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首发】“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蓝建田 专辑】

2017-05-02 文心墨韵 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

专辑目录


【胡秋萍  专辑】  【杨晓琳  专辑】

【熊少华  专辑】  【曾学斌  专辑】

【严学章  专辑】  【柴立梅  专辑】

【赵国柱  专辑】  【王文英  专辑】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

【蓝建田  专辑】





蓝建田

    蓝建田,1958年生于福建屏南。高中毕业后当过两年半农民,恢复高考后第一年考入福建师大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宁德市书协副主席、实力派书法家。

    好读书,于文、史、哲多有涉猎。长期潜心研习书艺。作品重内涵,耐品读,传统渊源、自家面目。

     作品参加全国第三届楹联展、八届中青展、2000首届世界华人艺术展(书法铜奖)、福建省当代书画精品晋京展、福建省首届兰亭奖作品展(二等奖)、第二届“流行书风、印风”大展、第三、四届全国书法百家精品展、中日自作诗书法展、西冷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西泠印社首届手卷楹联扇面大展等重大展览。《书法报》、《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均有专版介绍。

    旁涉诗文,书论、散文发表于《书法报》、《书法导报》、《闽东日报》等多家报刊。







得书小记

文/蓝建田    

   

    喜欢读孙犁先生的文章,自然也喜欢看先生的字。

 

    闻知朋友韩大星兄将珍藏多年的孙犁先生写给其先君子韩映山先生(著名文学家,孙犁先生的高足)的信札影印成册,付梓出版,赶紧购藏一册。蒙大星兄厚爱,随赠孙犁先生晚年所著《远道集》一册,卖一赠一,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时近岁暮,春节将临,学校已经放假。连日阴雨,天空灰濛濛,地上湿漉漉,懒的出门,于是倦卧床榻,闲翻新得的两本书。 

 

    《孙犁书札一致韩映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精装,收入孙犁致韩映山短札一百五十余封。少数用毛笔书写,多数用钢笔(自来水笔)书写。把卷赏看,觉得钢笔书写的优于毛笔,大约因孙先生平常撰文写信基本上用钢笔,习惯故也。先生晚年对书法颇有兴趣,亦时常临帖习字,但比之鲁迅那一代学人,毕竟罕用毛笔,偶尔使用,总感觉没那么得心应手,使转自如。加之纸,墨质量欠佳,神采亦受影响。钢笔字书札,尤其是数十封明信片,则很好!松灵简畅,隽雅有致,对之如品佳茗,如见文心…

 

    孙犁晚年的散文,是我很喜欢阅读的。记往事,写故人,忆亲友,还有他自已的心事,心境沉静,文笔简澹,真情至性。用时下粗俗的话语言之,就是不装逼。加上文章不长,看的不累。早些年曾在旧书摊上购得《陋巷集》一册,置于枕边,时常翻读,以遣无聊时光。后闻孙犁晚年出过这类小集子若干本,惜僻居一隅,每以无从购阅为憾!今得大星兄赠《远道集》,使读书之乐得续,真好!

 

    我于饮食上全属大众口味,能粗能细,概不挑食,但在文字阅读上口味颇刁,与孙先生同时代及后来的作家中,能引我时常阅读而不厌者不多。

 

    写完小文,时已日暮。放下手机,推窗外看,天色乌濛,不时传来几声鞭炮钝响,问老婆,说今天是小年。

 


《孙犁书札一致韩映山》



蓝建田文稿手迹



游屏南双溪北巖寺小记

文/蓝建田    

   

    《屏南县誌》载:“北巖寺,在城东三里许。宋雍熙元年,僧觉海建。后被火,于康熙丙寅年重建。知县沈钟诗:“为爱北巖寺,偷闲一出城。过溪惟鹿迹,绕路有松声。翠自须眉滴,云从衣袂生。山灵知我到,先遣老僧迎。”


    2016年6月28日上午,余偕书友陈君德陆来游。此去沈知县吟此诗时已二百几十年矣!寺小而朴,厅堂静幽,俗尘不到。階墀花草,自在生长。更有凉风送爽,令人暑热全消。


    寺侧有竹一丛,管黑而叶浅翠,韶润可人,惜未知其名。


    此游甚惬人意,惟恨未见鹿迹,未闻松声,未逢老僧耳…

    




