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柏​《鲁斋集钞》

南宋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王柏,字会之,又字仲会,自号长啸,三十岁后改号鲁斋。金华(婺州)金华县大云乡安期里人。生于南宋宁宗庆元三年丁巳(1197年)八月十九日庚寅,卒于度宗咸淳十年甲戌(1274年)七月九日癸未,享年七十八。死后一年,于宋恭帝显徳祐元年(1275年)五月十九日特赠承事郎,太常以“广博徳能,行善可纪”赠谥“宪”,元世祖至正二十六年己丑(1289年)十月五日辛亥,门人金履祥等加“文”,私谥为“文宪”;清世宗雍正二年甲辰(1724年),从祀孔庙,列东庑先儒。他一生既精通义理之学,又深研考据之学,在名物、训诂、声律等方面也有大量著作,著述丰富,有《读易记》、《涵古易说》、《大象衍义》、《涵古图书》、《读书记》、《书疑》、《书附传》、《诗疑》、《读春秋记》、《太极衍义》、《伊洛精义》、《研几图》、《论语衍义》、《鲁经章句》、《论语通旨》、《孟子通旨》、《左氏正传》、《续国语》、《困学之书》、《文章复古》、《文章续古》、《文章指南》、《濂洛文统》、《拟道学志》、《朱子指要》、《诗可言》、《天文考》、《地理考》、《墨林考》、《大尔雅》、《六义字原》、《正始之音》、《帝王历数》、《江左渊源》、《周子发遣三昧》、《朝华集》、《紫阳诗类》、《家乘》等,大部分已亡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也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为《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1443年)刊行。另现还存有《书疑》九卷,《诗疑》一卷,《研几图》一卷,《宋史》卷四三八有传,列入《儒林传》。
王柏的祖父师愈,字与正,绍兴十八年进士,历知州县,曾为崇正殿讲官,以直焕章阁致仕,从杨时学《易》,及《论语》,与朱熹、张栻、吕祖谦游,朱熹为其写有《宁庵记》及《焕章墓碑》。父瀚,字伯海,也问难朱熹、吕祖谦之门,尝知县事,官终朝奉郎,主管建昌军仙都观,被称为仙都公,王柏是其仲子,还有兄桐、弟相。仙都公曾手画诸葛武侯见先主及寇莱公出师澶渊共九幅画,王柏题识于后。受仙都公的影响,王柏年少时很倾慕诸葛亮熟窥天下的气势。不幸十五岁时父死,依兄抚教,“(兄)暇日为某书圣贤格言大字,无非教也。又小楷书《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易传序》、《春秋传序》,又书韩信登坛问答、草庐三顾问答、王朴上世宗策,共为一集,以为学问功业之勉?”稍长,学时文、偶俪文、古文诗律,这是他后来诗文方面著述的基础。翻阅家书,年逾三十后才知道家学的授受渊源,慨然捐弃俗学以求道学。因慕诸葛亮而取的号长啸,以为“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改为“鲁斋”。经常造访朱熹门人刘炎(撝堂)、徐侨(毅斋),间从陈文蔚(克斋)学,又去兰溪拜谒杨与立(船山),从杨与立处得知何基的学统,于端平二年乙未(1235年)冬,往盘溪受学于何基,此时他已三十八岁,何基授以立志居敬之旨,且作《鲁斋箴》。从此他攻质实坚苦之学,下人百己千之功。淳祐十一年(1251年),蔡杭知婺州,聘他为丽泽书院山长,丽泽书院随着原创者吕祖谦弟兄的逝去而冷清,王柏去后,“精生员之选,增养士之田,条列规划,创制器服,广置书籍。……作兴于因仍积驰之后,气象焕然一新。”景定三年(1262年)秋,赵景纬知台州,应上蔡书院山长杨栋之请,聘请王柏为书院堂长,王柏在天台上蔡书院首讲谢上蔡“大居敬,归穷理之训。天台后学始得闻正学传授之要,敷扬经旨,精粹莹白,听者悚然,意融心服,虽乡之耆徳,亦执弟子礼来谒。远近闻风,莫不竟动。”还曾讲朱熹的《敬斋箴》认为陈柏(字茂卿,称南塘先生)的《夙兴夜寐箴》切实,要求上蔡书院学生抄为座右铭。从讲学上蔡归来后,建岁寒堂教授学生,四方学子纷至。教人自《四书》始,归于经世致用。何基死后为之定丧礼,理宗崩,率诸生为之服丧。

  催雨


  人世如居甑,骄阳不可锄。未闻刍作狗,安得梦维鱼。赋敛民生槁,干戈国计虚。安危关一饱,雨意莫踌躇。


  题定武兰亭副本


  玉华末命昭陵土,兰亭神迹埋千古。率更搨本入坚珉,□帝归装投定武。薛家翻刻愚贵游,旧石宣和龛御府。胡尘横空飞渡河,中原荆棘穴豺虎。维扬苍□驾南辕,百年文物不堪补。纷纷好事竞新模,倾欹丑俗亡遗矩。如今薛本亦罕见,仿佛典刑犹媚妩。清欢盛会何足传,右军它帖以千数。托言此笔不可再,慨然陈迹兴怀语。今昔相视无已时,手掩尘编对秋雨。


