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 身世之谜《观音菩萨之谜》

苏有郎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观世音菩萨



编者按在北传佛教里,关于观()音菩萨的来历,比较专业的历史研究支持观音(世)菩萨来源为印度湿婆神(Shiva,希瓦),“观世音”简化为“观音”系唐朝避李世民名字的讳。欲求更详细的了解,问度娘应该就可以。毕竟《观音菩萨之谜》不是宗教、历史、考古……等方面的专业论著。文中观点不代表公众号意见。


1 身世之谜《观音菩萨之谜》

 

观音菩萨的身世是佛教观音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观音成道前的各种履历,包括家庭、诞生、修习、身相、成长以至最终成道。佛教所说的成道即成就佛法之道,彻悟佛法之理,超出三界凡俗,进入圣者之流。

 

不过,传统佛教更多地重视观音成道后的救世神力,而对于观音的身世却模糊其词,以致在中国出现了“观音未有世家传,虽善无征”这样的谜语。这种宗教文化现象的出现,除了佛教信徒出于宗教信仰的需要而着力渲染观音的“善”而忽视其“征”之外,印度佛典本身记述的相互不一且支离破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印度佛教曾经历过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出现的各类不同的大乘经典对观音菩萨的出身与经历进行了各自不同的说明。佛教传入中国后,有关观音的身世情况又出现了中国式的记述。所以说,要对观音菩萨的身世做一完整的、单线条的描述是不可能的。如果走出这些支离破碎的记述,站在某种高度上来宏观佛教的发展历程,我们就可非常清晰地看到,观音身世信仰的渊源与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主要是三大部分组成的:

 

一、前佛教时期观音形象的萌芽;

二、印度大乘佛教男身观音说;

三、中国佛教的女身观音说。

 

前佛教时期观音形象的萌芽是近年来观音研究方面的新突破。据婆罗门教的经典《梨俱吠陀》的记载,远在公元前七百多年,那时佛教尚未创立,婆罗门教有一尊名叫“观世音”的慈悲善良、神通广大的神,他的形象是一对李生的小马驹,有时也变化成天真活泼的儿童,一对季生的兄弟,或骑着马,或驾着鸟拉的金车,在黎明时分从天空飞驶而过,这位善神能使盲人重见光明,能使病人恢复健康,能使枯木开花,能使公牛产奶……

 

大约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佛教与婆罗门教合并,佛教把这尊婆罗门教的善神吸收到佛教中来,他的形象还不是人形,而是一匹生着双翅的小马驹。“双马童”即是观音形象在印度婆罗门教中的最早萌芽。印度大乘佛教产生后,婆罗门教中的“双马童”观音正式成为佛教神殿中的一位慈善菩萨,名叫“马头观世音”。此时的观音,无论从形象上看,还是从其功法与职上看,仍然保留着“双马童”的许多特点,其形象依旧是一匹可爱的小马驹。到公元前后,相当于中国的西汉末期,随着大乘佛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人形男身的观世音出现了,“马头观音”的形象正式变成了“勇猛丈夫”之身。同时,大乘佛教还对这位观音的身世作了许多新的解释,从而与昔日的“双马童”断绝了任何亲缘关系。

 

公元后,大乘佛教成为佛教的主体,观世音由马头形变成人身,由小马驹变成伟男子,这就不能不有一份合情合理的出身履历了,于是逐渐出现了解释观世音出身来历的经典。

 

不过,同一位观世音,在各种佛经里却有着各种不同的岀身。

 

记述观音身世的印度佛典主要有以下几种:

 

1.《悲华经》中说,观音前身为很早以前删提岚国无浄念国王的儿子,名叫不晌。长大以后听从大臣宝海的劝化,与父王一起随宝藏如来出家修行。后来,父王被授记作阿弥陀佛,他则在佛前发誓道:“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诸众生等,若不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宝藏如来当众为不晌太子授记道:“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全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往安乐故,善男子,今当自汝为观世音。”后来,宝藏如来因不晌太子在作观世音菩萨时,“已能大作佛事”,所以又为他授记说,等阿弥陀佛涅槃以后,在一个比极乐世界更美妙庄严的世界——切珍宝所成就世界中,他将又从观世音菩萨身上升到至高无上的佛地,名叫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

