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性:城市空间的生产逻辑

城PLUS 2019-05-20

2018年6月30日-8月15,一场聚焦深圳、关于未来的空间展览“深圳-ness:空间衍异”(SHENZHEN-ness: Space in Mutation)亮相德国柏林Aedes当代建筑论坛。

 

柏林Aedes当代建筑论坛创办于1980年,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文化传播平台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声誉,至今举办了超过 350 场世界顶级的规划师、建筑师及城市主题展览。

 

受Aedes邀请,南沙原创刘珩是本次展览总策展人。中规院城PLUS联合言文设计作为参加人参与了这次展览并出席论坛。



01 深圳-ness:空间衍异

SHENZHEN-ness: Space in Mutation


本次展览区别于Aedes以往的展览模式,策展人挑战建筑展览的传统观念,邀请建筑师、规划师、设计师和艺术家这些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空间生产者或诠释者基于深圳进行一次全新的集体创作,融合大型空间体验装置、交互式多媒体、虚拟现实、图像、影像及行为艺术作品,以打破常规的空间创作方式共同演绎“深圳性”并预言未来,观众将在观阅的同时,获得不同寻常的空间和互动体验。


深圳拼贴

图片来源:南沙原创


展览在国际视野下聚焦于深圳,也将话题延展到对全球城市具有普遍意义的“传统”“当下”与“未来”的思辨性讨论。


2012奥迪全球未来都市概念设计

图片来源:NODE 南沙原创


深圳2030的畅想

图片来源:NODE 南沙原创



交互、感知、集成、密度、自由

五个关键词解读深圳 


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以极速的城市化进程、创新开放的活力为世界所瞩目。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深圳的特性,那就是“生产”。“生产”代表了深圳在全球的定位。深圳的发展从三十年前最低端的制造业开始,到如今在深圳起步的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企业在世界崭露头角,深圳的发展史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线性交叉的叙事过程。深圳对新的文明有很多积极的尝试,它与新的文明的碰撞,有很多内在的机缘巧合。物质的生产,无论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都要和空间发生关系。深圳所生产的产品不断变化,城市的空间也经历了异化的过程,即一种非传统、非常规的空间生产过程。


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像过去的工业革命一样,在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丰富的同时,这次革命也对社会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我们的基础设施,生产逻辑,社会结构,都正经历着改变。通过对未来的预言,及由此而产生的体验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批判性地讨论当下的城市问题。

“交互”“感知”“集成”“密度”和“自由”成为本次展览中解读深圳的五个关键词。深圳是一个只有三十八年历史的高度密集的移民城市,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对新兴事物(最新的科学技术)的感知能力异常敏锐;作为特区,在短时间内由高度集成化模式被建设起来,密度体现在深圳的规划和建筑基因里;深圳在地理位置上处于边界,很多人来到深圳最主要原因的是向往自由。


与五个关键词相对应,展览的叙事从社会科技基础设施和环境建筑与城市设计、以及艺术五大方面展开。



五个案例 + 五个场景

 呈现深圳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在“交互”“感知”“集成”“密度”和“自由”五个关键词之下,展览由序言和主展两部分组成。



序言 – 五个深圳案例 

参展团队:中规院深圳分院城Plus + 言文设计


序言部分选取五个深圳独特的空间原型,展示这座城市的过去和现在,解释深圳特性(“深圳-ness”)产生的背景。


1. 深港口岸


深港口岸是深圳诞生的契机。曾经封闭的中国以深圳一系列口岸链接香港、进而链接外部世界。内与外的差异产生了流动与机遇,进而塑造了深圳,也影响中国。

左:深圳湾口岸  右:口岸跨境者

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口岸及深港变迁

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 言文设计


2. 华强北


华强北以“代工城市”、“硬件硅谷”、“创客天堂”而闻名全球,华强北地区在混沌中的快速演进现象是深圳城市生产的切片。

左:华强北拆装师  右:华强北创客

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华强北产业演替

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 言文设计


3. 深圳高新区


深圳高新区是腾讯、大疆等众多科技企业的聚集地,层出不穷的创新创业者在孵化大楼里数以千计的格子间中,保持着深圳未来科技的生命力。

左:深圳高新区(摄影:张超)

右:高新区创新者(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高新区产业集群

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 言文设计


4. 下沙


下沙村是深圳中心区特别的城市廉租社区。下沙广场这一共享空间集成了宗亲社会传统与移民文化,一支支流行曲在广场舞者间建立起特殊的连接。


左:下沙广场舞  右:下沙舞者

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下沙、福田、柏林人口密度对比示意

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 言文设计


5. 大芬村


大芬村是全球化背景下一个主要从事西方油画复制的工场与销售地。在这个福特制的伪艺术区,一些画师也从机械化的生产中获得了自由之笔,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艺术和生活。

