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罗·策兰诗10首

德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保罗·策兰,二战以来影响最大的德语诗人,1952年,其成名作《死亡赋格曲》震撼德国。1960年,策兰获德国最高文学奖——毕希纳奖,他的作品备受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阿多诺、哈贝马斯等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推崇。


策兰生于罗马尼亚旧省北布科维纳首府切尔诺维茨(今属乌克兰)的一个犹太家庭。父母二战期间死于纳粹集中营,他本人战后辗转定居法国,在流亡中背负历史记忆的重压继续生活和写作。1970年4月的一个深夜,策兰在巴黎投水自尽。

评论家乔治·斯坦纳称策兰的诗为“德国诗歌(也许是现代欧洲)的最高峰”,哈佛大学教授、诗评家文德勒称策兰为“自叶芝以来最伟大的诗人”。现在,在世界范围内,他被公认为继里尔克之后最伟大的德语诗人。





岁月从你到我


在我流泪时,你头发又扬波。以你眼睛那片蓝

你为我们的爱摆下餐桌:一张床,在夏秋之间。

我俩对酌,不是我,不是你,也不是哪位第三者酿造的:

我们呷饮一杯空洞和残余。


我们照着深海的镜子,更快地把酒菜夹给对方:

夜就是夜,它和黎明一起降临,

把我安顿在你身边。




远颂


你眼睛的泉水里

生活着迷乱之海的渔人网。

你眼睛的泉水里

大海信守它的诺言。


在这里,我,

一颗在人间逗留过的心,

投下我的衣裳和一个誓言的光泽:


黑中更黑,我更赤裸。

只有叛逆,我才是真。

当我是我时,我就是你。


你眼睛的泉水里

我漂流并梦见抢劫。

一网打一网:

我们拥抱着分离。


你眼睛的泉水里

一个被绞死的人掐死了绳索。



晚来深沉


凶如金言,始于今夜。

我们吃哑巴的苹果。

我们做人们惯于丢给星象的事;

我们站在椴树的秋天里心旌红殷,

如同南方来的火热客人。

我们以新基督起誓:尘娶尘,

飞鸟嫁给流浪的靴子,

我们的心许给了一座水中梯。

我们向世界发出沙子的神圣誓言,

我们乐于起誓,

我们高声起誓从长眠无梦的屋顶

摇着时间的白发……

他们大叫:亵渎!


我们早知道。

早知道,又如何?

你们从死亡磨坊磨出“希望”白面,

送给我们的兄弟姐妹——


我们摇着时间的白发。


你们告诫:那是亵渎!

这我们知道,

我们迟早罪孽加身。

让所有的灾象降罪于我们吧,

来吧滔天大海,

披甲回枪的飘风,

夜半日出,

来吧,从未有过的一切!


让一个人从墓穴里走出来。




花冠


秋天从我手上吃树叶:我们是朋友。

我们从果核里剥出时间教它走路:

时间跑回壳里。


镜中是礼拜日,

梦中入梦人,

嘴巴可要吐真言。


我的眼睛落在爱人的性上:

我们互相望着,

我们叙说黑暗的事,

我们相爱如罂粟和记忆,

我们睡了像酒在螺壳里,

像海,在月亮的血色光芒里。


我们相拥在窗前,他们从街上看我们:

是让人知道的时候了!

