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词61首鉴赏

玉楼春 钱惟演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载:“《侍儿小名录》云:钱思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酒阑歌之,必为泣下。”此词乃作者暮年之作,表面是抒写一女子的相思之苦,实事上诗人自伤身世情感的表达,格调凄婉。作者身为吴越王之后,又是刘太后(曾垂帘听政数载)姻亲。仁宗亲政后,年已垂暮的作者被贬谪至汉东,此词乃对此感怀之作。
上阕写伤春之感。首句描写春景:城上莺歌燕舞,城下春涛拍岸,一切都充满生机与活力。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交融,一个“乱”字既是春天景象的真实描摹,又暗示诗人的情绪,用得极为传神独到。“烟波”一词有同样表达效果。此意境的创造为下句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第二句由赞而怨,“绿杨芳草几时休”令人油然而生后主《虞美人》词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似的幽怨之情。面对如此美景,却有这番感慨,原来抒情主人公心中悲苦,“泪眼愁肠先已断”,哪有心情欣赏美好春光呢?不但“良辰美景虚设”,更因春景平添烦忧。
下阕更深入更具体地描摹和抒写作者愁苦的状态、原因及程度。首句道出诗人凄凉心绪的缘由乃“情怀衰晚”、“朱颜暗换”。心境渐渐衰老时,容颜自然改变。但作者不甘心这种伤感的变化,所以对镜自视,仍不免“惊”心动魂。一腔愁绪无以排解,惟有借酒浇愁,但这里的情绪与曹孟德、李太白完全不同。作者年轻时因身体有病的原因而“厌芳尊”,现在垂垂老矣,病当更甚,但作者却顾不了那么多,“今日芳尊惟恐浅”,可见痛苦、无奈的情绪实在是已到了绝望的程度。这种情绪怎不让人为之动容?作品结尾的这个句子堪称同类作品中的不同凡响之佳句。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黄昇《花庵词选》题作“别恨”,张惠言《词选》说:“此去国之情”,是范仲淹抒写乡思离恨的名篇。
上阕写深秋天高云淡,碧空万里的景象。起二句写景,既点明季节,又概括了深秋的寥廓气爽和落叶铺地的特征,成为咏秋的绝唱。深邃碧蓝的天空飘荡着几朵白云,铺满黄叶的大地,浩渺的江水染着秋意荡起层层波澜流向远方,在夕阳斜映的远山间,天水相连,烟霭蒙蒙,秋色苍茫。起到了“情景相融而莫分”(范希文《对床夜语》)的效果,作者运用碧云、黄叶和翠烟等色彩鲜明的形象来渲染夕阳下的秋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后笔锋陡然一转,怨芳草延伸至天际,让人油然而生无限离情,反衬出人的浓厚情意,为下阕抒写乡愁国忧作了极好的铺垫。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诗人博大的胸襟,远大的抱负。但作者的革新雄图却遭到当权者的阻挠不能实现,怎不令人愁绪满怀?“黯乡魂,追旅思”就是这种心境的披露。只有睡觉做着好梦时,才能稍稍解脱,否则终日都是愁苦不宁的。眼前的良辰美景,只能使游人倍感孤独。怎样才能排遣那无尽无休的愁思呢?只好借酒浇愁了,但“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全化为泪,愁苦更加凝重了。末二句化用李白“举杯浇愁愁更愁”之意,更形象感人。
本词上下融合,浑然一体,动人的秋景更衬托出客愁的深长。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深沉缠绵的离乡之愁,去国之忧。无怪前人评此词为:范希文《苏幕遮》一词“前段多人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宋仁宗康定、庆历年间,范仲淹节镇西北边塞。据说他守边时特作了《渔家傲》词数首,述边镇劳苦,现只存此一首。
上阕侧重写景,既富有边塞独特的风光色彩,又具有强烈的主观情感。起句以“塞下”点明区域,以“秋来”点明季节,以“风景异”概括地写出边疆秋季和内地大相径庭的风光,尤一个“异”字,道出诗人这位苏州人对西北边塞季节变换的敏感及惊异。次句写所在地的雁到了秋季即向南急飞,毫无留恋之意。“无留意”三字以遒劲的笔力透出这个地区到了秋天寒风萧瑟的荒凉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续写边塞傍晚时分的战地景象。带有边地特色的一切声响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起,形成了浓厚的悲怆氛围,为下阕的抒情蓄势。接下来以“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些所见与前面所闻的“边声”、“号角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而“孤城闭”又依稀透露出宋朝守军的力量薄弱,因而不得不一到傍晚就关闭城门的严峻形势。这就为下阕的抒情埋下伏笔。
下阕侧重抒情,抒写了抵御外患、建功立业的决心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起句以“一杯”与“万里”形成了悬殊的对比,诉尽了杯酒难销的浓重乡愁。次句化用典故,表明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无从谈起,可是要取得胜利,以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谈何容易。“羌管悠悠霜满地”承上阕写夜景。深夜里传来悲凉抑扬的羌笛声,大地铺满冷霜。如此凄清寒夜,满腔爱国激情和浓重乡思的作者思潮翻滚,怎能入眠,自然引出“人不寐”。结句由己及人,总收全词,道出了将军与征人共同的情愁: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却因战局长期无进展,又难免有思念家乡、牵挂亲人的复杂而矛盾的情绪。愁更难堪,情更凄切。
本首词是通过作者亲身经历,摹边塞风光,抒爱国情思,首开边塞词之作。这首词情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的先声。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这首词是一首怀念人之写。上阕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下阕以抒情为主,情中有景。本词情景妙合无垠,意境浑融完整,颇具艺术感染力,为历来的评词家们所称道。
上阕从月夜秋景起笔。“纷纷坠叶”点明秋天的季节,树叶纷纷飘到有落花的台阶上。“碎”形容落叶的声响轻而细碎,逼真地写出坠叶纷纷而轻盈的情景。暗合“纷纷”二字,更反衬出寒夜的静寂,细腻生动地状写出作者孤栖寂寞的情怀。此为所闻,接着由声音的摹写转入画面的描绘。“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两句是说,珠帘卷起,玉楼顿觉空荡。极目远眺,天色清淡如洗,星河如瀑,飞泻远方。意境高远而深沉激越,于婉曲中现出豪迈。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中,才引出下面的感受:年年今夜,月圆人缺。感情的激流汹涌澎湃,以景寓情已不能酣畅淋漓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了。于是,很自然地转入下阕的直抒胸臆,倾吐离愁。
想念的人不能相见,只好借酒浇愁,然“酒未尝入肚,却已经化成了泪水,真是泪深于酒”(李攀龙《草堂诗余集》),足见愁思之重,情意之凄切。室外,“月华如练”,室内“残灯明灭”,两相映照,浓浓的愁苦侵扰着离人,自有一种无法言语的凄凉,感伤的滋味,使人无法入眠,只能斜靠在枕上,寂然凝思,暗自神伤。“谙尽”与“年年”遥相呼应,极写愁绪由来已久。结尾三句,进一步说明相思之情或凝于眉间,或积于心上,无法回避,难以排解情感深挚动人,抒情造境十分精妙,女作者李清照《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名句显然受此启发。
诗人的本首词以柔情丽语为后世词话家所称道。可谓其婉柔绮丽风格的代表作。全词情景俱佳,意境高远,把思远怀人的愁思写得淋漓尽致,难怪许昂霄感叹说:“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词综偶评》)。



曲玉管 柳永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忍凝眸?杳杳神京,盈盈仙子,别来锦字终难偶。断雁无凭,冉冉飞下汀洲,思悠悠。暗想当初,有多少、幽欢佳会,岂知聚散难期,翻成雨恨云愁?阻追游。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这词是作者写离愁别恨的名作之一。
本词共分三层,前两层写登高所见、所思,融情入景;第三层忆昔慨今,寓情于事。
起首三句用云、日、烟波构成一副凄冷而开阔的图景。在渲染气氛的同时巧妙地道出了时间、地点。“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是梁柳恽的名句。“凭阑久”三字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孤独的心境,由此启下三句。“一望”由近及远,由实而虚,写千里关河,可见而不尽见,极写作者内心感受。明知远眺也是枉然,却还要凭阑久望,不忍离去,可见作者悲愁深重的程度。“忍凝眸”三字使满目的景色变得萧索凄凉,更增浓浓的愁苦滋味。
第二层意脉上紧承上文。“杳杳”极言其远,道出了愁苦的根源在于心上人远在汴京,难以相见。“盈盈”二字用以衬托仙子,倍增美感,同时,神京、仙子相互呼应,词境空灵。正因相思太深,作者猜想心上人也和自己一样受着痛苦的煎熬,即使织就“锦字”却因路遥没法寄予我。这三句,既为“凭阑久”作注,又暗点本词题旨。“断雁”三句,又由虚入实,再现眼前景色。鸿雁本可传书,但它们并未捎来只言片语,只慢慢地消失在苍茫的江天之中,空留下绵绵不绝的思念,“悠悠”深深地道出作者既得不着信又见不了面的惆怅心情。此景之中,相思更深入一层。
第三层是“思悠悠”的铺叙。用“暗想”追忆往事,昔日一次次幽欢佳会转瞬间变成了今日的痛苦离别。“岂知”二字凝着作者几多无奈,几多失意,“阻追游”包含了多少难以言说的遗憾呵!然后笔锋一转,又从沉思中醒来回到当前,指出这种“忍凝眸”、“思悠悠”的情状,并不是这一次,而是“每登山临水”都要“惹起平生心事”,满怀心酸。这满怀愁绪又向谁倾诉呢?只能在“黯然销魂”的心情下,长久无话可说,走下楼来。“却下层楼”,遥接首层“凭阑久”,全词血脉相通,浑然一体。
刘熙载《艺概》说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这首词的显著特色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但在情景结合次序上又有所不同。第三层侧重铺叙,似乎没什么技巧,却包含炽热的情感,这正是柳永的特色,其他作者所难以企及之处。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本词是作者的代表之作,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恋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感情。
上阕首句点明送别的场景:在秋风阵阵,蝉鸣凄切的傍晚,潇潇雨歇之后,于长亭告别自己心爱的人。诗人有意捕捉冷落的秋景来酝酿一种足以打动人心的、充满离情别绪的环境气氛。“都门”三句写离别情形,“帐饮”是别筵,“无绪”表明心绪错乱不安。“催”字勾出情侣被迫分离之状。正在留恋难舍之时,不解人意的舟子在催促出发了。“执手”两句,不仅写出了分开的情侣当时的情状,而且暗示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离别在即,本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便愈见心情的“无绪”,也愈见彼此情意的深切。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云:“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此同是意境深沉,真乃“此时无声胜有声”,体现了率真、自然的艺术风格。下句用一“念”字,急转直下,引出了对别后情景的设想。“烟波”以“千里”形容,“暮霭”以“沉沉”形容,“楚天”以“阔”形容,都与“凝噎”的心情相契合。作者用融情入景、烘托点染的手法,达到了一般抒情语言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
下阕宕开一笔,泛说离愁别恨,自古皆然。紧接着便转至眼前,自己在这冷落的清秋时节和恋人别离,内心的悲愁更甚。“今宵”两句,属虚景实写,是宋词中传婉约之神的千古名句。但设想今宵酒醒时,已不知在何处了,抬眼望去,也只有那拂晓时穿过岸边依依杨柳的袭人寒风和一弯残月相伴而已。作者借物抒怀,词、画、情融为一体,浑然天成,营造了一个凄清境界,历来备受推崇。“此去”四句,从别后长年落寞,相会难期到无人可说风情,既照应前文,又总结全词。词意始终回环往复,言有尽而情意无穷。可谓“余恨无穷,余味无尽”(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在坎坷的人生使诗人对离别的痛苦有着深切的体会,再加上他擅于运用白描和铺叙的手法,“状难状之景,述难述之情”(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因而本词具有一种内在感染性,极具艺术魅力。



