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体分际 ▎四、四瑜伽析《大手印精义》
噶举派祖师冈波巴
三、明体分际 ▎四、四瑜伽析《大手印精义》
三、明体分际
修持大手印四瑜伽有两种方法或途径:一种方法是经过四加行或六加行的修持,便趋入正行专一、离戏、一味、无修四瑜伽,拾级而上,不一定要在修加行趋入正行之前,就修到得见明体,而在正行四瑜伽中修得见明体;另一方法是必须在扩大和增加了的加行修持中得见明体,以此为分际,作为趋入大手印四瑜伽正行的开端,然后依次序进修四瑜伽。这两种方法的最大区别,在于修持大手印四瑜伽正行之前,修加行是否得见明体。前一途径是一般流行修法;后一途径是陈健民上师根据他对大手印的研究和经验,在其所著《大手印教授抉微》一书中极力提倡的修法。前一途径可参阅本书下编《大手印四瑜伽法要诠释》,本节至第五节专介绍和论述后一途径。
(一) 什么是明体?
在这里,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明体"?笔者在本书的姐妹篇《藏密大圆满心髓探奥》一书中曾介绍过陈健民上师对明体的定义。陈健民上师在《大手印教授抉微》一书中认为明体有四项条件:
1 明相
得见明体者,如戴水晶眼镜,见山河大地一切事物,非常清净,非常洁白。然非普通行者所见明相或眼角一闪,或惟见淡月,或惟现于禅房。此则触处皆明,随时皆明,若渐厚严,则能见真实之无云晴空。于其定中,上下四方中央皆充满此明体,而不见有行者之身。对初修者来说,并未必能看到这样程度的明相,但当知初所看见全体明相,即此无云晴空的初层外轮廓。
2 无念
有念、妄念、正念、邪念乃至散乱、放逸,亦未尝无明体,然而对初修者来说,必须趁此无念时节,定力湛然,慧眼灼然,心地坦然时,其明体方易显现。再至功力达到一味瑜伽,方可在妄念上显现明体,在五毒上显现明体。
3 心离能所
明体非习定时所执持之境心,亦非在观上作能观之人,故曰心离能所,既无能执明体之心,亦无所执明体之境。此明体显现时,已不属止观中物,乃为证量之物。此时之心虽明明白白,然并无能执持之心;此时之境虽清清净净,然并无所执持之明体,行者感到舒服、恬淡、坦荡、宽松等。
4 气离出入
此时之气已完全停灭,既不岀,因为无妄念的缘故;亦不入,因为无执着的缘故;亦不住,因为无我的缘故.必如此方是明体之自生自显。
据《大乘要道密集》及其他法本所载,在婴儿时、醉后、闷绝、大惊、睡眠、呵欠、喷嚏、死时等情况下,明体亦有偶然显现机会(见本书下编 《大手印九种光明要门》),只是时间短,而行者无把握之力,故不能体会;纵得体会,因无法身见摄持, 亦无利益。亦有上师利用惊时,以显现明体,即弟子静坐已定,忽然大呼一声“呸”!或突然问一声:“你此时心在何处”等,使弟子于惊时认识明体。此 固然是一种方便,但弟子是否立即发现明体,则在乎上师加持力充足否?弟子时机到否?惊之程度适当否?事虽刹那间,而含义极杂;同一坛、同一师,有见有不见,固不可以勉强。
(二)得见明相的外轮廓即可趋入正行四瑜伽之专一瑜伽
明体虽有四个条件,即四相,但初修往往只见明相的外轮廓或明相。所以,加行修持得见明相的外轮廓,即可趋入正行四瑜伽之专一瑜伽了,并不一定要做到四相具足。陈健民上师对此曾有所解释,他说:“吾人修大手印专一,虽已得见明体,然其四相中,唯有明相之外轮廓,如不忘记,可以随一念清净而显现。然其余三相,则在未得纯熟专一证量以前,不必随时现起,亦不必座座皆能具足四相同时齐现。其初异于试修者,仅以明体在一念清净时便能现起明相一条件矣。必须经多次修习专一,方能有时发现四相具足,此即大印专一之真正证量。有时余三相往往有得有失,有进有退。”这一段话,对学者理解修持四瑜伽正行必须以得见明体为分际、为开端的真实含义,是十分重要的,也可说是为学者提供了方便法门。学者不必执持非要在一座中做到明体四相具足才趋入正行之专一瑜伽。
(三)为什么得见明体分际方可趋入大手印四瑜伽正行之专一瑜伽?