是时候了,石头要开花了,

心儿跳得不宁了。

是时间成为时间的时候了。


是时候了。




死亡赋格曲


清晨的黑牛奶我们晚上喝

我们中午喝早上喝我们夜里喝

我们喝呀喝呀

我们在空中掘个坟墓躺下不拥挤

有个人住那屋里玩蛇写字

他写夜色落向德国时你的金发哟玛格丽特

写完他步出门外星光闪烁他一声呼哨唤来他的狼狗

他吹哨子叫来他的犹太佬在地上挖个坟墓

他命令我们马上奏乐跳舞


清晨的黑牛奶呀我们夜里喝你

早上喝你中午喝你晚上也喝你

我们喝呀喝呀


有个人住那屋里玩蛇写字

他写夜色落向德国时你的金发哟玛格丽特

你的灰发呀书拉密我们在空中掘个坟墓躺下不拥挤


他吆喝你们这边挖深一点那边的唱歌奏乐

他拔出腰带上的铁家伙挥舞着他的眼睛是蓝色的

你们这边铁锹下深一点那边的继续奏乐跳舞


清晨的黑牛奶呀我们夜里喝你

早上喝你中午喝你晚上也喝你

我们喝呀喝呀

有个人住那屋里你的金发哟玛格丽特

你的灰发呀书拉密他在玩蛇


他大叫把死亡奏得甜蜜些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

他大叫提琴再低沉些你们都化作烟雾升天

在云中有座坟墓躺下不拥挤


清晨的黑牛奶呀我们夜里喝你

中午喝你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

我们晚上喝早上喝喝了又喝

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他的眼睛是蓝色的


他用铅弹打你打得可准了

有个人住那屋里你的金发哟玛格丽特

他放狼狗扑向我们他送我们一座空中坟墓

他玩蛇他做梦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


你的金发哟玛格丽特

你的灰发呀书拉密



旅途上


有一个时辰,尘土成了你的随从,

巴黎的家成了你的手的祭坛,

你的黑眼睛变成了最黑的眼睛。


有一座农庄,一套车辕在等你的心。

当你上路,头发想飞起来——那是不允许的。

留下挥手作别的人,并不知。




在埃及


你要对那异乡女子的眼睛说:化作秋水。

你要在异乡女子的眼里,寻找你认得的水中人。

你要把她们从水中唤出来:路得!拿俄米!米利暗!

你要好好打扮她们,当你睡在异乡女子身边。

你要用异乡女子的云鬟去妆扮她们。

你要对路得、米利暗和拿俄米说:

瞧,我跟她睡觉!

你要把身边的异乡女子打扮得最漂亮。

你要用路得、米利暗和拿俄米的痛苦去给她梳妆。

你要对那异乡女子说:

喏,我跟这些女人睡过觉!




水晶


别在我唇上找你的嘴,

别在门前等陌生人,

别在眼睛里寻找眼泪。


七个夜晚更高了红色漫向红色,

七颗心更深了手敲大门,

七朵玫瑰更迟了泉水汩汩。




寿衣


你用很轻的东西织出来,

我穿上以示对石头的敬重。

每当我在黑暗中唤醒

那喊叫声,它就轻轻的吹气。


时常,当我只能支支吾吾,

它抖出一些被遗忘的褶皱,

而今我宽恕的人

就是从前的那个我。


可是,山神

在敲打他最沉闷的鼓,

正当褶皱荡平去,

这阴沉的人皱起了眉头。




我孤独一人


我孤独一人,把灰烬之花

插入盛满成年之暗的瓶。姐妹嘴,

你说出一个词,在窗前不肯离去,

而昔日的梦悄然爬上我身。


我站在落花时节的花中

把树脂留给一只迟来的鸟:

它红色的生命羽上带着雪花,

嘴里衔着冰的谷粒,从夏天飞来。

孟 明 译




后 现 代 主 义 是 否 只 意 味 着 “ 解 构 ” 和 “ 破 坏 ” ?

