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娜·阿赫玛托娃《安魂曲》

俄罗斯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安魂曲》是俄罗斯诗人阿赫玛托娃的作品。这首由十四首小诗组成的抒情长诗,是女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苏联诗歌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女诗人借这首长诗是在未曾平反的岁月里为悼念那些在30年代肃反扩大化中被冤屈而死的所有无辜者。
安娜·安德烈耶夫娜·阿赫玛托娃(AHHa AHpeeBHa AxMarOBa,1889-1966),苏联俄罗斯女诗人。生于敖德萨一海军工程师家庭。曾在彼得堡女子大学学习法律,但她酷爱文学,尤其是诗歌。1910年与著名诗人古米廖夫结婚,周游许多国家。曾加人阿克梅派。1912年出版诗集 ,《黄昏》。1914年诗集《念珠》问世。20年代初期出版诗集:《车前草》(1921)和《Anno Domini Mcmxxl》(拉丁文,意为耶稣纪元1921,1922)。她以爱情诗闻名,有“俄罗斯的萨福”之称。40年代曾被斥为“颓废”、“色情”诗人,50年代中期恢复名誉。晚年以深沉的哲理抒情诗反思时代和个人命运。后期的代表作有《没有主人公的叙事诗》(1940-1962)和《安魂曲》(1935-1940,1987年问世)。



REQUIEM


Not under foreign skies

Nor under foreign wings protected -

I shared all this with my own people

There, where misfortune had abandoned us. 

[1961]


INSTEAD OF A PREFACE


During the frightening years of the Yezhov terror, I

spent seventeen months waiting in prison queues in

Leningrad. One day, somehow, someone 'picked me out'.

On that occasion there was a woman standing behind me,

her lips blue with cold, who, of course, had never in

her life heard my name. Jolted out of the torpor

characteristic of all of us, she said into my ear

(everyone whispered there) - 'Could one ever describe

this?' And I answered - 'I can.' It was then that

something like a smile slid across what had previously

been just a face.

[The 1st of April in the year 1957. Leningrad]


DEDICATION


Before this grief, bend mountains,

Stops the flow of the great river,

But can’t break strong prison bars

And behind them “prisoners’ burrows”

And deadly anguish.


For whom fresh wind blows

For whom the setting sun consoles; we don't know.

We are everywhere the same, listening

To the scrape and turn of hateful keys

And the heavy tread of marching soldiers.

Waking early, as if for early mass,

Walking through the capital run wild

There we met, lifeless dead; 

Sun beneath and Neva foggy,

But hope still sings forever in the distance.

The verdict. Immediately, a flood of tears,

Followed by a total isolation,

As if a beating heart is painfully ripped out, or,

roughly overturned backwards,

But she still manages to walk, unsteady, alone.

Where are you, my nameless friends,

Captives of my two satanic years?

What miracle do you see in a Siberian blizzard?

What shimmering mirage around the circle of the moon?

I send each one of you my salutation, and farewell.

[March 1940]


INTRODUCTION

 

[PRELUDE]


It happened like this when only the dead

Were smiling, glad of their release,

That Leningrad hung around its prisons

Like a worthless emblem, flapping its piece.

Shrill and sharp, the steam-whistles sang

Short songs of separation

To the ranks of convicted, demented by suffering,

As they, in regiments, walked along -

Stars of death stood over us

As innocent Russia squirmed

Under the blood-spattered boots and tyres

Of the black marias.

I

You were taken away at dawn. I followed you 

As one does when a corpse is being removed. 

Children were crying in the darkened house. 

A candle flared, illuminating the Mother of God. . .

The cold of an icon was on your lips, a death-cold sweat

On your brow - I will never forget this; I will gather


To wail with the wives of the murdered streltsy

Inconsolably, beneath the Kremlin towers.

[1935. Autumn. Moscow]


II

Quietly flows quiet Don,

Yellow moon enters the house.

Enters with crooked cap

The yellow moon sees a shadow



This woman is sick.

This woman is alone.

Husband in tomb, son in prison

Pray for me.


III

No, it isn’t me, it’s someone else’s suffering.

I can’t take what happened.

Cover it with a black cloth, 

Let the lanterns be removed. . .

Night


IV


Giggling, poking fun, 

The love of all friends,

The carefree sinner of Tsarskoye Selo ,

If only you could have foreseen

What life would do with you -

That you would stand, parcel in hand,

Beneath the Crosses, three hundredth in line,

Burning the new year's ice

With your hot tears.

Back and forth the prison poplar sways

With not a sound - how many innocent 

Blameless lives are being taken away. . .

[1938]


V

For seventeen months I have been screaming,

Calling you home.

I've thrown myself at the feet of butchers

For you, my son and my horror.

Everything has become muddled forever -

I can no longer distinguish

Who is an animal, who a person, and how long

The wait can be for an execution.

There are now only dusty flowers,

The chinking of the thurible,

Tracks from somewhere into nowhere.

And, staring me in the face

And threatening me with swift annihilation,

An enormous star.

[1939]


VI

Weeks fly lightly by. 

What happened, I cannot understand.

How, my son, into your prison

White nights stare so brilliantly.

Now once more they looked like a hawk

Apon your tall cross,

And speak about death.

[1939. Spring]


VII

THE VERDICT

The word landed with a stony thud

Onto my still-beating breast.

Nevermind, I was prepared,

I will manage with the rest.