蓝建田文稿手迹




阳台上的朱顶红

文/蓝建田   


    我是一个粗线条的人,平常除了对苍松情有独钟,其他花花草草虽然也喜欢,但谈不上迷恋。各种花卉的名字、长相也记得不多。它的名字也是请教内行的朋友才知道的,叫“朱顶红”,种在我家小阳台的凹槽里,每年春末,初秋花开两度,开的很旺,能维持二十多天,很养眼!带给你美丽,带给你好心情----

 

    说起这花的来历,还确实颇不寻常。前几年的一天,同楼房不知是哪家住户搬家,被丢弃在楼下路边,我恰好路过,看它根须茁壮,叶子肥厚厚的,蛮招人喜欢,于是顺手捡起,胡乱种在自家阳台的凹槽里。算得上是出身低贱,如果按人的角度说,它属于“弃儿”了。

 

    那时候,老婆还在学校里顶一份不太忙的差事,有点闲功夫,小阳台被她经营的一片春意盎然,月季、海棠、三角梅、文竹、铁树------整个姹紫嫣红。

 

    后来,老婆下海经商去了,忙的屁颠屁颠的,经常不着家,于是把管理花草的任务交给我。我虽然口头应承着,其实哪有闲功夫;且侍弄花草,也实在非我所长。经常是过个把月才记起,猛浇它一次,要么旱死,要么涝死.没过多少时间,小阳台就红衰翠减,一片萧条。不要说那娇嫩的文竹,海棠,早已香消玉殒;就连那颗颇为顽强的铁树,也只剩下孤零零的脑袋;再后来,硕果仅存的,就只剩下这丛朱顶红了。

 

    说是我养着,倒不如说是全靠它自己餐风宿露自生自长的---不但长,而且长得很好,没有怨艾,毫无卑怯,长得实实在在,长得坦坦荡荡!数九寒冬,风刀霜剑,居然叶不萎,色不变;仲夏酷暑,连日干旱,叶子被晒的枯黄,但只要下点小雨,立马精神抖擞,郁郁葱葱---真正属于那种“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水就泛滥,给个草窝就下蛋 ”的主。

 

    寒来暑往,年复一年,到了春末、秋初,一定如期绽放!带给你美丽,带给你好心情。

  

    恍然想起母亲生前常说的话:“贵子贱养”;还有老家的民谚:“贱人贱命,逼田(干旱裂开的田)大老牵(大鳝鱼)”----

 

    呵呵---世间的事,大抵如此。    



蓝建田文稿手迹




柿子的记忆

文/蓝建田    

   

    大凡小孩都贪吃,可惜我辈生不逢时,贪吃的时候偏偏碰上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加上僻居山区小村,可吃的东西实在不多,于是,柿子就成了我们聊以解馋的主要果品。村子河边溪坂上的那片柿子树,是我们最常光顾的地方。柿子开花的时候,也着实是美丽的。微风吹过,乳白色的,小指头大小的柿子花散落满地,空气中弥漫着阵阵清香,女孩们喜欢用一根细线,把它们仔细串起,当作项链,挂载脖子上,悠然做着她们的公主美梦。我们这群贪吃的小男孩,还是更愿意盼着它们快快结果,长大。当枝头挂着青涩果子的时候,掠食行动就开始了,或用竹竿敲,或是上树采.当然不能马上吃,要把采来的青柿子埋在河边,用石头垒着,做了记号,耐心等过了一周,涩味退去,才可开吃。有时过于心急,没到时候就忙着扒开享用,吃的满嘴麻涩麻涩的,却也依然津津有味。实在涩的无法下咽,还有一种吃法,把青涩的柿子用石头砸开,吃柿籽。此时的柿籽是软软的,只要刮去面上的一层青皮,剩下乳白色的籽肉,口味也相当不错!最懊恼的,就是不幸遇上小河发大水,把我们埋下的柿子全数冲走,那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时至深秋,成熟的柿子挂满枝头,黄灿灿的,煞是可爱。间或有些熟透的软柿子,红彤彤的,涩味尽去,爽甜可口,更是我们的最爱!那时节,真是“一日上树能千回”。