左:大芬村(图片来源:URBANUS

右:大芬画师(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油画作品《艺术的谎言》

图片来源:大芬画家李印



主展 – 五个场景

按照参观流线排序


主展部分通过对五个场景的想象,预言深圳未来的人居环境并批判性地讨论当下城市问题。


1. 生产·产生

小库科技 + 未来建筑实验室


展示“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从早期工业生产到如今“创客圣地”三个阶段的历史,并通过现场智能互动装置,邀请观众作为“城市管理者”为新的城市进行交互设计。

图片来源:XKool Tech. +Future Architecture Lab 2018


2. 深圳悬浮

趣城设计工作室

图片来源:趣城设计工作室


3. DenCity[VR]–深圳城市的聚变能

刘晓都+UPRD都市实践研究部+位形空间


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走进一座覆盖约24万平方米,高度约450米的高密度巨构,体验不同人物角色在其中的居住感受。

图片来源:URBANUS 都市实践

图片来源:深圳位形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4. 模糊密度 Blurred Density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以城中村的空间类型为构建原型,运用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元素——脚手架(模数化构件),将整个展场转变为一个模糊开放且高密度的“未完成”空间,该作品同时也作为其他参展人的布展空间。

图片来源:NODE 南沙原创


5. 吃城市

宋冬


中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家宋冬将把著名的行为艺术作品《吃城市》带到展览现场:用无数饼干和甜点建造一座“乌托邦城市”并请大家参与吃掉,体会用欲望建造城市,又用欲望摧毁城市的过程。


图片来源:艺术家现场拍摄


布展花絮



02 塑造未来:工业4.0时代的城市与建筑

Shape of the Future —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in the Age of Industry 4.0


新的科技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也影响着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城市和建筑及其生产方式。随着全球数字化力量成为城市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规划师和工匠们也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深圳鸟瞰

图片来源:中规院城PLUS + 言文设计


6月29日的研讨会汇集了各路专家共同探讨理论方法,展示了欧洲和中国的建筑案例,并聚焦工业4.0时代都市生活环境日新月异的超大城市——深圳。中规院深圳分院副院长王泽坚出席并做了题为《深圳:中国当代城市的形成》的演讲。


流程及嘉宾 


  欢迎致辞 Welcome  


Hans-Jürgen Commerell

柏林ANCB The Aedes Metropolitan Laboratory 总监



  介绍 Introduction  


刘珩 

NODE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创建人及主持建筑师



  演讲 Short Lectures  


 1 《深圳:中国当代城市的形成》


王泽坚 

中规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师


 2 《DenCity: 高密度下的生活》


刘晓都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创建合伙人


 3 《民以食为天》


宋冬 

艺术家


 4 《城市建造智能预制》


Raoul Bunschoten

柏林工业大学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学教授


 5 《落脚城市的终结》


欧宁 

活动家、作家、策展人、艺术家


 6 《工业革命前期的中国设计再思考》


冯江 

历史学者、评论家


 7 《生产·产生》


杨小荻 

普集建筑联合创始人,小库科技联合创始人及COO


  对话 Conversation  


刘珩 

NODE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创建人及主持建筑师


刘晓都 

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主持建筑师、联合创始人


Hubert Klumpner

建筑师,Urban-Think Tank (U-TT)联合创始人、联合总监


Tobias Wallisser

柏林LAVA Laboratory for Visionary Architecture建筑师


主持人 

Raoul Bunschoten

柏林工业大学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学教授


  问答  Q+A  


Florian Scheible

柏林建筑师协会、Knippers Helbig Advanced Engineering 总监


Tobias Wallisser

柏林LAVA Laboratory for Visionary Architecture建筑师


开幕式


 欢迎致辞 Welcome


Dr. h.c. Kristin Feireiss

Aedes当代建筑论坛创始人


Gabriele Kautz 

柏林联邦内政部建筑和社区部

建筑文化及城市遗产保护部门负责人


刘珩 

NODE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创建人及主持建筑师


·  ·  ·


中规院参加人员(排名不分先后):朱荣远,王泽坚,王婳,龚志渊,曹方,孙文勇,周天璐,徐培祎,刘宝龙,陈智鑫,吴天帅,肖彤,张俊,刘丽绮,陈满光,杨梅,傅一程,胡恩鹏,律严,周游,屈云柯,秦艳。
言文设计参加人员(排名不分先后):毕学锋,刘亚敏,杨涛,陈伙彬,戴伟良,杨笑,李敏,陈雅玲,陈丽立,魏雄,张振威,汪晓旭。


推荐阅读: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袁奇峰:自然资源视角下的空间规划体系改革


西双版纳景洪热带雨林的具体修复方法


波特兰借鉴:对自然资源空间规划体系的启发


李迅:生态文明与城市转型


未来乡村:自由人的联合体


深圳:创新之土,有芒之种乃生


温哥华宜居城市大小观



本文转自公众号南沙原创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