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介 2 推荐序 3 作者序 4 前言:发现蒂帕嬷《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蒂帕嬷(DipaMa ,1911-1989)是当代上座部佛教传统中有大成就的一位女性禅修大师,她对现代印度内观禅修界和西方南传佛教界影响深远。
作者:艾美.史密特
译者:周和君
1 简介 2 推荐序 3 作者序 4 前言:发现蒂帕嬷《佛陀的女儿:上座部佛教大修行人的传奇心灵》
1 简介
蒂帕嬷(DipaMa ,1911-1989)是当代上座部佛教传统中有大成就的一位女性禅修大师,她对现代印度内观禅修界和西方南传佛教界影响 深远。印度现代第一个内观禅修中心的创始人,尊敬的拉斯特帕拉长老(VenerableRastrapalaMahathera)是她的学生,当今美国佛教禅修导师杰克.康费尔德,莎伦.萨尔斯堡,约瑟夫.葛斯坦也都是她的弟子。这位女性已亲证每一个禅那境界,获得内在的自由与宁静。蒂帕嬷,这位在他人眼中不凡的“证悟者”,曾是被迫遵循传统习俗的女性,十二岁远离印度家乡,嫁到陌生国度,面对二十年不孕的羞辱后,又在十年内接连面对丧女、丧子和丧夫等人生种种失落和变故,四十几岁的她已心力交瘁,严重失眠。在内心沮丧且面临生死关头之际,发现自己别无选择:为了不在绝望中死去,她选择了禅修。蒂帕嬷,身为一个女性,一位母亲和一位家庭主妇,她的生命故事成为女性佛教徒的典范,鼓舞了许多女性,让她们有信心踏上修行之旅。不仅于此,她的故事让我们(不管男性或女性)相信,佛陀的求道之路及伟大的解脱目标都是在此生可以达到的。
蒂帕嬷原名那妮.巴拉.巴如阿(NaniBalaBarua),出生于印度孟加拉邦东部靠近缅甸的村子里。她所在的种姓,世世代代为佛教徒,当地佛教社团可能是现存唯一的毫不间断可上溯到佛陀时代的原始佛教徒群体。那妮身为长女,下有五个弟妹,从小喜欢去寺院作供养,有旺盛的求知欲,爱好独自思考。在她十二岁,小学五年级那年,根据印度习俗,由父母作主被嫁到邻村做了拉加尼.巴如阿(RajaniBarua)的童养妻,他二十五岁在缅甸做工程师。那妮与婆婆同住两年后来到仰光与拉加尼团圆,丈夫待她极好,那妮把他视为自己第一位老师。尽管那妮多年不孕,拉加尼并不生气,甚至反对母亲要他别娶的建议。他还安慰拉妮,把天下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尽管那妮多次要求拉加尼允许自己学习禅修,丈夫总说,按照传统等到年老了,完成了在家人职责后再修,当时那妮母亲去世,留下18个月的幼弟被那妮收养。小弟成年后,正值二战结束,三十五岁的那妮却怀孕生女,三个月后不幸夭折。四年后,那妮生了女儿蒂帕,意为“光”,从此人们称她为蒂帕嬷,意即“蒂帕之母”。那妮的第三个孩子是男婴,死于生产。那妮因为悲痛,又身患高血压和心脏病,卧床不起。1957年那妮四十六岁时,沉重的灾难再次降临,丈夫拉加尼突然心肌梗塞离世。
蒂帕嬷说:“我不知道怎么办,往哪里去,怎么活。”她问自己:“我死时能带走什么呢?”自己年轻力壮时想修行,却受到阻挠,如今人到中年带一个幼女,疾病缠身,心力交瘁,已无路可走。这时她梦见佛陀对他诵了一段经文,来自她熟悉的法句经:“执着于爱而生悲,执着于爱而生惧,彻底远离了爱恋,又有何可悲可惧。”蒂帕嬷醒来,心里明白,无论如何必须开始禅修直到解脱。她了解佛教仪轨,却不懂 得怎样坐禅。她以为自己不久将死,不如死于坐禅,因此便把丈夫留下的一切包括财产、珠宝与其它物事,交给邻居换取他们照料女儿。
她的第一次禅修是在仰光卡码尤禅修中心,处于种种原因事不如愿,几月后,蒂帕嬷虚弱疲惫地回家休养。后得知一个家族友人,同时也是佛教导师的出家人慕宁达(AnagarikaMunindra)正在附近一个禅修中心。蒂帕嬷请他来家里,告以自身困境。后者鼓励蒂帕嬷去塔萨那.耶克萨(ThathanaYeiktha)禅修中心,慕宁达本人是在缅甸当时最著名的比丘马哈希尊者的教导下深入禅修。这建议给了蒂帕嬷新的机会,得以在一位大师和一位懂得本土语言的家庭朋友帮助下修行。她把女儿交给妹子贺玛照顾,自己去了塔萨那.耶克萨,这次她不再有前番的紧迫与冲动感,而是深思熟虑,准备充足。
