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合作先锋:罗湖口岸的三个愿景
_ 罗湖口岸片区的湾区价值_
罗湖口岸片区与香港新界一河之隔,从晚清最早的广九通关口岸、到改革开放的起点,这里沉淀了百年粤港交往、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印迹。它与香港空间相接,轨道相连,民心相通,承载着频密的深港生活,具有难于替代的粤港合作的基础。
罗湖口岸区位(图源:项目组)
如今,虽然罗湖口岸的“唯一性”已经被稀释,片区也面临着门户功能弱化,城区衰败的问题,但其深港枢纽、深港生活、消费优势在国家推动大湾区发展的背景下仍然具有独特的价值。罗湖口岸片区的规划设计,不能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思考,更要研究片区的湾区战略价值,未来粤港两地社会对接融通、深港双城生活的可能性。
深圳站与罗湖口岸枢纽现状(图源:项目组)
深港榫卯 粤港深度合作的先锋城区
重返罗湖再开放,构建粤港深度合作平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湾区要素的充分流动、粤港澳优势整合的能量释放,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的联通,更需要三地社会文化的对接、协作机制的创新。
合作的前提是价值共识,其本质是取长补短、共赢互利。我们要思考香港制度标准和内地结合可能产生的社会价值,香港国际标准的服务和治理如何能再次引发、推动新一轮的中国深化改革;而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罗湖口岸片区能为香港提供怎样的价值,为港人带来怎样的便利。依托有利的基础条件以及香港飞地的契机,我们也许能够做一些细微、具体的安排,在这个片区重新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营建粤港深度合作的平台,演绎出粤港融通的新篇章。
粤港服务合作:双向开放、双向服务
2018年博鳌论坛上,特首林郑月娥提出香港将积极促进现有的医疗、教育等优势产业落户大湾区。从香港方面来看,新界北部存在大量的工作岗位缺口,港人对罗湖有服务消费的需求(从罗湖商业城大量的裁缝店、粤剧馆等可见一斑);而从深圳河对岸来看,内地人士前往香港除了购物外,跨境医疗服务消费、文化休闲消费的份额近年来不断攀升。
深港从金融合作(前海)、科技合作(河套)到服务合作(罗湖),结合两地需求与优势资源,在口岸片区创建新型的粤港服务合作平台,将能释放出两地优势资源整合的巨大能量。
粤港重大合作平台示意(图源:项目组)
这一平台的主要服务内涵将不再是过去的商品型消费,而是城市服务型消费;不再是单向为香港提供服务,而是形成“双向开放、双向服务”新格局。
“深港榫卯”,三个特别政策区
我们建议可以结合香港小河套飞地,探讨特别制度设计的可行性,设立三个特别政策区:
三个特别政策区空间示意(图源:项目组)
特别政策区A约9.5ha,100%为香港飞地,建设为医疗城。它是香港医疗服务内地的平台,满足内地人士、境外人士的高标准医疗服务需求,也为在深港人提供便利的福利医疗保障。这里执行香港标准、香港法律(可以理解为香港的境外辖区),口岸政策上可以采取港人和内地人士只需办理离境手续后即可进入的简便通关措施(无需签注、无需办理入境)。
——特别政策区A内涵设想:医疗城——
特别政策区B约15.5ha,约含20%香港飞地,建设为教育城。它是香港教育服务内地的平台,采用香港标准,由深圳执法,也是深圳提升城市治理标准的改革开放新前沿。口岸政策上可以借鉴中英街模式,甚至采用更简便的通关方式,深港两地居民持身份证件即可进入(不可穿越,货物严格管制),使之成为两地人员自由交互的平台。
——特别政策区B内涵设想:教育城——
特别政策区C为深圳河自贸区,沿深圳河依托福田、皇岗、罗湖、文锦渡、莲塘等多个口岸,争取自贸区政策,深港协同建设“大口岸经济带”、促进在更大范围实现深港就业、生活的互动。
——特别政策区C内涵设想:深圳河自贸区——
这三个特别政策区的设想旨在使一国两制空间卯连榫接,引入高标准香港服务,提升内地服务品质以及城市治理品质;同时也推动粤港社会融通,为港人提供相对亲近的发展空间与工作机会。
愿景Ⅱ
粤港枢轴 站城一体都市
罗湖枢纽再出发
一座枢纽一座城,昔日的交通枢纽成就了罗湖的辉煌,而如今的城区魅力消退也和门户枢纽功能弱化息息相关。广九铁路走廊串联着粤港许多中心城镇,在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新格局中,重新实现罗湖枢纽的湾区价值,将能推动粤港传统中脊以及沿线中心城镇的再发展。
粤港枢轴
粤港枢轴(图源:项目组)