 

2.《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说,观音是过去一个名叫“无量德聚安乐示观”的世界中王室花园内的一朵莲花化生的童子,名叫宝意。宝意与同时在另一朵莲花上化生的童子宝上为名叫威德的国王宣讲一切皆空、不可执着的道理,深得国王敬仰。后来,他们一同前去拜见“金光师子游戏佛”,向佛请法,并发誓“当于万亿劫,大悲度众生”,由此成为观音菩萨,而另一位童子则成为大势至菩萨。宝意之所以在刚刚化生之后就了达一切皆空的微妙义趣,是因为他在无数个前生中曾供养诸佛种诸善根,成为所有众生中最勇猛者。后来,威德王成为释迦牟尼佛。观音菩萨也在阿弥陀佛灭度之后继承佛位,号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名叫“众宝普集庄严”,国土美妙无比,如来寿命随意。

 

3.《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音菩萨是远古时期一位名叫“千光王静住如来”的弟子,这位如来佛为他宣讲“广大圆满无碍”的《大悲心陀罗尼经》,并以金色手摩摸他的头顶,说道:“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于是,这位弟子立即从初地阶位超至第八地,并当着如来佛的面发誓道: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身千手千眼具足。”经中说,这位弟子一发此愿,顿时具足千手千眼,而且,十方所有的佛都放光照触其身,从此他便成为观世音菩萨。

 

《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和《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法经》中还说,远在无量劫中,观音菩萨就已成佛,名叫“正法明如来”。但是,为了济度一切众生,所以倒驾慈航,示现菩萨之身。经中说:“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此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这种身世说别具一格,它把观音说成是正法明佛为拯救众生而降低身份,放弃佛位,显化成菩萨。《观音三昧经》中载,释迦牟尼佛说过:“观音在我前成佛,名‘正法明如来’。我为苦行弟子。”而当时释迦牟尼佛在其座下为苦行弟,观音不但早就成佛了,而且还是释迦牟尼的老师,只因他发下大慈大悲宏愿,要济度苦难众生,又现菩萨相,来到这世界。

 

4.《十一面神咒心经》中说,观音菩萨过去世中曾“作大仙人”,“作大居士”。经云:“我忆过去殃伽河沙劫前,有佛名‘百莲花眼无障碍顶炽盛功德光王如来’,我时作大仙人,于佛受得此咒,见十方佛,应时证得无生法忍”。“证得无生法忍”即是证成正果,成为菩萨。此经中还说:“又,过去说沙劫,有佛名美音香,我身作大居士,于佛受得此咒,便于生死超四万劫。诵持此咒,复得诸佛大悲智藏、一切菩萨解脱法门。”不但由于此咒而成为菩萨,而且在成为菩萨后,“我由此咒,名号尊贵,难得可闻”。所以,凡“称我名者,皆得不退转地”。

 

5.《不空羂索咒心经》中说,观音菩萨为过去“胜观”世界“世主王如来”的弟子。经中说:“往昔九十一劫,有世界名胜观,佛号世主王如来。我从佛受此咒心,教化无量百千子,令趣菩提,以是功德,获十亿三摩地,不空妙智为上首。”

 

6.《楞严经》上说,观世音菩萨原为过去世中一个名叫“观世音”的佛的弟子,因其从此佛学得耳根圆通法门,从而蒙佛授记为观世音菩萨。经云:“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是有佛,岀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世音名遍十方界。”

 

除上述几种观音身世说之外,佛典中还有其它一些不同的记述。

 

在中国其它的一些古籍文献里,还有相当多的关于观音的记载——比如古人编的《永乐北藏》、《永乐南藏》,今人编的《中华大藏经》等一些正宗佛经里,都有着关于观音菩萨的记述。


敦煌保存有不少早期观音菩萨的男身像


当代书画家夏荆山 男相观音菩萨

 