蒂帕嬷在禅修中心进步神速,几天内达到了南传佛法的观禅初阶, 感受到强光下万物消融的境界。她的身体、地面和周遭一切破碎成空。接下来是剧烈的身心之痛,全身烧灼感和紧窒感好似将要在压力下爆裂般。接下来,非常事件发生了,这闪光的转变过程静悄悄地微妙地进行,当时她坐着与一群人禅修,连自己也不了解这瞬间的奥妙。三十年的希冀求索,六天的修习,五十三岁时,蒂帕嬷达到初果,这是上座部佛法所承认的四个圣位阶段之一,每个阶段都具有可识别的变化。
几乎在同时,她血压回归正常,心悸消失。过去爬不动禅修中心的楼梯,如今轻松自如。日日夜夜的惧怕悲哀,也随之消失,代之以前所未有的宁静与自信。她又修习了两个月之后回到家里。蒂帕嬷从此开始了一次次禅修之旅。接下来的一次闭关中,她再次突破,转变的经历相似,然而痛苦更为剧烈。达到第二阶之后,她的身体与思维状况再次发生变化;不安感从此消失,体力有所增长。那些了解蒂帕嬷的人,对她的改变大为惊奇。一夜间她从病病怏怏、悲痛欲绝的中年妇女,变成健康独立、容光焕发的新人。家族和朋友受其影响,特别是她的妹子贺玛和孩子,还有女儿蒂帕也开始禅修。两位中年妇女带着子女,在一群身着土黄色僧袍的比丘中坐禅的景象,蔚为可观。即使在家里,修行气氛也极严肃,吃饭时保持静默,不得相互张望。过了一年的修习,贺玛达到与蒂帕嬷一般的境界,而巴如阿宗族里的四个女孩两个男孩达到至少是初阶境界。蒂帕嬷一次又一次告诉女儿,只有禅修才能达到真正的宁静。
1965年,蒂帕嬷的修习达到了另一个灵性维度。慕宁达准备回印度,尊敬的马哈希长老告诉他,既然他要回到“异人的国度”(thelandofsiddhis),他应当对神通有所了解。马哈希长老想把慕宁达训练成异能者,然而慕宁达忙于教学,无暇自己修练,于是决定训练他的学生,一部分原因是为证明异能者的真实性。蒂帕嬷、荷玛与她的三个孩子被选中,因为慕宁达了解误用神通的危险,选择了品行绝对可靠的弟子,从《清静道论》出发按部就班地训练。结果蒂帕嬷为技能最纯熟的一个,她掌握了书中提到的五类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这些能力曾由慕宁达延请马加德大学的学者验证不虚,她的学生中也流传着一些有趣的故事。慕宁达离开后,人们开始要求蒂帕嬷在中心教授禅修。
1967年缅甸政局变动,蒂帕嬷也为了女儿教育考虑,全家回到故土在加尔各答近郊简陋的住宅区落户,蒂帕在政府补助下上了大学。孟加拉邦的佛教家庭虽熟悉礼佛议式,却很少人了解禅修。本地来了位富有成就的修行老师,这消息不胫而走,人们一个接一个来到她门前,蒂帕嬷为他们开启了新的宗教视野。她的课程对生活繁忙的在家人来说艰苦而有效,她认为,念住可应用于任何活动中:说话,熨衣,煮饭,购买,照顾孩子。她要求弟子所做的,自己做得更多:守五戒,每晚只睡四小时,每天禅修数小时。学生们必须每周两次向她报告进展,并每年进行自我引导的闭关训练。尽管多数加尔各答人喜欢高谈阔论,蒂帕嬷却沉默寡言,学生们得益于她的静默。她所住的公寓楼厕所厨房由几家共享,过去是争吵不休的场所,在蒂帕嬷搬入六个月后,那里安静下来,人们开始第一次和平相处。蒂帕嬷的待人方式——安宁,平静,柔和,带着敬意与仁爱,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她的周围人们做不到与过去那样易怒好斗。
蒂帕嬷家只有一个房间,是自己,女儿和外孙的卧室兼起居室,也是她传授禅修的场地,不仅印度人,西方人也开始出现在门下。从早到 晚川流不息,家里有时拥挤不堪,人们站到走廊和阳台上,她从不拒绝任何人。即使是受戒比丘也来向她请教。尊敬的拉斯特帕拉长老已剃度十八年,回忆起当时人们对他求师的非议,责问他既然获得博士学位,为什么还要跟一位女众学习禅修,他解释说:“我不知怎样做,但她知道,因此我向她求助。我并不把她看成是女众,我把她当成自己的老师。”他跟随蒂帕嬷作了一次闭关,六个月后亲自体会到过去十八年里只在书中读到的经验。蒂帕嬷给了他传授禅修的许可,1970年,拉斯特帕拉长老建立了印度第一所内观禅修中心,也就是现在著名的菩提伽耶国际禅修中心。