 

    过些时候,村民们便把成熟的柿子尽数采摘,削皮晒柿丸。入冬后,柿丸面上起一层乳白色的霜,看了都会流口水,吃来更是高级享受。时至隆冬,柿丸、腌柿子、糟柿子全数吃完,实在没有东西可以解馋了,还可以吃做柿子丸时削下的皮,通常是放在老屋的阁楼上。一条条红灿灿的,像面条,细嚼起来,干涩中微有甜味。上学前抓一把放在口袋里,一边听课,一边趁老师不注意,往嘴巴里塞一把,也是很有趣味的。

 

    当然,柿子给我带来的也不都是这些橙色的记忆。

 

    记得我读初中的时候,学校依然在那个村子里。到了秋收时节,我们每天上午上课,下午支农,帮助生产队收割稻谷。一天下午,我们去离村子颇远的一片稻田收割,等到大伙休息吃点心时,我偷偷溜走,爬上稻田附近的一棵柿子树采软柿子去了。由于离村子远,没什么人采,树上枝头软柿子特别多,很快就吃了个饱。心里想着还要多摘一些带回去,给家里的姐妹分享。于是颤悠悠,抖索索的向枝尾爬去,要去采摘那几个红彤彤,成熟透亮的软柿子。谁知那根树枝看似粗大,但中间已被蚂蚁蛀空。只听一声咔嚓巨响,我连人带树呼呼的摔向七八米高的地面……由于随着树枝下落,当时没有感到很痛,当我伸出支撑在地上的那双手时,才发现问题大了,双手手腕处全部骨折,成了“有电危险”的那个标志形状。似乎也隐约知道这双手于我一生关系重大,于是吓得哇哇大哭……同学、老师、农民闻声匆忙赶过来,把我扶起,几个个子大的同学轮流背着我往家里赶。到了家里,我的母亲慌乱中检查我的全身,发现衣裤中红红的一片,吓懵了,后来发现只是放在口袋里被砸烂的软柿子,不是血迹,除了双手骨折,其他并无大碍,才缓过神来,马上四处打听附近有无懂整骨的人……热心的村民告诉她,隔壁村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平常专门替死人检骨头,入殓葬墓的,由于工作关系,他也兼通正骨……母亲马上托人请来老人。

  

    老人具体摸样已记不清楚,好像是干瘦干瘦的,看了一会儿,马上动手。他先是在骨折处揉揉捏捏,然后突然把我手一拉,痛的我大汗淋漓,大声哭喊……正完一边再正一边,又在骨折处涂上草药,用木板固定……一会儿完事,说:“没事情,尽管放心,一个月后拆板",吃了母亲煮的茶叶蛋,谢绝了几块钱的小红包,走了。此后一个月,我双手吊着板子,享受着母亲呵护、姐姐喂饭等高级护理待遇,只是摸样有点像“红灯记”里的叛徒王连举,老是被同学们取笑,有点烦……

 

    好不容易熬过一个月,拆了板,手基本恢复原状,只是微有肿,不太得力.有一天,我的父亲正好要去县城开会,便领着我到县医院拍片检查,发现已基本恢复,但右边手复位有点小问题。父亲说这样不行,于是又带着我去找一位正宗的骨科医生,说是要把右手敲断再接。这下惨了……我心中暗自叫苦不迭,又无法反抗,只好跟着他,四处找医生……也是因缘巧合,正好医生找不着,他又忙着开会,只好把这事暂时搁下。又过了个把月,发现双手一切正常,使用自如,父亲也不再提此事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回忆往事,令人唏嘘。幸运的是这一双手还挺凑合,没有影响我吃饭干活,读书写字。真是要感谢那位不知名的检骨头老人!想来他也应该早已作古了……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我爱昆剧

文/蓝建田    

   

    在诸般传统艺术中,我最爱的,第一当然是书法,其次就是昆剧。

 

    书法是老婆,公开的,大家都知道;昆剧是情人,秘密的,多数人不知道。

 

