理念、艺术价值无疑与现代主义心心相印,只是这种观念过于早产,在六十年前战乱方炽、乡土意识仍然居于主流的中国,她的诗就像石器时代的汽水瓶,那么的突兀而诡异。



陈敬容《雨后》


雨后黄昏的天空,

静穆如祈祷女肩上的披巾;

树叶的碧意是一个流动的海,

烦热的躯体在那儿沐浴。


我们避雨到槐树底下,

坐着看雨后的云霞,

看黄昏退落.看黑夜行进,

看林梢闪出第一颗星星。


有什么在时间里沉睡,

带着假想的悲哀?

从岁月里常常有什么飞去,

又有什么悄悄地飞来?


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

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

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

我仿佛看见大地眨着眼睛。




《雨后》是一首纤尘未起翅羽先动的好诗。它结构精巧,感觉纤细,语言明净,在艺术上相当讲究。有些意象的营造,甚至可以说是陈敬容破天荒的创造!比如“青蛙”的意象,真真是将青蛙写尽了!将生命的欣悦写尽了!
诗的第—节总写“雨后”清新的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诗人主观幻化的自然。骤雨初歇的黄昏,显得愈发宁静,天空明澈如洗,洁净如纱,它的调子使诗人想到了“祈祷女肩上的披巾”。这个意象来得突兀,却入木三分。祈祷女是静穆纯洁的,面对上帝一次次展开她那晶莹的心,她口中喃喃祈祷,身体却一动不动,那披在她肩上的披巾,也成丁她精神境界的象征,纯洁、神圣、典雅,又有一丝淡淡的哀伤。这就和雨后黄昏的天幕一样,平展安详而纤尘不染。树叶在雨水的洗涤后,更加碧绿明亮,像一只只绿色的耳朵在倾听生命的歌唱,又像一面而迎风招展的小旗,在打着旗语……这是近观的景象,我们可以想见,所以诗人不去写它。她选择了远望的方式,让雨后的树叶融为一体,成为“流动的海”。这碧绿的立体的海立在原野上,使人们“烦热的躯体在那儿沐浴”。这样,就将雨水、碧叶、人结合到一个境界里,成为精神彼此沟通的意象群。

许是这美丽静穆的景色使诗人忘记了一切吧,以致于在雨后他们还“避雨”在槐树底下,看那绚烂的晚霞,看黄昏怎样慢慢地脱去漂亮的彩衣换上黑色的睡袍.看林梢怎样跳出那神秘的“第一颗星星”。这“第一颗星星”,写得漂亮!道出了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在而后,她是怎样敏感、怎样专注于神奇的大自然啊。雨水滋润了“我们”的灵魂,将烦热的躯体和烦杂的心境洗涤得清清爽爽,连那些真实的悲哀在此时都沉睡在时间里,仿佛是一场梦,一种“假想的悲哀”了。是的,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我们的灵魂“常常有”悲伤“飞去”,“又有”温情与纯洁“悄悄地飞来”!这种心境的出现,是诗人将生命的呼吸与自然的律动融为一体后的果实;在这里,人不是作为自然的观赏者而出现,也不是为洗涤悲伤而去观赏自然,它只能是人与自然间偶然的相遇,相互的照亮,是一道莫测的天机使然!
这样一来,我们和自然就成为一种“互听”关系:“我们手握着手,心靠着心/溪水默默地向我们倾听”、这是典型的物我两忘状态,它使人变得纯粹,变得自由。最后两行诗,貌似轻盈,实则深厚,“当一只青蛙在草丛间跳跃,/我仿佛看见大地眨着眼睛”,这就活画了天地同参的诗的境界。青蛙轻轻一跳,整个大地浸透了生命,整个大地充满了被雨后的感觉唤醒的灵魂幽动,这原本是诗人的心眨着眼睛啊,那澄澈的犹如溪水一样的眼睛,那博大的犹如土地一样广阔无疆的视野……



推荐阅读:

陈敬容诗选

洛夫《子夜读信 》

洛夫《边界望乡》

徐志摩《再别康桥》

徐志摩《偶然》

徐志摩《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沙扬娜拉》

北岛《回答》

北岛《一切》

舒婷《致橡树》

舒婷《这也是一切》

余光中《乡愁》

余光中《乡愁四韵》

余光中《天问》

卞之琳《断章》

戴望舒《雨巷》

戴望舒《烦忧》

郑愁予《错误》

郑愁予《水手刀》
张枣《跟茨维塔伊娃的对话》

张枣《镜中》

张枣《何人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