约瑟夫.葛斯坦于1967年遇见慕宁达,后者向他介绍了这位“特别的人”,葛斯坦回忆对蒂帕嬷的拜访是“神奇而神圣的经历”。七十年代早期他向自己的朋友莎伦.萨尔兹堡介绍蒂帕嬷,两人都称这位印度女士是遇见过的“最有爱心的人”。杰克康菲尔德在七十年代后期,拜见了蒂帕嬷,至今记得她给自己的一个大大拥抱。在西方人看来,蒂帕嬷极为古怪,外观上一个虚弱的小老太太,身穿白色纱丽,就象“棉花里包着的小虫”,然而灵性上,她却是巨人,进入她的存在空间,就象走进了神奇力场。人们注意到感官的变更,心神交流和自发的深度定力。
1980年和1984年,在上述三位美国禅修者邀请下,蒂帕嬷来到美国 巴瑞内观禅修协会每年一度为期三个月的闭关修习班教授禅修,获益者至今怀念她。回国后,蒂帕嬷继续在自己小屋传授,直到1989年9月的一个夜晚,她感觉不适,邻居念起佛经,蒂帕嬷面对佛像合掌下拜,之后不再起身。几天后,有四百多人参加她的葬礼,蒂帕嬷终年78岁。
❁
2 推荐序
蒂帕嬷不凡的一生与教法
约瑟夫.葛斯坦(JosephGoldstein)在我们的生命中,或许有时候会遇 到这么一个不凡的人,他或她仅仅因为存在于世间就能够转化我们生活的方式,蒂帕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我在1967年第一次到印度的菩提迦耶时,就从我的老师阿那加利卡.穆宁拉那里听到有关于他的事迹。他在缅甸训练过蒂帕嬷,过去九年里,他一直在缅甸从事修行及教学工作。他常提到蒂帕嬷是一位了不起的修行人,而且成就不凡——有许多事迹都可以在本书中读到。他并没有用言语对她多加描述,但我却在初次遇见蒂帕嬷时,就感受到她身上流露出一股特殊气质,能够感动每一个与她相遇的人。那是一种非常宁静而且充满了爱的特质,那股沉静与爱跟我以前所见过的人截然不同。它们不是某种自我人格的显现,是既不期盼也不需要任何回报的。简单的说,这是因为无我的关系,所以爱与和平就会自然呈现。
她,告诉我什么是可能的
蒂帕嬷不是透过戒律而是经由启悟,让人获得最大的成就。她以自己存在所呈现的可能性,来向世人显现什么是可能的——这样的生命为 我们的决心树立最佳典范,使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追求法所具备的能 力,产生坚定的信心。
这份信心来自于全然接受自己的眞正面目,再加上她不断地鼓舞大家透过持续的修行来加深我们对佛法的了解。虽然蒂帕嬷只到过西方国 家两次,但是她对美国佛教界所产生的影响却相当深远。她是上座部传统中第一位眞正有大成就的女性修行者,并且还能够在美国弘扬佛法。虽然她全心投入上座部传统,但同时也深刻了解到女性修行者,包括家庭主妇等的禅修成就,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甚至比起绝大部分属于男性宗教威权世界的人。她们的精神修行更加深刻。蒂帕嬷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这里成为女性以及男性共同的典范,她在共修社团中对许多修行者的影响至今仍余波荡漾,连绵不绝。
我很高兴并且感激艾美.史密特(AmySchmidt)完成了这么一本了不起的著作,使得许多人都有机会了解蒂帕嬷不凡的一生,并且有机会初次认识蒂帕嬷。
美国内观禅修协会
2002.3
(本文作者为美国“内观禅修协会”的创会成员及老师)
❁
3 作者序
打开内心,迎接宇宙的恩典