    好像是在二十多几年前吧,具体时间不记得了,偶然看了一部新编的戏剧片,片名忘了,内容是演李后主身世的。我平时不是很喜欢词,大慨是受“词属艳科”这一说法的影响,总觉得它比较浮华,不够深沉含蓄,只有少数的几位词家的作品还比较喜欢读,李后主即是其中之一,尤其是“一旦归为降虏”之后的词作,更是特别喜欢!那种家破国亡的感伤、好景不再的无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打动我,使我对这个薄命君王怀有一种深刻的同情!于是,我便守着电视,一集不拉地看了下去,结果是不仅被李后主的身世所感动,更被那沉郁、婉转、铿锵的唱腔感动,从此我记住了这个叫昆剧的剧种,并与它结下不解之缘,以后凡是电视有播昆剧节目,我都看,看了《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西厢记》……

 

    要说最喜欢的,还是《牡丹亭》,我不知道那位“临川才子”汤显祖是从哪里得来的灵感,竟能把人世间的爱情演绎得如此瑰丽感人……尤其是游园中的那一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第一次听这,突如冷水浇面,一种说不出的苍凉感迅即弥漫全身,灵魂为之颤栗,然后是一下子如入禅境……可以说,戏文、唱腔、表演三美合一,铸就了这一段千古绝唱,真正叫人百听不厌!


    我不知道一个春闺女子的幽怨寂寞竟然会如此引发我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的情感共鸣,大慨是从艺生涯的孤独寂寞和深闺寂寞有些类似吧。

 

    我不知道昆剧何以又称为水磨调,但那曲调确实如经水长年累月磨洗出来似的,那样的珠圆玉润、精致绵长;当然,绝不仅是一味的柔,时而缠绵婉转如泣如诉,时而铿锵高亢声如裂帛,我怀疑那声音不是从胸喉间发出的,而是从丹田间迸出来的,赏听昆剧,我才真正理解什么叫做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书法有金石气的说法,昆剧的唱腔中也有!特别是俞振飞先生的唱腔,确如金石之声气冲云天。

 

    昆剧尤其擅长表现爱情题材,那种两意缠绵、无尽相思,生离死别,于一句句的男女对唱中,款款演绎,唱的你如痴如醉,唱的你荡气回肠……

 

    一次偶然在一家音像出租店看到一盒由白先勇的小说改编的电影《游园惊梦》,我如获至宝,交了押金,回家后慢慢品看,舍不得还,后来干脆不要押金,把片给贪污了,直看得严重磨损不能再看为止。

 

    当我读到汪曾祺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最有文化味最具书卷气的的剧种是昆剧时,竟有骤逢知音的快感!我还经常在不同场合说,中国文化的代表性剧组是昆剧而不是京剧,甚至说京剧有些油腔滑调,结果自然是遭到京剧迷们的群起围攻。


    昆剧于2001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让我喜也让我忧,我不明白,这么美的东西竟然就没人喜欢?落到即将失传还要保护的地步,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羡慕清代那些徽州富商,真懂得享受生活,赚了一大把钱后,想到的是,到苏州建一个大园子,养一个昆剧班子,闲时找一群文人雅士,品茗赏曲----那才是真正的贵族生活!我甚至突发奇想,那一天等我发了财,也效法这帮徽州富商,找个好地方建个大园子,在美妙的昆剧袅袅余音间度过余生……


    “最撩人春色是今年”,“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时节正当阳春三月,诸君不妨偷得浮生半日闲,听一段昆曲,品一段爱情,于春风微醉中打发这似水流年……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蓝建田书法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

入选须知


一、入选条件

书画、散文创作水平在全国均有较大影响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佼佼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各省区市画坛精英,绘画作品入展省级以上美展不少于两次;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或西泠印社社员,且书法、篆刻作品入展中国书协或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性展览两次以上;

2.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各省区市散文创作精英,正式出版有散文作品集或在书报刊公开发表散文作品10篇以上;

3.年龄在40岁以上。

二、入选资料

1.书画作品10-20幅(注明作品名称、规格、创作年代等);

2.散文作品3-5篇(欢迎配以节录散文书法作品或手稿);

3.作者生活照3-5幅;

4.评论文章若干;