铁路枢纽的重新定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研究工作和沟通过程,需要从枢纽体系分工、线路接入条件、铁路改造、站房改造可能性,区域发展需求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经过研究我们以“粤港枢轴”为总体定位,提升罗湖枢纽为集铁路、城际、城轨及口岸于一体的粤港复合型枢纽。它包含三方面的内涵:
1. 粤港城际主枢纽。新增联络线连接深惠、中深惠城际,对接湾区城际网络。
粤港城际主枢纽(图源:项目组)
2. 深港高铁枢纽。转移普速功能至深圳东站,提升深圳站为服务深圳和香港两地的高铁枢纽。扩容广深铁路,连接厦深、深汕、赣深高铁;南向接入广深港高铁,作为粤港高铁的第二通道。
深港高铁枢纽(图源:项目组)
3. 深港城轨轴心。引入香港东铁车站并建设一地两检口岸,接入地铁17号、11号线,整合深港城市轨道服务。
深港城轨主轴心(图源:项目组)
营造枢纽站城都市
我们希望罗湖枢纽是一个延续历史、引领未来,充满人性关怀的枢纽站城,它不仅是连接粤港交通的枢纽,融合深港生活的枢纽,还是融汇城市与自然的景观枢纽。
枢纽站城一体都市(图源:项目组)
为解决车站东西广场联系不畅等问题,我们提出串联东西的中庭重组枢纽交通流线,将各种人流动线汇聚一堂,使换乘更加便捷高效、一目了然。由中庭可登上枢纽屋顶公园,北向可看罗湖都会,南向可揽香港山水。通过周边商业的改建和开发,文化区和枢纽屋顶公园的营造,使枢纽成为深港双城活力洋溢的站城一体都市,见证离别感动和遇见欣喜的场所。
由于火车站停运改造的可能性极小,建设地下火车站几乎不可能。我们选择了在原有车站基础上拓建的方式,借鉴日本经验,设计了一套东西腾挪、滚动更新的方案。
——枢纽改造首期示意——
外迁普铁,整备侨社、停车场地块
东广场改造,车站集散功能转移至西广场
建设地铁11号线与17号线
局部地下化改造建设路并连通沿河路
建设中庭与东广场,开发东部上盖物业
不停运滚动更新的策略
愿景Ⅲ
经络再生 万象消费之都
深圳发展再平衡,引领湾区多元品质生活
在深圳重心西移的背景下,实现罗湖口岸片区的复兴,将能推动深圳(乃至湾区)空间发展东西两翼的再平衡。多样性和宜人性是罗湖特质,罗湖口岸片区建设多元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人性都市先行区,树立存量时代高品质发展的典范,具有湾区城市发展价值导向的意义。
方案以经络再生为理念,通过公共空间改善激发城市自发性更新,让社会、市场的力量主导城市再生。通过人民南消费脉、广深铁路创新绿脉以及沿深圳河的深港服务合作带,激发片区的整体转型与复兴。
片区经络再生(图源:项目组)
活化利用广深铁路、和平路、建设路沿线绿地,营建连接洪湖公园至深圳站的创新绿脉。通过高架慢行网络打破现有交通分割,营造可游、可赏的绿色风景长廊。将绿脉风景引入两侧街区,促进两侧建筑的创新转型,形成对标纽约硅巷的都市创新长廊。
重塑人民南路为连接东门与枢纽的时尚消费脉。缩减车行道,植入文化艺术设施,营造高品质的人文街道空间激活三维立体消费网络。重点改造国贸商圈,以大型高品质商业综合体为触媒,建设时尚消费中心,重新定义人民南形象。
重新定义人民南形象(图源:项目组)
延续片区的多样空间、多元人群和紧密街区的都市精神,提升完善商业街网,培育多元化的消费业态,引入消费节庆与城市活动,激发持续的城市活力。未来的罗湖口岸片区将是由商业街网、大型商业综合体、文化商业街区,国际服务消费集群等多元消费体验汇集而成的万象消费都会。
期待罗湖口岸片区可以再现熙攘魅力的消费街市,成为依旧激情创新、多元人性的活力都会,演绎出粤港融通、深港互动的新篇章,成为大湾区深度合作发展的先锋。
注:本文基于《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中规院联合体方案(第一名)的研究与设计。是罗湖口岸片区未来发展的可能性的探讨,也欢迎留言共同谋划、畅想罗湖口岸片区的发展。
《深圳火车站与罗湖口岸片区城市设计国际咨询》中规院联合体构成
主体单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员单位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深圳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致谢:项目组得到了凌嘉勤先生(香港)、王缉宪先生(香港)、黄良会先生(香港)、赵鹏林先生、李晓江先生、朱荣远先生、戴继锋先生、张若冰女士等多位专家的指导。
主办:罗湖城市更新局
中规院项目主管:王泽坚
中规院项目组成员:何斌、李春海、刘奕、孙文勇、梁尚婷、蔡燕飞、金鑫、徐鼎壹、胡诗齐、崔焱瑶、刘菁、张文娜、殷瑞琴、刘宝龙、邱凯付等。
. . .
近期阅读:
作者 | 何斌
中规院深圳分院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