I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today;

I need to slaughter memory,

Turn my living soul to stone

Then teach myself to live again. . .


But how. The hot summer rustles

Like a carnival outside my window;

I have long had this premonition

Of a bright day and a deserted house.

[22 June 1939. Summer. Fontannyi Dom (4)]


VIII

TO DEATH

You will come anyway - so why not now?

I wait for you—it is too hard.

I have put out the lights and opened the door

For you, so simple and so marvellous. 

Assume whatever shape you wish. Burst in like

A poisonous shot. Sneak up

like an experienced bandit with heavy weapons.

Poison me, if you want, with a typhoid exhalation,

Or, with a simple tale prepared by you

(And known by all to the point of nausea), take me 

Before the commander of the blue caps and let me glimpse 

The house administrator's terrified white face.

I don't care anymore. Yenisey Swirls on. 

The Pole star blazes.

The blue sparks of those beloved eyes

Close over and cover the last horror.

[19 August 1939. Fontannyi Dom]


IX

Madness with its wings

Has covered half my soul,

It feeds me fiery wine

And lures me into the black abyss.


That's when I understood 

While listening to my alien delirium

That I must hand the victory

To it.


However much I nag,

However much I beg,

It will not let me take

One single thing away:


Nor my son's frightening eyes -

A suffering set in stone,

Or prison visiting hours,

Or days that end in storms,


Nor the sweet coolness of a hand,

The agitated shade of lime trees,

Nor the light distant sound

Of final comforting words.

[14 May 1940. Fontannyi Dom]


X

CRUCIFIXION


“Weep not for me, mother.

I am alive in my grave.”

1.

A choir of angels glorified the greatest hour,

And heaven melted into flames.

To Father he said, 'Why hast thou forsaken me!'

And to Mother, 'Weep not for me. . .'

Magdalena smote herself and wept,

Favourite disciple turned to stone,

And there, where silent Mother stood,

Not one person dared to stare .

[1943. Tashkent]


EPILOGUE


1.

I have learned how faces fall,

How terror looks like under lowered eyelids,

How suffering can etch cold pages 

Of cuneiform-like marks upon the cheeks.

I know how dark or ash-blond strands of hair

Can suddenly turn white,

How smile fades upon submissive lips,

How fears tremble inside a hollow laugh.

And I pray not for myself alone,

But for all of you who stood there with me

Through fiercest cold and scorching July heat

Under a towering, completely blind red wall.


2.

The hour has come to remember the dead.

I see you, I hear you, I feel you:


The one who resisted the long drag to the open window;

The one who could no longer feel the kick of familiar

soil beneath her feet;


The one shaking her beautiful head, replied,

'I arrive here as if I've come home!'


I'd like to call you all by name, but the list

Has been taken away and nowhere to learn.



So,I have woven you this wide shroud 

out of the humble words I overheard you use. 


Everywhere, forever and always,

I will never forget one single thing,

Even in new grief.


Even if they clamp shut my tormented mouth

Through which one hundred million people scream;


That's how I wish them to remember me when I am dead

On the eve of my remembrance day.


If someone someday in this country 

Decides to raise a memorial to me,


I give my consent to this festivity

But only on this condition - do not build it


By the sea where I was born,

I have severed my last ties with the sea;


Nor in the Tsar's Park by the treasured stump

Where an inconsolable shadow searches for me;


Build it here where I stood for three hundred hours

And for me bars weren’t opened.


Listen, even in blissful death I fear

That I will forget the noise of Black Marias,


Forget how hatefully the door slammed and an old woman

Howled like a wounded beast.


Let the thawing ice flow like tears

From my immovable bronze eyelids.


And let the prison dove coo in the distance

While ships sail quietly along the river.

[March 1940. Fontannyi Dom]




安魂曲(1935-1940)


不,我不躲在异国的天空下,

也不求他人翅膀的保护——

那时我和我的人民共命运,

和我的不幸的人民在一处。

1916年



代序

叶若夫迫害猖獗的年代,我在列宁格勒的监狱外排过十七个月的队。有一次,有个人把我“认了出来”。当时,站在我身后的一位嘴唇发青的女人——她当然从来没有听说过我的名字,从我们习以为常的麻木状态中惊醒,扒在我耳边(那里每个人都是小声讲话的)问道:

“您能描写这个场面吗?”

我说:

“能。”

当时,像是一丝微笑掠过曾经是她的那张脸庞。



献词


面对这般悲痛,高山也得低头,

大河也得断流,

但是,狱门锁得牢而又牢,

“犯人的窝”就在铁门后,

那里还有要人命的忧愁。

夕阳为某些人映辉,

清风为某些人吹拂——

我们不知道,我们在哪儿都无所谓,

我们只听到厌恶的钥匙声碎,

还有士兵们沉重的脚步。

我们晨起像是去做祈祷,

穿过野蛮化了的故都街巷,

到了那儿,见上一面,如同见过死人一样,

太阳下沉,涅瓦河上烟雾缭绕,

而希望,仍然在远方歌唱。

一声判决……泪水顿时盈眶,

从此便和众人天各一方,

仿佛从心里狠狠地夺走了生命,

仿佛被人无情地打翻在地上,

可是她移动着脚步……一个人……摇摇晃晃。

在我发疯的两个年头的岁月里,

那些丧失自由的姐妹们去了何地?

她们会有什么幻想,冒着西伯利亚风雪,

圆圆的明月下,她们又能望见什么奇迹?

