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濠江风云:横琴+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

魏正波 城PLUS 2019-05-21



编者按

当我们谈到“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时,每每会忽略珠江西岸,因为澳门是一个细小且特殊的经济体,在过去的二三十年未能像香港一样有力地带动邻近区域的发展,也使珠海这座浪漫之都,美得有点郁郁……

但是,继续轻视珠澳,可能将变成一种经验主义的失误因为横琴新区的出现,澳门的经济发展模式将不再是不可复制的;而澳门面对的葡语系世界将和珠三角及其背后的中国腹地市场成为双重传送门,使得“横琴+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和国家供给侧改革创新层面,发挥自己的先锋价值。


本期首篇,与之前讲述“大湾区”的战略姿态迥异:作者用一种人文、社会、经济混搭的叙事风格,助您理解珠澳的渊源(甚至恩怨)、一窥横琴+澳门的未来。


本期二篇,具体介绍了横琴总体规划对应国家战略机遇的空间要点,备您详细了解之用。


近日一带一路论坛召开,习近平再次提出一带一路“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对接各国政策和发展战略,深化务实合作,促进协调联动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意义。一带一路具体在空间上如何落实布局?请点击本文末尾的“一带一路推荐阅读。


澳门和珠海横琴之间的十字门水道,古称“濠江”,珠海因澳设市,而横琴更是因澳设区,濠江将两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历史上澳门与珠海、横琴的关联度虽然也在不断加强,但相互之间的磨合一直存在着某些隐形的门槛。

澳门-横琴历史地图

图片来源:吴熊光等绘《澳门图说》



海关史与水界争端:

澳门与珠海、横琴的历史渊源


历史上珠江口外海面上有近十个洋澳,为什么葡萄牙人选择了澳门作为贸易地点?根据葡萄牙历史学家徐萨斯[1] 的研究,澳门的便利之处在于:


第一,离广州较近,可节约货运费用;

第二,澳门周边已是人烟稠密之地,物资供应充足;

第三,澳门有充足的泉水和井水;

第四,澳门半岛与大陆一径相连,除水路,还有陆路;

第五,澳门岛外的水深、水文利于帆船航行。


然而,当澳门海关的税收源源不断增长的时候,清政府广东衙门的税收却在逐年下降,于是两广总督下令在香洲(今珠海香洲渔港)设立海关,与澳门逐利,于是就此埋下了某些不和谐的种子。而后面关于水域边界的争端[2],更是一直持续了很长时间,澳门在近代以来开始填海造地,目前陆地面积已经达到29.9平方公里,是1912年面积的2.6倍,解放后,根据中葡两国的协商,澳门周边的水域都归珠海所辖,而澳门在向外填海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在与珠海协商水域边界的问题。

2015年12月2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65号国务院令,公布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将澳门特别行政区海域面积明确为85平方公里,从而彻底解决了这一困扰多年的历史争端。


20至21世紀的澳门海岸线变化

图片来源:澳门运输工务司《澳门城市概况》



两种制度带来的社会现象:

从各行其道走向深度融合


大家都说,澳门的“一国两制”与香港的“一国两制”似乎有点不一样,澳门的社会具有更浓厚的家族、社团化特征,传统的几大家族控制着澳门主要的博彩业和周边产业,市民则根据行业、祖籍等不同形成了众多的社团,澳门一向被称作“社团社会”。


早期港剧中将澳门社团以黑社会形象呈现

(图片来自网络)

 

2010年底,澳门社团总数已经超过5000个,差不多涵盖了社会各个领域。

 

而一江之隔的珠海和横琴,虽然也是改革开放的四大特区之一,但在制度上更多的延续了国内传统的管理体制,制度的差异带来了两地的差异。以规划编制和管理为例,澳门在2009年有了第一部规划法,并且开始建立城市规划条例和制度,虽然也借鉴了国内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做法,但在公众参与上却与国内差异很大,澳门新城区总规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公众咨询,公众咨询时间长、方式多元,例如第三阶段征集意见就通过公众咨询会、专场咨询会、电邮、网络、书面、意见表和媒体等多种方式,而横琴过往的规划编制还是遵循住建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仅仅通过在网站公示一个月便完成了公众参与程序。


澳门公众参与情况

图片来源:澳门新城区总体规划-过程报告


两地规划也有一些文化上的不协调。典型案例是关于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超高层建筑对澳门历史城区压迫感的讨论,澳门市民更是对此表达了长久的不满。而站在横琴的角度,澳门氹仔岛西侧是其主要景观界面,而澳门由于历史的原因,此处是葡国人墓地所在(面向西方葡萄牙祖国),对横琴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十字门超高层建筑对澳门历史城区的影响

 

但是,总的来看,近年来澳门和横琴之间的融合还是在不断的增强,新一版的《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更是列出专篇阐述横琴与澳门的协同发展,在空间布局、景观协调、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衔接。粤澳中医药产业园开发模式的创新、横琴口岸广珠城际与澳门轻轨无缝换乘方案的反复磋商等等现象,都体现了双方深度合作的态度。2014年12月18日零时起,珠海横琴口岸与澳门莲花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更是为两地全天候的交往提供了保障,加上正在向国家申报的澳门车辆自由进出横琴的通关制度创新,澳门-横琴的磨合逐步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粤澳中医药产业园及开发模式图

图片来源:横琴新区规划国土局



目标的一致性:

共建世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和葡语系国家经贸平台

 