佛教传中国后,观音菩萨很快又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有求必应的慈悲善神,只是随着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观音形象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大约在南北朝以前,中国佛教忠实恪守着印度佛教关于观音菩萨的一切说教,观音继续以“伟丈夫”的潇洒形象高坐神教佛堂,步入信徒心田。唐宋以后,佛教中国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人对印度佛教从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造,在佛教的神仙大家族中,变化最大的就是观音菩萨。因为,中国人已大胆地将其从男人变成了女人,而且非常地漂亮,非常可爱,古人称其“有窈窕丰姿”,称赞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武则天以自己的形象塑造的观音形象进一步将女性观音形象发扬光大。文学家吴承恩更描述其“眉似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一副长发唐装,俨然大家闺秀;神情端庄妩媚,秀美可亲”。

 

适应观音形象的这种重大变革,中国佛教史上出现了观音菩萨新的身世说。最早的女性观音履历资料可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中看出,其中说,蒋颖叔根据唐代道宣律师的弟子义常所记的“天神言大悲之事”,“润色为传,载过去国庄王,不知是何国,王有三女,最幼者名妙善,施手眼救父,序其论甚伟”。以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在其所著《观世音菩萨传略》中对这一女观音来历又进一步具体化、完整化。书中说:“观音生西土,讳妙音,妙庄王之季女也。将笄,王以三女觅赘婿。长妙因、次少缘顺旨,妙音以忤王被贬。后王病疮濒死……非至亲手眼不可疗。王以二女为至亲,宣取之,俱不用命。”后来,三女妙音舍手眼治好王病。国王感动,“吁天叩地,求为完之。少顷,仙长手眼已千数矣”。后世中国流传的观音故事皆以此为蓝本。尤其 是《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书,通过文学形式的渲染,把人情揉入佛法之中,以致女性观音深入民间,而西来佛典中的“正宗”观音反倒鲜为人知了。

 

中印佛教关于观音身世的不同说法均有各自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印度佛教的说法是在印度古代文化的氛围中诞生的,从而深深地留下西天的烙印,表现岀丰富的想象力,其中夹杂了许多南亚次大陆的神话故事。与中国佛教关于观音身世的传说相比,它的最明显的特点便是观音皆为男性,而中国佛教的传说都是观音成道之前为女性。印度的男性说是在印度传统佛教轻视女性甚至认为女性得道只有在转为男身之后才能实现的观念背景下产生的,而中国佛教的女身说则明显地与中国传统认为女性慈悲善良、和蔼可亲、更易接近的观念分不开。

 

另外,印度关于观音身世的传说具有极强的宗教性,通篇所言不离随佛习法、修持成道以及得到授记的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单调生硬。而中国的传说中,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寓宗教说教于极强的文学渲染之中,具有浓厚的世俗生活气息。

 

与此相联系,在印度佛教的传说中,观音得道的情节较少,而得道之后的法力却渲染得十分透彻。相反,中国的传说却着力说明观音得道的艰难曲折,这与中国儒家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则必先使其历尽磨难的看法完全一致。根据中国人的这种传统心理而产生的这种观音得道传说比印度的传说更能服人,从而易于广大佛教信徒接受。至于中国传说中所夹杂的中国式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那就更能为一般信众所接受了。

 

印度的那种传说与南亚古代的时空、轮回、多世等思想观念有一定联系。印度古代的时空是十分惊人的,它在赋予时空无限性的同时,也把人的轮回转生与之结合起来,从而,一个人的今生便是从无数个前世中,经过不可思议长的时间而来的,成道解脱往往需要在成千上万亿年的时间内广种善根、持戒修福才可实现。在这种轮回观念的支配下,似乎已无需对观音成道的经历做过多的描述。

 

