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zhi部长篇叙事诗,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507-583)编《玉台新咏》卷一,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原为建安时期的民间创作,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饰。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对于一个知书达理、勤劳贤惠的年轻女子来说,有什么比被婆家休回而更为耻辱?刘兰芝在被休回娘家之后,县府来人求婚也就罢了,因为毕竟与焦仲卿盟犹在耳。但当郡府来人求婚的时候,在父母的埋怨及兄长的催逼之下,刘兰芝于进退两难中动摇了。其实,做为一个年轻女子,欲在在人们面前证实自己,有了想摆脱蒙受的耻辱及改变自己尴尬处境的想法,也是人之常情。况且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即便是焦仲卿对刘兰芝仍痴情不改,但面对那样刁蛮的婆婆来说,她还能回得去吗?即便回去了,在父母之命的严威之下,他们面对的结局又会是怎样?再说,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家庭里,一个被婆家休回的女人,于兄弟之间尚且遭到白眼,又何况邻里乡间更有人言可畏!故刘兰芝答应郡府的亲事也是情理之中。虽然诗中刘兰芝后来情有可原的动摇也是促成此一悲剧的因素之一,但最大的祸根还在于当时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不平等的传统家庭观念。
为焦仲卿妻作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疋,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覆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母听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兰芝怼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
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君,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虽与府吏约,后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
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采三百疋,
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
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
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
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注释】
箜篌〔kōnghóu〕──古代一种拨弦乐器,弦数最少五根,最多二十五,分卧式和竖式两种。新妇谓府吏──新妇:本诗中指刘兰芝;府吏:本诗中指焦仲卿。腰襦〔yāorú〕──编注者考:即古人围在腰间的服饰品。一般刺绣有精美的图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或称“围腰”。现在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女人,仍然穿着“绣花围腰”。另有将“腰襦”注释成“齐腰短衣”或“齐腰短袄”。在下以为,起码在这首诗中,“腰襦”不是短衣。在中国古代,一个知书达理的女子被休,留下自己的短衣给丈夫作纪念不合情理。覆斗帐──开口向下的斗形方帐。覆斗,即倒过来的斗。遣施──分赠,施赠,馈赠。遣,分派、发散、发落。施,施舍、施赠。玳瑁〔dàimào〕──亦作“瑇瑁”。玳瑁的甲壳。亦指用其甲壳制成的装饰品。《汉书·东方朔传》:“宫人簪瑇瑁,垂珠璣。”初七和下九──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传说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民间有七夕乞巧的风俗。下九: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蒲苇纫如丝──蒲苇〔púwěi〕:蒲草与芦苇。