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街区,因你而美

房佳萱 城PLUS 2022-09-21



一个创造性的深圳,
更加需要生活的美感。


深圳将进入基于存量空间的高质量提升期,市民对于城市环境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诉求也逐渐显现出来,从关注物质空间本身到渴求“有温度、有活力、有美感”的城市街区。

“美丽街区”正是能够将人们对美好生活追求落到实处的空间载体,将物质空间的美学要素和社会空间的人文要素融入街区的建设中,进而构建美好宜居的城市家园。


生活中的情趣,

流露于城市街区。



深圳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第一个、全球第六个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拥有完整成熟、生机蓬勃的设计生态。

参考文献:赵广英,单樑,宋聚生,李晨.深圳规划建设40年发展历程中的城市设计思维[J].城乡规划,2019(05):103-113.


与此同时,城市建设也在不断实践创新,尤其自2017年“城市质量提升年”以来,“厕所革命”、“世界著名花城”、“千园之城”等美好行动收效显著。


与国际一流大都市相比,深圳在街区建设方面仍存在“特色不鲜明、要素缺统筹、环境少互动、共建未成熟”等问题。
 

| 特色不鲜明


缺乏对地域特色的深入挖掘,个性化和独特性的设计不足,街区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缺乏主题鲜明的功能业态,缺少辨识度和记忆点。

| 要素缺统筹

已有的街区更新实践多呈“散点式布局”,缺乏场景的统筹和系统性的考量,动态化的更新保障机制不够完备,不同责任主体和部门间的协调关系有待加强。

| 环境少互动

部分街区体现人文关怀的环境细节不够,艺术及文化要素与街区的融合不足,缺少鼓励市民互动和体验的街区环境。

| 共建未成熟

街区多元共治的组织形式仍在探索,目前的更新行动多由政府主导,公共参与深度和广度不足,居民共建意识有待培育,共建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因此,“美丽街区”营造行动是在全市环境品质提升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和完善,是整体统筹型的微更新行动。关注深圳全域各种不同类型的街区场景,持续推进微小、轻快、“小空间、高品质”的街区形象更新,以深入市民身边的设计与故事,营造可感知、可传承的“美丽街区”肌理。


美,有目标


| 微更新 · 一体化 · 共营造

“美丽街区”营造不是大拆大建,而是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的微更新行动。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原则,考虑市民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需求,完善生活配套设施。
 
| 重美感 · 强特色 · 有故事

城市街区是承载市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需加强环境细节设计品质,坚持审美需求与功能需求相结合,注重文化传承,提炼街区独有的文化标识,讲述街区自己的故事。
 
| 全场景 · 全要素 · 全周期

坚持核心地区与一般地区(如城中村、背街小巷)等薄弱区域的均衡发展,提出各类街区要素的设计指引,同时将精细化管理要求贯穿到“设计-建设-运营”全周期。


美,有层级


深圳不同区域的街区发展差距较大,比如原特区“内-外”、“新-老”片区、“城市片区-城中村”之间发展存在不平衡和严重时差。”美丽街区”追求的不是全面、标准化的美,而是因地制宜的“适度”美学。

依据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可分为“基础美、品质美、艺术美”三个层次,此外,充分关注全龄-全人群需求,提出人性美的指引要求。

城市各个街区应根据不同的街区本底及需求,把握其功能性与装饰性之间的平衡,确定街区应达到的“美”的层次,提升公共空间的质感和美感,精细化地改善街区公共生活体验,构建“各美其美”的街区风貌,打造“风貌有差异、体验有特色”的深圳家园。


课题成果中:

★ 表示基础美的指引要求,    ★ ★ 表示品质美的指引要求

★ ★ ★ 表示艺术美的指引要求,❤表示人性美的指引要求 


| 基础美

保持安全、整洁、有序的街区环境,做到路面平整,干净不积水,市政设施整洁完好,广告、店招规范,沿街墙体立面清洁整齐等。

| 品质美

强调建筑立面、公共设施、广告标识、绿化植栽等街区环境要素的整体协调美观,彰显街区特色,持续动态维护街区空间品质和景观氛围。

| 艺术美

注重街区环境的艺术化设计,满足居民更高的审美需求,并通过丰富多样的城市事件和邻里活动策划为街区公共空间注入个性和活力。

| 人性美


全民、全龄友好,用空间环境设计细节激活最人性化的城市网络,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美,有策略!


