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药咖访谈 | 专访缪晓辉教授:11个关于新冠肺炎的最新热点问题汇总,你想问的可能都在这里

药学进展 2022-06-1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药咖荟Pharmedcafe Author 药咖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我国,尤其是医务人员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各级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可以说是已经倾全国之力狙击疫情。当前,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传染性、传播规律、致病性、有效药物治疗和个人防范等方面仍有很多疑点和难点。

药咖荟和《药学进展》编辑部有幸邀请到上海圆和医疗首席医疗官缪晓辉教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



[ 专家介绍 ]


缪晓辉:原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副院长,现任上海圆和医疗首席医疗官。内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传染(感染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担任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咨询专家。2003年带领第二军医大学医疗队赴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SARS。此后在H5N3禽流感、新型H1N1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病毒感染和H7N9禽流感等重大疫情的防控中参与了决策。现任《中华传染病杂志》名誉主编、《药学进展》编委等职。

Q


缪教授您好!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蔓延形势依然存在,冬春季往往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也是流感的高发季,如果身体出现发热、胸闷等不适症状,有没有简易的方法来区分判断普通感冒、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呢?

A

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以及其他一些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一直伴随着人类,而且可以说是人类发病率最高的疾病。这些通常被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主要症状差不多都有发热、咳嗽和乏力等,即使是医务人员有时也很难鉴别诊断,需要通过询问病史、抽血检验、咽拭子检查流感抗原,还要拍胸片,甚至做胸部CT才能排除什么或确定什么。这次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其实一开始也是“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但是部分人在后期出现了下呼吸道炎症,这种炎症不一定是病毒直接引起的,可能是病毒引发的细胞因子风暴,属于免疫损害。一旦肺部出现大面积的炎症,症状就重了,流感也是如此,甚至在一些原本就有慢性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患者,得了普通感冒,也会“下行”为肺炎,其实就是并发了细菌感染。

如何区分这些疾病?第一,流行病学史非常重要。“流行病学史”是一个专业术语,简单地理解就是,一个得病的人,他/她在得病之前去哪里了,是否接触过某种传染病的源头,专业上叫“传染源”。传染源可以是某种动物,比如禽流感的传染源就是鸡、鸭、鸟,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源头就是患这个病的病人,不过迄今还不知道人源以外的“源”究竟是什么。不过也有可能说不清是否接触过传染源。本次疫情之下,要了解是否接触传染源的简单方法就包括是否去过武汉甚至湖北,是否与那些回到你所在地的湖北尤其是武汉的同胞们密切接触过。第二,一般来说,普通感染的症状多以流鼻涕、打喷嚏、咽喉痒为主,其实多数人并无发热症状,最严重、最不舒服的时间也就持续2~3天,最长7天,是为“自限性疾病”。关于“自限”,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一句很有调侃意义的话,后来我经常对学生们讲:“得了感冒,不治1周愈,用药7天好”。第三,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来得更猛烈一些”,常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咽喉干燥、全身无力、胃口很差。得过流感的人都体验过这种极为不适的感觉,感觉上就是“与过去得感冒完全不一样”,这就可以了。流感,也是自限性疾病。第四,流感的季节性特征比较明显,一般是秋末冒头,冬季打倒一大片,春天反而少了。而普通感冒可以一年四季不断,就是在炎热高温下也会有。第五,如果发热咳嗽的时候,还伴有明显的胸闷,透不过气来,既往并没有心肺疾病史,那就不要自己为自己“看病”了,得去医院。










Q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口罩、医用酒精等防护用品售罄,能够买到口罩的药店也要花费很长时间排队。在这种口罩难买、出门又必须戴口罩的尴尬情形下,有不少老百姓用棉纱布或旧衣物自制口罩。这可行吗,能起到防护作用吗?另外,使用过的口罩是否可以重复使用?如果可以,需要做什么处理?

A

自制口罩并不值得广泛推荐。医用口罩基本上不太用纱布的了,这一方面是节约了棉花,而且无纺布做口罩的工艺反而更简单,更容易标准化。所以今年满大街上几乎看不见过去那种12层纱布做的棉口罩。然而,大家可以算一个账:据说我国生产口罩的能力是每天3000万只,而中国是14亿人,如果去掉整天呆在家里的一半老年人和儿童,那么每天的口罩消耗量大约7亿,这是多大的缺口?这还没有计算广大医务人员消耗的口罩,他们的用量更大。所以,我要说三点:第一,你居住的小区,甚至你所在城市的行政区从未有过新冠病人,你出门走路健身有何恐惧,戴着口罩又是为哪般呢?第二,出去买个菜、到超市去一趟、乘地铁或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等人员聚集和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在这个非常时期只能带上口罩。三层的医用口罩可以用4个小时,请你计算一下你带一次的时间。第三,既然口罩的“使用寿命”还没有到,那么在家里准备一瓶可喷洒的酒精,对着口罩外侧轻轻地喷洒一下,或者挂在阳台上吹晒半天,下次还可以用。但是,这个建议不适合于武汉。第四,关于自制口罩,为何不能呢?如果、万一,不,不是万一,而是十万或百万分之一的几率,你遇上几颗含有病毒的气溶胶,自制的口罩多少也能阻拦一下。如何自制?记住老式医用口罩是12层纱布,而且“眼孔”挺大的,大到有0.3毫米吧?如果你用的不是纱布,而是贴身的秋衣,5层大概可以了,而且没有必要消毒的,你不是手术医生,也不是打针的护士嘛!回到一开始,我不主张你自制。再聪明一点:可以交换使用啊,在超市待几分钟,用自制的口罩抵挡一下未尝不可;乘地铁半个小时以上,可得戴医用口罩;到医院看发热门诊,建议你戴上N95口罩。











Q

最近也有许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不断出现“假阴性”的新闻报道,有的疑似感染者要重复多次检测才能确诊。这引发了一些担忧:已治愈出院的患者会不会还具有传染性?治愈依据是什么?