采莲令 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本首是一首送别离的词,表现了作者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的特色,景、情、事三者自然融合。
上阕写分别时的情景。“月华”两句点明分别是在一个深秋的早上。月落、云淡、霜天,一派凄清萧索。“西征客、此时情苦”。此景更加深了即将远行人的愁苦。“翠娥”句转写送行之人。她推开轧轧有声的朱门,携着手一直把他送到岔路口。“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分别在即,仿佛此刻他才惊觉她的美丽:姣好的面容、亭亭玉立的身影,微泣着难以成语。寥寥几笔,一个具有纯真情意的动人的妇女形象已呼之欲出了。两人默默无言,垂泪而别,早已肝肠寸断的征人又怎忍回首相望呢?这临别的情景写得细腻真切,动人心弦。
下阕转写行人的感怀。船一行驶起来,便怨“桨”速“恁急”。上阕“争忍回顾”,自然越快越好,此处又怨船桨太快,把作者不得不分别又不愿分别的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真实感人。想到行前匆匆,尚未真正领略别恨,如今独坐静思,方觉千言万语,无人可诉。“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以景结情,诗人思人的这份悲苦,自待读者去体会。
本词情韵深厚,境界高远。前人评曰“其铺叙委婉,言近意远”(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颇为洽切。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本首是一首怀人之作,写得很含蓄。诗人把漂泊之苦与思想之情绾结在一起,抒发了对恋人的深沉思念和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情怀。
作者从登楼所见写起:在微风中,他久立高楼,极目远望,春草萋萋向远方延伸着,延伸着,一股无法遏止的愁绪伴着无边的暮色弥漫开来。“风细细”给沉重的画面注入了一丝动意,使起句平直而不呆滞,静里有动。无形的“春愁”变得鲜活可感了。天际何物引起作者愁怀,“草色烟光残照里”。原来,“春愁”从一片凄景中来。诗人在此借用春草来表示自己对于羁旅孤栖的厌倦。“残照”二字平添了一种消极感伤的色彩,自然引发“无言谁会凭阑意”的慨叹。登高望远,夕照与青草已引起悲伤,且又无人领会凭阑之意,其情其苦何堪?词至此已把作者的愁思描写得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下阕笔锋一转,写作者把杯问盏,酒中求乐,以此来反衬愁情的深重和无可排遣,实质是愁极之语。“拟把”三句正印证了“举杯消愁愁更愁”,形象生动地揭示作者“春愁”的缠绵悱恻,欲罢不能的程度,但作者“衣带渐宽终不悔”,他被折磨得十分憔悴、却坚决不后悔。原来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作者的愁情原是一片痴情。“终不悔”似岩浆炽烈,道出作者心中浓郁的挚情。究竟是什么使他如此痴心,如此钟情?“为伊消得人憔悴。”原来是为她!这两句备受评家称赞,它是作者心底的挚词,作者把自己对爱情的坚贞、专一和对心上人的钟情思念全都蕴含其中。情感之浓烈,表白之决绝,真是“求之古今人词中,曾不多见”(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
这首词构思奇巧,行笔可谓一波三折,起到了引人入胜的作用,结语直接抒怀,至情之语,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浪淘沙慢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呢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耆卿词,善于铺叙,羁旅行役,尤属擅长。”本词从游子的角度,抒发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首层写夜半梦后酒醒后的孤寂之感,抒发对情人的深切思念。夜半、凄风、冷雨、寒灯、空阶自营造了一个凄苦之境。作者梦断酒醒之后,触景伤情,倍觉凄凉,引起心中无穷感喟。“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自己长久地滞留他乡,辜负了对恋人的盟誓,回想起过去的欢乐时光,心绪更加烦乱,不堪忍受。本层极写环境的凄苦,弥漫一股挥之不去的寂寥孤独的愁绪。
第二层追忆往昔两情相悦时的美好时光。孤寂至极,往事在心中重温:洞房歌宴、鸳鸯被暖、幽合欢愉、相惜相怜,一幕幕尽现眼前,作者夜不成寐,回忆,嗟叹,只因“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的真挚而热烈的情感。
第三层从忆昔中回到现实,抒发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回忆往事,作者的痛苦愈深,对恋人的思念愈迫切,竟深深自责起来,怨自己“无端”“疏隔”,辜负了恋人。何时才是欢聚的时刻呢?一想起重逢,作者精神一振,开始设想那时他将在帏帐下鸳鸯枕边对恋人娓娓地述说自己的相思,告诉她自己如何夜夜难眠,数着寒更声响苦苦地思念。一个痴情男儿的形象已呼之欲出了。
本词围绕“情思”,多角度地进行刻画,把写景、叙事、抒情融成一片,而在结构上又层次分明,前后呼应。夏敬观称他的词“层层铺叙,情景交融,一笔到底,始终不懈”(《手评乐章集》)。



定风波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本首“闺怨”词,是作者“俚词”的代表之一。
本词塑造一个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敢于追求自由生活的年轻女子的形象。起句以春天美景来反衬少妇的寂寞、愁苦,总写百无聊赖的心境。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美好景致,对于思妇来说,只不过是惨愁的映照,这种移情入景的写法,加深了情的表达,情更真更深了。“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的风和日丽中,而她却“犹压香衾卧”,极写她心灰意冷之状。接下去细写她的愁容:往日里丰润酥嫩的姿容消失了,浓密如云的头发蓬乱了,“终日厌厌倦梳裹”,这一切皆因“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如闸口的积水一下子喷涌而出了,这是一切烦恼所在,也是本篇的关脉。
下阕直笔写出思妇因怨恨而生的后悔心理,“悔”字看似放得轻,含意却深重。“针线闲拈伴伊坐”,这三句细腻逼真地描绘出思妇的美好愿望,表现了她对夫妻终日相随陪伴的温馨生活的渴望。收尾两句,作者用通俗的语言,畅快淋漓,直率地坦露她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事密情真,通俗直白,是这首词的一个显著特色。本词上下一气呵成,感情真挚、炽烈,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一些俚词俗语的大胆采用,使本词的“市井”特色更加鲜明。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去年时。

柳词题材十分广阔,内容有羁旅行役、男女恋情和都市生活三个方面。本词是以小令写“羁旅行役”的代表作。
上阕以写景为主,但景中含情。“长安古道”二句,诗人纯用白描,勾勒出仕途嘈嘈,如群蝉鸣柳般的景象。一个“乱”字,实写蝉声,暗指心情。起首两句近景描写,已然声情并茂。举目远望,夕阳西下,寒风骤起,旷野上一片苍茫。寥寥几笔便极形象地将野外清旷空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凄清冷落的感触,落拓飘零的悲凉溢于言表。
下阕借景抒怀。“归云一去无踪迹”,在纷乱的人世上,一切不亦如此么?于是作者追问:“何处是前期?”“前期”指往昔的期待和愿望。以“归云”为喻,写一切期望已落空,人似浮云影不定,其弦外之音,不难体味。自然而然地引出结句,直写自己今日的寂寥落寞。早年失意之时,“幸有意中人,堪寻访”,而今与歌伎们狎玩之兴已冷落荒疏,当年宴饮欢聚的旧友也日见甚少,一切都不比过去的光景了。这正是作者“悲秋”的原因。“不似去年时”犹如痛彻心脾的呐喊,悲叹自己的落拓无成,道出作者深刻的哀伤。同时,本词在“失落”之外,弥漫着一种情感无寄的悲哀,那伤今感昔的慨叹,更令人同情,启迪人思。
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相应,不饰藻绘,语淡情深,可以说是一首表现作者一生悲剧而艺术造诣很深的令词。



戚氏 柳永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滠。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这是一首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佳作。
首叠以写景为中心,侧重描述傍晚的萧疏秋景,以衰景衬悲思。起首两句点明季节、地点和气候。近处:深秋一场冷雨过后,栏杆边的秋菊花疏叶败,井台旁的梧桐枝叶凋零;远处:斜阳残照在江关上,烟霭朦胧,秋色苍茫。面对黄昏的萧疏秋景,作者心境凄凉,很自然地引起悲秋的感慨,近而联想到“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宋玉《九辩》云:“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以悲秋为发端,自伤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作者与之产生共鸣,意在言外。“远道”三句,具体描绘“行役”的艰辛。此情此景本已令人难耐,偏在此时又传来秋虫哀鸣之声,使游子更加心烦意乱,不堪忍受。从所见所闻,极写悲秋情绪。
第二叠由情入景,写月夜幽思。已是夜深人静,游子却因孤愁难以入睡。这进,长天万里,银河清浅,皓月当空,如此良辰美景,更引发作者“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之叹。“未名未禄”三句,总写入仕之前,生活狂放不羁,肆情恣意地及时行乐之态。以往昔沉浸歌酒风月的欢娱映衬今日之孤寂,更令人神伤。
第三叠暗合“思绵绵”三字,展开对往昔欢乐时光的具体描述。“风光好”、“暮宴朝欢”、“狂朋怪侣”、“当歌对酒”凸现了年少时恣情狂荡的生活原貌,虽是虚笔,但仍逼真可见。“别来”二字陡然一转,用“如梭”、“似梦”写时光飞度、岁月无情,隐含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烟水程何限?”看似轻问,几许愤懑,几许怆然,尽在言中。“何限”极言经过的烟村水驿之多,说出了漂浪四方的孤独寂寞。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经过层层铺叙,蓄势已足,终于逼出“念利名、憔悴长萦绊”的点睛之笔。诗人深切感到,一生东飘西荡皆是受“利名”所累,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厌倦和鄙弃。回忆已此,“空惨愁颜”。“空”字足见感慨至深、痛悔恳切。从视觉、触觉、听觉极写孤寂凄清的难耐。寥寥几笔就把一个心如止水、形单影只的艺术形象推至读者面前,言已尽而意无穷。
李攀龙云:“首叙悲秋情绪,次叙永夜幽思,末勘破名利关头更透”(《草堂诗余隽》)。本词层次分明,线索明晰,有力抒发了孤独寂寞之情。此外,本调声韵和谐、平仄相叶,错落有致,声情并茂。赢得了“《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碧鸡漫志》)的高度赞赏。



夜半乐 柳永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渡万壑千崖,越溪深处。怒涛渐息,樵风乍起,更闻商旅相呼。片帆高举,泛画鹢、翩翩过南浦。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残日下、渔人鸣榔归去。败荷零落,衰柳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语。到此因念,绣阁轻抛,浪萍难驻。叹后约、丁宁竟何据?惨离怀、空恨岁晚归期阻。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天暮。

此词是一首一百四十四字的长调。诗人以一个孤独游人的口吻,作出了耳闻目见的与内心所感的巨大落差,充分展现其“善于铺叙”的特色。
首叠概写乘舟南下时的经历,生动地描绘了越溪的水光山色。首句点明时令,二、三句写出发情况,意在说明心情轻快。下分三层写江行景况,溯江上行,会稽山水的奇秀峻美,用典故括之,词约意丰,蕴含深厚。“怒涛”三句,写小船驶出沟壑,江面渐宽,波涛渐渐平息,并且风向也顺应人意,过往船只相互呼唤,一派繁忙欢快景象。“片帆”三句勾勒了一幅千帆竞发,轻舟飞渡的优美画面。“翩翩”呼应“乘兴”,尽现作者游历心情之愉悦。而“南浦”一典暗逗下文怨别。
第二叠摘取途中一个画面,描述出秋日暮色江南渔村的美丽景色:两岸酒旗飘飘,只见一座座飘浮着烟雾的村庄,一行行染着白霜的树。在夕阳斜照中,打渔人敲着木榔回家了。水中荷叶残破零落,岸边衰败的杨柳倒映水中。人与物,岸上与江中,往复交织,错落有致,构成一幅江天秋暮图。结末三句纯用白描生动描绘出浣纱女一面含羞避客一面喁喁细语的神情举止,给景物增添了生气。
第三叠由景入情,以“到此因念”领起,写离乡去国(指京师),归期难定,萍踪难驻的惆怅心情。本是“乘兴”揽胜,但浣纱女的无意出现,却勾起作者的离愁。“绣阁”句,抒发抛妻离家的仇恨;“浪萍”句,诉天涯飘零的孤苦。“叹后约”以下,直抒胸臆,写岁暮难归的哀怨。“凝泪眼”回望来路,长天苍茫,孤鸿哀鸣。结句缘情造景,以景足情,与全词首句景色相互呼应。
本词从离开时天气景色写起,到回望来路时天色景象止,环环相扣,一气呵成。情景、节奏和谐统一。并且,用典自然贴切,使全词蕴含丰厚,意境深远。