上述各种互不相同的观音身世说,包括婆罗门教神话中的牲身说(阿湿毗尼)、印度佛教的男身说(不晌太子、莲花童子以及大仙人、大居士等)、中国佛教的女身说(妙善公主),这些说法之间有无矛盾之处?人们不禁要问,到底哪种说法才是观世音菩萨的身世?按照佛教的基本理论——业报轮回说,一个人的生命不是仅存于今生今世的,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就像滚动不息的车轮,永不停息地转动在时间的长河中,直至达到最终的解脱——涅槃。所以,对任何一个生命体来说,他(她、它)有可能曾是某种飞禽和走兽,有可能曾是张三,也可能曾是李四,有可能曾是女人,也有可能曾是男人,生生不一,世世不同。以这种理论看来,观音菩萨在成道前的各种身世之间便无矛盾之处,他们只是观音菩萨过去不同世中的不同经历,各自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完整的体系。

 

菩萨是梵文“菩提萨陲”、“菩提索陲”、“摩诃菩提质帝萨陲”的简称,菩萨这句梵语,译成汉文有新旧两种译法。旧译为“大道众生”,新译为“大觉有情”。两种译法,大意相同;一切众生中之有佛性者都有情,惟菩萨于有情中能有所觉悟。这就是说,菩萨尚未能绝尽情思,但能觉悟而照见五蕴(色、受、想、行、知)皆空;只有修行到了佛的境界,方能情想尽绝。佛教认为,能够成为菩萨的,一定是立下宏大誓愿,以佛所说的“真理”和“觉悟”去启发和引导众生的人;一定是能使众生摆脱烦恼, 拯救众生出离苦海的人;一定是“自觉觉他”,渡过生死轮回的此岸,达到涅槃寂静的彼岸的人。

 

“菩萨”原指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佛教将描写释迦牟尼佛前生的故事称作“菩萨本生”。释迦牟尼佛在今生成道之前,即还是悉达多太子的时候,也被称为“菩萨”。大乘佛教认为,十方世界有无数的佛,同时也有无数的菩萨,菩萨常住人间,变化出各种形象向人们随机说法,帮助世人解决困难,引导众生脱离苦海,前往极乐世界。为了使菩萨更接近芸芸众生,隋唐以后,佛教界通过种种附会,宣扬一些著名的菩萨已东来定居,观音菩萨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观音的名号有古译、旧译和新译三说:古译有后汉支曜译《成具光明定意经》中译为“观音”;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中译为“窥音”;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经》中译为“观世音”;西晋竺法护译《光世音大势至经受决经》中译为“光世音”;西晋无罗叉译《放光般若经》中译为“现音声”。旧译有后秦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华严经》、刘宋墨良耶舍译《观无量寿经》、刘宋昙无竭译《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中译为“观世音”、“观音”。新译有唐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唐实叉难陀译《华严经》、唐菩提流志译《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宋法贤译《大乘无量庄严经》中译为“观自在”;唐般剌密帝译《首楞严经》中译为“观世音”、“观音”;唐善无畏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中译为“观世自在”。所谓古译是指鸠摩罗什以前的翻译,鸠摩罗什相关年代至玄奘时的翻译则称为新译。这些翻译中以观世音、观自在为最主要,也为现时所通用。有关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主要为“观世音”。在《注维摩诘经》卷一中曾列举鸠摩罗什的说法,认为“世有危难,称名自归,菩萨观其音声,亦名观自在也。”依此可知,鸠摩罗什也承认“观世音”有观自在的意义。唐朝的窺基大师在《般若心经幽赞》认为:“观”是觉照之义,即了达空有的智慧;“自在”为纵任之义,即所得的胜果。过去广行六度,现在得证果圆,慧观为先而成为十种自在。十自在指:一、寿自在,能延保性命;二、心自在,生死无染;三、财自在,能随意乐而现,而布施所得。四、业自在,惟做善事及劝他人为善;五、生自在,随意欲能往,由戒行所得;六、胜解自在,能随欲变现,由安忍所得;七、愿自在,随观所乐而成就,由精进所得;八、神力自在,起最胜神通,由定力所得;九、智自在,随顺言音智慧;十、法自在,于契经等,由智慧所得。窥基又认为,观世音菩萨位阶为补处菩萨,修道成证等觉位,具足上述十种自在的胜果,故名为“观自在”。由于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救济,所以又被称为“救世尊”、“救世大悲”者。又由于观音作为众生的依怙,而使之不生畏怖,所以又称为施无畏者。佛典中也有将“菩萨”译为“开士”、“高士”、“大士”的,并记载了许多菩萨的名字。著名的有弥勒、地藏、文殊、普贤、观世音、大势至等。弥勒信徒甚众,后来升级为佛了;大势至未能崭露头角,最终默默无闻;观世音、文殊、普贤逐渐被改造成中国化的菩萨,并称为“三大士”;地藏独立成军,又与“三大士”合称为“四大菩萨”。观世音菩萨以“大悲”为尊号,文殊菩萨以“大智”为尊号,普贤菩萨以“大行”为尊号,地藏菩萨以“大愿”为尊号。在寺院中,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一般以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身份出现,而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却分别有自己独居的殿堂。


