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登山滑雪并不遥远!读完开启小白到高手的进阶之旅!

朱楚 户外探险outdoor 2019-05-27

想感受攀登的刺激+滑雪的快感


那么非登山滑雪莫属。


什么是登山滑雪?

登山滑雪装备的和普通的区别是什么?

如何开始你的第一次登山滑雪之旅?

……


拥有丰富登山滑雪经验的朱楚带你进入AT(Alpine Touring)的世界,开启从小白到高手的进阶之路。


作者介绍:朱楚,久居欧洲,业余时间痴迷于攀登和滑雪,曾经先后在世界各地进行登山滑雪。他对人生的态度,完美体现在他的签名中:Adventure never sleeps.  


登山差不多十年,在中间才开始尝试冬季登山和雪山,绿野算是个启蒙点,也是一步一步从香巴拉到灵山,海坨,百花山之类开始,开始爬中部山峰的时候就出国上学了,很自然地接触了北欧的各种冬季运动,从cross country到ski touring,这些对于北欧和阿尔卑斯的人们就像呼吸一般自然的东西在当时的我看来是那么新鲜,不过一下子也就很容易地学起来了。


对于滑雪这件事情,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登山的需求驱动的,尤其冬季登山用雪鞋上去走下来的过程是一件非常tedious的事情,于是就决定把滑雪练起来。上手还算挺快,完全自己看些视频加实践再视频再实践基本上搞定了全地形。


朋友把我称为functional skier,除了偶尔在雪道上练习技术的时候,基本上采最省力的滑法,不管是上升或是下降。最近一个雪季才开始稍微练习一些跳跃(powder地形的跳跃跟一般的Freeski跳台差别很大)。


挪威Galdhopiggen,北欧最高的山,AT雪板处于上升模式,脚跟和雪板分离。



分离式单板(spilitboard), 为单板的爱好者专门设计的,可把单板拆成两部分易于上升。
 

什么是滑雪登山(ski mountaineering)


对于滑雪登山,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太一样的定义。


英文里面有好几个近义词基本上是一样的意思,稍微有些区别:


ski mountaineering, ski touring, backcountry skiing, Alpine touring, Randonnée skiing, 甚至有的时候Telemark也是和这几个词混在一起,这些词比较混乱主要是有的是根据行为命名的(ski touring),有些是根据地形命名的(backcountry skiing),有些是根据使用的工具命名的(Telemark),然后其中又稍微有些比较不同的含义(implication)。


这几个词基本上的意思都涵括这么一个意思:用人力登上雪山,再滑下来。但是上升和下降的比例每个定义稍微有些差别。到底是为了登山滑到更好的雪,还是用雪板登到更好的山?这是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只能仁者见仁了。


我个人来讲,ski mountaineering的出发点更多的是登山,滑雪板是一个工具可以在冬季更容易上升和下降,当然能够滑到处女粉雪的那种心情也是无比的好的。


登山滑雪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混合体,除了滑雪技术,还要需要你对高山攀登,雪山攀登,绳索技术,冬季扎营,基本的攀岩和攀冰技术的综合掌握,然后还当然还需要很好的体力。

滑雪登山近几年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在欧洲和北美,尤其是北欧和阿尔卑斯国家加上加拿大,人们已经从事这项运动很长时间,他们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所需这些运动存在的基础比较深厚。


看过一个纪录片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小伙儿,用着最原始的自家制作的雪板同样可以跟世界顶尖选手PK。


缆车系统是二战后才在欧洲发明的,使得人们不需要登山就可以滑雪,也使得登山滑雪运动变得非常的小众。而登山滑雪是到了1990年代后在逐渐开始再次流行。国内的滑雪登山近些年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阶段。人群基本上来自原来一群相对比较年轻的高阶登山者,也不乏一些厌倦了雪场了高阶滑雪者。