玉蝴蝶 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上阕因景生情,抒发对远方故人的深切怀念。前三句写秋雨初霁,独自凭阑远眺。为以下具体描写秋景作好铺垫。接着用“宋玉悲秋”一典自然无痕地流露孤独冷清的伤感情怀。并用“水风”两句具体描摹:水风——轻,蘋花——老,月露——冷,梧叶——黄,言简意丰,形色俱佳地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暮秋图。此情此景,令人十分孤独,故有“故人何在”一慨,承上而来,又统摄全篇,是本词主旨所在。
下阕以情起笔,情景交融,极写怀念之情。“难忘”引出对“文期酒会”等往事的美好回忆,“屡变”叹出诗人内心的感慨:斗转星移,岁月如梭,何时才能再拥有聚首的欢欣呢?“海阔”两句,把思念怅惘之情推向极致。燕不传书,归船空识,作者依然伫立在秋日夕阳里眺望,恰又听到断鸿哀鸣,孤愁陡增。收束处含蓄隽永,意在言外。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本词是一首羁旅相思的名作。
本词塑造的是一位游子形象。上阕着意描绘登楼所见的深秋景色来点染离情别绪。以“对”字领起本词,劈头写出清秋暮雨给予诗人的凄凉感受。特别一个“洗”字,把清秋的明丽、爽洁、纤尘不染的气氛描述了出来。继而用三句写雨后暮景,由近及远地描绘了整个深秋的景象。“霜风凄紧”写诗人的直接感受,突出了秋景肃杀的特点。以“冷落”、“残照”进一步渲染秋天傍晚的暗淡、凄清,从而也透示了游子心中的“秋”。这三句笔墨平淡,却极富表现力,赢得了苏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的赞誉(见宋赵令畴《侯鲭录》卷七)。清代刘体仁在《七颂堂词绎》并说“关河冷落”二句,“即《敕勒》之歌也”,认为可与北朝民歌媲美。这三句境界雄奇,气象宏阔,笔力苍劲,在柳词里的确是稀有的。接着四句写放眼望去,楼前花木凋零,一片荒芜、肃杀之景;远处,长江水无声无息地向东流去。在作者看来,一切景物都似乎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惟有长江水无动于衷,它默默无语地向东流去。以江水之无情,反衬人之有情。以这样一个暗喻作结,又为下文抒情蓄势。“无语”二字,堪称妙极。
下阕即景抒情,深刻地抒写了作者思乡怀归的心情,以及慨叹自己飘零异乡而功业无成的苦闷。“不忍”二字承上启下,将“归思”转进一层,意思更为委婉深曲。“望”字兴起思乡怀旧之情。此三句在词中至为重要,点明了“羁旅行役之苦”的题旨。“叹年来”二句,反躬自问,把无限辛酸愁苦融于一声慨叹之中,写出了千回百转的心思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想佳人”二句,由实入虚,别开一境,从怀乡思归者的对方着笔,幻想妻子盼己回归望眼欲穿的情态,委婉深曲,真切感人。尽管化用前人词句,却和谐自然,如同己出。结尾以“争知我”三字,归结到自身,以“凝愁”收束,首尾圆合,前后贯通。文笔灵活跌宕,感情含蓄深沉。于哀怨声中作结,令人一唱三叹。



竹马子 柳永

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挂雨,雄风拂槛,微收烦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索江城暮。南楼画角,又送残阳去。

本词是作者漂泊江南时,登临伤怀之写。
上阕以景着笔,触景生情。起首三句点出地点,写登高纵目,一片荒凉的景象。这几句作者紧抑如潮思绪,委婉而细密地叙写景物,为下文抒情营造了一种感伤凄楚的氛围。次三句以“对”字领起,交代天气、“雌霓”、“雄风”一典使词境陡出,景色更加苍茫阔大。“渐觉”三句写所闻所感,表明初秋季节。“一叶惊秋”堪称一绝,既鲜明生动地描绘出夏末秋初树叶飘黄的景象,又曲尽其妙地写出作者的敏锐感觉。此景之中,自然要引起诗人的思归之情。“览景”三句承上而来,抚今追昔,任感情潮水般沛然而至。
下阕由情入景,抒发自己的缠绵之感。“向此”三句用语浅俗,蕴含深厚,把孤愁、思念、悔恨尽括其中。愈隐而不露,伤痛愈深。“凭高尽日凝伫”,仅有的慰藉是在羁旅之中整日地凝望、凝想。“消魂无语”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精神状态。“极目”以后,又融情入景,极写一派凄肃的晚景:雾霭蒙蒙、零乱的昏鸦,暮色中萧索的江城。作者在此境中凝伫,听凄厉哀怨的画角声,看夕阳西下。这个词景深刻折射出作者漂泊江湖的郁闷寂寞心情。
运用白描与铺叙,一波三折地揭示主题,表现出诗人调慢词的特点。二者相互生发,使作品表现的感情淋漓尽致,苍凉沉郁。



迷神引 柳永

一叶扁舟轻帆卷,暂泊楚江南岸。孤城暮角,引胡笳怨。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烟敛寒林簇,画屏展,天际遥山小,黛眉浅。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觉客程劳,年光晚。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芳草连空阔,残照满。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本词是讲述晚年游宦之苦的名篇。由于身世的飘零和仕途的坎坷,作者对于萧疏淡远的自然景物似有偏好。寓情于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特色,使他获得善于“状难状之物,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的盛誉。
上阕着力写景,为下文抒情蓄势。起笔两句交代事情缘由,“暂泊”写出时间的短暂,暗寓旅途劳顿之苦。然后从不同角度描述江天暮色。所闻“暮角”声声,“胡笳”哀鸣,在游人听来,格外凄凉。寻声望去,但见水天茫茫,只有平沙雁时飞时落,聚散不定,暗示诗人心曲,倍觉沧桑。远处漠漠寒林,淡淡远山,描述一片迷漫冥蒙的烟景,真切如画,而这幅画呈现的色彩又是凄黯的,与全词基调相符。作者着重在荒凉境界的点染上,以景代情,写得异常沉郁、苍茫。为下文直抒胸臆酿造了一种感伤凄楚的氛围。
下阕承上抒怀。“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一句将自己长年行役之苦一语道出,一个“轻”字,写尽自己失去往昔生活的无限悔恨,“觉客程劳,年光晚”句,语极平淡,却蕴含作者暮年垂至,韶华不再的深沉感慨。“异乡”三句,再现旅途的苦闷无奈,以“萧索”、“愁眼”来表达作者凄寂的主体感受。“帝城”三句,抚昔伤今,意迷神乱,芳草萋萋,残阳斜照,佳人音讯渺茫,江天暮色之中,作者空遗离愁满怀。“芳草”四句又由情入景,以景足情,把愁苦、思念之情抒发得深婉、细腻、淋漓尽致。



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本词是作者宦游他乡,春暮怀归之作。
上阕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已晚,雨下的时间很久自然是知道。风雨孤舟,因雨不能行走,旅人蛰居舟中,抑郁无聊便更可知。这就把时间、地点、人物的动作和心情都或明或暗地表示出来。次两句写即目所见。汀洲之上有水禽栖息,而以拾翠之人已经离去,虚拟作陪,显示江边的寂静。更以“双双”形容众多的鸥鹭,便觉景中有情。“拾翠”句景中有意,意中有人,有人的嬉戏;今惟余景,景又呈现人去之后特有的寂静。鸥鹭都成双成对,自己却在孤舟之中独处。这一对照,将作者深感冷清孤寂的内心活动表达出来了。“望几点”两句,写时间由傍晚转入夜间,渔灯已明。但由于是远望,又隔着芦苇丛,所以说是“隐映”。这是远处所见。“停画桡”两句,则写己身所在及近处所闻。“道去程”两句,则写作者与划船人的对白和动作。“前村烟树”本应为实景,冠以“遥指”,则是虚写。此两句把船家对行程的安排,船上人问答的神情、口吻以及隐约可见的前村都勾画出来了,用笔极其简练流畅,而又生动真切。
下阕头两句由今夜的去程而念及长年羁旅之苦。“短樯”句正面描述舟中人包括作者自己那种闲极无聊的生活情态。次两句从“凝伫”生出,因凝望已久,所见则“万水千山”,所思则“乡关何处”。“迷远近”虽指“目迷”,也是“心迷”。其意境与崔颢《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同。
“自别后”两句,直接“乡关何处”,又再加以发挥。“风亭”句追忆过去,慨叹现在。昔日是良辰美景,胜地欢游;今日则短樯独处,离怀渺远,而用一“孤”字将今昔分开,意谓亭榭风月依旧,但人却两处茫茫不能欢聚,辜负了“风月”。“刚断肠”以后四句紧接上文,道出:离情正苦,归期无定,而杜鹃声声,劝人归去,愈觉不堪。杜鹃本无知之物,而能劝归,则无情而似有情;人不能归,而杜鹃又不谅解,依旧催归,徒乱人意,则有情终似无情。用意层层深入,一句紧接一句,情深意婉而笔力健拔。
本篇中的春景绚丽而幽暗,景中寓情且手法高妙。



倾杯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离愁万绪,闲岸草、切切蛩吟似织。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本首是一首纡回曲折的游子悲秋词。本词在表现手法上变化多端,有时用直笔,有时多曲折,有时两者兼用,或因调而异。
上阕首两句描述洲渚宿鸟,对仗工整。“落”字和“横”字形容鹜鸟飞下和雁字排列的状态,均属秋江暮色。第三句形容秋色如画,但显然是形容黄昏江上雨后的清冷景象,着重绘出“秋色”。前三句纯为写景,但江上行客的悲秋愁思已隐于言外。接着“暮雨”三句,以小船晚泊江边作为背景,引出行客。小船是行客所乘,“夜泊”指明停船的时间,“苇村山驿”点出投宿之处乃是一山野荒村的小驿店。因此,满面风霜、踽踽而行的羁旅人形象,于秋江暮色中呈现在我们眼前。“何人”两句,展开山村夜景。月明风紧,传来羌笛声声,吹出无限幽怨,大有李益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的意境。这里用设问提起,借笛声“闻曲生怨”,以抒旅怀。“离愁万绪”是全词主题,揭示行客的内心活动。此句后接以岸边闲草丛中秋虫的悲鸣烘托离愁。切切虫声、悠悠笛音,触发了行客的无端愁绪。
下阕开头三句,触景而生情,抒发别后的回忆和思念,但语气婉转。“忆”字将怀想和思念之情和盘托出。“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是为对方设想。那伊人深居闺房,怎能体会出行客漂流天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苦处?“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转笔归到目前境遇,既暗指歌舞消歇,又说明往昔“暮宴朝欢”都已如烟消云散。如今行客孤身独坐,惟有对月自叹。这里写得柳暗花明,不冗不复;又意蕴深远,倾吐衷曲。
末尾以景结情。遥望京华,杳不可见,只见远峰突兀,像是凝结着万千愁绪。“目断”接以“凝碧”,递进式加强情景,在这幅秋景中注入了行客自身的感情色彩,更深地透露相思之意、怅惘之情。
本词对雨后秋景的描述十分出色,而清寂的山光水影中又寄托着诗人个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构成一幅秋日雨后行吟图。



醉垂鞭 张先

双蝶绣罗裙,东池宴,初相见。
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春。
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昨日乱山昏,来时衣上云。