为什么必须得见明体分际,方可趋入大手印四瑜伽正行之初步专一瑜伽呢?这是因为大手印所处法位原为密乘无上瑜伽部的最高级,大手印四瑜伽必须与大手印之法位相应,亦必须与无上瑜伽明空不二的证量相应。陈健民上师说:“大手印果位证量,最初最外之轮廓即为明体,故在不得见明体以前,任何所止之处,皆非真正大手印也。”得见明体的证量本来就很高,语云“一见明体便斋初地”,所以才有“即身成佛”之说。
历代祖师对得见明体为专一瑜伽之开端多有论及。现转引陈健民上师在《大手印教授抉微》中所引证的历代祖师的论述数则,并加以说明如下。贡噶上师在《祝拔宗契合俱生大手印导引》加行中提到:“三际顿断,本明毕露”;又在解释专一瑜伽时说:“三际顿断,觉有明净者现三际顿断指在意识上的过去、未来、现在观念顿然断寂,于是得见明体。所谓“本明毕露”、“觉有明净者现”,均指明体。《恒河大手印讲义》中谛洛巴祖师原颂云:"欲达真实离心无为胜义趣,任运持心安住本明体。”陈健民上师认为此颂明明指岀明体为专一所必须安住之处,安住即专一之异名。《恒河大手印讲义》中, 贡噶上师引其他颂说:“自心无整如乳婴,随自明体心作主。”乳婴之喻,见《祝拔宗契合俱生大手印导引》专一瑜伽中,更说明专一必先得见明体。《俱生契合深导了义海心要》正文中有所谓“置心于本然”、“赤裸谛观松后心之体性”、“于本面谛观”。此中“本然”、“体性”、“本面”,即为明体的异名。冈波巴大师《大手印导引显明本体四瑜伽》在论述专一瑜伽时,提到“住于明体”、“常住明体”等,可见如不是先得见明体,却如何住呢?从上述诸祖师对于明体的开示可知,修持大手印四瑜伽加行,必修至得见明体,以为趋入正行专一瑜伽的开端;明体在整个大手印四瑜伽修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陈健民上师补充的大手印四瑜伽的贴近加行
大手印四瑜伽之加行,一般为四加行或六加行。这就是:为专诚皈依自伏慢心而行大礼拜;为趋入金刚乘取即身成佛道而发大菩提心;为易于忏罪除障而修金刚萨埵法;为易于圆满积集福慧二种资粮而供曼达;为速得加持早日成就而修上师相应法;为易于破除我见、身见而修古萨里施身法。但是,仅靠修持此六加行,除特殊根器的行者外,是难以得见明体的。为此,陈健民上师补充了大手印四瑜伽的贴近加行。陈健民上师说:“上上根器可能在(上师)指示刹那中,马上悟入明体而正式趋入正行;然亦有不能马上悟入,须经其后得法身见、依见试印而贴近加行,方可悟入明体者;驯至终身未得法身见,或终身但能试印,未能得见明体而趋入正行者。此种劣根,比比皆是”。陈上师为普通根器行者设想, 除要求行者必须认识明体的四条件,认识得见明体为趋入大手印四瑜伽正行的开端外,又要求行者 “得法身见”和“依见试印”。将此二者列为大手印四瑜伽的贴近加行。
何谓“法身见”?法身者包括佛之法、报、化三身,为果位圆满三身之法身。见者,思虑、推求、审详而抉择事理也。法身见,即对成佛的三身的决定见解,大手印属法身见或俱生智见。得法身见,即对于大手印诸法有一定不可动摇之见地,即所谓中心思想是也。头可断,此中心思想不可变易,即所谓“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志即以见为执持, 无见则不能持其志。陈健民上师指出,行者得法身见的情况各有不同,由闻上师指示,有当下立即得见者;有多经闻思而后得见者;有遇上师、本尊等加持而忽然得见者;有闻世俗勃谿(xī)之言、反情之调而得见者,视因缘、加持法流相接等而定。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陈上师又认为:行者经上师指示后,必须将所得指示转成自己心地所有,成为自己心地本有之物;欲求得见,必须对上师指示、古德传记、禅门公案时常攻读参究、顺信承事供养上师及切实履行贴近加行;行者得见后,必有得见之相,亦即得见的征兆,大手印属法身见,其相必与法身有关。