“恩典”这个字意谓着我们毫不费力就能得到神圣的祝福,严格说来,它并不是一个佛教的概念。当然,不论我们是否致力于神圣的行为,在精进禅修的人当中,“恩典”的经验也是非常普遍。如果我们清楚地审视自己的生活,例如我们拥有能够追求灵修生活的环境、跟证悟成就极高的老师一起工作的机会,以及追求内在眞正解脱的强烈欲望等等,我们会发现,其实自己早就已经沐浴在恩典中。我们从本书的第一部关于蒂帕嬷的生平,再看到第二部,由认识蒂帕嬷的人来谈谈她的小故事,接着到第三部时,我们会读到她的教诲,这时会发现到“恩典”这两个字经常出现。它象征着我们与这位精神导师相遇的时候,她所散发出的那股难以形容而又热情开放的不凡特质。
深刻的觉醒能改变人的心智
本书编写过程长达十年,在整个过程中,承蒙许多人参与并贡献心力,我们可以看出本书的完成,有部分功劳必须归功于众人。由于大家贡献所能,提供各种明智的意见,并且慷慨解囊,才让本书得以顺利完成。这份诚意着实令人敬畏。正如某位朋友所说:蒂帕嬷让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围绕在她身边。
我要向许多人表达谢意,首先是杰克.恩格勒博士。他对本书的完成,贡献甚多。本书第一部中,有关传记性质的资料,包括直接引用蒂帕嬷的话语,大部分都是根据杰克特别为本书所撰写的资料而来。它们源自于个人的接触经验,以及蒂帕嬷生前所做的心理测验,使人对于传统经典谈到证悟会带来人类心智上巨大的转变,更加确信所言不虚。杰克慨然应允我们使用这些数据,才让本书得以完整呈现蒂帕嬷的生平事迹,我非常感谢他的慷慨。我也要感谢唐.莫瑞尔(DonMorreale)的付出,本书能够面世,他贡献许多才华。简言之,他是本书的催生者。
当时杰克.恩格勒的研究显示,以科学眼光来检视,蒂帕嬷在修行上已经获得不凡的成就。大部分认识蒂帕嬷的人,或者受她的学生所影 响的人都能够透过不同的角度对她有更深刻的了解。以我自己为例,她个人简直就是圣母的化身,这是所有文化传统中都有的一种“原型”。下面这段文字是由特拉普派的西奥芬尼神父(FatherTheoph)所说的一个纪念蒂帕嬷的故事。西奥芬神父是《神圣寺院的故事》 (TalesofaMagicMonmQ)的作者。对我而言,这个故事让世人对于蒂帕嬷无限慈悲的神圣面向有更清楚的认识。
“你的心像什么?这是他们想要知道的事。他们把一个刚去世的人 带进来,然后打开他的胸腔。你无法相信在那胸膛里面到底有什么。你不会相信眼前所见到的景象:白人、黑人、无神论者、富人、穷人、酒鬼、妓女、教士、政治家、孩子、法官、球员、怪人,以及自己——甚至包括我自己——到底是怎样沦落到这个地步的?这就是我死后的光景吗?当他们打开我的胸膛时,到底会发现什么呢?”愿我们的心能够向那遍存于宇宙间的恩典敞开。
——作者:艾美.史密特
❁
4 前言
发现蒂帕嬷
早在我听说过蒂帕嬷的名字之前,她就已经在呼召我了。
当我十九岁的时候,有人送了我赫曼.赫塞的《流浪者之歌》这本书。我把它读了四遍,几乎对每一句话都了然于心。这本书给了我希望,书上面说:“而我眞心渴望这是眞的,这世间有一条能够解脱痛苦的道路,我们有可能在此生就获得自由。”于是我开始修习超觉静坐,但我还是没办法找到那条通往眞理或是佛陀教法的道路。直到五年后,在西雅图的某个陋巷里,一家叫做“艾莉阁楼”的卟咖啡馆中,我看见在布告栏上有某个共修团体所张贴的广告。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我参加了那个团体,在那儿,有人教我如何静坐。
体证开悟的宁静喜悦
在这次静坐练习中,我很快就发现自己找到了某种极为深刻而又有 意义的东西,我知道这正是我必须去追求的。有一位从泰国来的老师加入了这个团体,并且向大家阅明开悟是什么。他说开悟是禅修的目标,而且是“无以名之”的,不但超越了身心,也超越了所有的痛苦。然而,比他的话语更吸引我的,是那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部分:那萦绕在他话语四周神秘的静默,以及他眼神中深刻的宁静安详。那天晚上,我在雨中走路回家,因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而停下了脚步。在黑暗中,雨水滑下我的脸庞,就在那一刻,我立誓要穷尽余生之力寻求开悟。无论这个过程要花费多长的时间——不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知道在我能够亲自体验到这份宁静喜悦前,永远不会停下脚步。