本词为酒筵中赠陪酒歌伎之写,题材虽属无聊,但作者却画出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动人的素描,使其虽无情韵之美,却有写人之妙。
上阕首句以描写歌伎罗裙起笔,表明作者此作将以描画人物的衣妆为主,为作品定下基调。“东池宴,初相见”补述相见之地(东池),相见之因(宴),并暗示了她的陪酒歌伎身份。“朱粉”两句写她“淡妆”的特殊魅力。在这里体现了“求异”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酒色歌舞的行乐场合,陪伴女郎往往浓妆艳抹,偶遇淡妆者,反觉难得,这便是“闲花淡淡春”的妙处。这里,作者以一个确切的、具体的比喻,写出该女子的神采、风度。
下阕前三句承接上阕“初相见”的观感,以“细看”引出她更动人处。这里,诗人采用倒装句。“人人道,柳腰身”,但在诗人看来,岂止此,而是“诸处好”。结句“衣上云”为全词最有光彩的神来之笔。诗人写歌伎身上绫罗衣衫上图案之美,以“乱山昏”作比,“云”则既写衣更写人。因为衣上图案,作者将此女写得如梦如仙,亦真亦幻。同时,呼应开头“双蝶绣罗裙”的句子。



一丛花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从《诗经》以来,诗词作品中大多表达征夫离人之恨者。而本首着重是“闺怨”这个古老话题的表达。
上阕写情中之景,下阕写景中之情。从离愁别恨的产生原因写起,以愁恨之多所产生的“不如桃杏嫁东风”的奇特想法作结,层层推进,条理清晰。这正是作者词作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上阕首句以“几时穷”反问句点出全词抒写别恨的主题基调。此句突兀有力,表现力极强,当受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句的影响。接着以“无物似情浓”进一步表达张先对爱情力量的感慨。直如元好问《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情状。“离愁”三句写眼前景致。妙处在于本是柳丝飞絮引起“离愁”,但张先反客为主,却言“离愁正引千丝乱”,即使情绪形象具体,更强调了这种情感的巨大力量。“更东陌”二句在写景方面是自然的联系和开拓,由“柳丝”而“飞絮”,但在写情方面则更进一层,点出心乱如麻的心绪。旧时习俗,折柳送别,故柳与离别便有了渊源。柳永《雨霖铃》亦有“杨柳岸”句。但这里却跳过别时折柳的情景,而径写别后见柳生相思,有了新意。“嘶骑”三句,直写愁恨之源:“嘶骑渐遥,征尘不断”,而“何处认郎踪”句更写出了当初离别的无奈和凄惨。这三句写别后登高目中所见与心中所想的情景,首句以情起(“几时穷”),末句以情结(“何处认”),感人至深。
下阕由回忆转到眼前景物,由景及情,强化情感。池水溶溶,小船南来北往,鸳鸯悠然嬉戏,惹人伤感,为末句“人不如物”的悲叹埋下伏笔。“梯横”句承接首句而来,白日“伤高怀远”,夜来“斜月帘栊”,孤寂冷清之状令人不寒而栗,更何况“又还是”,不只今夜如此,而是长此以往了,夜夜难熬!日日受煎熬,夜夜守斜月,“沉恨细思”——怨极生自怨自艾之慨:“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风拂桃杏,绰约多姿;人不如花,孤寂自守。结尾三句是此词的“眼睛”,与唐人李益诗“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有暗合之处,实属“怨妇”情感的最好表达。



天仙子 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时光易逝,青春难再。人生失意,偏逢月照花影,落红满径。借酒浇愁,愁何能消;酒醉易醒,愁何能醒?这首词深刻表达了作者无奈、感伤、失意的情感思绪。
这是作者最有名的一首词。这首词表达的是伤春、伤时之慨。但这首词与见习的抒发痴男怨女春愁的作品不一样,表现的是面对自己老而无为、韶华不再的哀叹。词作题目下有一小序“时为嘉禾小悴,以病眠,不赴府会”,足见张先的处境与心态。年轻时张先于官场并非不得志,颇有出息。但老年的他却晚景凄凉,故感时伤怀,作下此词。
上阕因事生情。“持酒听歌”本是颇为风雅的乐事。然而《水调》那优美的音乐并没有给诗人带来欢快,反倒增添了忧愁——“午醉醒来愁未醒”,不但点出了诗人的心情,更写出了这种心情的沉重程度。但这愁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其原因,在后面四句中以悲怆的情绪表现出来:“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这里,“春去几时回”的设问已经包含作者深沉的痛苦:春光不再。这“春”既是自然之“春”,也是作者生命之春。“临晚镜,伤流景”与杜牧诗句“自伤临晚镜,谁与惜流年”的诗意有相似之处。这是作者对自己垂暮之年无所作为又觉时不与我的沉痛感慨:回首往事,老大无成;设想未来,毫无希望。这里,“空记省”与“愁未醒”相呼应,表现出愁的原因与程度。
下阕触景伤情,融情于景。时间上,上阕由朝至暮,下阕由暮至夜。偏在自己苦闷哀愁时,傍晚却见自然中充满情意的美景:“沙上并禽池上暝”,暮色朦胧中,鸳鸯双栖,更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凄清。“云破月来花弄影”句为作者自己和历代诗评词话家推崇和激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曰:“‘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此句妙在眼界开阔,动静结合,情态毕现。天上“云破月来”,地上“花弄影”,一个“破”字,一个“弄”字,既写出了动态,更写出了情态,有拟人化手法的功效,十分感人,云、月、花均有了生命感,被恰当地人格化了。结尾四句,由户外转入室内。夜深人静,诗人回到室内:“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既补叙了“遮灯”的原因,更为末句的悲叹设下了伏笔:“明日落红应满径”!既伤春,又哀己,意味幽幽,令人感喟唏嘘不已。



千秋岁 张先

数声鹈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本词是一首伤春怀人之写。“春愁秋怨”是作者们善于表现的对象,此词当属其中佼佼者。作品从对暮春景色的传神描画和感人叹惋写起,深情表达对爱情的哀怨和坚贞。“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为千古绝唱,是表达感情的极品佳句。
上阕写暮春景色,情景交融。首句从听觉写起,直抒对春光易逝,好景不常的感慨。句意虽化用屈原诗句,但却有独到新意。“又”字充分而准确地写出岁岁春恨的深沉和幽长。百花凋零,群芳摇落,悲凉之意油然而生。接下来,作者由“伤春”而“惜春”,欲折残红数枝以挽留春光。但这是徒劳的,雨轻风狂,梅雨季节愁煞人。大自然的春色一如爱情的好时光,太易遭遇摧残。永丰坊边孤独的老柳,整日将如雪飞絮飘向天地之间。“无人”写出了柳树的孤独。此句“柳絮飞雪”的意境与首句杜鹃哀鸣相互映衬,强化了上阕的悲凉凄怆。
下阕直抒胸臆,正面表达诗人的感情。上阕酝酿的情绪在此爆发出来:“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满腔幽怨,溢于言表。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对痛苦的状写一笔宕开,转而表白执着坚贞的爱情态度和缠绵甜蜜的爱情体验。“天不老,情难绝”的爱情宣言惊世骇俗;“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既是“情难绝”的原因,也是“情难绝”的具体体现。如此忠贞的感情自然令抒情主人公彻底不眠。结句既小结前文,亦多味悠远。
清人陈廷焯谓诗人词“有含蓄处,亦有发越处”(《白雨斋词话》)。此作正如此,恰到好处,令人叫绝。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黄蓼园《蓼园词选》云:“落寞情怀,写来幽隽无匹,不得志于时者,往往借闺情以写其幽思。”本词抒发的是暮春时节所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情怀。
上阕起句突兀,感觉细致贴切,切人角度恰当巧妙。“乍暖还轻冷”,既交待季节特征,又暗示诗人的情绪与感慨。“风雨晚来方定”,既指某日特定的天气情况,又将前句表述的情形具体化。暮春时节,最让人伤感:凋花落红,“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接下去,作者并未写惆怅心境的原因,而是进一步将季节和自己落魄的表现具体化和强化。近清明,是具体季节;因“寂寞”而“残花中酒”,而且“又是去年病”。忧愁何其深远:在凄风冷雨的清明时节,何止现在才孤单寂寞、愁绪难遣,而是多年如此。
在上阕渲染铺垫的基础上,下阕渐渐道出“怀人”这一伤春缘由。但作者的巧妙和高超之处在于并未点明所怀之人的任何具体情况,只以“隔墙送过秋千影”含蓄表述,给读者无限遐想和回味的空间。本想于醉中解脱,却被画角惊醒,凄风吹醒。结句“那堪”一词道出心中最痛之处:物是人非。秋千仍在,秋千影仍在,人儿却不知身在何处,影在何方。黄蓼园激赏曰:“角声而日风吹醒,‘醒’字极尖刻。末句那堪送影,真是描神之笔。”思而不见其面,睹物伤怀,难以言表。
纵观本词,诗人结合触觉(暖、冷)、听觉(画角)与视觉(残花、明月、秋千影)表达感情,含蓄蕴藉。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包含蕴藉地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色衰败的惋叹。
上阕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乃晏殊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位“富贵宰相”在这时慨叹:时光易逝不易留,“夕阳西下几时回”直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同时,诗人惜时中暗寓怀人之情,“去年天气旧亭台”,物是人非之感跃然纸上。
下阕沿着上阕的情绪延伸,融情入景,在对春色飘零和时光流逝的伤感中,抒发孤独寂寞之情。“花落去”乃暮春常景,“无可奈何”则平添万般深沉厚重的情愫。这里“花落去”既是写实,又是对青春、爱情、友谊等动人事物的象征。下句“似曾相识燕归来”既谓时光过去一载,也意味深长地表达了旧燕归来、故人不在的惆怅。“似曾相识”与上句“无可奈何”有相似的表达效果。结句意蕴丰富,余味幽长,“独徘徊”的“独”字准确而传神地总结了全词的情调。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其中尤以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的评价最为中肯:“词中句与字有似触著者,所谓极炼如不炼也。晏元献‘无可奈何花落去’二句,触著之句也。”所谓浑然天成,不露斧凿之痕。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这是一首表达离情别绪的作品。
上阕直抒胸臆,慨叹人生苦短,光阴易逝,所以十分平常的离别也让人伤感。“销魂”在此可作痛心疾首解,与句首“等闲”配搭,相得益彰。既然人生这么的短暂,离别又是这么的痛苦,那么相聚时就应尽情开怀畅饮,“酒筵歌席莫辞频”,与太白诗句“将进酒,杯莫停”传达的情绪有相通之处。此三句各主其意,又层层相因,环环相扣。
下阕紧承前文之意,结构上也与上阕一脉相承。首句意谓思念远方之人,因相隔千山万水终是徒劳,“满目山河空念远”;更何况眼前又遇到这风雨落花的凄凉景色,自然心中不免生出无限伤悲。既然如此,与其为伤别伤春而痛苦烦恼,不如多给一些爱与眼前的美人。根据全词格调和内容,此处“眼前人”当为以歌舞伴人饮酒的艺伎。结句是诗人无可奈何的慨叹,不可视作其“及时行乐”、“自我麻醉”人生观的体现。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本首是诗人颇负盛名的伤离怀远之词。写的是一位闺中人。
上阕主要写所见。起句写秋晓庭园中的景物。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像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上去又像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傲霜盛开的幽洁品质,象喻高雅。这里用“愁烟”与“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事物,透露出闺中人的高雅和她的哀愁。“愁”、“泣”二字有刻画痕迹,但在借外物抒发心情时、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次两句写深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在充满哀愁,对季节特别敏感的闺中人眼中,燕子像是因为不耐罗幕之寒而离去的。这与其说是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闺中人的感觉。闺中人不仅在生理上感到秋天的微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凄清凉而引起的寒意。燕子“双飞”,更反衬出人的孤独。这两句只写客观景物,不但未着明显的感情色彩,而且两种物象之间似乎还不一定有什么联系,但细品起来,其味无穷,艺术表现非常委婉含蓄。
后两句从今晨回溯到昨夜,明点“离恨”,成为本首词的词眼,从情感表现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景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将斜光照透朱户,直到天亮,十分自然。既如此,人们不应该去怨恨它,但闺中人却偏要去怨恨。这种似乎无理的怨恨,正有力地表现了闺中人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由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感触,又一次让人感到其泻意的深婉含蕴。
下阕主要写的所思。前三句承上阕“到晓”,折回写今晨登上高楼远望的情景。“独上”应上阕“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是从一夜无眠中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望之所见,而且也包含有对昨夜通宵未寐时卧听西风飘落叶情景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精确地传达出这一自然景象给予闺中人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瑟,人又孤独,似乎应接着抒发闺中人忧伤低回之音。但作者却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一人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样写,不仅能表达闺中人有登高望远的苍茫百感,也隐示闺中人有长久不见所思的空虚惆怅。而这种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能给闺中人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广远境界的驰望骋怀。这种意境从“望尽”二字中可以充分体味出来。此三句尽管包容了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华,纯用白描;意境高远,气象宏大,成为名言警句。
末尾两句紧承前面。高楼驰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彩笺是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闺中人欲寄思念之诗书音讯这种强烈愿望,与所思之人远离故乡又不知宦游何处而音书无寄这种可悲现实对照起来描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全词也就在这渺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与“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现了令人神远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了摇曳不尽的情致。
本首词上下阕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有不同处的。上阕取景较狭,偏于婉柔:下阕境界开阔,近于悲壮。而上阕于深婉中见含蓄,下阕于阔远中有蕴涵。但是本篇仍贯串着意象虚涵概括这一总的特点,闺中人的音容面貌若隐若现,因而具有婉约词中少见的境界寥阔高远的特色。