《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杨倞注:“蒲苇所以为席,可卷者也。”纫如丝──纫:“韧”的通假字,下面“蒲苇一时纫”同。丝:丝线。逆以煎我怀──逆:面对,预料,预想。《玉篇》度也,谓先事预度之也。兰芝怼阿母──怼〔duì〕:怨也,怨言也。另本作“惭”。便言多令才──令才: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七缪》:“夫人材不同,成有早晚,有早智而速成者,有晚智而晚成者,有少无智而终无所成者,有少有令材遂为雋器者。”寻遣丞请还──寻:时间状语,意为“不久”。遣:谓语,意为“派遣”(注意:这里提前省略了主语──太守。)。丞:这里指郡丞。此句中,“丞请”为一个完整意思,即“郡丞的请见”。还:此指“媒人”的“回还”,即郡丞做为媒人的再来,并非具体说郡丞再次来。这种语式,完全限于古文诗句的简略与韵脚的谐配。丞籍有宦官──丞籍:指郡丞自己的家乡。宦官:这里指大户官宦人家。否泰〔pǐtài〕──指世道盛衰,人世通塞或运气好坏。〔注〕《易》的两个卦名。天地交,万物通谓之“泰”;不交闭塞谓之“否”。后常以指世事的盛衰,命运的顺逆。不嫁义郎体──义,此为体面的样子。体:此为邻近词义字的借称,即在此表示“这个人”,不要刻意解释为“身体”。〔注〕出于声调或音韵上搭配需求,在古代诗语言中常向邻近词义字来借称。六合正相应──中国古代阴阳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婀娜随风转──婀娜:轻盈秀美。此句形容罩有彩色帘幕的精美的车子在风中运转的样子。有的注释中,把此句归为修饰上句的“四角龙子幡”,我认为不妥当。因为“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即前一整句描述的是船,此一整句描述的是车,下一整句描述的是马。若把“婀娜随风转”归入上句,那么“金车玉作轮”单句就孤立了。若硬要把“金车玉作轮”接入下面描述马的句子中,就有点佶屈聱牙了。踯躅青骢马──踯躅〔zhízhú〕:以足击地。这里指马踢踏而行的样子。青骢马〔qīngcōngmǎ〕:青白杂色的马。交广市鲑珍──交广:即当时的交趾、广州。市:购买,到市上买或卖。鲑珍:泛指山珍海味。蹑履相逢迎──蹑〔niè〕履:走路时,不让鞋子发出大的声响,这里是指轻着脚步的意思。不应解释成:穿着鞋、踏着鞋、踏着步子。作计乃尔立──作计:决定、决意。乃尔立:既定的主意或原定的打算。青庐──青布搭成的帐篷,是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此风俗。
【译文】
为焦仲卿妻作
“我十三岁能织素绢,十四岁学裁衣衫,十五岁能弹箜篌琴,十六岁把诗书诵念。十七岁做您府吏媳妇,可心中却时常悲苦。您既然从事府吏,我自当守贞节此情不移。只是苦了为妻留守空房,相见日子常是寥寥无几。鸡叫我便上机纺织,夜夜里都不得歇息。三天就下机五匹丝绢,可婆婆仍然故意嫌我太慢。不是我织得太慢啊,而是做您家的媳妇太艰难!既然为妻不胜任您家使唤,空留着也没什么施展。您便可禀告公婆去,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门。”府吏焦仲卿闻听了妻子怨言,便到堂上向母亲陈述己见:“儿子命相中已没有高官厚禄,但所幸还能娶得像这样的媳妇。我们是同床共枕的结发夫妻,死后也是黄泉伴侣相依。我们共同生活才二三年,日子开始的时间还很短。这位女子的品行没什么不端,不给以厚待又是为了那般?”焦母冲着儿子出言甚急:“你怎么如此没有出息!这个女子不懂礼数教养,一举一动都由着性子自作主张。我早就憋了一肚子气,怎能让你这女子太随意!东邻居有个闺女很贤淑,本名唤叫秦罗敷;惹人怜爱又是体态无可比,就让母亲为你来求娶。便可趁早赶这个女人走,赶她走千万千万莫挽留!”仲卿久久跪着相告求:“孩儿恭请母亲大人听清楚。今天若是赶走兰芝女,我一辈子再也不另娶!”焦母闻听此言之后,捶床大发雷霆之怒:“你这小子竟然谁也不怕,怎敢帮着这个妇人说话!我跟她早已无恩义可讲,决不会依从你再留下她!”焦仲卿默默不敢吭声,再拜了母亲回到自家门户中。开口对着妻子作陈述,早已是哽咽不成声:“我自己当然不会赶你走,奈何母亲逼迫难相争。但请你暂时先回家,我现今也暂且打个招呼到府衙。不多久我自当回家转,回转后必定迎你重归还。就此约定放下心中虑,千万别违背我的叮嘱语。”媳妇对着仲卿轻启口:“还是别再闹什么纷争的好!记得那一年的初春时分,我辞别娘家嫁到贵府门;谨慎做事一如公婆安排,举止投足哪敢妄自独专?白天黑夜一直劳作勤恳,道不尽的是孤苦和辛酸。总以为并没什么过错啊,为的还不是奉养二老天年。可到底仍是被驱赶,还怎么谈再返回您家门?为妻有刺绣围腰一件,其华丽自能映光生艳。还有红罗纱做成的“覆斗帐”,四角处垂挂着锦香囊。另有箱奁六七十,都捆着碧绿色的青丝绳;样样东西各具不同,种种物件都在箱奁之中。