从装备的发展上,现在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不管是注重上山还是下山性能,或者针对不同雪况,雪板和固定器在市场上的选择都越来越多。装备总体上变得更轻,强度更高,稳定性也更好。很多雪板在雪道内的下山性能不输于雪道板子,但是要轻得多。可以调整平地,上升和下降模式的固定器,更便携耐用的雪板防滑带skin的出现,专用的可带雪板和冰镐的滑雪背包,雪崩信号探测器,这些装备都设专门为滑雪登山的需求设计的。

本系列文章重点讨论滑雪登山需要的装备,经验,技术,安全。除了滑雪登山中特殊的情况,这里对于滑雪技术本身不做太多的讨论。Besides,这篇文章主要针对的读者应该是至少在欧洲正常的黑道和北美正常的双钻黑道能顺畅滑行的水平。

我列了一个滑雪登山的装备列表,之后会逐一跟大家介绍。

雪板(Skis)
固定器(Binding)
雪靴(Boots)
防滑带(skins)
雪杖(poles)
头盔(helmet)
冰镐(ice axes)
冰爪(crampons)
雪板冰爪(ski crampons)
服装
单日背包 (daypack)
过夜背包 (overnight pack)
安全带(harness)
绳子
雪崩救援工具 (avalanche safety equipment)


雪板篇


对于登山滑雪,下降的部分其实和正常的滑雪差别不大,如果你站在山头,不管是用什么板子,能不能顺利滑得下去当然主要是看你的技术和经验。不同类型的板子适应的地形不太一样,从雪况来看从坚冰到深粉雪,当然要根据你要去的地方来选择最合适的板子。


双板(skis)在登山滑雪领域占有绝大多数的份额,是这里重点讨论的对象。但是近年来单板(snowboard)也越来越多地被登山滑雪者们用起来了。单板加登山的狂热分子发明了一种叫做spiltboard的东西,可以把单板拆成两半在上升的时候可以像双板一样行走,固定器也像AT的固定器一样有平地,上升和下降模式,我有一个朋友用的就是spiltboard,看起来很酷,可以滑降的时候手里还拿着冰镐,哈。不过我个人还是觉得单板比双板操控性能好不少,安全一些。

这篇文章主要讨论双板。


如果你对一般雪板的构造感兴趣,Mechanics of Sports有一篇很详尽又易懂的文章  ,可以自己去看看。基本上是一个木头的核心层(core),上下各覆盖一层合成材料层,然后是板顶(top sheet)和板底(Base),再加上边墙(sidewall)和金属边缘(edge).

 
核心层是影响雪板强度(strength)和硬度(flex)最主要的因素,除了木头之外,很多其他材料也经常用到,最常见的有玻璃纤维(glass fibre),抗扭盒(torsion box)造型的泡沫,凯夫拉(kevlar), 碳纤(carbon),蜂巢铝合金(aluminium honeycomb),钛合金(titanium)。现在中低端市场用大多是玻璃纤维和泡沫,造价便宜,性能也不错。木核心的一般用在比较贵一些的雪板上。

高山滑雪板子的发展比起各种回转雪板要慢多了,市场小,生产成本和售价高,市场决定了产业的发展速度,现在也算有了大的发展,但是厂家还是屈指可数。


大部分登山滑雪者用的是高山游弋板(apline tourting skis, 硬翻感觉好奇怪,下面统称AT板)和特力马克板(Telemark skis)。Telemark来自挪威,自成一家,现在在北欧之外,或者在挪威之外用的人其实不太多。AT板子和Telemark有一些差别,但是技术的进步把差别变得越来越小。最主要的不同来自滑行技术的差别,AT板子下山的技术和一般的雪道滑雪是一样的,比较常用的刻刃滑法(carving)通过压雪板来实现转弯。而Telemak在下降的时候脚跟是松的,传动性就自然会差一些,那种滑法在转弯的时候对雪板的的压力小很多,所以一般Telemak的板子的flex做得会稍微低一些,比较易于压板。为了平衡强度,有些telemark板子会把纵向flex做得高一些。