清平乐 晏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此词是一首典型的写景抒情之作。伤春、悲秋是旧时抒情作品两大题材与主题,本词以细腻的描述抒发淡淡的忧愁,所谓闲愁。
上阕虽以秋风落叶入笔,但未见悲愁,而是一种陶醉。诗人以“细细”这一叠词充分表现了对秋风的美好感觉。所以第二句“叶叶梧桐坠”亦是轻轻的感慨,并无“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苍凉。“绿酒”二句以“初尝”、“易醉”、“浓睡”等词暗示了此景下人内心的最低情绪,但这种情绪只是淡淡的一层。与其说是忧愁,倒不如说是秋日里文人惯常的一点点触景伤怀。
下阕进一步描述秋季景色,表达诗人的细腻感触。斜阳照残花的黄昏,双燕南归的季节,一丝凉意袭上银屏,也袭上心头。
本首词较为典型地体现了作者词“温润秀洁”(王灼《碧鸡漫志》)和“和婉而明丽”(冯煦《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的艺术特色。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本首词为男女离别相思怀人之作。上阕直抒胸臆,表达深情难寄的相思之苦。“红笺”两句,婉而不露,深深蕴含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情人的无限思念。“红笺”表明对爱情的慎重,“小字”暗示信上倾诉真情的文字多;“说尽”则用其反意。“鸿雁”两句进一步状写相思之苦,表达一腔深情无法向对方传递和表白的惆怅和郁闷。“鸿雁在云鱼在水”,没有信使只是托辞,或许是其他原因。但无论什么原因,结果是确定的,“惆怅此情难寄”。
下阕融情于景,寄情山水。既然相思之情难以用书信表达,那就登高远眺,遥寄深情于山水吧。“斜阳”两句,以“斜阳”、“遥山”等意象,通过“独倚”、“恰对”相映衬,暗示内心的凄凉孤苦。晏殊词中多有以登楼远眺抒发离愁别绪者,如“画阁魂消,高楼目断”(《踏莎行》),“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踏莎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蝶恋花》)。结尾两句化用崔护诗意,将深深的思念、怀想、牵挂和感伤融在一起,把全词的情感推向高潮。“人面不知何处”在意蕴的丰富、深沉、熨帖等方面均恰到好处。而“绿波依旧东流”既与“人面不知何处”句意相承,又有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可谓蕴藉悠远。



木兰花 晏殊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本词是感慨人生的作品。春光易逝,良辰苦短,不如“烂醉花间”!全文的思想情绪落脚到愤激与不满。
上阕表达对自然事物和景象的感触与思考。“燕鸿”两句由自然界春光易逝的现象联想到人生亦如此,难以捉摸和把握。想起这些,真是千头万绪,感慨万千。“长于春梦”两句具体形容这种人生慨叹:这缥缈的“浮生”就如短暂的“春梦”,亦如易散的“秋云”,难以挽留,稍纵即逝。这里,作者一面感叹人生渺茫,一面却流露出对良辰美景的眷恋和神往。下阕以典故进一步将上阕的慨叹具体化。这里,无论“闻琴”的卓文君,还是“解佩”的汉皋神女,均被认为非爱情的化身,而有作者的政治寄托。“庆历新政”失败后,不但自己罢相,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一批知己也遭贬谪。也由于自己失宠,欲替贤臣良友们说话,已经变成奢望,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当然是“挽断罗衣留不住”了。结句正语反说,充分表达了作者愤激的心态,而不能理解为是作者自甘沉沦,自我麻醉的表现。
本词感情十分强烈,表达却蕴藉含蓄,比兴手法(起句)、传说典故的恰当运用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木兰花 晏殊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睁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玉钩栏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这是一首伤春怀人之作。
上阕由景及事,回想往日与梦中美人相见相识相聚的美好幸福情景。第一句动情地描绘美丽温馨的春天景色:“池塘水绿风微暖”。在如此良辰美景中,自然回忆起美好的往事来:“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两句用细腻的笔触,对初次相见的“玉真”美妙的歌喉和绚烂的舞姿加以描绘。作者用美玉相碰发出的和谐悦耳的声音状写她的清脆歌声,用“红乱旋”来形容其舞姿的灵活轻盈和迷人,让人头晕目眩、眼花缭乱。
下阕由对往事的回忆转入对故人的思念和故人的怅惘。钩栏香阶,美景依旧,醉后醒来已是斜阳西下。结尾二句,由对意中情人的怀想,延展到对旧人老友的留恋。“无一半”使全词境界一下子得以拓展。由此联想,“醉后不知斜日晚”句既是对具体往事的叙述,也是对人生垂暮的感慨。



踏莎行 晏殊

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此词是一首送别的情词。晏殊词作中,有不少作品抒发和表达相爱男女的离愁别恨。此作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不表达别后思念之苦,也不是陈述由离愁引发的人生感慨,而是写出饯别、相送、别后思念的痛苦情感和现实历程。
上阕从送别场景写到依依不舍的情景。“祖席”二句是点明在长亭唱着离别的歌声设宴告别。“香尘”句写宴后送别的情形。离别双方已越来越远,但还频频回首相望,依依不忍分离,所以“犹回面”。“居人”两句分别从两方面着笔,反复重叠咏叹不忍离开的难舍之情。从“行人”角度感受,居人不忍离去,马嘶映林,揪人心魄;从“居人”角度体验,“行人”去棹不行,在水里原地打转,因为对居人十分挂念。
下阕写的分别后的相思。虽然双方不愿分别,但是分别最终变成了事实。画阁高楼既为过去相聚之所,又是别后伤心之地。人去楼空,只有独自登楼远眺,遥寄相思。“只送”道出心中失落:目光所及,夕阳西下,除了一江东流水,并无心上人的影子。结尾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对心上人无穷无尽的思念。
此词的结构,唐圭璋在《唐宋词简释》中赞曰:“通体自送别至别后,以次描摹,历历如画。”在语言风格和表现力方面,王世贞认为:“‘斜阳只送平波远’淡语之有致者也。”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这首词几乎全部写景。作者以细腻缠绵的语言,通过动静两幅暮春景色图画的描绘,抒发了对万物自然转瞬即逝的无限感慨,寄寓了作者隐隐的怨怼与愁绪。张惠言在《张惠言词选》中认为:“此词亦有所兴。”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亦认为:“首三句言花稀叶盛,喻君子少小人多也。高台指帝阁。‘春风’二句,言小人如杨花轻薄,易动摇君心也。‘翠叶’二句,喻事多阻隔。‘炉香’句,喻己心郁纡也。斜阳却照深深院,言不明之日,难照此渊也。”上阕描绘的春天画面,以行人踪迹为落脚点,由近及远,展现出一幅暮春立体图画。“小径”三句,写暮春时节郊外景象:“小径红稀,芳郊绿遍”,这是地面景象;“高台”句则将视野移至高处,楼台树木已是枝叶繁茂、翠色逼人。“春风”两句将树上杨花与路上行人通过春风联系起来,情绪也透出幽怨。作者以拟人化手法责备春风不知约束轻薄杨花,反而吹送其放纵乱舞。下阕作者的视点从郊外转入庭院,更加细腻地描绘暮春庭院寂寥的幽静状态,更强烈地表达了孤独怨恨和愁苦。苍翠的树叶掩藏了黄莺,厚厚的朱帘隔开了归燕,只有幽室内香炉里的青烟袅袅升起,如轻柔的飞丝一般在四处游荡。这是一个令人压抑的寂然无声的环境。“藏”、“隔”、“静逐”三词准确传神地营造了这个令人窒息的环境氛围。“一场愁梦”句,直接陈述作者心中的感受,画龙点睛般道出了全词主旨。结句“斜阳却照深深院”又转入写景,但意味已被拓展,使作品在这里平添一种苍凉之感。



破阵子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此词是一首清明即景词。上下阕平均用力,共同构成一幅清新明丽的郊外嬉春图。上阕着力写自然景物。首两句写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正是一年中春光最堪留恋的时节。春分过后到清明,标志春已中分。梨花落尽,新燕将来,此时恰值春社节日也将到来。社礼过后,大酒大肉,人们尽情欢乐,连闺中少女也可出门“踏青”。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她们一个个呼姊唤妹,外出游观。这是首两句精神所指,并为下阕埋下人物出场的伏笔。后三句写当此时节,气息芳润,池畔苔生鲜翠,林丛鹂转清音。春光荏苒,所谓“日长飞絮”,正应了古语“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写景状物,闲情婉致。下阕着力写人物活动。值此良辰美景,两个相邻的少女出现了。在往日的采桑路上,她们正好迎面相遇,西邻女微笑着问东邻女:“你今天怎么这么高兴?怕是昨天夜里做了什么好梦吧?”东邻女回答说:“不要胡猜,人家刚才和她们玩斗草赢了彩头呢!”“疑怪昨宵春梦好”句,揣摸少女心理细致入微,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在宋词中确为罕见。尾句“笑从双脸生”精当准确,实在再难找到一句更能描绘少女笑吟吟的神态的句式来替换。
这首词的美,美在风景和人情。古代词曲,写妇女多,写少女少;写少女而似此明快活泼、天真纯洁者更少。作者运笔清丽秀润,所描天时物态、人事心情,在乎神力,而无收奇猎艳之迹。