大湾区的世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


在粤港澳大湾区走向世界级城市群的过程中,澳门和横琴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很有限,但又是那么的独特而不可或缺,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上一些城市密集湾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她的生态休闲和宜居品质:澳门和横琴集中了最具未来竞争力和魅力的旅游资源,除了澳门的博彩业,世界最大的国际海洋旅游度假区——长隆,仍在不断扩大规模和研发更多的、富有新意的旅游产品,投资300亿的香港丽星影视文化基地即将建成,还有国际顶级的WTA网球赛事、哈佛医学院等国际顶级健康养生中心,这些项目建成后,横琴将与澳门共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葡语系国家经贸平台


澳门是一个自由港、独立关税区。它背靠西江流域广阔的经济腹地,面向的国际经济贸易对象主要是欧盟与葡语系国家。澳门本身经济规模较小,但它背后的腹地经济前景广阔。因此,在国家战略中,澳门-珠海横琴是联系欧盟和葡语系国家以及中国内地的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区域性商贸服务平台。


横琴被批复为自贸区后,随着金融改革和服务贸易创新的不断深入,澳门建设葡语系国家经贸平台又找到了横琴这个小伙伴,粤港澳大湾区广阔的腹地和珠江西岸的珠中江一体化,为澳门未来商务、经贸、会展的发展提供了无限想象和发挥的空间。

 

珠江西岸地区的区域合作龙头


澳门-横琴带动粤港澳湾区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使命是推动珠江西岸地区的区域合作,澳门特首崔世安在施政纲领中提出:未来澳门在区域合作方面,将拓展广东横琴、南沙和中山翠亨等合作平台,争取最终实现所有口岸的24小时通关。


根据澳门、横琴相关规划,以及《澳门与珠江口西岸地区合作与协调规划》,按照出行半径和时间,澳门与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可划分为15分钟、30分钟、1小时和2小时等不同层级的需求圈层,每个圈层中澳门对区域的合作需求都呈现不同的特征。


粤澳合作的圈层式布局

图片来源:项目组自绘


15分钟需求圈:范围包括横琴、拱北、湾仔、跨境工业园等,侧重于居住、公共服务、商贸服务、商务金融、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发展等方面;


30分钟需求圈:范围包括珠海市域其他部分,侧重于生态设施对接、基础设施共享、生活休闲、产业发展等方面;


1小时需求圈:范围包括珠三角核心湾区的广州南沙新区、中山翠亨新区,侧重于产业拓展、文化旅游等方面;


2小时需求圈:范围包括江门、肇庆、茂名、湛江等粤西地区,侧重于中医药生产基地、物流等方面。



澳门-横琴一体化的未来:

独具魅力的环澳国际都会区

 

如果说粤港澳大湾区是由一系列大都市、中等城市、小城镇组成的银河星系,那么澳门-横琴则是其中稍显另类却又独具魅力的那个双子星座,双子黄金圣斗士撒加在众多圣斗士中注定与众不同。


双子星座意向

图片来源:网络


澳门规划和横琴规划中都提出了建设环澳国际都会区的设想,与深港都会区、广佛都会区不同,这个独特的都会区不是以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取胜,而是在城市宜居品质和消费环境上成为粤港澳湾区的标杆。除了澳门众多外观越来越酷炫和体验感越来越超前的赌场娱乐设施,还将出现大量类似长隆的国际顶级主题度假区、适应未来各类人群需求的免税购物天堂、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健康养生休闲目的地等新型消费业态,而澳门-横琴相对封闭的海岛地理特征和分线管理制度为实现这一梦想提供了可能。在濠江两岸,将形成连续的滨海旅游休闲长廊,串联澳门的历史城区、星光大道、港珠澳大桥人工岛、澳门大学等等,以及横琴的十字门中央商务区、横琴口岸商务区、南部填海区、红树林湿地公园等。


另外,随着通关制度的不断创新,两地也在空间上预留了陆地、隧道、码头等多种类型的口岸,将澳门和横琴两地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在更长远的未来,以澳门-横琴的旅游度假为引领,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外海面上的众多海岛旅游开发,通过粤港澳游艇自由行、邮轮目的地游线组织等方式,实现粤港澳“一程多站”的区域整体旅游发展格局。


横琴澳门空间协同规划图


粤港澳一程多站旅游格局示意图



小结:

跨越无形的门槛,缔造美好的未来


回顾历史,澳门-横琴两地合作虽然存在障碍,但这些门槛并非不可跨越的。放眼未来,两地极强的互补优势,又为它们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发展格局中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背景下,两地政府机构、市民团体价值观的磨合正在逐渐加强,澳门-横琴一体化将指日可待。


 ·  ·  ·


“粤港澳大湾区”延伸阅读:


王缉宪: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OPP”


【城识】粤港澳大湾区,超越珠三角“排位赛”!


【城史】“兄弟闯关”:从国际贸易中心转移,看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断代


深圳+香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央国际都会区”


香港2030+对话深圳2050


 



作者 | 魏正波

中规院深圳分院四所主任规划师




本期策划 | 范钟铭

中规院深圳分院常务副院长


参考文献:

[1]《历史上的澳门》,徐萨斯,澳门基金会出版社,2000年

[2]《晚清中葡澳门水界争端探微》,徐素琴,岳麓书社,2013年



一带一路推荐阅读:


“一带一路”空间规划专业解读(上)


“一带一路”空间规划专业解读(下)

 

 

·  ·  ·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希望您能抽出一点宝贵的时间填写下面这份简短问卷,以便城+的推送更好地契合您的需要(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进入问卷),谢谢您!



 

感谢阅读/分享

关注“城PLUS”

请长按并识别下方二维码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中留言或发邮件至:

cheng+@szcaupd.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