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孤独图书馆 Author 孤图
冯立
出生于成都,在获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奖之前,冯立用了12年的业余时间持续拍摄照片。他擅长在寻常的现实中发现不寻常的超现实,并能把他的独特感受传达给观者。他像一位都市漫步者在街头巷尾闲逛,从平凡中发现一些特别的东西,鹰一般的眼睛注视着街头的人、事、物和场景。一旦他发现目标趋向于“真理”,他就会靠近它,用闪光灯凝固那一刻。
冯立在2018年获得集美·阿尔勒发现大奖,并于同年参加法国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他的系列作品《白夜》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艺术品藏家广泛关注和收藏。
点击图片参加预售
书的规格:
210 x 270 x 30 mm
264页
130张彩色照片
2021年11月第一版
封面是冯立的书法烫印柔感织棉布。
内文我们选用140克美感极致高白,最大程度来保证颜色的准确。
1
观看冯立作品的感受是混杂并且汹涌的。它们的直观力量十分强大,以至对我来说会感到某种挫败,仿佛使用语言去描述、转译、解读那些照片的企图被瞬间瓦解,而直接被卷入观看的体验之中。
2
如同他在一次访谈中自己所说的那样:“这就是那种完全不需要语言的照片啊!”
3
不是冯立的摄影需要语言,而是我(作为一个观看者)需要某种语言,这语言不是对影像的转译,而是一些自然地与影像发生关系的语境,使得观看的感受得以发展,并展现出更复杂的维度。
4
冯立在豆瓣网上名为白夜的影集里(曾经),第一张照片是一位少年,他安静地侧卧在浅水滩里,他夸张的胖加上浑身淤泥,让我想到尸体的浮肿,死亡的诡异感开始弥散,但是他的卧姿又有一种莫名的安祥感与死亡交织在一起,让我难以确认这到底发生了什么。翻过第二张低悬在黑色树冠之上的人造月亮,第三张照片是宴会的虚景中间漂浮着难以明状的白色烟雾,一种隔岸观火的间离感开始产生,与此同时某种带入感也生发出来,我感到自己就是那个站在宴会厅里按下快门的摄影师。第四张照片是个小女孩,如痉挛般挺起身体的瞬间从后排成年人幽暗而僵直的面孔中跳脱出来,让我感到某种摄影的爆发力,把看的速度带起来了,后边的照片我几乎是一口气看下来的。
5
一直以来总有一些围绕着冯立的传言。我的一位朋友说冯立是死神,因为只有死神才能看到这些凶戾诡异的画面。
6
冯立的照片让我想起Diane Arbus。她同样拍了很多诡异的面孔,但她的构图稳定而集中,拍得更像肖像,并且虽然面容诡异但是可以感到被拍对象并不厌恶眼前的相机,多数情况下可以感到照片中的人物是知晓Arbus在拍他们并且已经与Arbus有过交流(不一定是语言上的交流,有不少可能是眼神上的),这与她长期对异常者的关注有关,同时也与Arbus在职业中期大多使用一台腰平取景的6x6画幅双反相机不无关系,中画幅的浅景深和机械性使得对焦需要的时间增加,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得瞬间性在她照片当中缺席。
7
冯立有时候也会让我想起Weegee。他以黑白直面硬闪光的凶案犯罪现场的照片成名,但即使他在车里能接收到警方的案发无线电讯息,也总是在案发之后才赶到。冯立是如何遇到那些转瞬即逝的街头斗殴的?
8
冯立的一位朋友(也是一位非常善于街拍的摄影师)说,在一条他已经非常熟悉以致于觉得无聊的街道上,他跟冯立一同拿着相机游荡,总是会遇到非常诡异的人,以及那些只属于冯立的光怪陆离的瞬间——冯立好像天生带有无法解释的磁场,能够吸引这些怪诞的人和事。
9
还有一个传言说,冯立家里养的那只鹦鹉是有一天自己从开着的窗户飞进来的。这些难以置信的诡异事件对于我来说越来越真实,再看看冯立养的黑猫,照片里的它浑身透着一股鬼魅的劲,仿佛一种神秘的力量缠绕着冯立,使他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强烈的诡异感。
10
在触发uncanny(诡异感)上,摄影有一种先天的优势,那就是现实感,虽然摄影发展到今日,我们明白摄影只是描述了现实的表面,时间上也只是一个切片,并且有数不清的手段可以修改照片中的现实,但是冯立彩色作品中的现实感依然浓重,因为他的调色并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美感,照片更加贴近日常,甚至像是手机就可以拍出来的快照。他照片的力量更多地来源于对象的直接关联,闪光灯非常神奇的增强了这种关联感,仿佛那闪光从摄影师身体内延伸出来触摸对象,确认对象的真实存在一般。
11
在冯立的很多照片中,闪光灯只把前景打亮,背景幽暗,像极了一个人拿着火把在走夜路时会遇到的情形。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摄影书社群
往期推荐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我们的摄影书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