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官韩涛:办案十年,有享受也有泪流

杭州中院 2021-07-11

编者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杭州法院人牢记初心使命,秉持“三正”建“三信”工作理念,以养正气,争当群众信任的法官;明正理,制作群众信服的裁判;守正道,建设群众信赖的法院,不断提升法院工作核心战斗力,为全面打造“重要窗口”护航添彩。

本公众号推出“以三正建三信”专栏,定期发布杭州两级法院优秀法官典型事迹和微创新案(事)例,传递新时代司法正能量。



罹患神经性脱发,对于仪表堂堂的韩涛来说,真是一记重锤。尽管如此,35岁的他索性剃了平头,每天戴了鸭舌帽,坚持早6点上班、晚10点下班,夙夜在公地埋头在案卷里。


“你就不能歇歇?”听到妻子的“唠叨”,韩涛总说:“法官不办案怎么行?我是庭长,总要带头的。”


韩涛是江干法院行政庭庭长,2019年办案376件案件,囊括了民商事、行政、再审、执行异议之诉、第三人撤销之诉等,内容多样、繁乱芜杂,对于一位刚走上中层岗位的年轻法官而言,是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0年1月,韩涛荣立“个人三等功”,对此,他谦虚地说“用心做好这份工作,赢得群众的信任就是幸福。”带着这份虔敬与认真,他十年来共审理各类案件2300余件,所承办案件均实现零投诉、零信访。



01

“用情做事”

——珍视群众的信任



“你们为什么要选择法律?”韩涛记得十余年前在重庆求学时来自班主任的问话。


“我为什么要选择法律?”成了他多年自问自省的一句话。怀着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未来的憧憬,2010年,他走进了江干法院。初入法院,他从书记员做起,对于日复一日的记录、外调、送达、归档等基础性工作,他非但不觉得枯燥,反而认为把工作做细致也是一种历练。而让他感触最多的是来自群众的关切与信任。


在一起赡养纠纷中,他曾接待过一位鮐背之年的老奶奶,出调解室的时候,韩涛下意识扶了老太太一把,老太太先是一惊,继而转过头来“谢谢你,小伙子,这样关心我们老年人的法官,我相信你。”


韩涛忘不了老者投来的目光,那是一种炽热中洋溢感激和信任的目光,而这份信任也反哺着韩涛在工作中为民情怀的积淀。



2017年,几位江西来杭务工的人员因被拖欠工资,将包工头诉至法院,“不给我们工资,我们就上访!”这起劳动争议纠纷在立案时就被确定为矛盾激化案件。韩涛觉得有必要和原告谈谈,但对方一落座就扬言:“你不给我们说法,我们就上访!”


“你别急,我要了解一下情况。你慢慢讲。”面对情绪化的讨薪者,韩涛显得十分平静。整整一个下午,韩涛耐心聆听了解案情,分析争议焦点、查实相关证据。之后,他迅速下判,几位江西工人及时收到了欠付工资。


“韩法官,你为我们费心了!”接过表达谢忱的锦旗,韩涛从这些工人的眼里看到了当年受助老人的深情,这种厚谊在他于建德洋溪街道挂职的时候就积累着。那是2011年的春末,农村的闾巷市井迥异于都市风貌,空气里是听不懂的建德方言,百姓一有家长里短都来找这位“韩法官”。而态度随和、温和可亲,操着一口北方普通话的“韩法官”又是那么敬业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02

“用心办案”

——把天平装在心里



2019年7月,韩涛离开民一庭到了行政庭担任庭长,工作内容变了,角色身份换了,他又开始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行政诉讼案件属于“民告官”纠纷,社会关注度大、影响面广,大多需组成合议庭审理,这对法官在行政法规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压力下,韩涛迎难而上,发挥多年民事审判的经验,当好行政机关和老百姓之间的桥梁,做好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润滑剂。


2005年,阮某与杭州市江干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下属房管站签订协议,购买位于七堡的一套直管公房使用权,2017年,该房被列入征收范围,街道却不与阮某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原因是住建局认为当初的下属房管站无权办理直管公房审批,现在无法认定原告合法承租上述公房。2019年2月,阮某以不履行法定职责为由,将杭州市江干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诉至江干法院。


韩涛承办该案后,认为直管公房承租人及使用权人的确立系对直管公房这一特定公共资源的配置,该案又涉“征收、拆迁”,一方面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各类补偿数额难以把握,判决难以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便通过行政争议调解中心组织双方调解。


调解中,韩涛从服务大局出发,缓和双方对立情绪,厘清法律关系,抓住当事人真正利益诉求,力促争议实质性化解。一方面劝导阮某放弃不合理的补偿要求,另一方面告知行政机关在该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阮某诉求中的合理部分,最终,双方就补偿协议签订达成了一致意见,原告不再以任何理由向任何部门主张涉本案的拆迁权利。


“行政案件个案的处理关系到整个区域依法行政的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韩涛说,因此,要守住和担起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做到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才不负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03

“文以载道”

——做一个知识型法官



学海无涯苦作舟。好读书、爱读书、嗜书成癖,这是同事们对韩涛的评价。办公桌前,他整个身子被一摞摞材料、案卷包围着,注视着电脑屏幕。对韩涛而言,工作再忙再累,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举凡有他生活之处,必有书的位置,既有法学典籍,又有经史圭臬,所涉之广泛,诚如韩涛本人所言“什么都学一点,对于办案更了解一点。”


针对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的实际情况,韩涛用他对学术的兴趣抓住了类型案件研究总结,期望从中凝炼形成的调研成果指导审判实践,延伸审判职能。多篇调研文章被《浙江审判》、《杭州审判》《杭州法院调研》《新西湖》等刊物发表或被上级人民法院采用,并获得省级论文评选三等奖。2014年度,韩涛因承办杭州首起常回家看看案、物美超市“退一赔十”案、美发店项链丢失案而参与撰写多篇新闻稿件,被中新社、人民网、法制网、浙江法制报等多家媒体采用。


“这些文章既是对审判经验的总结,也是我之前学习、工作经历的提炼。”从审判实践到理论研究,从调研报告到裁判文书,对他而言,变换的是执笔耕耘的方向和角度,不变的,是对司法领域专注的思考与探索。



回顾十年法官生涯,韩涛深深体会到:身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身居三尺法台,心系四野民生,才能成为人民群众信任的法官。


“心怀诗意与远方,我惟愿成为法治中国的终生陪伴者!”谈起未来的路,韩涛如是说道。


“以三正建三信”专栏:

★法官张妍妍:生活是一束矛盾,我喜欢抽丝剥茧,织出色彩斑斓

★朋友圈里刷到法院悬赏找失信被执行人?可以有,这是法院推出的“大数据+执行”!

★法官朱冠琳:因为热爱,所以深沉

★“西法铁人”陈晓:执行工作的“四千万”

★有了电子督促程序,这类借贷纠纷10来天即可审结

★执行法官谈敏:兜兜转转,司法为民的初心始终没变

★刑事法官张恒超:珍藏理想,默默浇灌,等它开花

★AI“小智”又添新功能!看TA如何让民间借贷纠纷智审速判!

★金融智审法官陈清亮:创新的感觉兴奋又忐忑

★刑事法官徐枫:“上法男神”的四个侧面

★复制一个“法官”帮忙干活?凤凰金融智审实现了!




来源:江干法院


300元拿货,对半剪开后卖850元一张,这门“邮票”生意实为贩毒,在校大学生把自己送进监狱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民法典:更好推进法典精神在浙江落地生根

2100多吨焦炭限期恢复原状,否则将罚款100万元……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