从外形上看,现在的登山滑雪板,不管是AT板子,Telemak板子都和正常雪道板越来越相近。但是总体上性能有一些比较显著特点,例如同size板子一般比较轻,另外有些板子自带接固定器的孔,但是Dynafit似乎在最新出的几款雪板开始放弃预钻孔的设计了。另外登山板一般不做两头翘(twin tips),主要是经常在野外需要把雪板插入雪中当固定的锚位,而且两头翘在比较陡的地方一个不好就滑走了。

好了,现在来谈谈雪板的选择吧。在选择雪板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宽度,侧切形状,重量,长度,该雪板准备使用的地形和雪况,固定器和靴子的兼容性。

在开始各个部分细节的讨论之前,先说一下整体的思路:根据路线的类型综合选择雪板,没有一种雪板所有的环境下都最适合。很多人讨论效率的时候,觉得轻就是王道,这里的重量主要讨论雪板,固定器和靴子的组合。但是常常忘了整体的高效才是真正的高效,业内有个说法叫卡路里效率,就是你上山跟下山综合能量消耗最低的组合才是好组合,而最轻的组合并不一定都是最综合高效的组合。听过这么一个例子,最轻的锤子不是最好的锤子,最好的锤子是重量足够轻但是又能保证能把该钉的钉子钉进去。当然,大部分的滑雪登山时间和精力是花在上升上的,但是总体上来讲板子越轻稳定性就会相对越差,在地形比较复杂的时候,上山省下的精力轻易就耗在下山时的需要更多的力量来压板子上浪费掉了。再回过头来讲,现在的材料技术和滑雪都有突破,还真出现了一些在轻的同时稳定性并不损失太多的板子。

宽度(waist size)


雪板的宽度一般都是指板腰宽度,现在的雪板一般是两头大中间小的设计便于转弯,所以侧面形状和宽度要连着讨论。选择道理很简单,越宽的板子浮力越好,越窄的板子越灵活,在硬雪上的性能也越好。如果你去的地方硬雪比较多,那就应该选择窄一些的板子,如果大多是深粉雪,那就应该选宽板子。在野雪的世界,大部分时候宽板子比窄板子滑起来容易一些,但是如果你要钻树林,或者有类似硬冰的地形需要,灵活的板子优势还是比较大的。大致的分类:70以下的板子一般是比赛采用,70-80的板子用在硬雪环境较多,100以上的板子一般用来freeride touring,全地形的板子一般位于80-100的区间。

7000米以上的山如果要滑一般原则上选用70-80之间的板子,一是高山因为常年低温和大风出现粉雪的概率不太大;二是那么高的山一般要好几周甚至几个月在山上,上山的考虑要比下山大,大多数时候板子轻还是占一些便宜,第三是如果你比较细板子在粉雪和宽板子在超硬雪甚至是冰或者树林的情况下,细板子在粉雪还是能滑只是滑得痛苦一些,而宽板子会因为灵活度差可能出现危险情况。

但是总结一句话,这些参数只是指导性的,具体还是得实际情况选择。

侧切形状(Side Cut)


板子的侧面形状决定了板子carving的时候的转弯半径,转弯半径约小,则板子越灵活。国内把carving翻译成卡宾转弯,或者刻刃转弯。前些年carving的概念都炒疯了,从carving雪板,到carving 雪杖,carving 手套,甚至carving内裤,搞得玄乎其玄。


卡宾其实是雪道上滑雪比较进阶的转弯技术,不应该在这里提,但是后来发现不明白carving到底什么意思的人好多,甚至有些滑了很多年雪的老鸟也不是完全明白。物理上,carving非常简单,而且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可能一百年前就有了,只是carving ski流行的时间还不太长而已。最早的时候雪板是直的,那种板子转弯的进阶技术是一奥斯陆的老市名Christiana命名的,叫做Christie turn,就是平行转弯法。后来发现通过雪板的侧切转弯变得更容易而且控制度更高。