唐 吴道子 观音菩萨像拓片

 

观音菩萨在佛教梵语中名字是Avaloki tesvara,意思是观世音,或光世音,观音菩萨。又被称为救世菩萨、莲花手、普门、大悲圣者。

 

观音菩萨身上闪烁着善良无私的母性灵光,只要你虔诚礼拜,一心向善,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观音千手千眼,神通广大无边,有求必应。她更是企盼生子的妇女们心中的福神——送子观音。观音菩萨送子时都在夜间,月色皎洁,香云缭绕,她腾空驾云,飘然而至。她背后有光环缭绕,面带微笑,慈悲可亲。

 

但观音菩萨到底何许人也?

 

据明代刻印《搜神记》记载:观音娘娘乃鹫岭孤竹国祈树园施勤长者第三子妙善化身,生于北阙国中。父妙庄王,姓婆名伽,母伯牙氏。父母以无嗣,故祝于西岳香山寺。天帝以其父好杀,故夺其嗣而与之。长女曰妙清,次曰妙音,三曰妙善。惟妙善生时,异香满座,霞光遍室。幼时聪达,晓人间世事。到成年力阻父命,不成姻。后因长次二女招及二郎,俱不当肯,父乃强妙善毕偶,无奈妙善何,始禁于后园中。妙善守净弥,再舍汝州苍树县白雀寺为尼。妙善暗命僧头。夷优寺化喻弗从,乃辄苦行。妙善朝吸水,暮听释,晨焚扫、昼柴炊,毫无难色。诚感天使三千八百部,天龙持护伽蓝扫地,东海天王扫厨,六丁上香游奕点烛。伽雀进茶,飞猿进菜,白虎含柴,飞琼毛娇滋花,八洞神仙献果,夜夜风雷喧吓,鬼神走动,众尼惧而复命于父。父遂遣五城兵马,忽必力驱兵围寺焚之。而妙善口叩灵山世尊,齿咬玉指,喷血成红雨灭火,救寺五百僧咸无恙焉。必力再火再息,三火三息,无奈奏闻国王。国王怒命必力捆押妙善入法场,以母深爱三女,劝其完聚成姻,以摄国政也。殊意妙善,色不变而志愈坚,乃囚于冷宫,日夜宫娥父母善劝,妙善不听,反失语激父。父大怒,立赐必力斩乞。土神忙奏玉帝,赐以红光罩体,刀斩不断,枪刺不截。国王乃赐红绫绞死。此时一虎,跳入,负尸而去。记载中说妙善被白虎负到黑松林后,阎王邀血游地狱,她以大慈大悲之心,目睹地狱残忍刑罚。“殊意合手一诵,天花乱坠,地拥金莲,铁狱铜枷,尽为粉,而八千部地狱悉空矣。”诸阎判官惊之,忙将妙善送回阳间。后妙善得释伽如来之助,示她到南海普陀岩修炼。如来“代呼地龙化一座莲台,渡洋而去。渡海时,白虎为之咬木伽蓝推开福地,八部王日夜为之涌潮,四部天王为之柱石。妙善坐于普陀岩,九载功成,割手目以救父持壶甘露以济万民。左善才童子为之普照,右龙女为之广德。玉帝见其福力遍大千神,应通三界,遂敕封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无灵感观音菩萨。并赐宝莲花座为南海普陀岩之主赐。”明代刻本《搜神记》之记载,使观音菩萨更加中国化、人格化、神话化。