  八咏楼


  楼压重城万井低,星从天阙下分辉。伤心风月诗应瘦,满眼桑麻春又肥。山到东南皆屹立,水流西北竞同归。倚阑莫问齐梁事,断石凄凉卧落晖。


  赤松即景


  平生百虑懒,尚有丘壑心。佳哉二三友,歃盟同幽寻。壮怀豁虚旷,玄宫穷邃深。时方酿薄暑,万绿涨云岑。新篁凝粉翠,日影筛碎金。瘦筇扶野步,羽扇摇清吟。漱齿掬清泚,雪瀑开风襟。脱巾挂琪树,露顶涵重阴。山禽自在语,浊醪随意斟。物外转栖碧,石险苍苔侵。何时侣麋鹿,结茅入深林。


  和叶圣予小桃源韵


  二仙何如人?夫岂古隐士。道成溯泬寥,羊卧不再起。鸾鹤舞松声,萧骚快心耳。金灶清尘生,馀丹不轻委。我来桃源游,直穷路所止。飞萝摇春烟,素雪喷清泚。了无一根桃,何时架草堂,深入此山里。修然逃世虑,链魄继遐轨。

  送立斋入闽哭久轩


  双溪秋气深,送子临古道。古道如掌平,四顾行人少。行行复行行,何日度南峤。故人今已矣,转忆平生好。世事浩无涯,愁云黯江表。


  送希夷之江西


  小雨敛轻尘,秋声满亭驿。驱车过南浦,别怀徒襞积。世道斯凌夷,为善不自力。一朝鲁两生,为人作行色。谁知离索悲,有甚万钟失。


  和宽居见怀韵


  北望戏马台,荆榛满中路。英气一何多,怀古渺难诉。山河腥日月,虎豹沐雨露。累累楚猴冠,异哉天所赋。岂无济川才,淹留秋又暮。清风从何来,洒洒定吾故。赠我金琅玕,凿落双鱼素。


  秋热


  西风不力征,老火未甘退。蝉声乱耳繁,痴蚊健姑最。一雨从天来,不复有故态。天序自分明,人心其少耐。


  舟中和叶圣予


  桐江波渐滑,霁色午方开。香火严兰若,烟霞老钓台。崖高微径险,水转万山回。欲访先生裔,相从买一杯。


  江阔风帆急,潮回沙露痕。寒林无剩叶,茅舍各成村。雁落烟波渺,鸦归野色昏。未知孤客棹,今夜泊谁门。


  野兴


  文字饥难煮,为农策最良。兴来锄晓月,倦后卧斜阳。秋稼连千顷,春花醉几场。任他名利客,车马逐康庄。


  和赵师日韵


  我生无燕颔,四壁笑相如。门巷堪罗雀,灯窗且读书。老来心事懒,贫后故人疏。尚有多情月,时时到敝庐。


  兰


  早受樵人贡,春兰访旧盟。谢庭夸瑞物,楚泽撷芳名。苍玉裁圭影,紫檀含露英。奚奴培护巧,苔藓绿菁菁。


  适庄兄游山


  谁阁重阴一日晴,清游应是惬高情。遥知雨后山光好,但想云边屐齿清。素壁虽曾题旧字,沈疴不许插新盟。因知关吏留鱼钥,谩遣奚奴候晚程。


  题山桥


  北山之北两山齐,一迳蜿蜒石作梯。脚力倦时山始好,芙蓉东畔赤松西。


  石磴斜蹊下水隈,玉虹喷雪挂崔嵬。虽然只是泉三叠,滂湃声摇万壑雷。




推荐阅读: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

张镃《竹轩诗兴》

纳兰性德《蝶恋花·准拟春来消寂寞》

纳兰性德《蝶恋花·散花楼送客》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蝶恋花·眼底风光留不住》

纳兰性德《蝶恋花·又到绿杨曾折处》

纳兰性德《蝶恋花·萧瑟兰成看老去》

纳兰性德《蝶恋花·露下庭柯蝉响歇》

纳兰性德《蝶恋花·尽日惊风吹木叶》

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苏轼《蝶恋花·春景》

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李白《望庐山瀑布》

李白《从军行·其二》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夏日山中》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李白《上李邕》

李白《赠汪伦》

李白《渡荆门送别》

李白《夜宿山寺》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三五七言》

李白《蜀道难》

李白《行路难·其一》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李白《客中作》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静夜思》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静夜思》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送友人》

李白《关山月》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望天门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侠客行》

李白《清平调·其一》

李白《古朗月行》

李白《早发白帝城》

李白《峨眉山月歌》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宝地乘峰出 香台接汉高 稍觉真途近 方知人事劳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