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②《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编者按:“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佛菩萨为众多求道者示现了无数修行法门(或系统),因为下手处不同,实修过程或许也不同,但是因为“归元无二路”的缘故,我们总可以从其他实修系统或其实修过程中得到启发。具体实修,请在传承上师指导下进行。
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中文版在大陆流传已久,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在网络上,跟出自奴隶制社会的其他仁波切一样,索甲仁波切言行风格也颇具争议,在此不作评论,有意者自行百度。转载此文意在为Sant Mat的修习者的实修提供参考,不代表公众号观点。
修证心得:第三章 反省与改变 ②《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你看,我们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迟早的问题,有些人死得比别人早些罢了。”
——敦珠仁波切
1 接受死亡
在乔达弥的故事中,有一件值得我们再三察觉的事: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譬如说,濒死经验最重要的预示是:它彻底改变了曾有濒死经验者的生命。研究者注意到其影响和改变相当大:对于死亡的恐惧降低,也比较能接受死亡;增加对别人的关怀,更加肯定爱的重要性;追求物质的兴趣减低,更加相信生命的精神层面和精神意义;当然,也比较能接受来世的信仰。有一个人对肯尼斯·瑞林说:
过去我是一个行尸走肉,除了贪求物质享受之外,生命毫无目标。现在我完全改变了,我有强烈的动机、生命的目的、明确的方向、把握此生的坚强信念,我对于财富的兴趣和贪欲已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了解精神层面的渴望,以及希望看到这个世界有所改善的热情。
有一位妇女告诉研究濒死经验的英国学者玛格·葛雷(Margot Grey)说:
我慢慢感觉到我有一股强烈的爱心,有能力把爱传达给别人,有能力在我四周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找到喜悦和快乐。对于生病和临终的人,我有强大的慈悲心,我好希望他们多少能够知道,死亡的过程只不过是生命的延伸而已。
大家都知道,像重病之类的致命危机,可以产生同样巨大的改变。死于癌症的弗瑞达·妮洛(Freda Naylor)医师,勇敢地写下她死前的日记:
我必须感谢癌症,让我有一些从未有过的经验。了解生命必死之后,让我变得谦卑,使我认识到自己惊人的心理力量,也重新发现自己,因为我必须在人生的跑道上停下来,重新衡量,然后再前进。
如果我们确实能够谦卑而开放地「重新衡量,再前进」,以及真正接受我们的死亡,我们将发现很容易就可以接受精神的教导和修行。而这种接受极可能带来另一个惊人的结果:真正的治疗。
记得一九七六年有一位中年的美国妇女,在纽约晋见敦珠仁波切。她对于佛教并不热衷,却听见说有一位大师来到了纽约。那时候,她病得很严重,绝望之余,什么事情都想尝试,甚至看看一位西藏上师!当时我担任她的翻译。
她走入房间,坐在敦珠仁波切的面前。她因为自己的情况,加上见到仁波切便感动得掉下眼泪,她冲口而出:「我的医师说我只能再活几个月,您能帮助我吗?我快要死了。」
出乎她的意料,敦珠仁波切温和而慈悲地咯咯笑了起来,然后安静地说:「你看,我们大家都正在死啊!死只是迟早的问题,有些人死得比别人早些罢了。」他以这几句话,帮助她了解凡是人都会死,也了解并不是只有她会死,纾解了她的焦虑。然后,他谈到了死亡的过程和对于死亡的接受,也谈到死亡里存有解脱的希望。最后,他教她治疗的修行法门,她就虔诚奉持不渝。
她不仅接受了死亡,而且因为全心全力投入修行,因而获得痊愈。我听过许多类似的例子,有些人被诊断到了绝症的末期,只剩下几个月可活。当他们闭静潜修,真正面对自己和死亡的事实时,竟然治愈了。这告诉我们什么?接受死亡可以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并发现生死之间的基本关系,如此一来,就很可能产生戏剧化的治疗作用。
西藏佛教徒相信,癌症之类的疾病其实是一种警讯,提醒我们生命中一直忽略的深层部分,比如精神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认真看待这个警讯,全盘改变生命的方向,不仅能治疗我们的身心,甚至整个生命。
修证心得: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③《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②《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修证心得:第一章 在死亡的镜子中 ①《西藏生死书》第一篇 生
藏传佛教:10 五支分气 11 五蕴与五大的本质《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7 肉身的形成 8 气脉与气的形成 9 五根本气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4 我执与烦恼 5 阿赖耶识与阿赖耶智 《甚深内义》
藏传佛教:1 菩提心与佛性 2 空性 3 自心本性《甚深内义》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