关于carving基本的物理原理一说就懂:因为雪板的侧切形状,在转弯的时候通过脚对固定器进而对雪板的一侧施加压力,雪板的形状发生变化,而这个形状就是实现carving转弯的弧度,见下图。



现在有侧切的雪板中线比较细,两头比较粗,当板刃立起来时,下面有一个大孔隙。 



用手向下压固定器的时候,板子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弧度,这个弧度就是carving转弯发生的物理。 



再看一张板子的背面,有一个明显的弧度。 

这三张图看完你要是还不明白carving是啥,那就只能帮你到这儿了,哈。


所以一个完全的carving是这么定义的:转弯完全是通过雪板受压形状实现拐弯,在转弯过程中有任何的侧向滑动(skidding,俗称搓雪)的成分在就不是纯正的carving。100%的carving是理论上不存在的,要看最纯正的carving,随便看个世界杯的小回转或者大回转,都是教科书式的动作。进一步阅读,请看犹他大学数学系发的一篇文章  ,有详细计算公式:)

最后强调一点的是,侧向滑动(搓雪)是滑雪中必备的技能,在不同的雪况上需要分配你搓雪和刻刃的比例,追求carving这种事情是在压得非常好的雪道才有可能追求的东西,我个人基本上没有专门练过carving,因为对于省劲儿滑雪法(functional skiing)甚至有时候是求存滑法(survival skiing), 纯carving基本上是没用的,甚至会带来危险性,要追求的是对于雪板和雪面角度的精准控制,请看下图,图中的A1和A2是我在登山滑雪中会选择的,因为比较省力。在雪道上的时候当然可以无限制追求B2的感觉。 


图片来自Epicski论坛。

 
回到雪板的选择上,侧切弧度太大的板子在复杂地形里并不好用,一般没有那么平整的雪况可以给你随便压,跳转或者八字转弯经常需要用到,所以一般的登山滑雪板都不会做成侧切弧度太大的。


关于宽度,要是我只能有一副板子,我估计会选一个88左右的,其实75-95之间的雪板都能选择,关键看你是去哪儿。

重量


在不损失或者说在不影响安全的范围内不太损失下山性能的前提下,当然是越轻越好。总体来说重量越轻,下山的性能越差,差别主要在于稳定性。普通的雪板一般都不会标重量,但是单只雪板的重量大多数都在2公斤以上。登山滑雪板重量一般会轻很多,现在一些牌子做的雪板真的很不错,在追求轻的同时下山性能一样很优秀,这必然要求雪板各个部分从选材到设计都要做得很好,意味着价格必定不便宜。开篇已经提过,重量很重要,但不要作为选择唯一因素,在买之前一定要问清楚,雪具店的店员如果也不懂,上网问个清楚。

长度


由于重量原因,登山滑雪者一般会选择偏短一些的雪板,一寸短,一寸轻。而且短的在一般的雪况操控性能好一些。但是如果你去很多粉雪区,短就意味着浮力小,所以也有人会选择长一些的。

该雪板准备使用的地形和雪况


主要总结一下几个情形,当然都不是绝对的。
1)硬雪选窄版,软雪选宽板。
2)下山很难选重一些的,上山多选轻一些的。
3)不要选侧切弧度太大的。


我现在用的两个板子,一个Broad Peak 宽74,一个是Huascaran宽114,大多数时候在用Broad peak,但是如果去北海道,Zermatt,Whistler, Riksgransen之类的地方,114绝对是个大杀器 :D

固定器


AT板子的固定器现在的厂家屈指可数,绝大多数人用的都是Dynafit和Marker,两家的产品都非常棒。Dynafit轻,Marker重但是下山性能野一些,但是现在Dynafit各线产品也全了,特别是13年新出的一款Beast做到了16DIN,个人觉得对大部分人用处不大。还有Plum, Silvretta, Fritschi Diamir之流,我没有试过,也不敢评价。