 

三皇姑名妙善,她究竟是何许人?历来众说纷纭,各家说法不一,佛家说“观音”,道家说“圣母”,而儒家则说她是“列女”,史学家却说她是“楚庄王之女”或“隋炀帝之女南阳公主”。神学家重“玄”,史学家重“实”,故多异说。其实,根据经典史料分析,大体可确定,她是产生在南北朝末期或隋统一中国前后的一个传说人物,由聪明智慧的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情感、理想和愿望,塑造了这一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艺术形象。它经过千余年来在民间口耳相传,“三皇姑”逐渐演化成了中国化的“救苦救难”的千手千眼观音形象。

 

纵观中外所有有关观音菩萨的身世传说,大都传说多于历史,并且若从历史的角度来说,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真实性。而在河北省的南和县,关于白雀庵和观音菩萨的传说数不胜数。它不但有具体的时间、人名、地名,尤其是在所有的关于观音菩萨的传说中,没有一个地方像这里一样这么深入每一个百姓的心中,历千年而不减。

 

据传,在南北朝后期,河北省南和县东北部,北起杜科村,南至大会塔村,是一片带状森林。这里紧靠澧河,土地肥沃,沟渠如织,水明草秀,林茂粮丰,成群成群的白雀聚集,在这里自由翱翔,啄食戏水,真是一片神秘乐园。在那乱世之秋,从江苏镇江金山寺来了一位老尼师德真,感叹这里“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于是结茅为庐住了下来。老尼师布衣素食,将化缘积攒的银两在白佛店(即现在的白佛村)建起了殿宇楼阁。前有巍峨壮观的山门,周有古朴典雅的红墙,成群成群的白雀在雕梁画栋的殿宇中穿梭栖息,繁衍生息。因此,当她为此庵起名时,唤为白雀庵。老尼师勤于佛事,不久,收徒五百,很快,白雀庵佛事香信名播遐迩。观音菩萨就是那时来此庵出家的。当地传说,观音菩萨祖籍南和县。南北朝时期,群雄逐鹿中原,烽火连年不断,豪强割据。南和县瓦固村有位叫妙庄严的农民建立了兴林国,年号庄王,因其姓妙,俗称“妙庄王”。

 

观音菩萨即为妙庄王的三女儿妙善公主。至今在南和县还流传着许多有关妙庄王和观音菩萨的传说,例如:《妙庄严称王》:妙庄王,妙庄王,乱世英雄一豪强;家住城南瓦固村,兴林国里称帝王。还有《秃娘娘入宫》:瓦固出了个妙庄王,郡庄岀了个“秃娘娘”;郎才女貌姻缘配,龙凤呈祥坐朝纲。瓦固村的刘姓,据当地传说就是因为妙庄王阻女行善,发动了“灭佛事件”,大火烧死妙善公主出家之庵白雀庵五百尼姑,瓦固村的妙氏家族因怕祸及九族,而由妙姓改过来的,所以至今瓦固村内刘姓为大户,而妙姓却并没有一家,等等,举不胜举。因此,在邢台市尤其是南和县农村,群众们坚信观音菩萨的老家就是南和县瓦固村。

 

而据《邢台通史》作者、史学专家赵福寿先生介绍,隋朝政权被宇文化及夺取后,连其家眷一并收容,后宇文化及被农民起义将领窦建德斩于邢州,余生还者就有隋文帝的三女儿妙善,因看破红尘,在此地出家,修行成佛,即后人传说的观音菩萨。

 

