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照片 | 抗战胜利日的太原县张家三姊妹

2016-11-07 晓根 太原道

 

这是一张尘封了70多年的老照片。照片的背面没有注明年、月、日,只是听母亲说,这是抗战胜利那年在太原县照的(现晋源区晋源镇)。右一是我23岁的大姨(母亲的堂姐),右二是我19岁的母亲,右三是我16岁的二姨,右四是她们的侄子。


 

据母亲讲,抗战胜利那天,太原县里热闹极了,比正月十五还红火。人们欢欣鼓舞,纷纷走上街头庆祝抗战的胜利。张家三姐妹也领着她们6岁的小侄子从一公里以外的南城角村来到了太原县城看热闹。

 

太原县的县城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小城。以十字路口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至城门,分为东、南、西、北四道街。并不宽敞的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挨肩擦膀,不知其数。参加巡游表演的武术、高跷、龙灯、旱船和洋歌,沿街而行,表达着人们欢庆胜利的喜悦。

 

张家三姐妹随着人流在人群里挤来拥去,手里还牵着一个6岁的孩子,又想看热闹,又怕把小侄子丢了,真是顾此失彼。她们被熙熙攘攘的人群拥挤着,被无序的人流涌动着。不知不觉中,已被人流从西街拥到了北街的关帝庙前。街边的高台阶上早已站满了人,根本就没有插足之地,三姐妹好不容易挤上台阶,却被人一拥,挤进了关帝庙旁边的照相馆。

 

老板见来了三个姑娘,以为是来照相的,便殷勤地迎了进去。三姐妹说,我们不是来照相的,是被人挤进来的,只是想暂时在这儿待一下,等人少了就走。老板真不亏是个做生意的,他岂能让送上门来的卖买从身边溜走。所以竭尽说服之能事,热情地向三姐妹介绍他照的相如何如何的好,技术如何如何的高。他看三姐妹犹豫,又说,既然来了,就照一张吧,今天是个好日子,小鬼子投降了,不打仗了,以后咱老百姓就能过安稳日子了,照张像不仅是为了庆祝抗战的胜利,而且还有纪念意义。最后还是大姨作主说,照吧,我们姊妹们好不容易凑在一起,又是抗战胜利,照一张作个纪念吧。

 

姥姥家不是很富裕,三姐妹穿得都很普通,老板一看三姐妹的穿戴便说,我这儿有旗袍,我给姑娘们扮上。既要照,就一定要照张好的。三姐妹怕租人家的衣服多花钱,就摇了摇头。老板说,为了庆祝抗战胜利,今天姑娘们穿衣服就不另收钱了。于是在老板的导演下,三姐妹都换上了旗袍,然后按大姐、二姐、小妹轮大排小一字排开。大姨和母亲还戴上眼镜,拿上折扇。俗话说,人是衣架马是鞍,张家三姐妹穿上这行头一扮,还颇有点大家闺秀的风范和气派。相片取出来后,无论是画面的安排,还是清淅度都挺好,三姐妹很高兴。

 

后来大姨嫁到了太原,母亲嫁到了本村,二姨嫁到了离家十几华里的西寨村。如今,母亲和大姨已故去,二姨已是一位慈祥的老奶奶和外祖母了。像片上的那个孩子(母亲的侄子,我的二哥),如今已是70多岁的老人,现儿孙满堂,正颐养天年,享受着天伦之乐。


直接点击以下文字链接,阅读推荐内容:

老照片 | 因为三毛钱而迟到了半世纪的毕业照

老照片 | 八十多年前一张冲破樊笼的夫妻照

岁月·光影 ——晋祠百年记忆老照片

老照片 | 学大寨展览馆里的女知青讲解员

老照片 | 爷爷奶奶郎才女貌

老照片 | 那些年,曾在迎泽宾馆住过的名人

老照片 | 一位共和国同龄人的时代烙印

老照片 | 山西大同·1980年

1983年一位美国学者镜头下的“机车王国”大同

半个世纪的南宫影像

112年前那些围观美国萨金特探险队的山西人

日本《支那文化史迹》拍摄的云冈石窟百年沧桑旧影

日本《支那文化史迹》中近百年前的晋祠、童子寺、龙山石窟和双塔寺

1922年日本学者镜头下天龙山被破坏前的珍贵照片

1942年日本《北支》杂志山西特辑珍贵历史图片精选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镜头下的山西

1907年法国汉学家沙畹镜头下的大同

1908年美国克拉克探险队山西老照片的百年沧桑对比

1908年德国建筑师柏石曼山西老照片的百年沧桑对比

1909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林镜头下的太原古城

1978年精心印制的《大寨》画册,一个中国政治图腾的最后余晖

1978年的太原风光,似曾相识的景物,难以忘却的记忆!

1964年的《太原风光》画册,似曾相识的景物,难以忘却的记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