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介甫 ▎喜怒哀乐未发(一)(二) ▎中峰示众《竹窗随笔》
观音图 (宋)法常 现藏于日本 东京 大德寺
王介甫 ▎喜怒哀乐未发(一)(二) ▎中峰示众《竹窗随笔》
王介甫
介甫①拟寒山诗有云:“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介甫此言,信是有见,然胡不云:“我曾闻谀言②,入耳则欢喜。又曾闻谠言③,喜灭而嗔起。我若真是我,只合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而乃悦谀恶谠,依然认物为己耶?故知大聪明人,说禅非难,而得禅难也。
【注释】
①王介甫:即北宋大臣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②谀言:谀媚讨好的话。
③谠言:正直美善的话。
【译文】
北宋王介甫模拟《寒山诗》云:“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介甫这首诗的意境颇有见地,可是为什么不这样道:“我曾闻谀言,入耳则欢喜。又曾闻谠言,喜灭而嗔起。我若真是我,只合常如此。区区转易间,莫认物为己。”然而介甫毕竟还是喜欢听阿谀奉承而厌恶直言,可见他依然认物为己啊。由此看来,大聪明人口头说禅并不难,真正能悟得禅机妙理才难啊。
喜怒哀乐未发(一)
予初入道,忆子思①以喜怒哀乐未发为中,意此中即空劫以前自己也。既而参诸楞严,则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夫见闻泯,觉知绝,似喜怒哀乐未发,而曰法尘分别者,何也?意,根也。法,尘也。根与尘对,顺境感而喜与乐发,逆境感而怒与哀发,是意根分别法尘也。未发则尘未交于外,根未起于内,寂然悄然,应是本体。不知向缘动境,今缘静境,向固法尘之粗分别也,今亦法尘之细分别也,皆影事也,非真实也。谓之“幽闲”,特幽胜显、闲胜闹耳,空劫以前自己,尚隔远在。此处更当谛审精察,研之又研,穷之又穷,不可草草。
【注释】
①子思:即孔伋。字子思。孔子之孙。战国时鲁国陬邑人。相传受业于曾子,以“诚”及“中庸”为其学说核心。后被尊为“述圣”。
【译文】
我在初入道时,忆及子思在《中庸》称“喜怒哀乐之未发为之中。”以为这个“中”是指空劫以前的自己。随后参究《楞严经》,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见闻和觉知都泯灭了,似乎就是“喜怒哀乐未发”时的情形,而经文却谓是“法尘分别”,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们的“意”识,称为“根”。我们所面对的一切“法”,称为“尘”。当根与尘相对时,若为顺境所感就会产生喜与乐的情绪,若为逆境所感就会发起怒与哀的情绪,这是意根分别法尘时发生的情况。未发是由于尘未交于外,根未起于内,此时寂然悄然,应是本体。不知我们一向所缘的都是动境,如今所缘的是静境。动境固然是法尘的粗分别,静境却是法尘的细分别,都是属于影事,不是真实的。称之为“幽闲”,是幽胜于显、闲胜于闹罢了,而于空劫以前的自己,还差得远呢。像这些紧要的地方应更精确地加于审察,研之又研,穷之又穷,不可以草草敷衍过去。
喜怒哀乐未发(二)
慈湖杨氏谓“灼见子思、孟子病同原。”然慈湖自叙静中所证“空洞寂寥,广远无际”,则正子思所谓“喜怒哀乐未发”时气象也。子思此语,以深经微细穷究,故云犹未是空劫以前自己。若在儒宗,可谓妙得孔氏之心法。其言至精至当,何所错谬,而慈湖病之?慈湖既宗孔氏,主张道学,而乃病子思,则夫子亦不足法矣,将谁宗乎?倘慈湖于佛理妙悟,则宜直言极论儒佛同异,亦不应混作此语,似乎进退无据。
【译文】
南宋杨慈湖先生言“灼见子思、孟子病同原。”然而慈湖先生自叙静中所证“空洞寂寥,广远无际”,正是子思所谓“喜怒哀乐未发”时的气象啊。子思这句话,我是对《楞严经》加于微细穷究后,才断言“犹未是空劫以前自己”。若在儒宗而论,可谓得孔子心法之妙。甚至可称是至精至当,究竟什么地方错谬,而让慈湖先生妄加批评?慈湖先生既尊崇孔子,主张道学,可是又批评子思,岂不是连孔子的德学也不足师法了,那么世间还有谁值得他尊崇呢?假如慈湖先生对于佛理有所妙悟,则应该直言极论儒佛的同异,不应含糊地说出这样的话,似乎进退都无所依据。
中峰示众
天目中峰和尚示众云:“汝若无大力量,不若半间草屋栖身,鹑衣①丐食,亦免犯人苗稼。”至论也。今出家者,多作有为功德,奔走一生,于自己脚跟下生死大事置之罔闻,不亦谬乎?
或曰:“个个都是你,则像毁殿塌,僧将露居而枵腹②矣!”曰:“非然也。汝力量大,任为之。古人此语,教我等无力量者急先务也。一者大事未明,如丧考妣③,则不暇为。二者见理未彻,因果差错,所谓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则不敢为。”
中峰又云:“一心为本,万行可以次之也。”至论也。牛头④之于衔花岩,马祖之于传法院,遐哉高风,不可再见矣。噫!
【注释】
①鹑衣: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②枵腹:指腹空,饥饿。
③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时对父母生前的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④牛头:唐朝牛头山法融禅师。江苏丹阳人。俗姓韦。年十九入句容茅山从三论宗僧炅法师剃度。后入江宁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枯坐,感百鸟衔花之瑞。唐贞观中,受四祖道信大师之顿教法门,自尔法席大盛。世称牛头宗开祖。
【译文】
天目山中峰和尚对大众开示道:“你如果没有大力量,不如搭半间草屋栖身,披着鹑衣而行乞食,也免得犯人苗稼。”这是实在话。现在的出家人大部分是致力于有为功德,忙忙碌碌奔走一生,将自己切身的生死大事置若罔闻,这岂不是太荒谬吗?
有人说:“如果个个出家人都似你一样,则像毁殿塌也没人管,僧人只好住在野外饿肚子了。”我解释道:“这也不尽然!如果你力量大,任凭你施为。古人此语是教我等无力量的人应该先办好当前最紧要的事。一是大事未明,心情哀痛如丧考妣,哪有时间管其它的事。二是见理未彻,惟恐因果差错,所谓‘有为之功,多诸过咎。天堂未就,地狱先成。’是以不敢冒然而为。”
中峰和尚又言:“一心为本,万行可以次之。”这也是至论啊。驰思往昔牛头山法融禅师枯坐北岩感百鸟衔花之瑞,马祖道一禅师常日习定于衡岳传法院,像这种遐迩闻名激扬千古的高风,恐怕不可再现了。可叹啊!
崔慎求子 ▎无子不足忧 ▎后身(一)(二)(三)《竹窗随笔》
禅讲律 ▎古玩入吾手 ▎悟道难为善易 ▎重许可 ▎放生池《竹窗随笔》
┅
* ❈ *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巴巴.萨万.辛格:关于Sant Mat 的净土思想(1-5)
┅┅
┅┅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