现在,让我把告别的问候,给她们寄去。



前奏


这事发生在只有死人微笑的时候,

他为安宁而感到欣喜。

列宁格勒像个多余的累赘,

在自己的监狱前晃来晃去。

被判处有罪的人行进在一起,

他们已被折磨得丧失智力,

一声声火车的汽笛,

在唱着别离的短曲。

死亡之星在我们头上高悬,

无辜的俄罗斯全身痉挛——

她被踩在血淋淋的皮靴下,

如在黑色马露霞 [3] 的车轮下辗转。



一、拂晓时他们把你带走


拂晓时他们把你带走,

我像是送殡似的跟在你身后,

孩子们躲在小屋里哭泣,

蜡烛在神龛前熔流。

你嘴唇上还留有小圣像的冷气,

额角上渗出冰凉的汗滴……这岂能忘掉!

我要像古代射击手 [4] 的妻子们那样,

在克里姆林宫的塔楼下哭号。



二、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


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

黄色的月亮跨进门楼。

月亮歪戴着帽子一顶,

走进屋来看见一个人影。

这是个女人,身患疾病,

这是个女人,孤苦伶仃。

丈夫在坟里,儿子坐监牢,

请你们都为我祈祷。



三、不,这不是我


不,这不是我,是另外一人在悲哀。

我做不到这样,至于已经发生的事,

请用黑布把它覆盖,

再有,把灯盏拿开……

夜已到来。



四、爱嘲笑人的女人


爱嘲笑人的女人,

众多朋友的宠儿,

皇村愉快的罪女,

应当让你知道自己的生平境遇——

你是第三百名,前来给犯人送东西,

站在克列斯特监狱 [5] 门口,

用自己的热泪溶解

新年之际的冰层。

监狱里的杨树在摆动,

没有声息——又有多少无辜的生灵

在那里结束了性命……



五、我呼喊了十七个月


我呼喊了十七个月,

召唤你回家,

我曾给刽子手下过跪,

我的儿子,我的冤家。

一切永远都乱了套,

我再也分不清

谁是野兽,谁是人,

判处死刑的日子还得

等候多久才能来临。

只有手提的香炉的声音,

还有不知去向的脚印,

和盛开的花。

一颗偌大的星星,

直盯着我的眼睛,

以近日的死亡相恐吓。



六、淡淡的日子


淡淡的日子,一周又一周飞逝,

我无从理解,发生了什么事,

一个又一个白夜望着监狱,

你怎样了啊?我的儿子。

他们还用山鹰的

火辣辣的眼睛观望,

他们在议论你那高高的十字架,

还有……死亡。



七、判决


一句话像石头落地,

压住我尚在呼吸的胸脯。

没关系,我早已有所准备,

对此事——我也能够应付。

今天,我有许多事情要办,

必须把记忆彻底泯没,

必须让心灵变成顽石,

必须重新学会生活。

否则……盛夏的绿荫如办喜事,

在我窗外热情地低声喧哗。

我早已预见到了这一天:

明朗的日子和空荡的家。



八、致死神


反正你要来——为什么现在不来?

我在等你——痛苦难挨。

我熄了灯,给你开了门,

你那么质朴,又那么古怪。

要完成此事,办法任你选择,

可以像颗毒弹射进屋来,

或者像个惯匪提着铁锤潜入,

或者用伤寒病菌把我陷害。

用你编造的、人人听厌的

童话也行——但,我要看见

淡蓝色的帽顶 [6] 和居委会主任

如何脸色吓得苍白。

现在,我胸怀坦荡。

叶尼塞河波涛滚滚,

北极星光泽皑皑。

心爱的人的蓝色目光

将临终的恐惧遮盖。



九、疯狂张开了翅膀


疯狂张开了翅膀,

遮盖了半个灵魂,

它倾注火辣的酒浆,

往黑色的峡谷招引。

我明白了,我应当

把胜利让给它。

我谛听自己的声音,

如同听别人的梦话。

它不允许我随身

把任何物品带走,

(不管我怎样向他央告,

还是向他苦苦地乞求):

无论是儿子那双可怕的眼睛——

那悲痛变得像石头一般沉默,

无论是雷雨袭击的日子,

无论是牢房探监的时刻,

无论是手臂温柔的凉爽,

无论是菩提不安的阴影,

无论是远方微弱的声音——

那最后的安慰的寄情。



十、钉死在十字架上


圣母,别为棺中的我号啕痛哭。


天使们齐声颂扬伟大的时刻,

烈火布满了万里长空。

它对圣父说:“为什么把我撇下!”

我对圣母说:“啊,不要为我痛哭……”


马格达丽娜 [7] 在颤抖在哭泣,

得意的门生变成石人一具,

可是没人敢把视线转向

圣母默默伫立的地方。



尾声


我明白了,一张张脸是怎样在消瘦,

恐惧是怎样从眼睑下窥视,

苦难是怎样在脸颊上刻出

一篇篇无情的楔形文字。

我明白了,灰头发、黑头发

是怎样突然间变得银白,

老实人的嘴角上微笑怎么枯萎,

胆怯怎样在苦笑中战栗起来。

我不是为自己祈祷,而是为

和我一起排过队的所有人家——

大家冒着刺骨的寒冷,熬着七月酷暑,

伫立在阴森森的红色大墙下。



祭奠的日子又临近,

我看见了,听见了,感觉到了你们:

她,半死不活地被拖向窗口,

还有她,已不能在故乡的土地上行走,

还有她,把美丽的头颅摆了一下,

说了一句:“我来这里,如同回家。”

我真想提到每一个人的姓名,

可惜名单被抢走,我已无处去打听。

我用我从她们那儿偷听到的可怜的哭诉,

为她们编织了一面宽大的遮布。

我无时无刻无处不把她们回忆,

新灾新难临头时,我也不会把她们忘记。

千万人用我苦难的嘴在呐喊狂呼,

如果我的嘴一旦被人堵住,

希望到了埋葬我的前一天,

她们也能把我这个人怀念。

倘若有朝一日,在这个国家里

有人想为我把纪念碑树立,

我对这隆重的盛举表示同意,

但,有一个条件不要忘记——

不要建在我诞生的大海旁边:

我跟大海已经绝缘,

也不要建立在皇村公园中心爱的树桩旁,

伤心已极的影子在那儿正把我寻访,

而要建立在这里:在我伫立了三百个钟点的地方,

当时门闩紧锁,不肯为我开放。

再有,在安宁的死亡时我怕忘记

黑色马露霞的轮旋声急,

忘记那可恨的牢门怎样砰的一声关闭,

一个老妇像受伤的野兽在嚎泣。

让融化的积雪像滚滚的泪珠

从那不眨动的青铜眼皮下流出。

让狱中的鸽子在远方啼鸣,

让轮船在涅瓦河上悠悠航行。

高 莽 译




安魂曲 


不,我并非在异域他邦, 

也不是在别人的羽翼下躲藏,—— 

我当时是和我的人民一起, 

处在我的人民不幸而在的地方。 

(1961) 



代序 


在那令人担惊受怕的叶若夫年代,有十七个月我是在排队探监中度过的。一天,有人把我“认出来了”。排在我身后那个嘴唇毫无血色的女人,她虽然从未听说过我的名字,却突然从我们大家特有的麻木状态中苏醒过来,在我耳边低声问道(在那个地方人人都是悄声说话的): “您能把这个都写出来吗?” “能。”我说。于是,在她那曾经是一张脸的部分掠过一丝似乎是微笑的表情。 

(1957年4月1日于列宁格勒) 


 

献词 


在这哀痛面前高山会低头, 

滔滔的江水也会静止不流, 

但重重牢门依然紧紧地关闭, 

门后是“苦役犯阴暗的炕头”, 

还有那致人死命的哀愁。 

和风究竟为谁轻轻吹拂, 

夕阳究竟给谁舒开眉头—— 

对此我们概不知晓, 

我们到处听见的声音 

只是钥匙在门锁上刺耳的转动, 

还有士兵的皮靴声声沉重。 

我们像赶晨祷一样早起, 

穿过变得野性的都城, 

在那儿聚集,比死人还缺乏生气, 

太阳低低,涅瓦河雾气蒙蒙, 

然而希望却在远方歌唱。 

宣告判决……当即泪水夺眶, 

我已经远离了一切人, 

仿佛有一种挖心般的剧痛, 

仿佛是被粗野地推倒在地, 

可依然前行……步履蹒跚……孤孤单单。 

在那两年险恶时光中的女难友们, 

如今又都流落在何处何方? 

她们有什么幻觉, 

在那西伯利亚的暴风雪中? 

她们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在那月亮圆圆的时候? 

我把惜别的情意送到她们心头。 

(1940.3.) 



序曲 


这事情发生的时候, 

唯有死人才会高兴, 

高兴他获得了安宁。 

列宁格勒像多余的废物, 

在自己的监狱周围彷徨, 

被判罪的人走着,成队成行, 

苦难的折磨使他们神情癫狂, 

火车的汽笛短促地 

把离情别绪吟唱。 

在沾满鲜血的皮靴下, 

在囚车黑色的轮胎下, 

无辜的罗斯在痛苦挣扎, 

死亡的星辰高悬在我们头上。 


1  

你被带走正是黎明时分, 

我跟在你的身后,像送殡一样。 

小儿女在狭窄的房内啼哭, 

神龛前是一支滴泪的烛光。 

圣像在你双唇上留下一丝凉意, 

临终的冷汗在你的额角上流淌…… 

不能忘啊不能忘!—— 

我要像弓箭手的妻子那样, 

哭倒在克里姆林塔楼之旁。 

(1935.秋.莫斯科) 


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 

昏黄的月色照入楼。 

 

昏黄的月色歪戴着帽, 

走进屋来照见人身影。 

 

这个女人身染疾病, 

这个女人孤苦伶仃。 

 

丈夫已去儿入狱, 

请为我祈祷上帝。 


不,这并不是我, 

这是受苦受难的另一个。 

假如是我怎能忍受, 

那简直是祸从天落, 

让黑色的呢绒将它遮住, 

让人们拿走所有的灯火…… 

只留下茫茫夜色。 

 

你是爱取笑别人的人, 

你是所有朋友的宠儿, 

你是皇村开心的犯戒者, 

如今要让你明白, 

你一生的境遇又将如何—— 

你要站在克列斯特铁窗旁边, 

排在三百号,手托探监的物品, 

滴下你滚滚的热泪, 

烤化新年的冰层。 

像监狱的那株白杨摇曳, 

无声无息——而大墙里 

有多少无辜的生命在死去…… 

(1938) 


我高声哀号十七个月, 

千呼万唤你回家, 

我匍伏在刽子手的脚下, 

我的儿子啊,你使我担惊受怕。 

一切似乎都永远黑白颠倒, 

现在我已无法分得一点不差, 

谁个是人,谁个是兽, 

死刑究竟还要等待多久。 

只有摇炉散香之声, 

还有鲜花团团簇簇, 

脚印一个又一个, 

伸向某个茫然不知的去处。 

一颗巨大的星星 

以行将毁灭相威胁 

直眉瞪眼地把我看住。 

(1939) 


一周一周轻轻掠过。 

发生了什么,总是一片迷茫, 

儿子啊,他们日夜盯着你 

如何进入牢房, 

他们又以怎样的凶恶目光 

像鹰隼一样把你张望。 

说着你那高高的十字架, 

议论着你的死亡。  

(1939.春.) 