人低贱,东西也不会被看得上眼,不配拿去奉迎你后娶的人。就留待作个施赠之物吧,因为从此后不再有机会相见。这些东西也好时时是个安慰,希望把我永远留在心间。”【注:覆斗帐:开口向下的斗形方帐。覆斗,即倒过来的斗。】鸡叫了,窗外即将露出曙光;兰芝起身,严谨地整理行妆。穿上我的绣花夹裙,每一处物事都检点四五遍。脚下轻踏着花丝鞋,头上钗饰可谓辉光闪闪。腰束白绢如一湾流水,碧玉耳坠就像明月空悬。白嫩纤细的手指好似修削的葱根,鲜红滋润的口唇宛若噙含着珠光宝丹。轻盈地踏着细小的步子,精巧美妙可谓世上难寻第二佳人。兰芝走上厅堂辞谢婆母,婆母听着却不停地恼怒。“从前我还是女儿家时啊,自幼生长于乡野里。本也没受过什么训导和教诲,高攀了贵府公子真惭愧!也曾接受婆母聘礼许多钱,却不配承担婆母来使唤。今天我就回转娘家门,只是记挂着婆母为家里更操心。”回头再与小姑子别过,眼泪就象连串的珠子滴落:“当年我初来你家入户,小姑啊你刚能扶床学步。到今天我被遣送分离,小姑已差不多和我一般齐。希望你尽心奉养二老,好好地给予服侍照料。初七和十九是女儿家的日子,玩耍时请不要忘了嫂嫂。”【注:在古代,农历七月七日,是女孩儿乞巧的日子。农历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兰芝出门登车上路程,涕泪流落一行行。仲卿骑马头里走,兰芝乘车在后方。车马一路坎坷好颠簸,都在大路口停下相会合。仲卿下马坐入车子里,两人埋头低声作耳语。“我誓不与你相分离,你只管暂时回到娘家里。我如今暂且赶赴府衙去,不用多久即回归,我对天发誓决不辜负你!”兰芝回复仲卿语声细:夫君耿耿情怀妻感激!既是夫君这般见爱仍不弃,我就盼望夫君早早回。夫君当与磐石相比较,妻我自当比作蒲苇草。蒲苇草坚韧也如丝,磐石稳重不动摇。可我上有亲父兄,性情行事都是暴躁如雷难通融。恐怕不能任由我的意愿来,想到此啊让人烦恼煎胸怀!挥手告别时久久相遥望,二情同是难舍难分拆。兰芝入了家门到堂前,上前退后都觉得没脸面。刘母吃惊得大拍掌:“没料想女儿自己转回门!十三岁教你学纺织,十四岁时能裁衣;十五岁时弹箜篌,十六岁知书达理懂礼仪;十七岁嫁你成大婚,你也曾信誓旦旦不违训。如今犯的这是啥罪过,不待招呼就自己退回门?”兰芝女悲怨地对母亲来诉说:“女儿实实在在无罪过!”刘母啊,巨大的悲痛捣心窝。兰芝刚刚回家十多天,县令便派媒人找上门。说县令家有个第三郎,秀美文静世上也无双;年龄恰在十八九岁大,人便称道多才华。刘母劝告兰芝女:你可以前去应允他。女儿含泪作回答:“兰芝当初回家门,仲卿曾叮嘱又再三,已结下誓言永远不分散!今天违背了此情义,恐怕这事儿不妥善。阿妈自可回绝提亲的人,慢慢再对他说原因。”刘母只好回话给媒人:“我这贫贱门户的女儿呀,刚刚被休婚回娘家。既然不配做府吏妻,又怎适合县太爷的公子意?多处招寻或许有人更称您的心,咱这门亲事已难允。”媒人去后才几天,不久就有人派遣郡丞来求婚。说您有书香门第好女子,郡丞家乡有个大户是宦官。说有个排行五公子,美貌文雅至今未娶亲。特委派我郡丞做媒人,是郡府主簿传口信。直说就是太守家,有这么一位美郎君。已打算和你们结大亲,所以派我前来造访登贵门。刘母辞谢这位说媒人:“女儿有誓约立在先,我老婆子哪敢再多言?”兄长闻听太守求婚被拒绝,心中烦躁大不悦。开口对着阿妹讲:作打算为什么不思量?前次嫁得个小府吏,这次嫁得个大郎君。前后命运有别于天和地,这件婚事足以荣光你终身。不随嫁这位体面的郎君去,往后还打算怎么混?兰芝仰望着兄长的脸色把话回:确实如兄长所讲的这般理。我辞别娘家随夫君,却中途被赶回兄长的门。怎么处置就听从兄长主意办,哪敢自己任意来独专?虽然我与府吏有誓约,但已是后会无期永无缘。既有登门求亲就相答允,便可速速成婚姻。媒人听后下床去,喏喏连声态可掬。返府郡、报府君:“下官遵奉使命去求亲,两家商谈大有缘!”太守闻消息,心中大欢喜!查《黄历》又翻《婚嫁书》,算计本月之內最便利。地支六合相应称,选在三十日吉庆是良辰。“今日已至二十七,郡丞代我筹办可完婚。”人们急整装束把话传,来往好似飘来浮去的云。绘有青雀和白天鹅的聘礼船,四角插着刺绣游龙的彩旗幡。还有轻灵秀美伴风而行的,是金色的车子玉饰的轮。踢踏而行的青骢马,配着红缨穗和雕金花纹的鞍。彩礼赏钱三百万,都用青丝绳相串连。还备有三百匹各色绸与缎,交趾、广州买来的海味和山珍。随从人员四五百,熙熙攘攘地登跨郡府的门。刘母劝闺女:太守有书信刚传递,要明日迎娶你。何不快点做嫁衣,可别叫婚事不顺利!兰芝女默默无声语,手巾掩着口儿暗哭啼,泪水流泻好似小河溪。移出我的琉璃床榻,放置在前窗之下。左手持握木尺刀剪,右手拿过丝绢绸缎。早晨裁好了绣夹裙,晚上缝好了单罗衫。黄昏茫茫日渐黑,兰芝女愁思中踱步门外又流泪。焦仲卿闻听此变故,因而暂时告假踏归途。离兰芝家门尚有二三里路远,人心伤痛,马儿嘶鸣也把悲哀传。兰芝女识得马儿声,轻着脚步过去相逢迎。忧伤地遥遥相望见,认得是故人到身前。兰芝女举手抚拍马的鞍,一声叹息更伤心:“自从郎君与我分别后,人情事故啊都已难思量。果然不如当初人心愿,可郎君又不知其中有详情。