5.作者简介及详细联系方式。

符合入选条件者,请将上述图文资料发送至QQ邮箱:421814195@qq.com;联系微信号:QQ421814195(符合条件者请注明“文心墨韵”及真实姓名以便确认)

附注:入选者将在“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微信公众平台及网站持续重点宣传推荐,适时举办展览或公开出版作品集。




【往期索引】

【001】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胡秋萍  专辑】

【002】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杨晓琳  专辑】

【003】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熊少华  专辑】

【004】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曾学斌  专辑】

【005】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严学章  专辑】

【006】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柴立梅  专辑】

【007】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赵国柱  专辑】

【008】 “文心墨韵”——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王文英  专辑】




【新书推荐】

范功博士学术专著《中国书法与隐逸文化》近日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探求书法艺术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蕴

——评范功博士《中国书法与隐逸文化》

文/叶凯(艺术学博士、江苏电视台资深编辑)   

     

    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琴棋书画、笔墨丹青,一直是作为文人士大夫阶层体现自身文化精英定位的基本素养存在,理解与发现其精髓价值,不能仅仅从艺术本体技法入手,忽视其内在文化价值,而使之沦为一种手工操作的工匠范式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范功博士的理论专著《中国书法与隐逸文化》恰是在思考“书法”与“文化”关系的基础之上,以饱蘸人文精神的笔墨,力图探讨中国书法中内在隐含的精神气韵。 


    该书既有史论结合的科学严谨性,又能以充满灵气与感悟的细腻文笔,畅谈“隐逸”这种深藏于中国文人乃至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原型”心态对书法创作与发展的影响,看铭刻在诗词书作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思索,感徜徉于山水园林间的静默沉思与哀愁怅惘,其蕴藉的深刻意味随着笔墨的线条流动,似有一丝对道家“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精神的体悟,又将对中国书法内在精神品质的追问,融会在理性的学术论述中娓娓道来,也许这就是《中国书法与隐逸文化》最大的价值所在。


范功,原籍河南禹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博士。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书法家协会隶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现居重庆,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      





(长按二维码图标可识别微信)


“文心墨韵”展标题字:

柴立梅,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从事编辑工作。国家二级美术师、副教授。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访问学者。

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安徽省书协理事,安徽省女书协副主席,蚌埠市书协副主席。

作品曾入展首届中日妇女书法交流展,全国第三、四届妇女书法篆刻展,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首届敦煌国际艺术节“敦煌杯”全国书法大赛,全国首届草书大展等。

参与了西泠印社、《书法报》、《书法导报》、等举办的大赛交流活动。获林散之奖•南京书法传媒三年展佳作奖。曾被《书法》杂志评为百强榜成员,获安徽省第二届青年“十佳”书家称号。2009年度获《书法报》兰亭诸子提名奖。 

作品及文章散见于各专业报刊。曾应邀赴日本、韩国、泰国等地举办联展并进行交流访问活动。

2010年,分别在蚌埠、徐州等地举办“柴立梅书法展”,先后出版了随笔《梅斋清吟》《梅斋夜话》,书画集《柴立梅的视界》等。 




微信时代:关注是一种境界,分享是一种美德

【关注】点击顶端标题下“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或者通过微信查找公众号“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或“cnhualang”,或扫描微信二维码,即可关注“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最新艺术资讯。

【分享】点击微信右上角按钮,即可将上述艺术资讯分享到朋友圈或发送给朋友;点击“查看公众号”“查看历史消息”即可分享以前发布的艺术资讯。


“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书画艺术精品网”微信公众平台秉持“精英、精品、精髓”立场,主推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文史研究馆馆员、美院教授、国展精英及其佳作,以期架起艺术精英精品与市场的桥梁。正独家策划推出“诗意书魂”、“艺追三绝”、“文心墨韵”、“四全风雅”等品牌栏目,力推“当代自作诗词书法精英100家”、“当代诗书画精英100家”,“当代书画散文精英100家”、“当代诗书画印精英50家”,并将持续策划推出一系列品牌栏目,重点宣传推荐当代书画精英、精品,同时打造当代书画评论精髓高地。


合作推广及投稿邮箱:421814195@qq.com

网址:www.cqart.com

微信公众号:cnhualang

微信私号:QQ42181419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