7 判决 


巨石般的词句压向 

我一息尚存的胸膛, 

没什么,我已经有了准备, 

无论怎样我都能承当。 

今天我有很多事要做, 

我要让记忆断根绝蒂, 

我要使心灵变成石头, 

我要把生活重新学习。 

可是……夏日炎炎的噪音, 

好像过节在我窗前声声不断。 

我早已预感会有这晴朗的一天, 

和那空空荡荡的房间。 

(1934.夏.喷泉居) 

 

8 致死神 


你迟早要来——为何不是现在? 

我非常艰难地将你等待。 

我熄灯灭火为你把门敞开, 

你是如此普通,又是这般奇怪。 

随便你采用什么形式进来, 

是像一枚浸过毒汁的炮弹落下, 

或是像手持哑铃的惯匪偷偷地进来, 

或是化作伤寒的烟雾散开。 

还是带着熟悉到令人恶心的 

你编造出来的谎言—— 

让我在天蓝色的帽子上方 

看见房管员那吓得苍白的脸。 

如今这一切对我都无所谓。 

叶尼塞河波涛滚滚, 

北极星亮光熠熠。 

心爱者双眸中那蓝色的火花 

遮蔽住最后的畏惧。 

(1939.8.19.喷泉居) 


疯狂已用一侧翅膀 

把心灵的一半遮住, 

灌我以灼热的酒浆 

招引我走向黑色的深谷。 

 

我心中非常清楚 

我该把胜利让给它, 

倾听着自己的呓语, 

似乎是他人的胡话。 

 

(无论我如何哀求, 

不管我怎样恳求) 

它也不肯点头应允 

我把任何东西带走: 

无论是儿子恐惧的眼神—— 

那麻木不仁的痛苦, 

还是那雷雨临头的日子, 

和那监狱相会的时候。 

无论是亲爱者双手留下的凉意, 

无论是那动人心弦的菩提树荫, 

还是那最后慰藉的话语—— 

从远方传来的轻微声音。 

(1940.5.4.) 


10 钉十字架 


“母亲,不要为我哭泣, 

我还呆在棺材里。” 


1 

天使高歌赞颂伟大的时刻, 

而苍穹却溶化在烈火之中。 

我对父亲说:“为什么把我遗弃!” 

而对母亲说:“啊,不要为我哭泣……” 

1938 


2 

马格达利娜捶胸痛哭, 

心爱的门徒化作了石头, 

而母亲默默伫立的地方, 

却无人敢把目光相投。 



尾声 


1 

我知道,我的容颜是怎样的消瘦, 

眼睑下闪现着何等的惊忧, 

痛苦是如何在双颊上 

描绘出粗硬的楔形纹皱, 

满头浅灰色和浓黑色的卷发 

如何突然变得白发满头, 

微笑在柔顺的双唇上枯萎, 

恐惧之情在干笑声中颤抖。 

我不是只为我一个人祈祷, 

而是为了所有的那些人们, 

他们同我一起站在耀眼的红墙下, 

无论是冬日的严寒 

还是七月的酷暑。 

 

2 

举哀的时刻又已临近。 

我看着,听着,感觉着你们: 

 

既有那位被人扶到窗口的女人, 

也有那位不能踏上故土的女性, 

 

还有那位摇着头的女子是多么美丽, 

她曾经说过:“来这就像回到家里。” 

 

我本想把她们的名字一一说出。 

无奈名单已被夺去,无从得悉。 

 

我为她们织就一块宽大的裹尸布, 

用偷偷听到的她们的只言片语。 

 

我随时随地都把她们回忆, 

哪怕新的灾难临头也不会忘记, 

 

即使我历尽磨难的嘴被堵住, 

亿万人民也会用我的呼喊抗议, 

 

在我命丧黄泉之日的前夕, 

就让他们对我这样致悼念之意。 

 

如果有朝一日在这个国家里, 

有人想为我把纪念碑竖立, 

 

但只有在这样一个条件之下, 

我同意以此来纪念胜利—— 

 

不要立在我出生的海边, 

我与大海已经断绝联系, 

 

不要立在皇村花园朝思暮想的树桩旁, 

因为令人心碎的影子在那里把我寻觅, 

 

把它立在我站过三百小时的地方, 

在那里门栓从来不曾为我开启。 

 

因为在获得解脱的死亡之中, 

我害怕会把黑色囚车的嘶鸣忘记。 

 

我害怕忘却那令人可憎的牢门关闭声, 

和那老妇人如负伤野兽般的哀泣。 

 

要让那不会转动的青铜眼帘, 

流下溶化的雪水,像泪水滴滴, 

 

让监狱的鸽子到远方去飞翔, 

让船只在涅瓦河上静静地游弋。 

野 里 译




安魂曲

(1935-1940)


不,不是在异国的天空下,

也不是在陌生的翅膀下,

彼时彼地,我和人民在一起,

和遭遇不幸的人民在一起。

1961年



代序


在叶若夫主义肆虐的恐怖年代,我在列宁格勒的探监队列中度过了十七个月。某一次,有人“认出”了我。当时,一个站在我身后的女人,嘴唇发青,当然从来没听说过我的名字,她从我们都已习惯了的那种麻木状态中苏醒过来,凑近我的耳朵(那里所有人都是低声说话的)问道:

“喂,您能描写这儿的场景吗?”