关于得法身见与认识明体的关系,陈健民上师认为:“得见与认识明体是两件事。得法身见者,属于思慧之最高点,亦即踏入修慧之桥梁。认识明体始属大印修慧之初步证量。得见者有:能得见之人及所得见之见;认识明体,由假名安立而曰认识明体,实则明体条件中,明载离于能所,故属大印修慧之开端”由此可知,行者已切实得见明体,即可以明体为分际,趋入正行的专一瑜伽。行者若未得见明体,只得法身见,只能进修“以见试印”,即以所得法身见来修持如下的贴近加行:
1 椎击三要印
此法出自《椎击三要诀胜法解说》,原有贡噶上师撮要口诀:“心注眼,眼注空”。对其后所示三要, 陈健民上师改订如下:
① 得见知体
经上师指示及自己所得法身见或俱生智见,在胜解上了知有如是之明体,非止非观坦然自在(见)。
② 明体自住
就指示和胜解之明体坦然安住,务使明体自生自在,不加行者本心之造作与修整(定)。
③ 摄显起用
在寻常日用之间,对任何所显了知皆为明体自显,不加断治,摄归明体,所谓“所显明空赤露食”是也(行)。
初得坚固,次则显起真正妙用(果)。
陈上师指岀,以上第一要,即试修大手印的正鹄,已改作“得见知体”;第二要属大手印四瑜伽正行之专一及离戏瑜伽;第三要属一味瑜伽,然亦未尝不可试修。在座上则试修前二要。在下座行、住、坐、卧中则试修第三要。
2 融合三空印
此法出自《大圆满最胜心中心引导略要》,名三虚空会合瑜伽,经陈健民上师改订如下:
(外)当无云无风之晴朗虚空时(无云则虚空独朗,无风则双跏不致受寒。双跏受寒入骨,殊不易治,终身定障,莫此更大。后脑当风,亦必受病,行者当特别注意),(内)身具七支坐,观心澄空,眼根凝视于虚空空寂,而明亦存于前面虚空。(密)无缘无修,惟不散乱,凝神、朗然、澄湛、镇定、任运而住。
以上无云晴空、眼根观空、心地明空合为一印(法)。此三虚空,外者为相,内者为用,密者为体。又外者为喻,内者为理,密者为量。陈上师认为: “写来有如此分析,行来无如许葛藤;要当三者融合顿现,不可分别观察。未得见明体时则为试印,既得见明体,则量上之虚空至少能现外轮廓,此外轮廓即明体之明相与本体,到此分际,方可谓真正趋入大印‘专一’之正行也。”
又本法目视前面虚空,七支坐法上半身宜略仰, 以促成明相易现,且使上行的散乱气,下回小腹 (道家所谓气海),以减少妄念及掉举,亦易于目视前面虚空。因此,七支坐法的颈曲压喉结,亦可不必依从。至于双跏趺坐,如不能修此,可改为金刚萨埵坐式,亦正好与大印的松缓之心相应。但依自然姿势不加勉强,无生心气无二之气,能自然随空性力而趋入中脉,因中脉是以空性为体。心之所至, 气亦至,心住大印空性,其气亦自然趋入中脉。
3 旷野陈尸印
本法为夜瑜伽中的大印修法。仰卧,足下置高枕,使腰不致因臀高足低而感不安。手握金刚拳(即以拇指抵无明指末节,而以余指握固之),置身二侧。枕头不宜太高太低,务使头与胸大致相平,身心舒适为度。身如死尸,陈于旷野;心离分别而契于明体,如无云晴空。心宽坦如痴睡在床,不存勤勇修习之想。本法较之昼瑜伽之大手印,更易于真实现起无云晴空。本法以大痴之睡眠而契合于大手印之光明,最为快捷殊胜。
4 吐气离心印
本法为诺那上师所传。珈趺坐,吐长气一口,心随此长气而出,于是心气二者,离于自身,汇入法性,即住此法性,便得成就。
5 猝然顿住印