我上有生身父母常埋怨,相逼迫的还有弟兄们。已经将我许给他人作妻房,郎君啊还有什么可企望?”焦仲卿对兰芝女道了一声:“贺喜你得到高升!磐石如今尚且稳重,可以终守千年不动!蒲苇草不过是一时强韧,只是强韧在一朝一暮之中!你啊将一天比一天富贵,我啊只有独自奔向黄泉而告终。”兰芝女回复焦仲卿的一番讥嗤:“是什么想法让你说出这等言辞?同是被逼迫无奈啊,你痛苦,我又何曾不是如此?好吧,就让我们黄泉下相见,不要违背了今日誓言!”两人握手分道去,各自返回自家门。活生生的人偏要作死的诀别,这不尽的恨可该怎么论!心念已离开人世去,说一千道一万都已难保全。焦仲卿返还自家门,上堂拜见母亲把话谈:“今日大风骤起天降寒!寒风摧折了树木,严霜也结满了院中兰。如今孩儿将如落日去,落得母亲日后好孤单。既然作下这不良之想,就别再把什么鬼神来埋怨。愿母亲大人寿比南山石,四体硬朗且康健!”焦母听到儿子如此说,眼泪便随着哭声落。“你是大户人家的子孙,于高台楼阁的衙府中做官。千万不可为一妇人而轻生啊,贵贱之间的情分本来就非常薄浅!东邻之家有位贤淑闺女,苗条艳丽受到满城人称赞。母亲这就为你求娶,得到回复便在这早晚之间。”仲卿再拜了母亲退回自己屋內,声声长叹在空房中迂回。决计按既定打算去做不更易,便转身进入内室里,愈发见他被愁苦煎熬得难喘息。迎亲的这一天真是牛鸣马嘶,兰芝女被扶入青布帐篷拜了仪式。渐渐日落已达黄昏之后,静静的正是人们刚刚歇息之时。“我的生命将结束于今日,让我的灵魂飞去而尸身久留于人世!”兰芝女撩起裙角将丝鞋脱去,挺身投向清清的池中水。焦仲卿闻听噩讯之际,心知所爱的人已永久别离。默默徘徊在庭院大树之下,把自己挂上了朝向东南的树枝。
18世纪是欧洲跨入现代性门槛的关键的一个世纪。正是在这一世纪中,欧洲历史上发生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在此运动中构建起来的启蒙现代性话语铸造了西方社会的现代形态,并影响了整个世界。“启蒙”(illumination)一词原意为“照亮”,引申到思想文化领域,即是理性的开启、思想的解放和公民政治意识的觉醒。用康德的话来说,启蒙运动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所谓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17世纪以来,英国一些强调实验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一直在为人类理性的进展而努力工作着。1620年,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出版了他的《新工具》,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687年,物理学家伊萨克·牛顿将他的革命性发现“万有引力论”公之于世,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此后,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出版了他的《人类理智论》(1690)和《论教育》(1693),通过研究人类的智力机制提出心灵“白板说”,论证了对人进行后天启蒙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此时理性已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手中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既然星球的运动、物体的降落、光线的射程等等都可以用理性来推理、计算和预测,那么,人的精神、欲望、政治和社会制度,乃至神的观念就都等待着它来解释。于是,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思维着的悟性成为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人的头脑,以及通过它的思维发现的原理,要求成为一切人类活动和社会结合的基础。……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国家形式,一切传统观念,都被当作不合理的东西扔到垃圾堆里去了”。但是,思想背后的推动力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1776)中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即市场之手在起作用。18世纪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和壮大的时代。