玉楼春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首词当为抒写男女爱人相思之苦的作品。缠绵悱恻,意趣幽远。
上阕从写离别之景起,到写怀人之情。“绿杨”、“芳草”、“长亭”,莫不是典型的构成恋人送别场景的自然事物。作者站在闺中女子的角度,发出“年少抛人容易去”的幽怨。“抛人”是怨,“容易去”更是怨。在此情绪基调铺垫下,自然引出三四句。“楼头”两句因情设景,以典型景物寄托情感。“五更钟”敲醒“残梦”,使人无奈在“楼头”惋叹;“三月雨”浇凉“花底离愁”,让人心意凄迷而凝重。因年少不知事而轻易抛人离去的那个人给女主人公带来的相思苦守、孤独酸楚,在这里被写得如此形象具体。
下阕以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对比表现思念缠绵幽远。“无情”二句在强烈对比中进一步直白地表达怨恨之意,心绪更为不平,同时引出结尾二句所表达的痴等誓愿。“无情不似多情苦”,既与上阕意蕴脉脉相承,又点出“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主题。“一寸还成千万缕”既是苦的具体化,也是“多情”的写照,更为重要的是,自然过渡到结句忠贞痴心的表白:“只有相思无尽处”。结尾二句颇有“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的感人力量。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评价说:“言近旨远,善言也。年少抛人,凡罗雀之门,枯鱼之泣,皆可作如是观。‘楼头’二句,意致凄然,挈起多情苦来。末二句总见多情之苦耳。妙在意思忠厚,无怨怼口角。”极为恰切中肯。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此词通过对春光的生动传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春天的情感。
上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画。“东城”句以叙述语气写春游时的总体感受:“风光好”。“渐”字写出了春天的脚步轻轻到来的感觉。“縠皱波纹”以下三句具体描述了“风光好”的景色之美:春水盈盈,碧波荡漾;杨柳依依,楚楚动人;火红的杏花在枝头绽放,透出勃勃生机、浓浓春意。“红杏枝头春意闹”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作者因为写了这首词,被当时人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认为:“春意闹三字,尤奇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下阕为感叹春光有限、人生苦短,流露出珍惜爱与美的感情来。“浮生”两句以一个反诘句表达珍惜欢乐时光和美人一笑的惜春之情。末尾“为君持酒”两句奇妙地将此情以奉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来含蓄地表达,意味深长。



采桑子 欧阳修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欧阳修《采桑子》共十三首,其中联章歌咏颍州西湖景物者十首。颍州治所汝阴,在今安徽阜阳。“西湖好”,是欧阳修十首《采桑子》所要表现的共同主题,所以第一句都以这三个字结尾。但每首所表现的角度不同。本词描写的是“画船载酒”游西湖的情景。
上阕写船中饮酒泛湖之快乐。人们乘坐彩绘的游船,饮着美酒,荡漾于湖光山色之间,是多么惬意啊!再加上各种音乐助兴,这种快乐更达到了高潮。管乐的声音高亢嘹亮,节奏急促;弦乐的声音纷繁齐鸣,紧和着管乐的节奏。这一“急”一“繁”将音乐欢快热烈的气氛和节奏渲染出来了。在这样的乐声中,人的情绪更加高涨,朋友间频频举杯,行令助饮,你斟我劝。“玉盏催传”的“催”字,形象地传达出了主、客之间亲密无间、开怀畅饮的情态。这样的豪饮不免要醉,湖上风平浪静,醉了尽可以放心地躺在船上睡觉,任小船平稳地在水上自由漂行。
下阕写酒后醉眼观湖之快乐。人们俯视湖水中,只见白云朵朵、蓝天悠悠,漂流于行船之下。船在行走,云也在移动,似乎是人和船在天上飘飞。这自然是醉眼带给大脑的错觉。“空水澄鲜”言天空与湖水同是澄清明净。这一句是下阕的关键。“空”与“水”结合上句的“云”与“舟”及下两句的“俯”与“仰”、“湖”与“天”,可谓四照玲珑,笔意俱妙;并恰切现景,妥帖自然。“俯仰留连”句又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言人从水中看到蓝天白云的倒影,一会儿仰头望望天,一会儿又俯首看看水,更被这空旷奇妙的景象所陶醉。于是怀疑湖中别有一个天宇存在,而自己行舟在两层天空之间。说“疑”者非真,说“是”者诚是,“湖中别有天”的体会系作者别出心裁之笔,却给人以活泼清新之感。
全词贵在真切地传达出了“画船载酒”游西湖这一特殊环境中的特殊感觉,堪称一时之秀。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漾漾,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早年曾知颍州。因政治原因晚年辞官隐居颍州(1071-1072)。美丽的西湖风光令他陶醉,于是情不自禁地一口气写了十首《采桑子》,歌咏颍州西湖春夏美景,每首均以“西湖好”起句,以示其激赏之情。此为其中第四首。作者一反前人及时人伤春情调,而以赞叹的语言表达西湖残春的美丽动人。
上阕首句挈领本篇,直言群芳凋谢之后,正是西湖美丽迷人的季节。“群芳过后”既点明暮春季节,又不同凡响地表明西湖之美的独特魅力所在;“西湖好”既是格式使然,更表明作者对西湖的真挚深厚热爱之情。起句既为此篇抒情定下基调,又显出作者不同流俗的情怀,达观、开阔、明朗的人格尽现。“狼藉残红”以下三句具体描述暮春西湖之美。虽然落花遍地,飞絮漾漾,但靠着阑干的垂柳在和煦春风里漫舞,显示出勃勃生机。至此,作者赞叹“群芳过后西湖好”的原因鲜明地表现出来了。这三句没有细致刻画,只是淡淡白描,但恰到好处地显示出诗人不俗的审美情趣。
下阕由写实景转而虚写人情。“笙歌”二句既暗示西湖之美曾吸引众多游人驻足观赏和笙箫悠扬、歌声嘹亮等内容,又使读者感悟西湖恬静、安宁美的一面。结末二句再次落笔于景,以动写静,写出作者进到室内静静欣赏细雨中双燕归来图景的好心情。
本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诗人归隐后的超然、恬淡、自由的心情,暗含一种人生感悟和寄托。同时,词风的明朗也为宋词的多元化发展起到了开拓作用。



诉衷情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本首词详细地表现了满腹酸辛的歌女不得不强颜欢笑的可悲处境和她感伤的内心。
上阕记述女主人公梳妆形象。起句点明初冬季节和清晨时间。“卷”字意味深长,既有动感,又引出女主人公的形象。“呵手”句生动、形象地描画了女主人公柔弱娇美的神态。“试”字准确地表现了一个爱美的女子对自己形象的慎重。三、四句则作了一个特写,专门描写其眉的化妆,并用典故深入表达内心的忧伤。
下阕则重在对歌女神情心态的描述和挖掘。起首三句拟女主人公作内心独自,忆昔伤今,感伤悲叹。结末两句则将立足点转到善解人意的第三者角度,正面表现歌女强颜欢笑但难掩心中苦楚的情形。“拟歌”二句为白描,结句“最断人肠”为感慨般的抒情。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本词主要讲述离情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暗示着离别。征人之路,慢慢的远去;闺中人的愁绪,愈益深重,直教人揪心落泪,肝肠寸断。
上阕从远行人起笔,讲述他路途中遇到恼人的春色而引发愁绪。旅舍周围的梅花已然凋谢零落,溪畔桥边的柳丝弱不禁风,起首二句写诗人旅途所见初春景象。在这草香风暖的美好季节里,诗人却不得不离故乡远行。一个“摇”字既写旅途颠簸之苦,更写孤独跋涉心神不定的糟糕心情。“离愁”二句直接表达心中离愁,随着离去的路途越来越远而愈益加重加深,宛如春水绵绵不断、无穷无尽。此以春水喻愁,正如李后主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个“渐”字,承接紧凑而又对比鲜明,形象逼真,合符情理。
下阕转向闺中人,在心上人离开之后登高望远,遥念离人,泪眼迷茫,哀怨满怀。起首三句生动描述她登高远眺时脸上的表情,心中的感受。“寸寸柔肠,盈盈粉泪”,工整的对偶,恰当的叠字,一个断肠美人儿的楚楚动人形象栩栩如生。妙在“楼高莫近危栏倚”句,既似怨妇心中怨语,亦如远行人遥遥传来的劝慰。结末二句由近及远,由人及景,意味深远,意境开阔,是情景俱佳的警句。哀而不伤,俨然一幅隽永的写意画。卓人月在《词统》中赞曰:“‘芳草更在斜阳外’,‘行人更在春山外’两句,不厌百回读。”李攀龙在《草堂诗余隽》中说:“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切极婉。”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赞曰:“‘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又‘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本语之有情者也。”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一题是朱淑真品。南宋初曾慥所编《乐府雅词》将此词列为诗人词。况周颐《蕙风词话》也认为是欧词,考证其“误入朱淑真集”。本首小词写述了主人公在元夜观灯时引起的回忆和感想。通过今与昔、闹与静、悲与欢的多层次的强烈对比,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出主人公为物是人非、旧情难续而感伤的情怀。
上阕写主人公甜蜜的回忆。起两句交待了与情人约会的时间和地点。去年元宵佳节,华灯齐明,夜市如昼。此观灯赏月的元宵不禁之夜,正是青年男女秘会传情的大好机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进一步交待了约会的具体时刻。圆月与柳丝相映创造的幽境,为约会增添了绵绵情意,言有尽而意无穷。“人约黄昏后”的甜情蜜意也溢于言表,令人浮想联翩。
下阕写主人公凄凉的现实。前两句由“依旧”二字点明今年闹市佳节良宵的一切景物都与去年相同,这就为下文的“人非”作了“物是”的铺垫。景物依旧,而去年的情人已不在身旁,空余只身孤影。抚今思昔,触景伤怀,此情此景,怎不教人感伤怅惘,终于不堪忍受而“泪湿春衫袖”了。
这首词构思巧妙。上、下阕文义并列,调式一样,基本重叠,颇类歌曲回旋咏叹之致,有增强表情达义之功。同时,这首《生查子》吸收了民歌明快、浅切、自然的风格,语言明白如话,内容情事几乎一目了然,情调却又清丽深婉,隽永含蓄,耐人回味。



玉楼春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这首词表现了闺中人怀念远方人的情感。
上阕直抒胸臆。“别后”一句表现闺中人对远行人的体贴与思念。“触目凄凉”既写自然环境,也写心境。“多少闷”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显得有些粗疏和随意。第三句叙事,征人越行越远,本该有书信报平安,但都是“渐无书”,所以发出“水阔鱼沉何处问”的疑问和感叹。
下阕从凄凉秋声比况闺中人心中感受,以引出幽恨。白天满目凄凉,到深夜都是风打竹林发出凄凉的秋声,声声都是离愁别恨。最后由秋景的渲染转向内心体验的描绘,“梦中寻”与上阕“何处问”相呼应,结果是“梦又不成灯又烬”,无限迷惘。
作品从思念到怨恨,再从怨恨到思念,浑然天成,构思精致。千愁万恨,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淡到浓,让人无处躲藏,亦无法消受。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俞陛云《宋词选释》曰:“因惜花而怀友,前欢寂寂,后会悠悠,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本为一首赏春怀友之作。
上阕是深情的回忆。想当年,大家一起把酒临风,欢快留连。起首二句应源自司空图《酒泉子》“黄昏把酒祝东风,且从容”句。与苏轼《虞美人》“持杯邀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意致相似。“垂杨”句点明共游地点,同时暗含对高贵友情的骄傲。“携手处”写出感情之深厚,“游遍芳丛”充分表明当时游兴之高,心情之好。上阕的感情基调是愉快而又深情的回忆。
下阕由回忆则感慨。“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既是具体情感体验的写照,也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慨叹。“今年花胜去年红”,但景胜人去,只有暗底里惋叹。结句“可惜”递进一步,“知与谁同”包含无尽的感伤迷茫,一个诘语强化感情,引起同鸣。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词重点突出了“闺怨”的主题。同时也,通过对上层妇女苦闷的描述,表现了诗人个人抱负得不到施展的感慨。张惠言在《词选》中认为:“庭院深深,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悟也。章台游冶,小人之径。雨横风狂,政令暴急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首阕因杨柳烟多,若帘幕之重重者,庭院之深以此,即下句章台不见,亦以此。总以见柳絮之迷人,加之雨横风狂,即拟闭门,而春已去矣,不见乱红之尽飞乎?语意如此,通首诋斥,看来必有所指。”
上阕通过写景为“闺怨”作了铺垫、蓄势。起句叠用三个“深”字写尽怨妇所居庭院的幽深寂寥,独到奇妙而又贴训自然,曾受李清照赞赏,称“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同时,起句以“深几许”设问,继以形象准确的描述作答,写出“深闺”的压抑和幽深的具体特征——“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无重数”与“深几许”隔句互答,相映成趣,表达效果奇佳。“玉勒”二句写“怨妇”的对方(处于上层社会的丈夫)寻欢作乐的情景,与寂寞痛苦的怨妇的处境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怨妇之“怨”在“楼高不见章台路”句昭然若揭。
下阕重在抒情言志。雨横风狂,青春易逝,如同囚徒般被困在深闺中的女主人公留春无计、以泪洗面,无限的悲哀、无限的苦痛溢于言表。“泪眼”二句是本词最为历代词评家和读者赞赏、推崇的名句。毛先舒在《古今词论引》中赞曰:“词家意欲层深,语欲浑成。作词者大抵意层深者,语便刻画;语浑成者,意便肤浅,两难兼也。或欲举其似,偶拈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竞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孙麟趾在《词径》中亦赞赏有加:“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皆以浑厚见长者也。词至浑,功候十分矣。”对这两句中的“秋千”这一意象应留意,它是童年好时光的承载物与见证物,故“乱红飞过秋千去”在幽怨中平添一份迟暮的苍凉,令人扼腕。