有时候会有佛法老师来参访我们的团体,有一位在缅甸受戒的男士,以及几位泰国南传佛教系统的僧侣。这些老师无一例外地都只谈到 他们自己的男性上师。我心想:“在这个传承中,到底女性在哪里呢?”
我自己的精神导师又在哪里呢?
因为渴望了解更多有关佛教的女性修行者,于是我开始阅读佛教经典,但这只更加深了我的失望。在诸多经典中,不仅鲜少提到女性,一般而言,在这些古老的文字里,更是充满了对女性轻蔑的观点。就跟那个时代的女性一样,我放弃了寻求女性佛教徒典范的念头,只是一头栽进狂热的禅修之中。
经过了五年精进奋发的努力之后,我开始觉得自己有需要进行更密 集且长时间的禅修。有几个朋友告诉我在麻州的贝尔(Barre)有一个内观禅修协会,在那里,每年秋天都会举行一次三个月的禅修营。我当时提出的参加申请被接受了,接着便度过三个月完全沉默的日子——有许多朋友都认为我疯了。
这个位于森林和原野中的禅修中心,是由禅修老师沙伦?萨尔兹堡(SharonSalzberg)、约瑟夫.葛斯坦、杰克.康菲尔德(JackKomfleld)以及其它人所共同创立的。中心的主体建筑是一个坚实的砖造结构,建造于1911年,属于政府的私人产业。我匆匆忙忙地整理行囊,并见过从瑞士来的室友之后,就去参观这个像迷宫一样的建筑物了。在未来的九十天内,我都会待在这个地方。当我举目四顾时,我注意到这里有佛陀的雕像,也有许多祖师大德们的画像。这些激励人心的肖像,被仔细地安置在每个隐密的角落以及墙壁的小洞中,但这些图象的主体全部都是男性。
那是我所见过最宁静慈爱的眼神
然后,突然间,我在图书馆的角落边,发现了一幅印度女性的相片,相片中的人身穿白色的衣服,像一朵白云似的坐在夏日绿草如茵的 草地上。她戴着一副宽边眼镜,镜架上还贴有白色胶带的接补痕迹。在镜片后面所散发的是我所见过最宁静、最慈爱的眼神。这幅照片并没有命名,但我知道自己正注视着一位伟大的老师,这位女性已经获得了内在的宁静与自由。我心想其它的老师能否告诉我有关于她的故事,而她能否成为我的精神导师。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在禅修进行几天之后,有些老师们就开始讨论相片中的这位女性。她原本叫做娜妮.拜鲁雅(NaniBalaBarua) ,但是一般人都叫她“蒂帕嬷”(DipaMa) ,也就是“蒂帕的母亲”(MotherofDipa)的意思,她两个礼拜前才刚刚过世。这五位老师都跟她很熟,并且深爱着她,其中有两个人追随她将近二十年,他们的内心依然充满了悲伤。我为自己再也没有机会遇到这位女士而感到非常沮丧,但后来我恍然大悟:透过我所听过各式各样关于帝帕嬷的故事,及其所带来的启发,事实上蒂帕嬷已经是我的精神导师了。
一股强烈的精神连系
我觉得自己和她之间有一股强烈的精神连系,她和我的故事有太多 相似之处。她这一生遭遇过太多巨大的痛苦,十二岁那年,她就必须与家人分离,依照印度的传统嫁到他地。至于我,也是在十二岁的时候,家庭遭逢巨变:某天早上我刚睡醒,却发现我所挚爱的母亲,在前一夜竟然企图自杀。虽然她在数年后才自杀成功,但是这件事却对我造成全面毁灭性的影响。就如蒂帕嬷的童年一样,我的童年也几乎在一夜之间突然结束。至于在我青少年时期及二十多岁时所发生的其它事件,似乎也跟蒂帕嬷在发现禅修之前所遭遇的种种失落和变故相当类似。