在法国,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中的主宰力量,它控制了工业、财政和国内外贸易,并拥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然而,法国中产阶级享有的权利和地位与英国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1726年,伏尔泰对英国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访问。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只是英国的财富,还有英国商人们的高贵地位,他们简直可以和欧洲任何一位尊贵的王公媲美。学术和文化的蓬勃发展,个人所享有的自由在英国远比在法国多得多。据说从那时起,这位法国启蒙作家就下定决心,要“摧毁所有那些正在奴役他的国家的偏见”。1755年万圣节前夕,信徒们正在教堂中做礼拜的时候,一场地震摧毁了里斯本。地震引起的火灾和洪水造成全城覆没,成千上万的人因此丧生。伏尔泰从中得到启示,马上写下一首长诗,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一个全能公正、关怀众生的上帝怎么会下令发生如此的浩劫?他究竟为什么要以如此奇怪而可怕的方式杀死那些正在膜拜他的男女老少?难道这些人的罪孽比巴黎人或伦敦人更为深重吗?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然的力量是独立于其创造者而行动的。由此事件,伏尔泰讽刺了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的“先天和谐说”(即相信“现存世界是一切可能有的美好世界中最美好的世界”的信念),破除了宗教迷信。“破”与“立”是启蒙思想的两极。大多数启蒙作家集牛虻和蜜蜂于一身。他们试图一方面以理性为武器破除一切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指出旧社会和旧制度的不合理,引起人们对这种制度的永恒性的怀疑;另一方面又以理性为尺度提出建立新社会秩序的理想和方案,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开辟道路。在政治上,启蒙思想破的是君主专制及其法权理论,提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在宗教上,破的是宗教迷信、偏见和狂热,宣传无神论、泛神论,主张信仰自由、宗教宽容;在财产关系上,破的是贵族的特权,主张私有财产是人的自然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破除封建门第等级观,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原则。从这些方面来看,我们可以说,启蒙运动既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又是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和舆论准备。有人把17世纪中叶阿拉伯咖啡的输入看作法国文化的开始,这未始没有道理。当伏尔泰用中国进口的茶碗喝着阿拉伯咖啡的时候,他感觉到他的历史视野成倍地扩大了。据说伏尔泰每天下午要喝上20杯咖啡,他的一系列抨击教会和专制政府的文章大半有赖于咖啡的支持。咖啡输入的另一个结果是到处开起了咖啡馆(到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的1788年,巴黎的咖啡馆已有1800家之多)。人们坐在咖啡馆里,一面喝着这种刺激神经的神秘“黑水”,一面议论朝政,抨击时弊。如果说沙龙属于贵族,那么咖啡馆则属于平民(当时被称为“第三等级”)。启蒙哲学家在沙龙中向开明贵族谈论新哲学,又在烟雾腾腾的小咖啡馆中向平民传播新思想。此外,出版业和报刊业的发达也为作家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提供了公共空间。文学家们积极参与了现代性启蒙话语的构建。启蒙美学的基本原则是要求艺术家和作家走出象牙塔,来到十字街头。艺术家不仅要描写生活、反映生活,更重要的是要评论生活、干预生活。伏尔泰说,“我们是写作共和国的人”。强烈的参与意识与强烈的政论性成为启蒙文学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在法国四大启蒙作家的创作活动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孟德斯鸠(1689—1755)是法国南部一个地方法院的副院长,也是四大启蒙作家中最早发表作品对现存社会体制进行批判的作家。