另据《南和县志》记载,当地有一首描写本县名人的顺口溜:两李二白一督堂,金胳膊老李宋丞相;三思有个菜状元,瓦固出了个妙庄王。这首顺口溜中的前几个人都在历史上实有其人,两李一个指明代户部尚书李起元,一个指户部举事李桂芳,二白一个是指明朝宁夏巡抚白储珞,一个指明御史白抱一;一督堂是指明朝万历年间宁夏督御使朱正色,金胳膊老李是指南和县疙瘩头村的李若珪,为明朝刑部尚书;宋丞相是指唐代名相宋璟,菜状元是指清朝武状元王世清。由此可以推断,瓦固出了个妙庄王也不会是凭空而来。所有的神仙都是由人 “修”成的,观音菩萨也不例外。

 

随着时间的推移,观音菩萨由于其特殊的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敬仰,观音文化渐渐成为我国也可以说世界一个令人注目的景观,尤其是南和县白佛村的白雀庵,更早已成为一处佛教圣地。无论这里是不是观音文化最初的发源地,但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即:它最起码的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渊源。加上它与观音菩萨的重要道场苍岩山的联系,使这里成为研究观音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据笔者考证一些历史资料,虽然当地史书上对观音其人并没有确切的记载,但是关于妙庄王的传说,却不是凭空而来。因为在南北朝时期,国内岀现大的动乱,农民起义遍地烽火,只要你有能力,谁都可以成立一个国家,有的一个乡村农民拉一杆人马,占领一片村寨,便可自封为王。这些国家往往只是几个村镇组成,并不是现在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需占几百公里的范围。所以,史书上对这样小的“国家”,是不可能有详细记载的,根据现在南和关于三皇姑的一些传说和遗存,比任何地方的更为丰富和集中,更为真实可信。

 


第五章 色身入内明法界 《贵人-堪布门色仁波切成就自他的一生》 第一部 简传


桃花源与竹林寺 寺院与佛教传说故事《寺院映现的中国》


金庸笔下“明教”的前世今生 附:摩尼教 ▎摩尼 简介


佛禅大智慧:终南别业 ▎辛夷坞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诘摩 诗佛 终南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 徒步喜马拉雅雷龙之地《温和的远方:不丹》


介绍几幅故宫收藏的唐卡


01 见阿閦佛品第十二 ▎02 。。 ▎03 。。▎04 。。  ▎05 。。 ▎06 。。《维摩诘经讲记》第12品 见阿閦佛


《碧岩录》讲座 (3)第二则 赵州至道无难


《西藏生死书》全集


102 阿罗汉弟子逝世的方式 ▎103 涅槃 ▎104 ... ▎105 ... ▎106 ...《尊者阿迦曼 传》


王介甫 ▎喜怒哀乐未发(一)(二) ▎中峰示众《竹窗随笔》


最具佛性的树:菩提


观音救三难(心定和尚讲故事)


利己利人的观音力


白衣观音 救度死厄——濒死体验案例


起愿即是道 四大佛教名山《寺院映现的中国》


庭院深深深几许 汉化寺院的构成


因讨厌咸菜的缘分建了寺院


白话《楞严经》卷六


佛学典故:晨钟暮鼓


第二章 莲花生与《中阴度亡经》《自我的金刚——藏密咒术的神秘力量》


第五章 女性与修道《心湖上的倒影:给实修者的指导》


盘点去过弥勒内院的几位高僧的故事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上)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下)


中国古代高僧:一行——最早测量地球大小的密宗高僧


法藏——华严宗的创始人


惠能——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上)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下)


古代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取经天竺,传播佛教饮誉华夏


智顗——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智者大师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下)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上)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 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下)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上)


古代高僧:安世高 ▍朱士行 ▍佛图澄


东汉二高僧:摄摩腾尊者  竺法兰尊者


唐太宗与佛教


盘点去过弥勒内院的几位高僧的故事


诗与禅:鸟鸣山更幽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光明体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专注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境域 灵境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净土 教导汇集(解脱 入内 回撤)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银线 教导汇集(回撤 入内 解脱 打坐 冥想 禅修 巴赞)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人身 教导汇集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重发:《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终南访禅——走进隐士的世界》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西藏生死书》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