不依寻常渐次方便,但提所得法身见之正念,顿然坐,猝然而住。不观是大手印,不疑非大手印,但住此顿然圆满轻快之明净中。一起散乱心,但观其体性,而摄归此大印之明净,不可随其散乱,亦不可抑其散乱。切知此散乱心岀于明体,亦复入于明体,如鸟归巢,原无他处;如鸟飞空,亦无他处。如散乱心数数生起,无力摄归明净,则暂时下座,经若干时间,觉内心法身见极有力时,又猝然坐下,顿住明体。
以上五法,可单独修,亦可混合修。初上座吐长气,即第四印,猝然而住则为第五印,心注眼,眼注空,则为第一、第二印。下座时觉座中有昏沉相,顺便仰卧床上,则为第三印。试修期间,总以不离所得法身见为主。趋入正行时,则以不离明体为主。
陈健民上师所选以上五印,是他为补充大手印四瑜伽的贴近加行而精心所设,行者经过努力修持,可望得见明体,以便趋入正行,希学者重视之。下一节将再介绍陈健民上师所论述的修持大手印四瑜伽正行之理法和诀要。
四、四瑜伽析
大手印四瑜伽的修持,在加行中得见明体后,便可趋入正行四瑜伽,但此时所见的明体,并非四相 (四条件)具备,往往只是四相中的明相的外轮廓, 随一念清净而显现。修习四瑜伽之初步专一瑜伽,其真正的证量便是随纯熟程度而做到明体的四相具足,而使明体自生自安住;然后破专一之执着而进修离戏瑜伽,使明体之体更广、更明;再而进修一味瑜伽,使明体生出妙用;再破一味而进修无修瑜伽,使明体妙用更深更多更纯。总之,四瑜伽的修持主要以明体的体和用的圆满发展为转移,为依归。 陈健民上师说:“四瑜伽中,体用两重立破。专一立体,而以离戏破之;一味立用,而以无修破之。”四瑜伽的修持即在此两重立破中取得成就。现介绍四瑜伽的修持诀要如下:
(一)专一瑜伽
专一瑜伽,就是在试修成功所得见的明体上,专心一致,使此明体自生、自显、自安住、自延长。行者切不可以造作、摹拟、修整、欣厌、紧张、希求、期待、散乱之心态来搞乱它。所谓专一者,就是把无明系统中的一切妄念、昏沉、散乱、掉举等,就地汇归于专-的明体中,与明体会合为一。
在专一瑜伽修持中,可继续利用加行中的五印修法,因五印修法具有使明体自生、自住的功用。要经常保住所得“法身见”,最好能闭关专修。
1 专一瑜伽修法的四种比喻
《祝拔宗契合俱生大手印导引》提出的四喻,是保持明体自生、自住修法的四种比喻:
① 如婆罗门捻线,意为保持明体的心不可太紧,紧则明体反不能久显;松则明体不明。
② 如柴葽(草绳)断, 意为在明体自生、自住上,如妄念发生,任其相续, 不加整治,像束柴的草绳一断,将柴宽放于地上,不去管它一样。
③ 如婴儿观佛殿,以儿童观画法,不生爱憎取舍,以喻明体凝然自安住,保持自然摄持。
④ 如象体被刺,以象皮被刺而无感觉,喻在明体自住定中,妄念生起,不必精勤对治,不假功用,亦能安住。
2 专一瑜伽初、中、后三相
察察堪布《大手印口诀》和《祝拔宗契合俱生大手印导引》二书均载有专一瑜伽初、中、后三相, 陈健民上师将之重订如下:
① 初相
明体虽已得见,但不能长时自生自住,而无明系统中一切妄想、散乱、昏沉、掉举,交错而至,如水瀑流。此时当知皆可将它们汇入明体大海,故宜分别摄持以入明体,不加抑制或改变。即在一切心理现象欲现时,就其本位汇入明体。
② 近住相
明体自生自住的时间较多,无明系统所属之法渐次减少,如细流缓注,流于平地。此时但令明体自住力加强相续,对此细流,不以其减细而喜,亦不以其略有而可虑,因为它们也是明体之故。
③ 后住相
如水波不兴,大海平静,即明体澄清一如,则入专一之境;此中能住亦明体而非我,所住亦明体而非境,故曰“瑜伽”。
以上陈健民上师重订之专一瑜伽三相,实与《恒河大手印讲义》所载谛洛巴祖师三句原颂所提供渐修的方便法门理趣大致相同。这三句原颂是:
“行者初得觉受如瀑流,
中如恒河畅流而闲缓,
后如平水子母光明会。”
此颂第三句所说水波平静,恰恰说明子母光明会合,明体自生、自住的澄清之境。
3 专一瑜伽的实修方法
陈健民上师在《大手印教授抉微》一书提岀了专一瑜伽的实修方法,兹引述如下:
行者在座前须具足“法身见”,是为椎击三要印的第一要;于是以猝然顿住印坐下,即相当于椎击第二要;明体自住,除基本条件明相于当前现起外, 立即进步到无念条件,由无念相继进步,到外气停滞,由此复进步到内气亦停灭;当其无念与明相同时现起,似乎明体自住,然而如只有外气停灭,则行蕴细流仍在神识内涓涓浸润,必内气亦停灭,则心离能所。从此既无专心独守明体之能,亦无直照不动明体之境(所),于是则四相具足,而明体自然自住。若在旷野无云无风时行之,则用三空融合印, 明体与外虚空可以融合。若作夜瑜伽,可行旷野陈尸印,则无云晴空之明相与明体现起,起身时但觉轻安而无昏沉,由此上座时能暂时得明体自住,或至延长整座皆能住,则为下品专一。由此串习甚久,下座后明体亦能自住,则为中品专一。睡时梦时,明体皆能自住,则为上品专一。
行者上座修持,专一瑜伽下品证量纯熟,即可进修离戏瑜伽。证得下品专一时,行者脉、气、明点有如下特征:脉专一,则两手定印不能分别左右手,二足跏趺亦不能分别左右足,身体如龟在盘;气专一,则内气停灭,集中于中脉,至少亦可安住于脐轮不动;明点专一,则如一个无边大圆球内外莹澈如水晶,谓之唯一明点。行者当入专一瑜伽初期,心觉山河大地一切外境,皆向内心摄集而汇归于明体。此种摄集在外气停灭后即告完成。心无能摄,境非所摄,全由明点自行摄入。无明系统中,一切忘失明体后所散失者,恢复其本来明体状态。
(二)离戏瑜伽
行者修持专一瑜伽取得下品证量,先证得明体坚住的专一,觉得明体十分凝聚胶着,遂生起对明体的微妙执着,便须进修离戏瑜伽以破之。离戏,意即离开及破除对明体的种种执着。
这些执着都与明体有关,都很细微,例如,对明体之专一起实执,专一则守之,不专一则求之,就是执着;对明体起空执,明空则守之,不明空则求之,也是执着;他如希求明相更加增长,欲求长保明体,认为应如何周遍、应有如何光色方为明体等等考虑,都属于执着,都叫做“戏论",均须修持离戏瑜伽以破除之。破除对明体的执着须讲究时机。陈健民上师认为:“破之太早则不可,破之太迟亦不可。太早则明体本身基本之体如平等、周遍、宽坦、无边等观念尚未建立;明体本身基本之明如白色、灰色、蓝色、如彼虚空、又如光学仪之最快之白色尚未显现,一闪之光,尚未及见,何能细察此仪平静时所呈七光耶?……破之太迟,则渐成牢不可破之执着,则其为体不能灵活起用;其为明亦不能现起如彩光十色之虹霞,而报、化二身之威仪不能现起矣。”陈上师此段开示,不但指岀破除对专一明体执着的时机,而且进一步描绘了明体的形态、光色及变化,故录之以供读者参考。
那末,在离戏瑜伽的实修上,如何破除对专一明体的执着呢?陈健民上师提供了两种实修方法:
1 “呸”字破明法
行者住专一之明体而觉十分凝聚胶着,被光明笼罩,不能透脱时,则猛呼一声“呸”字以破之,觉明相更加明,而对此明相之执着已不复住。
2 虚位离体法
当明体坚固、凝聚甚厚、甚深时,行者感到形成一种无可舍离的精神幻相之体,自成一不可移易之位,可作虚此本位之观,离开此明体之主宰,等舍任运,略存虚此本位而去之念,即可将在明体上寄生的微细我执,轻易解脱,而宽松、轻安、平等、舒适之感较前更增。一经解脱,明体之明益厚而大, 其体益活而宽。
(三)一味瑜伽