我就说道:

“能”。

于是,一种曾经有过的笑意,掠过了她的脸。

1957.4.列宁格勒



献辞


面对这种痛苦,高山弯腰,

大河也不再奔流,

但监狱的大门紧闭,

而背后是“苦役犯的洞穴”

和致命的忧悒。

清新的风儿为某人吹拂,

夕阳正给某人以温柔

我们不知道,到处是同样的遭际,

听到的只是钥匙可厌的嘎吱响,

以及士兵沉重的脚步声。

我们动身,仿佛赶去做晨祷,

走过满目荒凉的首都,

在那里见面,比死人更缺乏生气,

太阳更压抑,涅瓦河更迷蒙,

但希望依然在远方歌唱。

一纸判决……眼泪顷刻间迸涌而出,

我从此便与世隔绝,

仿佛心头忍痛被掏除了生命,

仿佛被粗暴地打翻在地,

但还得走……踉跄着……独自一人……

我凶险的两年里结识的女友们,

失去自由的你们,如今在哪里?

在西伯利亚的暴风雪中梦见了什么?

在月亮的光环中又窥见了什么?

我向她们送上最后的问候。

1940年3月



序曲


事情发生的时候,惟有死人

在微笑,他为彻底的安宁而高兴。

列宁格勒像一个多余的尾巴,

围绕着自己的监狱摆动。

那时,走来已获审判的一群,

由于痛苦而变得痴呆,

火车拉响了汽笛,

唱起短促的离别之歌。

死亡之星在我们头顶高悬,

在血迹斑斑的大皮靴下,

在玛鲁斯囚车黑色的车轮下,

无辜的罗斯不住地痉挛。


黎明时分,你被带走,

我跟在你身后,仿佛在出殡,

孩子们在黑色小屋里哭泣,

神龛旁的蜡烛在流淌。

你的嘴角是圣像的冷漠,

额头是死亡的汗液……不能忘记!

我要效仿火枪手们的妻子,

到克里姆林宫的塔楼下悲号。

1935年秋莫斯科



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淌,

澄黄的月亮走进了屋子。

歪戴着帽子走进来,

澄黄的月亮见到了一个影子。

这是一个病恹恹的女人,

这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

丈夫进坟墓,儿子入监狱,

请为我做一做祈祷吧!


不,这不是我,这是另外一个在受难。

我再也不能苦撑下去,而发生的一切,

让他们用黑色的帷幕遮掩吧,

干脆把路灯也移走吧……

夜。


你受尽了朋友的宠爱,

皇村学校快乐的违规者,

愤世嫉俗的人,我要告诉你,

你生活里发生的一切

探监的行列,你是第三百号,

站在“十字架”监狱的大门口,

你流下自己滚烫的泪水,

去烧穿那新年的坚冰。

监狱的白杨在那里摇晃,

阒无声息可是,有多少

无辜的生命在那里终结……


我大声呼喊了十七个月,

为的是让你能回家,

我扑倒在刽子手的脚下,

你是我的儿子,我的劫数。

一切都已永远混淆不清,

如今,我也不再能够分辨,

谁究竟是野兽,谁究竟是人,

等待刑罚还要多久。

惟有华贵的鲜花,

香炉的声响,通向虚无的

某些个蛛丝马迹。

一颗巨大的星星

直愣愣地看着我的眼睛,

用逼近的毁灭威胁我。


一周又一周轻轻地飞走,

没等我弄明白发生什么事。

好儿子,一个又一个白夜

是怎样在张望着这监狱,

它们是怎样再一次望着你,

瞪大了猫头鹰火热的眼睛,

怎样在谈论你的死亡,

谈论你高竖的十字架。

1939



判决


哦,石头一样的判决词,

落在我苟延残喘的胸口。

没关系,我早已作好了准备,

不论怎样我都能够承受。


今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办:

我要连根拔除记忆,

我要让心儿变做石头,

我要重新学习生活。


哦,不是那样……夏季灼热的簌簌声,

仿佛我的窗外有一个节日。

很久以前,我已经预感到

这晴朗的白昼和空荡荡的屋子。

1939年夏



致死神


你迟早都要来何必不趁现在?

