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禅大智慧:欲得安身处(寒山)
佛禅大智慧:欲得安身处(寒山)
编者按:转载此文谨供参考,文中观点不代表公众号意见。
欲得安身处
〔唐〕寒山
欲得安身处,寒山可长保。
微风吹幽松,近听声愈好。
下有斑白人,喃喃读黄老。
十年归不得,忘却来时道。
【作者】
寒山,唐代著名诗僧。少年时,过着富家子弟的生活。青年时,进京参加科举考试,多次落第,无颜回乡,滞留京城,成为一个流浪书 生。因为他无法在世俗生活中求得荣耀,于是带着伤痛的记忆,浪游天下,最后选择了上山去隐居这种生活方式。在历史上,连真实的姓名也没有留下,只是留下了“寒山”这样的一个名号,以及他的诗歌——《寒山子诗集》。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文学界开始大力倡导白话文,寒山的白话风格受到喜爱和关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寒山诗远涉重洋传入西方, 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为众多的读者所接受。
寒山诗中最有价值的内容是隐逸诗、禅趣诗,难能可贵的是寒山景物诗中所体现的禅意之美。寒山诗所独有的风格为后代文人所模仿,从而形成独特的“寒山体”。
【译文】
想要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幽远的寒山,就是最好的去处。
轻微的山风,吹过幽静的松树,
愈走近就愈会发现声音的美妙。
松树下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
喃喃自语地在读着黄老的图书。
他来此修行已有十年乐而忘返,
对回到红尘的道路已全然忘却。
【禅意】
白隐禅师曾提醒修行僧:“寒山虽佳境,易见而悟难。”人们对寒山诗中所写的景百看不厌,但对它所象征的禅机,却很难悟得到。寒山诗往往有不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深义。
不论是儒家的修身之说,道家的养身之道,还是佛教的参禅悟道, 都有两个途径,一是内在的心境,二是外在的环境。“安身处”就是指外在的环境。
微风吹动幽松,发出美妙的声音,距离愈近,声音愈加悦耳动听。怎样才是“近听”?仅仅是身体与它接近是不够的,你要在精神上走近 它,走到它的里面,与它融为一体。你就是松,松就是你,这时的你, 就会觉得有带着体贴的微风,拂过你松树枝干般的每一寸肌肤,你的心里会充满喜悦:“噢,这就是生命的宁静,生命的喜悦,生命的奥妙!”
当你与红尘远了的时候,你才能与大自然近,你才能成为松树,成为微风,成为一朵花,一片叶,一滴露。
在如此美好的境界里修行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你看,松树下面,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喃喃地翻读着道家修身养性的书,这样的感受是多么美妙!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家学说以及道家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佛学。禅宗思想里,也有黄老“休养生息”的成份。这里的黄老,指代的就是修身养性的智慧。
心无杂念的时候,人就很容易入定。这位年老的修行者,他在读书之时,也俨然进入了禅定。他从哪里来?红尘世界又发生了什么?他已经沉湎于悟道之中,忘却了回到红尘俗世的路了。该放下的已经放下, 该忘却的自然就会忘却。只有忘却了过去,不幻想将来,才能安安心 心、踏踏实实、幸幸福福地活在现在。
本文摘录自《佛禅大智慧:禅诗名篇一百首》 作者:吴言生 辛鹏宇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