一味瑜伽,就是以一味明体的力量,渗透于善恶各种法中,使发生妙用。换句话说,一味之一就是明体,而以一明体演绎成多种妙用。行者久修离戏瑜伽,专一之明体已被离戏破除其呆滞的固体及苍白的死明,而跃跃欲活,与一切事物不分主客内外,并具渗透之力,继而进修一味瑜伽,便能使明体渗透力渗透到浓厚、粗重、声色、烦恼、恐怖、恶毒等事物中,生起微妙的功用。但若行者在渗透恶毒事物上生起畏惧心,则必退入离戏瑜伽,而无所进步。对此一界限,行者不可不知。
1 一味瑜伽实修的五项原则
冈波巴祖师《大印讲义》对一味瑜伽的实修提出了五项原则,根据此五项原则,从明体活动起修,利用一切烦恼、恶毒等负面机缘和境遇,来修持一味瑜伽。这五项原则是:
① “全不起世间之心,行同受伤之鹿,不敢见人”
这是说,以明体为修持之本体,以明体活动为根本,这种精神境界,非世俗之人所能行,而是超脱世间的“明行道”,故曰“不起世间之心”。
② “随遇何境,都无畏惧,行如狮子”
这是说,所遇境界有善恶之分,即使遇到恶境恶缘,既然内外身境皆明体一如,就能无所畏怖。明体不怕妙用,妙用才能自明体生起。
③“不着一切,行同虚空之风”
④“心不依一切,行如虚空”
此二项原则均以虚空为喻,虚空即为明体。心不着一切,不依一切,才有明体。
⑤ “无立破取舍,行同疯狂”
这是说,行者已无立破取舍,若以世俗眼光观之,则行同疯狂,而实则大智也。
2 一味瑜伽的实修
《大印讲义》还据以上五项原则,提出了实修方法,这就是持分别、烦恼、鬼神、苦难、病痛、死亡为道等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点,在于遇到以上各种境界时,或故意生起和增长这些境界后,不破不立,不随不转,不生畏怖,明了宽缓安住在明体与这些境界契合的空性中。例如,《大印讲义》解释持“烦恼为道”时说:“有时故意起烦恼,令其增长。生起后,即当了知彼,不破不随转,即于彼烦恼心, 不加改造,明了宽缓而住。”又对“持鬼神为道”解释说:“不破不随,即于恐怖之分别心上,令心不改, 明显宽缓而住。若已制伏其变化,则可观成较彼鬼神更为可怖之境相,如前而修。"这里所说的鬼神, 自然指行者修持中所见的幻象而言。
陈健民上师认为,打麻将和看戏时,最好修习一味瑜伽,他说:“盖麻将之为物,多变化而多希望,故其挑起得失心、希求心甚易,能在此雀战场上行一味,亦必有受用也。又各种杂贪,耳之于声,目之于色等,则以在中国式旧戏院中,最好修习一味。”
他还介绍了他的看旧戏修一味瑜伽的方法甚详。他说:“譬如看戏,声音舞打,起落一味,当锣鼓声在极闹时,忽然停顿,明体离戏证量,似乎更为明晰广大,然与极闹时,并无二致。其起其落,前后非是两个明体。起, 明体上起;落,明体下落。观舞打时,一切动作,白刃闪光,险触人头,惊骇万状;忽尔停止,兵马退场,不见一物;万惊甫定,又见兵马麋(qúm)集,剑锋相交。前后忽乱忽定,而明体都无二致。战,明体上战;息, 明体上息。战之与息,起落一如,又细听歌唱,有时前后台众声齐喝,响遏行云;有时独唱低吟,渐至细如生起次第收摄观最后一段之那打细丝(按:即如藏文吽字上之细丝),乃至归于空寂,再从空寂中忽然引出第二段音调;有时前台人已退尽,而忽然有声从后台发出,竭尽空有、高下、粗细、长短变化离奇之妙态;然于明体,终无二致。空,明体空;有,明体有;高,明体高;下,明体下;粗,明体粗;细,明体细; 长,明体长;短,明体短。一切变化,皆明体之妙用。一切妙用,皆明体所显现,正反一如,始终无二,如此起灭同时之证量,即一味瑜伽觉受之特色也。”陈上师此段看戏修一味瑜伽法,读者细品之,举一反三,可在其他境遇项目行之。