凤箫吟 韩缜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长行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消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遍绿野、嬉游醉眼,莫负青春。

本词运用了比兴手法,以春草写离人,描述离愁别绪。
上阕通过对离别过程的描写表明深深的离愁。“锁离愁”二句开门见山,以“连绵无际”直言离愁之重,接着以“陌上初熏”点出离别的季节及景象。“绣帏人”三句交待人物——闺中佳人,事件——念远。“暗垂珠露”句以典型的比兴手法抒写离别的凄哀;垂珠露既是写实,也是起兴,同时作比。送征人上征轮,佳人涕泪涟涟。芳草与佳人,珠露与清泪,比拟恰切、熨贴。“长行”三句,写在佳人的视野里,征人渐行渐远。“但望”二句接着写征人消失之后,留下来的人儿天天极目远眺心上人。用《楚辞》“王孙”典故,暗含“春草萋萋”意境。
下阕开头“消魂”句起得突兀,却承上启下。“池塘”以后至“缓步香茵”句,深情回顾与心上人在一起于“乱花飞絮香茵”里度过的幸福好时光。“轻裙”、“素手”、“缓步”,宛如仙女下凡;“乱花”、“飞絮”、“香茵”,便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人与自然中一切美好事物和谐相融。“朱颜”二句以强烈的对比和反差,既叹“物是人非”,亦叹“韶华难留”。末尾三句,写出珍惜青春、珍惜好时光的劝慰和感叹。
本词意境优美、空灵,天人合一,情物互见,境幽意远,令人回味。



桂枝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为一首托古讽今之作。作品通过对金陵故都景色的描述和历史兴衰的慨叹,抒发诗人的现实政治热情和鲜明的政治倾向。
上阕描述金陵古都在深秋季节肃爽壮丽的景色。“登临送目”三句,点明时间、季节、地点,并表现出奋发踔厉的精神。作者在十七岁时曾随父王益宦游金陵。后读书、出仕,这里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从此,他再次登高远眺,更加豪情满怀。“千里”二句由江而山,尽展江山壮丽美景,此二句虽写山水的秋色,却没有萧瑟之感,澄澈、峭拔,充满生机与气势。此为远景。“征帆”三句是近景,目光渐收。残阳衬征帆,西风衬酒旗,贴切而生动。“酒旗斜矗”以点带面,写出金陵之繁荣。“彩舟云淡”三句再次由近及远,凸显故都超凡脱俗的壮丽之美。“星河鹭起”静景活写,为画面平添生命活力。“画图难足”直抒胸臆,并为下文怀古讽今作好铺垫。
下阕怀古讽今。“念往昔”四句,追忆六朝盛衰往事,以“念”字总领。“繁华竞逐”乃“悲恨相续”之因,而“门外楼头”便是六朝盛衰因果更迭的典型例证。“千古凭高”四句紧承上句文意,写六朝以后凭吊遗迹,空叹前世盛衰,而不吸取教训。六朝兴亡旧事已随长江之水东流去,“但寒烟、衰草凝绿”。收尾二句化用杜牧诗句,意在警醒时政。
本词立意高远,结构谨严完整,不但是诗人词作代表,也是怀古讽今作品的代表。用字的精炼,用典的妥帖,怀古与讽今不露痕迹的结合,写景与抒情的转换、映衬,均堪称绝唱。杨浞在《景定建康志》中引《古今词话》云:“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千秋岁引 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本词为写游宦之苦的作品,充分表达了诗人官场失意后的情感。
上阕寓情于景。通过描述深秋景色寄托对旧日快乐时光的回忆与向往。寒砧声声,画角阵阵,在寒秋之夜响起,叩击着倦游旅客的心房。东归燕、南来雁,或从海上去,或向沙头落,各得其所。这两句恰当运用比兴手法,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欢乐过去的深情,“思归”的意愿溢于言表:“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下阕转入对自我宦海人生的感慨和反思。“无奈”三句语言质朴明了,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无奈”,以表深切的喟叹与痛悔。“当初”,二句既是对痛悔的具体表述,更是对仕途人生的失望。结尾三句节奏铿锵,言尽意不尽,余味幽远。
杨慎在《词品》中对此词亦有感慨:“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灭正人哉?”对诗人颇有微词。对此词艺术上的成就,前人颇多赞词。沈际飞在《草堂诗余正集》中认为:“媚出于老,流动出于整齐,其笔墨自不可议。”黄蓼园在《蓼园词选》中说这首词“意致清迥,悠然有出尘之致”。



清平乐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这首词为一首伤春之作,但与习见伤春之作的最大区别是此词赋予残春以高洁品格,立意独到。对此,谭献在《谭评词辨》中赞曰:“‘满地’二句,倒装见笔力;末二句见其品格之高。”
上阕四句分别是两个倒装,确见笔力,构思奇巧不凡。同时“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二句以拟人手法更见情意动人。上阕状写残春之景,简洁独到。以“宫锦”比喻残红暗含诗人的赞美之意,因此未见伤感。
下阕由落红到歌女琵琶声,以“思绕天涯”写音乐声的美妙感人。末尾二句写春风杨花的高洁自由——自在飞舞,不入豪门。
本词小令只写声、色,不言情,飘逸空灵。此作托物言志,残春之赞实乃夫子自道。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本首词写思念歌女小蘋的怅惘之情,也暗含世事、人生无常的慨叹。本篇用形象说话,含蓄蕴藉。词中“梦后”二句为一层,“去年”三句为一层,“记得”三句为一层,“当时”两句为一层,分别描述四幅动人图画,逐层表达诗人思绪起伏变化。词中无一字言愁,“梦后”、“酒醒”互文见义,却把伤离怀人之愁写得荡气回肠。
上阕以春景烘托,写今日“梦后”、“酒醒”的相思。起首二句,描述人去楼空的凄凉环境氛围,烘托出“此中人”的孤独。“楼台高锁”、“帘幕低垂”既是当前写照,也暗示着当初楼台喧闹,帘幕高卷,狂歌醉舞的欢乐。“去年”三句写春恨的反复袭扰。落花、微雨、春景恼人;偏又“人独立”,“燕双飞”,更让人落魄。
下阕写思念的具体对象小蘋及与其“初见”时的幸福时光。诗人并没写出小蘋的容颜秋波,也没描述其媚态娇姿,只写服饰与琵琶声两个细节,却已传神。“两重心字”、“弦上说相思”一色一艺,均传情细节。在诗词中写明抒情对象,尤其如歌女身份者,实属不多见。结尾两句意谓当初曾经照着小蘋归去的明月仍在天上,而小蘋却不知所终。词尽而意无穷。
本词中“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为名句。谭献《谭评词辨》云:“‘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陈廷焯更在《白雨斋词话》中赞曰:“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那时更无敌手。”



蝶恋花 晏几道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这首词情意凄凉,表达聚散不定,孤寂失意的感叹。
上阕感叹聚散无常的人生境况。首句写明醉别的痛苦。“醒不记”见出“醉”的程度之深。因痛苦而深醉,故到“醒不记”的超常状态。“春梦秋云”化用前人诗词,以比喻为下句直接的感叹作铺垫。“聚散真容易”显然是感叹“散”之易,用的是偏义。“斜月”两句回到现实。追今抚昔,心绪烦乱,自然夜不能眠。“画屏闲展”更惹人难受。情景相生,忧愁益深。上阕关于醉与醒、聚与散的感叹,既是具体的,更是普遍的,人生如梦,难以把握。
下阕进一步写离别后夜里的凄苦。“衣上酒痕”不但照应上阕开头之“醉别”,更状写抒情主人公心灰意懒时的落魄和痛苦。酒痕与诗句,除了凄凉意,别无他味。结尾二句,化用杜牧诗句,但表达效果更好。“自怜无好计”使“垂泪”这一拟人化表述更加有生命感和情意。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写诗人与他怀念很久的歌女重逢的喜悦。词中将对过去(“当年”)的追忆、别后的相思和重逢(“今宵”)的欣喜层次分明地表现出来。
上阕回忆“当年”的幸福。当年同女伴欢饮,不惜一醉。女友“殷勤”劝酒、陪酒,所以甘愿喝醉。“舞低”两句写当年同女伴歌舞狂欢通宵达旦。当年两人情深意切,共度美好时光,不由得不深情回忆。
下阕开头紧承上阕相聚的幸福之感,写离别后回忆、思念。一次又一次在梦中相遇,并深信对方心灵与自己相通,表明双方感情的真挚深厚:“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二句笔锋一转,写今宵相聚。一直不断的深深思念,致使相逢竟然不敢相信,“剩把银釭照”,反复印证这不是梦中,是真事的,但仍然半信半疑。这是喜从天降后的常有情形。梦中盼相逢,相逢恐梦中,对比巧妙,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这首词构思精巧,相会——回忆——重逢,狂欢——相思——惊喜,层次分明,虚实相间,浓淡相宜,节奏感强,是很好的精品。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赞曰:“词情婉丽,”陈廷焯尤欣赏下阕:“下半阕曲折深婉。”



清平乐 晏几道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本词写送别,借送别来写痴人痴情。柳永《雨霖铃》有“多情自古伤离别”之句,与此情同。“留人不住”,设宴相送,临江遥望,渡头遐想,送别之情随情节的发展层层加深。
上阕起句不凡,“留人不住”,言简意浓,几多无奈,几多幽怨。他(她)去意已定,留而无用,只好以酒饯行。食而无味,沾酒就醉,“醉解兰舟去”。举头望去,眼见一叶扁舟在碧涛春水中渐行渐远,转眼“过尽晓莺啼处”。无情离人转瞬即逝,令留者心中一片迷茫虚空。“尽”字意蕴颇丰。
去者自去,留者孤单单地呆立渡头,那陪着自己的青青杨柳,好像“枝枝叶叶”写满离情。依依不舍的缠绵情意,只有杨柳知道。此二句韵味奇绝,当为本词佳句。融情入柳,已是愁肠百结;念及“此后”,更添怅惘与凄凉。“锦书休寄”只因“画楼云雨无凭”,心中怨恨与绝望、深情与痛苦,以此怨浯形式表述,令人不忍揣想。周济《宋四家词选》评曰:“结语殊怨,然不忍割弃。”既怨对方薄幸,更怨命运弄人。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本词为描述奏琴艺术的佳作之一。作者通过写琴而写奏琴人,特别突出感情的传达,与白居易《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
上阕侧重描写演奏曲调的意蕴、格调和弄琴人的高超技艺。首句起笔点题,“哀”既是对弹奏曲调“湘江曲”的概括,也是对本首词作感情基调的铺垫。“声声写尽湘波绿”,作者将琴声的哀伤情调用江水的清冷色调——“绿”来描写,传神而独特。无形的琴声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将美妙的听觉形象与鲜明的视觉形象融洽在一起,以“绿”作下基调,以“湘波”暗示琴声起伏张弛的旋律节奏。“纤指十三弦”写出弹奏技巧的细腻、柔美,“细将幽恨传”既承接前句之意,更提炼出琴声的哀婉内涵。“细”既写实更写意,用得特别精妙。
下阕从对琴声的描述转为对弹奏者神态、情态的刻画。“当筵”写弹奏已到了较高的境界。“秋水慢”将弹筝女美丽优婉的神态描摹了出来。“玉柱斜飞雁”,人与琴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尾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琴声与人的情态融为一体,琴人合一,天衣无缝,令人久久沉浸于那出神入化、美妙无比的音乐艺术世界中。历来词评家均将尾句作为此作的佳句加以激赏。
本词表面赞美音乐,实际上表达对抚琴人的赞叹与理解,恰如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玉楼春 晏几道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东风无情,“艳粉娇红吹满地”;愁肠寸断,难阻岁岁绿暗红稀。本首是一首伤春之作。
上阕从写暮春典型事物和景色入手,表达年年春愁的无奈。首句将“无情”赋予东风身上,巧用拟人,更贴切传神。三、四句由自然事物到人的世界,不但点明“愁”的题旨,而且以“还似去年今日意”,以示这春愁的绵长和司空见惯。“碧楼帘影”暗指人物,并为女性。
下阕以问句入手,表达更深的愁苦。“错”字准确有力地表现了人对“春残”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末尾两句回到现实,表面看来是失望以后的及时行乐、自甘麻醉,但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发出了青春时光不多的沉重慨叹。“看尽落花能几醉”既叹花更叹人,含蓄蕴藉,意味幽远。