我一直在等你过得很艰难。

我吹灭了蜡烛,为你把门打开,

你是那样的普通又神奇。

装扮成你觉得合适的面目,

像一颗毒气弹似地窜进来,

像老练的盗贼,手拿锤子溜进来,

或者用伤寒症的病菌毒害我。

或者你来编造一个故事,

众人感到滥熟到生厌的故事,

让我看到蓝色帽子的尖顶

和房管员吓得煞白的脸色。

如今,我都无所谓。叶尼塞河在翻滚,

北极星在闪亮。

我钟爱的那双眼睛的蓝光

遮住了最后的恐惧。


疯狂已经张开翅膀,

罩住了灵魂的一半,

大口灌进火辣的烈酒,

引向黑色的峡谷。


我明白,我应该给它

让出我的胜利,

仔细谛听自己的声音,

仿佛听到的是别人的梦呓。


它什么事都不允许,

什么都不允许我携带

(不论我怎样在乞求,

不论我怎样苦苦地哀告):


哪怕是儿子可怕的眼睛

那化石一样的痛苦,

哪怕是风暴来临的那一天,

哪怕是探监会面的时刻,


哪怕是双手可爱的凉意,

哪怕是椴树焦躁的影子,

哪怕是悠远、轻细的声音

都是最后安慰的话语。

1940年5月4日



钉上十字架


当我入殓的时候,

别为我悲恸,母亲。


1

天使们合唱同声赞美伟大的时刻,

天穹在烈火中逐渐熔化。

对父亲说:“为什么将我抛弃!”

对母亲说:“哦,别为我悲恸……”


2

玛格达琳娜颤栗着悲恸不已,

亲爱的信徒如同一具化石,

母亲默默地站立的地方,

谁也不敢向那里看上一眼。



尾声


1

我知道一张张脸怎样憔悴,

眼睑下怎样流露惊恐的神色,

痛苦如同远古的楔形文字,

在脸颊上烙刻粗砺的内容,

一绺绺卷发怎样从灰黑

骤然间变成一片银白,

微笑怎样在谦逊的唇间凋落,

惊恐怎样在干笑中颤栗。

我也并非是为自个儿祈祷,

而是为一起站立的所有人祈祷,

无论是严寒,还是七月的流火,

在令人目眩的红墙之下。


2

祭奠的时刻再一次临近,

我看见,我听见,我感到了你们:

那一位,好不容易被带到窗前,

那一位,再也无法踏上故土一步,

那一位,甩了一下美丽的脑袋,

说道:“我来到这里,如同回家!”

我多么希望一一报上她们的姓名,

但名单已被夺走,更无从探询。

我用偷听到的那些不幸的话语,

为她们编织一幅巨大的幕布。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追忆她们,

哪怕陷入新的灾难,也决不忘记,

倘若有人要封堵我备受磨难的双唇,

它们曾经为数百万人民而呼喊,

那么,就在我忌辰的前一天,

让她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来祭奠我。

而未来的某一天,在这个国家,

倘若要为我竖起一座纪念碑,

我可以答应这样隆重的仪典,

但必须恪守一个条件

不要建造在我出生的海滨:

我和大海最后的纽带已经中断,

也不要在皇家花园隐秘的树墩旁,

那里绝望的影子正在寻找我,

而要在这里,我站立过三百小时的地方,

大门始终向我紧闭的地方。

因为,我惧怕安详的死亡,

那样会忘却黑色玛鲁斯的轰鸣,

那样会忘却可厌的房门的抽泣,

老妇人像受伤的野兽似地悲嗥。

让青铜塑像那僵凝的眼睑

流出眼泪,如同消融的雪水,

让监狱的鸽子在远处咕咕叫,

让海船沿着涅瓦河平静地行驶。

1940年3月喷泉屋

汪 剑 钊 译


这首由十四首小诗组成的抒情,是女诗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苏联诗歌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之一。顾名思义,这首长诗是在未曾平反的岁月里为悼念那些在30年代肃反扩大化中被冤屈而死的所有无辜者,其思想意义和社会作用已无须多费笔墨,诗的字里行间已尽述其详。值得反复探究的是诗篇悲剧美学力量何以能如此深入读者的灵府深处,难道仅仅是因为女诗人本人是受害者和受害者的母亲,仅仅因为她自己经历过那“整整十七个月”的生死悬心的煎熬吗?不,不尽然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死亡和哀痛声,所有的愤怒和抗议声都能转化为感人的诗篇的,它们仅止于诗歌熔炉里的材料而已,诗毕竟是充满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矿石到光芒四射的艺术结晶,还有一个精到而复杂、高超而不平凡的冶炼过程。那么,阿赫玛托娃是如]何来熔裁这悲怆岁月的体验的?笔者以为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值得读者留心玩味。
首先是作家创造主体精神风貌上的特殊身份问题。阿赫玛托娃本人在诗篇中固然以一名受迫害的妇女和一名爱子受难的母亲的身份出现,但作为抒情主人公却又并不仅止于此,她在好几个地方显然是把这一场灾难担之于肩,承之于心,大有灾难汇集于一身之感,她甚至拿自己比附于儿子受难的圣母,她援引圣经里的诗句“不要为我流泪,母亲,在我装人灵柩的时候”。她写入殡的过程,连参加葬礼的人都无法忍受这巨大的悲痛:“自始至终,谁也没敢看一眼朝母亲默默站立的地方。”女诗人尽管没有正面描绘母亲哀戚的容貌,但读者心里却立即出现米开朗吉罗的基督受难横躺在圣母膝头的那座雕像!女诗人开宗明义表明她是以一个悲剧时代的见证人的身份来记录这一场悲剧的,她又说“我不仅是为我一个人祈祷,而是为了所有与我站在一起的人们”,她那“痛苦到极点的嘴巴”,原在于“喊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在我人民蒙受不幸的地方,我与我的人民同在。”从诗篇的题铭、代序直至尾声,她女囚的身份,受难母亲的身份,人民代言人的身份交替出现、渐次上升,而统筹这几重身份的则是圣母的形象。如果没有这一持之有据的以圣母自况的身份,这奁首《安魂曲》的悲悼气氛,就不可能如此广阔,如此尖锐地如此深沉刺痛人的心灵。
其次,阿赫玛托娃被西方学者推戴为具有举世无双独特风格的女诗人,我看其独特风格乃是女诗人的特殊气质和特有的艺术思维相契合的产物。日丹诺夫错了,错在他胡扣帽子,但他的污言秽语中忘了一顶在中世纪常常用来迫害女人的帽子,这就是动辄以“女巫”罪名处死异教女子时所使用的口实。为日丹诺夫设想,如果他在当年使用这顶帽子,那倒是不折不扣、不大不小适合阿赫玛托娃美丽而智慧的头颅的。所谓女巫,一般意指其超常的直感能力,洞穿事物本质的穿透力,不受逻辑因果限制,把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能力,超越时空限制,模糊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界限,以及超常的预见能力,把握认识事物时的整体性,表现事物时的神秘朦胧等等,总之,是与不讲逻辑的原始人的思维比较接近,无以名之,故称之为“巫性思维”。阿赫玛托娃早期的“室内抒情诗”中,往往充满这种对爱情的来临和离去的预见能力,她那点到为止,留下大块空白却能意会的艺术表现手段,都属于这一“巫性思维”的范畴之内。笔者以为,女巫最大的特征是所谓通灵和通神,她能与神对话,是神的意旨的代言人和传递者。《安魂曲》则叮以视为阿赫玛托娃熟练运用了若干“巫性思维”准则的经典性作品。因篇幅关系,这里不便作全面分析,只列举几个例子。例子之一,“不能建立在皇家花园朝夕思慕的树墩旁,在那儿极度伤心的影子在寻找我。”原始人是把影子看成是灵魂的一部分的,往往把影子混同真实人,影子也是生命的,如此运用原始思维,充分显示了整体把握一段思绪的极度经济和力度。例子之二,“让那僵冷的青铜塑像的眼睑,像融雪簌簌地流下热泪。”这是物理世界和精神情感世界的混淆,切勿拟人化目之。例子之三,“在玛露斯黑黝黝的车轮下,无辜的俄罗斯在痉挛挣扎。,,(‘你用灼热的泪水,将新时代的坚冰烧穿。”在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撞的同时,不是带有一点女巫蛊惑诅咒的口吻么?![2] 
第三,《安魂曲》是女诗人集毕生艺术创作经验之大成的经典之作。全诗平实中见深度,平淡口吻中出深情,言简意赅,外枯中膏,处处充满高低、顺逆,运转自如,以恨写爱,悲喜交错的艺术辩证法。这里也只能请读者尽可能鉴赏全诗。现仅举低调写高亢,以乐景写悲举两个细微的小例子。例子之一,女诗人自称老妪,以负伤的困兽作比,固然出之“哀兵必胜”的策略,但这种不避丑怪的低调,骨子里却是置迫害者于被审判的席位上;例子之二,儿子被捕之后,“日子明朗朗,房子空荡荡”,那孤寂无告的心情,却用窗外在夏日里算得上令人暑气顿时为之一消的绿荫的沙沙声来反衬,这就是诗家脍炙人口的“乐景写悲”的具体运用,阿赫玛托娃更擅长此道,她悼念帕斯捷尔纳克的诗篇,也曾用此法取得了正写和顺写天法取得的艺术效果。她写道,五月里城市的椴子树发了疯,将没有来由地繁花满树(大意),就一下子把读者带进挂纱志哀的气氛中去了。




推荐阅读:

布鲁姆《经典的中心:莎士比亚》

布鲁姆《但丁的陌生性:尤利西斯和贝亚特丽丝》

布鲁姆:歌德《浮士德·第二部》:反经典的诗篇

卡林内斯库《波德莱尔与审美现代性的悖论》

布鲁姆|经典记忆:早期的华兹华斯与简·奥斯汀的《劝导》

布鲁姆《弥尔顿的撒旦与莎士比亚》

帕斯《诗歌与现代性》

帕斯《诗歌与世纪末》

里尔克:反叛与抒情

雨果传记

惠特曼传记

艾米·洛威尔传记

约翰·弥尔顿传记

科利·西伯传记

塞缪尔·贝克特传记

拜伦传记

威廉·布莱克传记

阿斯图里亚斯传记

艾米莉·狄金森传记

多罗茜·帕克传记

奥克塔维奥·帕斯传记

人民诗人布鲁克斯传记

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传记

亚历山大·蒲柏传记

里尔克传记

济慈传记

金斯伯格传记

艾略特传记

兰斯顿·休斯传记

加夫列拉·米斯特拉尔传记

聂鲁达传记

加里·斯奈德

英国桂冠诗人尼古拉斯·罗

卡尔·桑德堡,诗人和林肯传记作家

兰斯顿·休斯在20世纪20年代的哈莱姆

惠特曼与内战

失乐园学习指南

里尔克:未被认可的女权主义者还是自恋的理想主义者

里尔克与罗丹

反调:里尔克只是气体

厄休拉·勒古恩:作家,抑或谦卑的诗人

Joan Murray and the Bats of Wisdom

西尔维娅·普拉斯:耀眼的光辉,绝望的疯狂和自杀的诗意象征

奥登:若有可能,愿成为大西洋的小歌德

聂鲁达:文学巨匠的激情人生与可疑死亡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名录


草在结它的种子 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 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