针对深圳街区建设统筹规划有待完善、美誉度有待加强以及公共参与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提出三大策略,分别是:依托“生活街区、商业街区、商务街区、产业街区、文化旅游街区、交通门户街区”六类全生活场景统筹街区营造的系统之美,结合“功能业态、沿街建筑、城市家具、广告标识、出行交通、绿化植被、公共艺术”七类街区要素精细提升环境的设计之美,通过搭建公众参与平台,探索政府、企业、公众共治共建的互动之美。通过三大策略相互促进,营造更人性化、更具创造力,特色可辨的深圳”美丽街区”。


| 以全生活场景,
统筹街区营造的系统之美 
 
将街区看作一个完整的公共空间,去纠正碎片化和特色趋同的问题,精致整合的街区让深圳城市生活特色更加可见、可感。
 

| 结合街区要素,

精细提升环境的设计之美


从现状问题出发,对每类街区场景内7个方面的街区要素分别提出精细化、差异化的指引要求,面向不同街区的资源特色,从街区要素细节,品味深圳的设计力量和人文关怀。



美,有行动!


| 建筑立面定期翻新


针对整体建筑质量与环境品质较好,但离“美好街区”要求还有差距的存量社区,进行定期立面刷新,严格按照周期来实施。如新加坡政府补贴对公共住房小区进行全方位的翻新整治,,每7年进行外墙粉刷维修,更新加压泵,每14年进行屋顶更换。

 

| 树冠下的活动空间


通过对灌木层进行再设计,形成疏朗通透的景观效果,增加人们可进入的公共空间。


| 商业街区外摆计划


深圳四季气温舒适,空气宜人,且市民较为偏爱户外就餐空间。在商业街区及生活街区的主要街道,鼓励商家提供外摆空间,包括休憩、运动、餐饮、咖啡以及移动性临时商业体验设施等。


| 政府、企业、公众共治共建的互动之美


“美丽街区”的持续建设离不开社会共建的力量,应努力改变“政府主导”的模式,探索新的发展路径。政府可从管理监督和提供服务,变为培育引导、提供公共资源和建立支持架构,逐步缩减政府责任边界,扩大社会责任边界。


| 严控街区建设项目品质与质量


邀请艺术、建筑、景观、历史及社会各界相关专家,参与”美丽街区”平台搭建的技术支持工作,协同政府职能部门和市民积极分子参与街区美化整理方案的审查工作。

| 搭建美好街区创建资源平台


鼓励本土设计力量参与街区建设,发挥深圳开放蓬勃的设计力量优势,进一步打通中小型专业团队参与街区美化的渠道,搭建全流程资源整合平台,为”美丽街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 鼓励街区探索物业城市的治理模式


将城市整体作为一个“大物业”,通过“专业服务+智慧平台+行政力量”相融合的方式,将城市公共服务整体外包,由物业公司代替执法人员走在第一线,用服务化解矛盾。利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进行梳理和汇总,做到有的放矢,精准解决。与此同时,政府实行大综合执法,提供执法保障和政策引导,对城市公共空间与公共资源、公共项目进行全流程的“管理+服务+运营”。



结语



“美丽街区”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套能够纳入城市自身日常运行工程中的合理制度、组织机构、空间规划和实施策略。本课题研究也仅仅是一个”美好街区“行动初期的总体设计指引,从深圳街区现阶段的一些细节问题出发,提供多种重点针对存量环境的美化行动方向。当然,未来要依靠政府多个部门、专业设计力量、社会公众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人们从小的细节体会到深圳街区的美。

本文内容根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承接的以下项目撰写:

《2020年度深圳市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研究与控制指引——美丽街区设计指引研究》委托方: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项目主管:张若冰、卓伟德项目组成员:房佳萱、康馨
《深圳市打造美好街区设计指引》委托方: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项目主管:张若冰、卓伟德项目组成员:房佳萱、康馨、黄丹

《华强北片区及周边区域特色商业网点提升服务》委托方:深圳市福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项目主管:张若冰、卓伟德项目组成员:康馨、黄丹、晏艺文
 


近期阅读

深圳市南山区:大都市中心创新空间发展

李郇 | 创新驱动:粤港澳大湾区新空间构想

唐杰:创新增长与空间城市群政策

规划服务中国:共创高质量城市未来

南兆旭:我为深圳写了一本什么样的书?






作者 | 房佳萱

中规院深圳分院城市设计中心


作者简介:哈尔滨工业大学城乡规划学硕士,2017年开始在深圳分院工作,主要从事城市规划设计、概念规划及城市品质提升等方向的工作。近年来主要参与的项目包括《大漳州“山水格局”及景观风貌规划》、《2020年度深圳市重点地段城市设计研究与控制指引——美丽街区设计指引研究》、《深圳市打造美好街区设计指引》、《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宝安新桥东片区重点城市更新单元城市设计国际咨询》、《广州市番禺区莲花湾片区综合规划设计》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