阮郎归 晏几道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

本首词浅近直接地抒发了归隐人的幽怨与离恨。
上阕写征人的薄情。首句写晨起对镜梳妆,感慨顿生:“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居人虽憔悴,但情依旧;情“不如”者是那征人。何以见得?三、四句便是再清楚不过的明证:“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这里暗含无奈的对照:春之“数行书”与秋之“书更疏”;居人对“数行书”已觉满足,征人连这点滴情意也不愿付出。
下阕写居人独处孤凄。“衾凤”二句反差强烈,共度良宵之物犹在,同眠共枕的情景历历在心,如今形影相吊,长夜孤冷难耐,只好借酒消愁:“愁肠待酒舒”。结句奇绝,用层递手法写出心中苦想:梦中纵能相会但又何补,幻象虚景而已(毕竟能有所寄);到如今连梦幻竟也得不到(何等让人失望)。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云:“上下阕结处文笔,皆用层深之法,极为疏隽。”



阮郎归 晏几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之作,词中满含饱尝艰辛沧桑后凄凉的人生感慨。
上阕是从秋景写起。“天边”二句描述出一幅肃杀凄凉的秋景图:白露为霜,天高云淡,大雁南归。悲凉之意含蕴其中。“绿杯”二句意蕴厚重,以赞眼前欢悦人情,引出倦游思归之意——“人情似故乡”。
下阕由人及己,先扬后抑。“兰佩紫”三句承接上阕“绿杯红袖趁重阳”二句,表明自己不愿扫友人兴,并欲唤醒自己豪放狂欢的旧日兴致。“兰佩紫,菊簪黄”,色彩鲜丽,营造出欢快气氛。但作者陡然一转,像无意识间道出心中秘密:原来抒情主人公心中充满悲凉,易断肠。强颜欢笑、刻意张狂,只不过企图“将沉醉换悲凉”而已。
本词构思曲折回环,跌宕婉转。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曰:“‘绿杯’二句,意已厚矣。‘殷勤理旧狂’五字三层意:狂者,所谓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狂已旧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欲将沉醉换悲凉’是上句注脚。‘清歌莫断肠’,仍含不尽之意。这首词沉着厚重,得此结句,觉的竟体空灵。”



浣溪沙 晏几道

日日双眉斗画长,行云飞絮共轻狂。不将心嫁冶游郎。溅酒滴残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弹泪说凄凉。

本首词描述歌女痛苦寂独的内心世界。尽管她过着身不由己的“轻狂”日子,也希望能得到真正的爱情。
上阕描写歌女的日常生活和她的真实想法。首句写歌女每天都精心地描画自己一双长长的黛眉,为的是与别的歌女争妍比美,好多揽点生意。一个“斗”字饱含着辛酸。次句进一步讲述她为了生活,虽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假装像天上的行云那样轻浮,像纷飞的柳絮那样狂荡,以博取男人的欢心。“行云”,用《高唐赋》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之意,暗喻歌女的生涯;“飞絮”,用杨柳花絮的纷飞飘荡明喻歌女的行踪和命运。“行云飞絮”不仅写出了歌女的举止情态,也暗示了她的身份。“轻狂”只是表面;随风逐水的白云和柳絮,正表明歌女任人摆布的可悲境界;一个“共”字,说明了她实在是身不由己。前两句极力写这位歌女的装饰和态度,强调她的“轻狂”,是为了表现其现实生活与理想的矛盾——“不将心嫁冶游郎”,这才是歌女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处在社会最低级的歌女,被迫委身于那些玩弄女性美色的公子哥儿,看穿了他们的轻狂与薄情,自己身可属而心不可嫁,冶游男子是绝不能获得自己的芳心的。“不将心嫁”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歌女纯洁的心灵和独立的人格,也表现了封建社会中妇女自我意识的觉醒。
下阕描述歌女在欢乐场上的情态和她内心的凄凉与坚贞。前两句,细致地描述了歌舞筵上之“乐”:酣饮时,溅出的美酒滴到了歌女的扇子上,使团扇上的字迹都漫漶了;歌舞时,公子哥儿上前拈花弄草,用香料把自己的舞衣给重得幽香袅袅。“溅酒”、“弄花”,是形容冶游郎纵饮狂浪的情态;歌扇舞衣,乃表明女子身份之物。两句字面精工,而色彩更为鲜艳。这就是歌女的平常生活,也是“轻狂”二字的注解。她在酒筵上不得不歌舞助欢,忍辱含垢,而内心却充满了浓重的悲凉——“一春弹泪说凄凉”!篇终见意:她们没有可以倾诉的对象,只有将心中的泪借助于弹唱倾泄出来;她为辜负了美好的芳春、虚度了大好的年华,而深感凄凉。
本词怀着深厚的同情来写这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女性形象,非常真实感人。在艺术手法上也颇具特色。上、下阕的前两句都浓墨重彩,力描女子之美、歌舞之乐,而在末句却突作转折,从似乎难以调和的矛盾中表现了女子的完整形象,显示出她的鲜明个性和内心世界。由于诗人自身也遇到过这种矛盾和痛苦,也同有此歌女的个性,故能体认真切。因此,更觉真亲动人。



六么令 晏几道

绿阴春尽,飞絮绕香阁。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一寸狂心未说,已向横波觉。画帘遮匝,新翻曲妙,暗许闲人带偷掐。前度书多隐语,意浅愁难答。昨夜诗有回文,韵险还慵押。都待笙歌散了,记取留时霎。不消红蜡,闲云归后,月在庭花旧栏角。

这首词生动描述了一位歌伎与爱人约会前的心情和举动。
上阕描写歌女与情人相会前的精心妆扮和精彩表演。起首“绿阴春尽”二句描述暮春节令和事件发生的环境。“绕”字十分传神,动感十足。“飞絮绕香阁”,暗示女主人公约会前的不安和迷乱的心绪。三、四句描写她认真的用心良苦的梳妆打扮,尤其写对眉黛的刻意妆饰,正所谓“女为悦己者容”。且眉目乃传情之所,诗人写女主人公对眉黛的精心描画,起到了事半功倍,以一当十的作用。“晚来”同时点明了具体的时间。“一寸”二句写相见后演出前的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狂心”点明双方激动的情绪。“画帘”三句写演出的情形。“画帘遮匝”写演出之环境。后二句写演出,但并未正面直接描写,而是通过侧面心理描写,表达女主人公为爱情不惜冒影响自己演出利益之险的感人内心世界。
下阕写昔日往来和今日幽会。“前度”四句写过去交往之频繁,既有“前度”之书,又有“昨夜”回文诗,可见往来很多。同时,也表明了未曾回复的原因和爱情表达的含蓄巧妙,为今日约会作了充足的铺垫。“都待”承先启后,表达出双方对密秘约会的期望与渴望:一切未表达的和未交流的情意全都放到了表演以后的相聚的甜蜜时光。末尾三句意境优美,以花前月下烘托相爱的浪漫情调。



御街行 晏几道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本词与《木兰花·东风又作无情计》一首情感相同。故地重游,物是人非,惆怅感伤油然顿生。
上阕写春日美景。杨花柳絮绕街南绿树飞舞,如大雪铺满路径,起首二句写自然景色。三、四句从枝头红花写到“树底人家朱户”,由自然之景到人间春色,移动不露痕迹,过渡自然。“北楼”三句由景及人,由人而见景,浑然一体。
下阕表达物是人非的怀旧之情和万般感慨。故地重游,“阑干倚尽”,留连忘返,“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既写现实,更写回忆;不直写人的活动,而写“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含蓄蕴藉,婉转动人,使人回味。收尾三句发出物是人非的惆怅感叹,“人面知何处”更流露出无尽思念与牵挂。



虞美人 晏几道

曲阑干外天如水,昨夜还曾倚。初将明月比佳期,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罗衣著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一春离恨懒调弦,犹有两行闲泪宝筝前。

本词表达离愁情感,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魄。
上阕写思人盼归之情。起句写昨夜倚栏的情景。“天如水”一写秋夜天空澄净明朗,二写秋夜冷清凄凉,三则引出下面句子情意:月圆盼人归。“初将”三句写情痴的一片痴情。“初将”谓“佳期”并未随明月而来,故只好痛苦无望地“长向月圆时候望人归”。虽然那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但抒情主人公总盼着他“明天便会回来”,这是一场没有结局的等待,但不会因此而停下来,所以使人深感至深。
上阕承接前文。虽然盼而不到,但痴情更痴,所以为了留住前香,“罗衣著破”也不愿更换,只因执着“旧意”不改。结尾三句终于吐出不平的心中块垒:“一春离恨”,万般愁苦。所以“懒调弦”,“宝筝前”,“犹有两行闲泪”。正所谓“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闲”字似轻实重,深切沉痛之至。
本词言简意深,说出主人公深深的怨,哀哀的情。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写闺怨,巧妙选取“寄书”细节以表情思念,写得婉转细腻。
上阕述“寄书”的原委和不知书寄何方的伤感。又是“红叶黄花”,秋意、肃杀的思念人的季节,客行千里,心中牵挂。欲盼归鸿传书;仰望长安,“飞云过尽”,却是音信全无。欲表心中情意思念,却不知,“何处寄书得”?
既这样,便应打消“寄书”念头。但痴心的人儿却痴心不改,非但不改,还使得红笺失色。弹不尽的泪水“就砚旋研墨”,叫人如何承载得起;情到深处,感天泣地,“红笺为无色”!如此执着的深情,这般强烈的厚意,古今少见。
本词切入点绝妙,表现新鲜而强烈,颇具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推荐阅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元曲三百首

钱钟书《宋诗选注》①

钱钟书《宋诗选注》②

李白诗全集①

李白诗全集②

李白诗全集③

杜甫诗全集①

杜甫诗全集②

杜甫诗全集③

白居易诗全集①

白居易诗全集②

王维诗词全集

李商隐诗全集

李商隐集㈠

李商隐集㈡

鱼玄机诗全集

李煜诗词全集

李煜词品读

杜牧诗全集

杜牧集

欧阳修词全集

贾岛诗全集

柳宗元诗全集

谢灵运诗全集

陶渊明诗全集

辛弃疾词㈠

辛弃疾词㈡

辛弃疾词㈢

柳永集㈠

柳永集㈡

柳永集㈢

苏轼词

苏轼集㈠

苏轼集㈡

纳兰容若诗词全集

纳兰性德词全集

仓央嘉措情诗66首

苏轼诗词集

李清照诗词90首

李清照词品读

贾岛诗全集

秦观词全集

毛泽东诗词全集

曹操诗词集

曹植诗全集

李世民诗选

红楼梦诗词全集

魏诗

汉诗

齐诗

宋诗

梁诗

晋诗

陈诗


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