他在《论法的精神》(旧译《法意》)中提出,法律是理性的体现,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理性的体现,各国的法律则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运用。他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为现代社会法制体系的建构奠定了基础。在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中,他假托一位在巴黎游历的波斯青年之口,对法国国王的盲目轻信、刚愎自用和喜欢阿谀奉承进行了揭露,并讽刺了教皇及其宣扬的神学观念。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弗朗索瓦-玛丽·阿卢埃(笔名伏尔泰,1694—1778),被奉为法国启蒙运动领袖,他一生不懈地与宗教狂热和专制政治作斗争,两度被关入巴士底狱,凭借贵族圈中朋友的帮助才得以安全度日,写出一系列有关哲学、政论、历史的著作。“宽容”或容忍是他从英国引入的一个重要观念。他曾大声疾呼,奋起捍卫因信奉新教而遭迫害的卡拉斯一家。主张言论和宗教自由的人们喜欢引用的他的一句名言是——“我完全不赞同你的意见,但我将誓死捍卫你发表你的意见的权利”。这句话的另一种比较俏皮的表述方式是——“英国人只有一种调味酱,但他们有一百种宗教”。伏尔泰同时也从事文学创作,写过史诗、小说、悲剧等,但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两部哲理小说:《老实人》和《天真汉》。哲理小说是当时新出现的一种“牛油加面包”的文体,即在坚硬枯燥的哲学面包上抹上一层文学奶油,以便一般民众也能读懂,体现了启蒙作家的民主精神。哲理小说以逻辑性、启发性和战斗性著称,但文学性似乎稍逊一筹。最能体现启蒙作家的民主精神的要算百科全书的编写。1745年,法国出版商勒·布列东想到一个主意,把1727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翻译成法文。在仔细考虑之后,他觉得此书有些地方已经有点落伍,不如编写一部新的百科全书。于是他请了当时著名的作家德尼·狄德罗(1713—1784)和数学家达朗贝两人共同主持编务。历史的偶然往往含有必然。法国的启蒙作家们就借此机会,宣传了自己的思想。他们打出的广告是“你在这套书中可以查到所有的知识,上自铸造大炮的方法,下至制针的技术”;而他们自觉的意识则是要把此书写成一本照亮人们头脑、启发人们理性的“众书之书”。他们把《百科全书》的全称定为《各门科学、艺术和技艺的据理性制定的词典》。这里,“理性”成了全书的主宰和核心。狄德罗说,“一部好词典应有的特点是改变普通人的思想”。他邀请了当时全国各学科领域最著名的专家参与编写百科全书,希望通过宣传科学和理性,启发人们的头脑,驱除愚昧和偏见,给人们指出一条通往共同幸福的光明大道。这些作家后来被称为“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的编写整整持续了25年(1751—1776)。期间遇到的艰辛不仅仅是经济的窘迫、内部意见的分歧,更有来自教会和专制政府的压力。教会人士把启蒙作家称为蛙鸣,给他们起绰号叫“呱呱呱”;称《百科全书》为“魔鬼的巴别塔”和“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在法国出版的各卷《百科全书》均被焚毁,后来只好到北美去出版,再偷运回法国。尽管如此,凭着主编和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百科全书》的出版始终没有中断过。1777年,此书的最终定稿35卷全部出齐。而《百科全书》的完成之日,差不多也就是法国专制政府的寿终正寝之时。除了担任《百科全书》的主编工作外,狄德罗也写了不少文学作品。他喜欢以论辩性的方式来表述自己的思想,常常以真实的或假想的对话来表示怀疑或反驳,而不急于得出结论。在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儿》(1762,1823)中,他假设了一个人与他的自我之间的对话,促使读者思考人性与兽性、文明与野蛮、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他: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是以牺牲他人的利益去夺取自己的利益。如果我对我的小野蛮人不加管教任其发展的话,他自己就会想要发财,想有女人爱他,还会去争夺生活中所有的好东西。我自己:如果让你的小野蛮人自由发展的话,他会掐死他的父亲,同他自己的母亲睡觉。四大启蒙作家中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让·雅克·卢梭(1712—1778)。