据说,修持一味瑜伽证得下品,座上即有光明神变;证得中品,随时皆有神通变化;证得上品,则于梦中亦能现起神通功德。
(四)无修瑜伽
无修瑜伽为大手印四瑜伽的最高法门,虽云“无修”,并非全无可修。前面说过,专一瑜伽立体,而以离戏瑜伽破之;一味瑜伽立用,而以无修瑜伽破之。一味瑜伽既有可破之处,说明无修瑜伽仍有功夫可修。因为一味瑜伽所修明体中,并非圆满无缺,并非纯净无垢,并非毫无执着,而是隐隐有如幻的细微的修垢,有俱生的细微我执和无明业劫气,所以经过相当时间的自然任运纯熟,才能免除一切修垢和执着,而且,明体所起妙用,才能有更多更深的变化。由此可知,无修瑜伽乃“无手行拳”,功夫最细微亦最深沉。
陈健民上师对无修瑜伽的实修方法有精辟的见解。他认为,首先,经一味瑜伽的修持,一切功能已自具足,虽不用新学,故曰无修,但仍应熟中生巧,方能纯乎其纯。譬如巧妇编织毛衣,以其日久功深,不用目视其针,心注其线,便可任运由手自行编织,而全无错误,此乃离于心注目视的功用。其次,明体空智所起一味妙用,总不免牵合双运之势, 像月老一样对双方进行拉拢,以成婚姻。既入无修阶段,则如蜜月夫妻,鱼水相欢,不可分离而自然结合,不用任何人从中作媒介了。第三,一味明体中存在的微细我执、修垢和业劫气,非经一番功夫, 多番透脱,多番勘破,不能纯熟,如风吹肉脯,日积月累,细风吹过,进一分干一分,须有若干时间方能纯熟。
只有经过这样无修之修,才能得证下、中、上 三品涅槃之果。据说,临终时下品一切皆成智光,惟余爪髮;中品则全体化为光明,不余爪髮;上品则身成虹光,不现死相。
本文摘录自《藏密大手印探奥》 作者:邱陵
112卫塞节在清迈说法 ▎113佛陀的诞生和其他人们的诞生 ▎114不要轻蔑别人的业行 ▎115从清迈到曼谷《尊者阿迦曼传》
第三章 密宗修持中的神咒《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关于闭关4、5:苏南喇嘛:找到心灵的安宁 堪布旺嘉:菩提心是根本
关于闭关6、7:实修和理论哪个更重要?堪布依喜嘉强调基础功夫
“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放下一切来禅修,长期苦修,才会证悟” ——明色堪布殊胜教诫开示录
藏传佛教知识简介4:噶举派的形成|“红帽系”huo•佛•系统
❁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4 安布罗斯(Ambrose)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下)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3 马卡里乌斯(Macarius) (上)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2——莱奥尼德(Leonid)
基督教隐士:俄罗斯的“灵性导师” 1—— 圣山 ▎俄罗斯的隐士 ▎第一位灵性导师 ▎小隐修团 ▎圣母进堂小修道院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6)关于 “顺服”|“虚荣心”
基督教隐士:沙漠圣父 箴言录 (5) 关于 “禁食”“贫穷”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慈悲 教导汇集(爱 巴克提 解脱 恩典 明师)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