从小,我就很喜欢听母亲告诉我种种有关非裔美籍人士的故事,他们如何排除万难,在艰苦的环境中屹立不摇,并成为伟大的领导者和精 神导师。我知道的人就有玛哈莉亚.杰克森、马丁.路德.金恩博士、麦尔坎.X 、保罗.罗宾森、玛莉安.安德森以及费德力克.道格拉斯、罗莎.帕克斯等等,这些人都是我童年时候崇拜的英雄人物。我最想知道的是,像蒂帕嬷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如何能克服不只是自身所遭遇的困难,更是全亚洲文化里父权教条的束缚,而不畏艰难地精进修行,并且以她那个时代极不寻常的方式教导他人修行?虽然蒂帕嬷从没自称是女性主义者,或是弱势团体的领导者,但是她在面对横逆时所展现的力量,让我想起童年时听过种种的英雄故事。
我很渴望能够追随她的脚步,也极想知道关于她的所有事情。三个月的禅修营结束之后,我跟约瑟夫.葛斯坦见面,我问他,是否有任何一位老师想写有关蒂帕嬷的故事,他说没有,而且他所认识的人里面也没人有此项计划,他本人更是没有时间。然后,他以一贯热情洋溢的态度对我说“你应该去做这件事!”对于他的建议,我整整考虑了四天,心想:“我怎么可能写出自己从来没见过面的人的故事?”虽然有几位朋友指出,在佛陀过世后的两千五百年中,世界上有千百万的人接受佛陀的教法,但只有极少数的人亲眼见过他。当然,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稣、穆罕默德,以及其它精神领袖身上,他们生平的事迹就是活生生的经典。
追寻蒂帕嬷的足迹
后来,我透过认识蒂帕嬷的人所说的话,开始了追寻蒂帕嬷之旅。 八年来,我搜集遍布在美国、印度,以及缅甸的蒂帕嬷的学生们所写的有关于她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所有的相聚与分离,所有的谈话和回忆,都是因为爱而连结,这是对于蒂帕嬷、对于佛教的道路,以及对于这珍贵人生无比的爱。
佛陀描述禅修的教法是“不论是开始、中间或结束,都是美好的。”当我倾听这些人的故事时,蒂帕嬷的教诲一次又一次地展现了种种人性的美善。即使是她过世之后,她都将一如既往地活在人们的心中。
许多学生说他们觉得蒂帕嬷仍然在修行的道路上指引他们。有些素 昧平生的人说,蒂帕嬷在修行上帮助他们,并曾到梦里来看望他们。有些人说他们听见了蒂帕嬷的声音,有些人则感受到她的存在。我把这些神秘事迹都视为恩典的礼物。无论我们的内心有多么深的失落感,或者对这个世界的处境感到多么绝望,不论我们身在何处,不论我们是否明白,我们其实都深深地沐浴在恩典之中。但愿以下这些故事能够在你的禅修旅程中引导你。但愿众生都能得到解脱。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112卫塞节在清迈说法 ▎113佛陀的诞生和其他人们的诞生 ▎114不要轻蔑别人的业行 ▎115从清迈到曼谷《尊者阿迦曼传》
第四章 神咒与密宗高级瑜伽术《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 ❈ *
nirat(尼勒) ▎Surat(苏勒,也译苏拉特)---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The Crown of Life 生命的桂冠》全集(2022年6月整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合一 溶入 融入 证悟 证知 了知 了悟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持名 教导汇集(续1)(2022年6月8日整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萨其·坎(Sach Khand)教导汇集(萨特·洛克 第五灵境 超梵天 灵魂 圣人)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道成肉身 教导汇集(明师 圣人 神人 上帝 夏白德 纳姆 音流(2022年6月10日整理)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