这位日内瓦钟表匠的儿子一生过着放荡不羁的流浪生活,同时寻求着贵夫人的赏识、保护和爱情;凭借天才和勤奋的自学,写了一系列哲学、政治、音乐、教育和文学作品,终于脱颖而出,成为当时的文化名人。卢梭的思想复杂矛盾,既有与启蒙运动相一致的方面,又崇拜情感和自然,成为18世纪末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人物。在他的成名论文《论科学和艺术》(1750)中,他提出科学、技艺和艺术的发展会使人堕落的惊人观点。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基础》(1755)中,他考察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产生,认为人类只有返回自然,向“高尚的野蛮人”学习,才能过上更道德的生活。在《忏悔录》(1778)中,他毫无顾忌地向世人袒露了他内心深处最隐秘、最阴暗的角落,包括一些不利于他个人形象的隐私。尽管有些现代批评家(如德里达)认为这种袒露不够真诚,有自我夸耀和掩饰的成分,但在那个时代,这种敢于面对自我的勇气实属难得。卢梭最出名的文学作品是书信体长篇小说《新爱洛依丝》(1761)。作品得名于中世纪哲学家阿贝拉与其女弟子爱洛依丝的爱情悲剧,写的是新时代的“爱洛依丝”的悲剧。平民出身的圣普乐在一贵族家中教钢琴,结果与他的女学生朱丽相爱了。但由于两人门第不同而无法结合,最后男主人公不得不离开,女主人公也因病而逝。借圣普乐之口,同样是平民出身的卢梭猛烈地抨击了贵族门第等级观念,提出“真正的爱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神圣的”。当代法国思想家福柯指出,贵族阶级的象征是“血”(血统),平民阶级的象征是“性”。贵族阶级用血来限制性,用门第等级观来限制两个阶级之间的通婚,以保持其血的纯洁性;而平民阶级则以性为武器,展开对贵族的斗争。《新爱洛依丝》可谓表现此类主题的最早的一部作品。它一出版,即被视为“爱情圣经”,受到欧洲年轻人的热烈欢迎,对许多欧洲作家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德国的歌德写下了同样主题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历代诗话:
[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话》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明]俞弁撰《逸老堂诗话》
[清]贺贻孙:诗筏
[元]吴师道《吴礼部诗话》
[清]杨际昌《国朝诗话》
[宋]陈岩肖《庚溪诗话》
[宋]吴开《优古堂诗话》
[清]沈德潜《说诗语》
[宋]吴聿《观林诗话》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
[清]方世举《兰丛诗话》
[宋]刘攽《中山诗话》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
[明]顾元庆《夷白斋诗话》
[清]毛先舒《诗辩坻》
[宋]许顗《彦周诗话》
[清]冯班《答万季埜诗问》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
[宋]吕本中《紫微诗话》
[宋]吴可《藏海诗话》
[宋]司马光《温公续诗话》
[清]潘德舆《养一斋李杜诗话》
[清]宋征璧《抱真堂诗话》
[清]查礼《铜鼓书堂词话》
[唐]崔融《新定诗格》
[唐]张为《诗人主客图》
[元]蒋正子《山房随笔》
[明]徐祯卿《谈艺录》
[宋]严羽《沧浪诗话》
[明]瞿佑《归田诗话》
[唐]王昌龄《诗格》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清]刘熙载《诗概》
[宋]张戒撰《岁寒堂诗话》
[宋]杨万里《诚斋诗话》
[明]都穆《南濠诗话》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梁]钟嵘《诗品》
[清]周春《辽诗话》
[宋]陈师道《后山诗话》
[元]杨载《诗法家数》
[唐]僧皎然《诗式》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
钟嵘《诗品》校定本
[清]周容《春酒堂诗话》
[清]尚镕《三家诗话》
[清]梁章钜《闽川闺秀诗话》
[清]孙涛《全唐诗话续编》
[明]顾起纶《国雅品》
[清]袁枚《续诗品》
[元]范德机《诗学禁脔》
[唐]王睿《炙毂子诗格》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
[唐]徐衍《风骚要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