后现代主义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反对认识论、反对主客体二元论的,其实它所反对的是在二元论的认识论中对主体之绝对支配地位的认定,而不是其根本意义上的认识论。后现代主义不是对认识论的取消,而是通过揭示认识论内部的复杂性,提出一种新的认识论,一种似乎没有主体或自我的认识论——从前那个主体或自我并不纯粹,总是掺杂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因而是有局限的、待解构的。虽然后现代主义的主要思想如德里达的、福柯的、利奥塔的等,的确是以“解构”和“破坏”为主旨——至少表面如此,但那只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维,在“破坏”和“解构”的后现代主义之外还存在一种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后现代主义的另一种重要形态。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区别于激进的后现代主义的最大特征就是其不仅解构,而且建构,不仅破坏,而且建设。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要发源于美国,其代表人物有罗蒂、霍伊(David Couzens Hoy)和格里芬(D. R. Griffin)等。
罗蒂的“后哲学”在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中影响最大。罗蒂的“后哲学”倡导对话和沟通,是一种“新解释学”,即新实用主义。罗蒂用“协同性”(solidarity)概念取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客观性”,其认为真理是独立于外在社会和人类的客观存在,而“协同性”则是指某社会团体中人们具有兴趣、目标、准则等方面的一致性。“对话”是实现“协同性”的最好路径,包括过去与当下的对话、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读者与读者的对话等。对话不是封闭的、专制的,而是开放和平等的。因此倡导开放和平等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最大特征。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张倾听他人、学习他人、宽容他人。这使得它成为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平等和对话还意味着多元的思维风格,按照德勒兹(Gilles Deleuze)的说法,“多元论的观念——事物有许多意义,且有许多事物,一事物可以被看成各种各样——是哲学的最大成就。”在德里达看来,这意味着“双重写作”和“双重阅读”,看似统一的文本其实充满了不一致和混乱。
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的有机体哲学。与现代性视个人与他人、他物的关系为外在的、偶然的和派生的不同,它强调内在关系,强调个人与他人、他物的关系是内在的、本质的和构成性的。同时,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信奉有机论,强调对世界的关爱,把世界视为家园,这与现代性所认为的人与自然的对立完全不同。在此基础之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主张恢复生活的意义并使人们回到团体之中。他们倡导一种“绿色运动”,主张用绿色运动的精神来“绿化我们的政治、我们的精神以及我们的文化”。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有着很强的现实关怀,主张建设以共同体为基础的经济和生态区域主义,注重运用区域的生态、文化和经济特点来培育适宜的有生活意义的运动。(1)
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绝非仅仅是“破坏”和“解构”,那只是后现代主义的一种形式,后现代主义还存在着“建设”和“建构”的一维,忽视后现代主义的这个重要贡献,就是对后现代的最大不公。



后 现 代 主 义 与 现 代 主 义 之 间 有 何 联 系 ?

后现代主义成为对整个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思潮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正是在同一时间。就像我们很难给后现代主义下个统一的定义一样,关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人们的观点也并不一致。
福柯在《什么是启蒙?》(“What Is Enlightenment”, 1984)中指出,我们不应该将现代性仅仅看做一个处于前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时代,而更应该将现代性看做一种态度。同样,“后现代”在现代思想家那里与其说是一个时代,不如说是一种态度,一种反对现代的态度。这种反对现代的态度与“前现代”的区别在于,“前现代”是怀乡的,而“后现代”则是摈弃乡愁的。
麦金尼(Ronald H. Mckinney)认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争论的根本问题是“一与多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现代主义者是乐观主义者,他期望找到统一性、秩序、一致性、成体系的总体性、客观真理、意义及永恒性。后现代主义者则是悲观主义者,他们期望发现多样性、无序、非一致性、不完美性、多元论和变化。”
詹姆逊则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分属不同的历史阶段。他用国家资本主义—现实主义,垄断资本主义—现代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历史分期,将后现代主义看做资本主义的一个新阶段。詹姆逊认为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有一系列的区别和对立,比如现代主义是时间深度模式,而后现代主义则是空间平面化模式;现代主义是主体中心化的焦虑,而后现代主义则是非中心化的主体零散化;现代主义主张自律的审美观,而后现代主义则倾向于商业社会的消费主义;现代主义具有个性化的风格,而后现代主义则是无风格等。
哈桑也曾为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进行列表区分。他指出,现代主义实质上注重形式而后现代主义实质上反形式;现代主义实质上具有深层结构,注重象征、隐喻等,因而可以阐释,而后现代主义实质上取消深层,只有浅表,注重游戏,因而反对阐释;现代主义实质上具有目的性,等级森严,讲究精巧的设计,而后现代主义只有随意性,倾向无中心、无等级状态,排除任何设计和构思;现代主义追求经典的、宏伟的叙述,而后现代主义则不追求经典的、宏伟的叙述,宁愿停留在极个人的、通俗的领域内等。
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区别,一种普遍的观点是:现代主义文学在某种意义上是在“上帝死了”的口号之下着意创造出的新的尝试,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并不追求终极价值,不愿意对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美学诸问题进行严肃而认真的探究,不再试图赋予世界以意义。后现代主义极力反对现代主义关于深度的“神话”,拒斥孤独感、焦灼感之类的深沉意识,将其消解或平面化;它怀疑乃至否定文学的价值论和本体论。在它看来,写作的内容消失了,写作转向中立性,即所谓“零度写作”。也就是说,后现代主义文学把写作转向了自身,语言、话语随意性强,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是一种表演、操作上的花样翻新。后现代主义文学抹平了历史、深度、主题、情感和距离。如果说现代主义力图在碎片化的意象堆积后重建某种理想和形式的整合,后现代主义就只是堆积碎片,并无意进行整合。如果说现代主义文学是自律的、精英的、认识论的,后现代主义文学就是他律的、民粹的和本体论的。
我们认为,以上对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区别的讨论正是以现代主义所张举的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展开的。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绝非一味的解构,单纯的摧枯拉朽绝不是后现代主义者的目标;相反,后现代主义主张一种新的认识论,一种对话的精神和对差异的尊重。