AT板固定器的共同点是需要能根据地形调整模式,一般有平地,缓坡,陡坡,下山四种模式。


Dynafit的固定器需要专门的靴子才能用,marker的应该大部分靴子都匹配。

靴子


靴子的参数主要是硬度(flex),flex越高,鞋就越硬(stiff), 传动性能也就越好,当然同时舒适度会降低,也需要更强大的腿部肌肉和滑雪技术来支撑,EVO上根据flex有个分类  ,一般男性的advanced skier用的靴子flex需要在110以上。但是每个厂家之间对flex的定义不太一样,还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试穿再做判断。


AT靴子有两个模式,走路模式和滑雪模式。换到走路模式的时候脚后跟不会锁紧,对于需要长时间行走并且保持一定灵活度的登山,走路模式太管用了。换成滑雪模式就跟一般的靴子没区别了。


用flex来衡量的话,AT靴子就相当于有两档,我的靴子是BD Quadrant 4,下山模式flex 120, 走路模式的时候是50.


内靴(liner)


一般AT靴子的内靴是用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作为材料,简称EVA,可以通过加热塑型(heat-moldable),一般专业的雪具店都有烤内靴的机器,烤到合适的温度之后把脚穿进去塑性,最后靴子的形状就能和你的脚型完全符合。除了这种量身定制等级的fitting,EVA的靴子还一般比较轻,更保暖,防水性能也更好。当然价格也不便宜。

如何试穿


专业的雪具店一般会有经验非常老到的店员帮你挑选合适的靴子。结合在
北美欧洲的经验,一般试穿会有以下几个步骤:


1)如果你外壳和内靴要分开买则需要先试试外壳,脚穿进去之后大概应该剩2cm左右的空间,如果你是参加比赛要追求速度,那可以缩紧一些,如果你在
北极圈内需要徒步或者登山俩礼拜,还可以适当放宽一些。我见到的分开买的其实并不多,这个步骤大部分可以跳过。


2)穿上内壳试整体。外壳和内靴一家的就直接试就行了,在试穿之前应该先选择靴子的脚板宽度,英文叫last,EVO把脚板宽度分成窄,中,宽,三类,97-98mm左右的算窄,100左右算中等,102以上算宽脚板。你可以根据你自己的脚板宽度来选择就可以省很多时间,如果你不确定那就慢慢试咯,一般
亚洲人的脚板比较宽。雪靴什么样算长度合脚?身子站直了的时候脚趾应该是稍稍顶着靴子一般就可以,而且雪靴会越穿越宽,你第一次试的时候靴子肯定是她人生中最窄的时候。

我个人即使在雪道上也用AT靴子,120的flex基本上可以支撑任何的carving,而合脚的程度又是无与伦比。

上山和下山的性能是雪板,固定器和靴子三者配合的结果,强雪板就要搭配强固定器和强靴子,你大概不会把一个super light binding装在一个超强度的雪板上,也不会在超高DIN的beast binding上配一双软趴趴的靴子。拿我的两个雪板举例,我的74mm的broadpeak配的是tlt speed binding, 固定器重量才300克出头,DIN值最高10. 而114mm的huascaran配的就是TLT Radical, DIN值可以到12. 完全不是做广告,Dynafit真的是改变了登山滑雪界,他们新出的tlt speed superlight, 180g一个能做到10的DIN值,还有那些又轻性能又好的板子,game changer!

雪板相关的还差一些周边没写,例如雪板冰爪(ski crampons), Ski leach/Ski brake, 止滑带(skins)没写,下篇继续。

更多滑雪精彩内容,点击阅读


3秒生效!初学者必看|双板滑雪快速起身秘籍

玩转滑雪 | 只需5分钟,滑雪圣地阿尔卑斯全知道

干货 | 单板公园应该怎么玩?

滑行之外,那些在雪场上灵动如猫的家伙们!

专业定级 | 单双板九级通关标准,速来对号入座!

发明了滑雪登山单板的他,被奥巴马点了赞

热菜 | 你的双板进阶之路需要这顿大餐

疯狂的游戏丨五大国内高海拔登山滑雪路线推荐

滑雪单双兼修的13个终极奥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