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为谁无障碍?
歌德说:
人类凭着聪明,划出了一条条界线,
最后用爱,把它们全部推倒。
……
生活是一场冒险
2018年红点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中,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品。它是德国著名广告公司thjnk的设计师Zurich为残障人士专业组织Pro Infirmis(译意为体弱者)专门拍摄的网络短片。短片从朴素的生活视角,平铺直叙了些细小的尴尬,日常但却直白和犀利。这些谈不上多大挫折的窘境,有些是我们从未接触或想象过的,还有一些,我们一定也遇到过。
我们日常熟知的城市空间,对身体不便人士来说障碍重重甚至危机四伏。
有的时候,我们也会暂时“不便”一下。当我们提大件行李、推婴儿车,当我们即将成为母亲,当我们暂时处于某种病痛时,城市就好像突然变了脸。每当此时,你会不会好奇心爆棚一下——那些长期处于不便状态的人们,究竟是怎样生活的?
更值得深思的是,医疗技术与设备的进步让人类的平均寿命进一步提高,面对高龄化社会的来临,我们的城市,真的准备好了吗?再过30、40年后,正在看微信的我们,都将成为步履蹒跚的老人。我们,又准备好了吗?
空间是冰冷的
但,城市是温暖的
说起来,我们的城市也是真的蛮“努力“了。“无障碍”(Barrier-freeDesign, Design for Accessibility)一词于1974年联合国残障人生活环境专家会议的《无障碍设计》研究报告中被提出[1]。1985年,我国意识到城市中种种“障碍”的问题,出现了对“无障碍”理念的实践。1989年,我国第一部无障碍设计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颁布实施[2],2001年修订为《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2012年再次修订为《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标志着我国建立起无障碍环境建设技术标准体系。2012年还公布施行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22号)。过去的30年间,我国各地出台了工作办法,还开展了多个试点改造 [3-4]。
无障碍设施好像“无处不在”
但这样就实现无障碍了吗?
从“无障碍概念”到“无障碍环境”,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的人文关怀程度,也是社会先进水平的标尺。
国际上一些发展先进的国家或城市,例如加拿大、日本,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城市,早已经做到无障碍设施、服务在城市外部空间与建筑单体中的普及化,并已形成了的无障碍信息平台。
| 无障碍路径导航
图为日本快乐出行网无障碍设施详情
日本这种可以勾选无障碍路径的导航APP,为使用轮椅的人士、赶时间或者是想要休闲的人士,提供了符合不同需求的路径检索结果。当然,前提是物理空间中已经建设好相应的设施。
人工智能辅助技术也给“无障碍设计”带来了飞跃,一改人们对“无障碍设施”就是坡道、盲道的刻板印象。
| 让世界充满AI(爱):人工智能+无障碍出行
国际上许多团队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到视觉辅助领域,例如开发智能眼镜,用语义分割技术(SemanticSegmentation)为视力障碍人士提供障碍物检测、场景检测和导航服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国内视氪公司的避障眼镜,已实现将三维立体信息获取后,通过特殊编码的立体声,在用户脑海中“虚拟”呈现环境信息。
图为避障眼镜,自动识别台阶并语音播报
图源:www.krvision.cn
图为避障眼镜,自动识别通路及障碍物并语音播报
图源:www.krvision.cn
城市为谁无障碍?
国际经验启示我们,为残障人士所做的设计思考和改进,也同时提升了普通人的生活便利。很多方案最初是专为残障人士定制,最后却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拥戴。例如,发文字信息——最初是为听障人士设计;而在数字图书出现之前的几年里,盲文就先开始了数字化。
方便老年人扶握的直角楼梯扶手,同时解决了重物搬运和孕妇视线问题。
短信最初是为听力和言语障碍人士设计的,现在所有人也都很喜欢它。
无障碍电梯既方便轮椅使用者,亦可兼顾婴儿手推车或货物搬运。
正因如此,过去的20多年里, “无障碍设计”逐渐发展为“通用设计”,呼应无障碍设施不是属于残障人士的差别化设计,而是“普遍的、全体的、共有的”[5]社会产品。
| 无障碍设计
Barrier-free Design, Design for Accessibility
无障碍设计是撤除障碍、自由通行的意思,主要对象是残障人士[5]。
| 通用设计
UniversalDesign, Inclusive Design
通用设计指的是,设计任何产品、建筑、空间、用品,都需要采纳尽最大可能考虑所有使用者能力的原则[5]。这种设计将面向所有人,营造没有障碍和歧视的环境,并且通用设计具有更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价值。
技术进化的历史告诉我们:特殊人群的需求催生了技术创新。同样,残障人士的需求,也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更为多样的观察视角。
深圳社会意识的觉醒
早在2011年,深圳市颁布《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深发〔2011〕8号)》,提出进一步提升城市规划建设品质、管理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民生水平等转型发展策略。过去,深圳一直以来都在推动无障碍设施及环境的建设工作。在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和《深圳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指导下,展开了包括《深圳市交通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2011-2015 )》、《深圳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改造规划(2013-2015)》、《罗湖区无障碍城区发展规划(2020-2030)》、《无障碍城市战略规划和标准制定》等规划工作。但是,深圳市乃至整个国内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水平,在国际比较的视野下,仅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2019年,深圳被赋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使命。新的时代背景和发展目标,要求我们突破传统规划、设计的范畴,思考过去、现在、未来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哪些人的需求还没有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还有哪些问题是城市追求快速成长时被忽略的?
在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理念下的无障碍城市建设,是对当前规划设计逻辑和技术的必要完善,它要求未来城市发展将社会教育与机制设计,提升到与城市空间要素规划建设并行甚至前置的位置。
因此,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创建无障碍城市行动方案》,将2018年定为无障碍城市建设元年,并启动了《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的修订工作。
接下来,持续的努力
如果爱是推倒藩篱的动力,那么设计就是填平沟壑的工具。不管是无障碍设计还是通用设计,都具有一个重要的特质——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无微不至”。然而目前,无障碍产品使用者和设计者在数量上的对比,以及能力上的上下层级关系,似乎解释了,为何某些需求总是“被忽略”。
图源:“Inclusive Design: thoseignored that we must design for”, Takuma Kakehi
实现”无障碍城市“这个宏伟誓言,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甚至不需要传统规划成套的架构,但它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参与,需要决策者、设计者、使用者、建设者、监督者达成一个共识——这是一个文明时代的城市应该做的。
所以,请给无障碍城市多一点关注。
请为所有人、也为我们自己,把声音喊出来。
01. 作为残障人士的调查对象
说明:须为残障人士或其看护者,选择此项您将收到一份针对不同障碍类型的需求调研问卷,如您不便作答也可接受工作人员上门访谈
02. 跟进规划阶段性成果,并提供意见反馈
说明:面向残障人士、看护者或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与无障碍工作相关经验的人士优先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提交报名
完成志愿者工作,还有机会获得惊喜礼品哦!
本文来自《深圳市无障碍城市专项规划》项目组
. . .
相关阅读:
长按并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城PLUS
感谢阅读 | 分享
联系我们
请在微信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