后 现 代 主 义 与 浪 漫 主 义 之 间 有 何 联 系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浪漫主义是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两者都具有一种与客观性相对的主观性的批判视角。浪漫主义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及启蒙精神所鼓吹的绝对秩序的批判使其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先驱和重要思想源泉。简而言之,后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反对理性主义。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兴起于欧洲的浪漫主义反对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使自然对象化的启蒙运动;后现代主义的主旨也在于瓦解统一理性,揭露科学真理的权力真相,打破自然与文化、进步与后退等二元意识形态。
第二,反对历史与文学之间的对立观念。以卡莱尔(Thomas Carlyle)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历史学家消除了历史和文学之间的学科界限,模糊了历史事实与小说虚构之间的区别。卡莱尔注意到通俗历史小说家司各特(Walter Scott)的小说揭示出18世纪英国历史的真相常常为历史学家所掩饰。他发现历史叙事不是建立在历史事实之上,而是后人强加给历史的,而且历史学家所建构的线性叙事损害了历史的有机统一的完整性。这正是后现代历史观的要义。以新历史主义为代表的后现代历史观否定历史的客观性,否认传统文化所确认的历史秩序,否认存在着某种线性的、进步的历史观念,相反,历史也是叙事,是话语。
第三,反对普遍真理。浪漫主义是对早期现代科学革命所形成的科学主义态度的反动,是怀疑论和相对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则反对现代性的进步和秩序观念,反对任何领域的宏大叙事。
第四,都具有强烈的主观性。浪漫主义倚重想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内向性;后现代的根本特征正是“不确定性和内在性”,其打破一切秩序和统一性的实践正是主体死亡之后主体性的主观演练。




推荐阅读:

裴多菲《自由与爱情》

华兹华斯《露西》

莱奥帕尔迪《致意大利》

惠特曼诗32首

里索斯诗24首

卞之琳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7首

里索斯诗10首

托马斯·格雷《墓畔哀歌》

席勒《姑娘的悲诉》

拉封丹《褡裢》

伏尔泰《致夏特莱夫人》

法拉兹达格《你在泥土里安睡》

赫尔曼《阳光悄然消逝》

阿米亥诗25首

布罗茨基诗21首

杜尔斯·格林拜恩诗3首

特拉克尔诗21首

狄兰·托马斯《羊齿山》

叶甫图申科《娘子谷》

沃兹涅先斯基《戈雅》

纪德《别再等待》

瓦莱里《海滨墓园》

福尔《夜莺》

叶拉金《雨水踮起足尖沿著大街奔跑》

狄兰·托马斯诗6首

米沃什诗10首

狄兰·托马斯诗13首

狄兰·托玛斯诗5首

海姆《哥伦布》

布莱希特《给后生的人们》

容格尔《未来》

伊万诺夫《安谧的傍晚》

波德莱尔诗14首

海伦·邓摩尔诗17首

洛威尔诗7首

萨拉·豪诗8首

勃莱诗8首

博尔赫斯诗18首

歌德诗7首

奈莉·萨克丝诗30首

梅雷莱斯诗31首

赫塔·米勒《我怕故我写》

安娜·布兰迪亚娜诗14首

帕索里尼《葛兰西的骨灰》

帕索里尼《胜利》

卡瓦菲斯诗30首

沃兹涅先斯基诗12首

R·S·托马斯诗40首

王尔德诗5首

博尔赫斯《天赋之诗》

贺拉斯《诗艺》

贺拉斯《啊,琵拉》

普拉斯《镜子》

萨福《给所爱》

马洛《牧羊人的恋歌》

米沃什诗20首

特朗斯特罗姆《悲哀贡多拉》

泰德·休斯诗23首

海明威诗13首

卡瓦耶罗·伯纳德7首

艾布·马迪诗2首

穆特朗诗2首


浮云通百粤 寒日隐蓬莱 逐客音书断 凭高首重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