A

目前已经证明,这个可恶的新冠病毒可以存在于正常人的呼吸道,而不发病,所以就提出了“携带者”的概念。可谓防不胜防啊!但是,尽管如此,还要重复前面说到的,那些没有症状的携带者,那也一定是被感染过了,既然被病毒感染过,那他(她)自己有一定是接触过病人的,所以,那些来自疫源地(比如湖北武汉)的人,甚至在当地短暂停留过,都得要居家隔离至少14天。至于说已经治愈的病人是不是也要防着点,这一点不必担心了。既然是确认的病人,一定是在定点医院治疗过。病人康复出院是有严格标准的,其中包括“二次核酸检测阴性”,而最近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方案》第六版(最新出炉)新增了一条出院后注意事项,即出院病人应该在家中调理休养至少两周。这就进一步免去了大家的担忧。需要指出的是:新冠病毒感染病,是一个急性疾病,它不同于诸如慢乙肝、丙型肝炎和HIV感染等慢性病,不应该久居于人体而不离的。如果真的成为常驻“居民”,那就叫“定植”,人的呼吸道有很多病原微生物定植着,在机体免疫功能很低的时候就会致病,如果新冠病毒真的定植了,那它一定是“弃恶从善”了。我们不要想得太多。

关于核酸检测的假阳性假阴性的问题,很复杂。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医生诊断疾病一定不是仅仅限于一种手段,比如前面说到的流行病学史,对于传染病的诊断是必要的。另外,任何检验手段都是有缺陷的,所以有假阳性和假阴性。如果某人2019年11月份就住在珠穆拉玛峰,今年1月份一下山就发热了,你给他/她做了个咽拭子,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你信吗?如果一位武汉市的医务人员早先并不知道新冠的厉害,不戴口罩救治新冠病人,后来他/她自己发热并且有肺部病变,可是核酸检测阴性,你敢说他/她没有患新冠肺炎?











Q

有些轻症患者可自行痊愈,有些患者一旦患病就很重,和年龄、有无基础疾病有很大关系。临床上还存在轻症患者突然病情加重的情况,甚至这里面还有年轻健康的感染者。针对这种症状反复的现象,有专家用“细胞因子风暴”来解释,您能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另外还有人提出加强免疫系统对重症病人可能不合适,可能会加剧“细胞因子风暴”?目前临床上有能够治疗“细胞因子风暴”的药物吗?

A

没想到“细胞因子风暴”这么专业的话题,已经被很多非医务人员关注,而且谈论起来似乎很娴熟。

首先要解释一下“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本质上是人体的成分,是由身体的免疫细胞产生的,比如干扰素、白介素(白介素1和6等)、肿瘤坏死因子、β转化因子等等,这些因子各自的分子结构大不同,来源也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点是要召集身体内的、杀伤外来入侵之敌(病毒)的免疫细胞集中于感染的部位,这些免疫细胞会不分青红皂白、不分敌我,在打击敌人的同时,也伤害无辜的自家人。细胞因子还会引发一氧化氮产生,它带有自由基,也参与体内的自相残杀的过程。为什么称之为“风暴”呢?因为我们正常人体内一直不停息地产生着各种细胞因子,目的是保护身体,是免疫保护。如果没有发生“重大事件”,这些细胞因子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一旦遇到从未谋面的这种新冠病毒,细胞因子一传十十传百,呼拥而上,不仅种类多,而且量也多,于是就像风暴了,风暴吹过来,肺的上皮细胞就抵挡不住了。绝大多数重症病人的肺损害,是免疫损害,所以使用免疫增强药可能要帮倒忙,可能是加害。相反,应该使用平息细胞因子风暴并削弱免疫功能的激素。但是,要不要用激素?给谁用?用多大剂量?用多久?这些问题非常复杂,这几个月里专家们一直在探索。怎么还要探索呢?千万别误解,任何一个新的传染病的出现(医学上叫“新发传染病”),一开始医学界都不了解它的脾气。我国医学科学家已经很厉害了,在这个新发传染病出现不久,就锁定了它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这为后来的诊治和防控提供了最基本和最关键的依据。说到探索,还真有针对细胞因子风暴的药物,比如就有一种专门中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的单抗。然而,目前对它还无法有太多期待,毕竟,参与损害的细胞因子的种类很多,一种细胞因子单抗,很难“扛”(抗)得住所有细胞因子的。另外,前面已经说了,细胞因子以发布召集令为主,不是它们自身直接伤害肺组织,对于肺泡如同裹了一层“雨披”的严重患者而言,已经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Q

最新报道中,新冠病毒感染的潜伏期高达24天,不排除超级传播者,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要在家呆更长的时间?对于在狭小空间内要待近半个月,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如何疏导干预?

A

关于潜伏期长达24天的那篇文章,我读过,读了之后也大吃一惊;新闻媒体非常敏感,当天就有很多媒体记者询问我这个问题,我都回答了,但是不允许他们报道。个人以为,这篇文章首次以大样本(超过千例)来全面地描述了所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治经验和预后等问题,质量很高,很有借鉴意义。但是对于24天的潜伏期这个问题的阐述,太过轻描淡写,似乎是不经意间给你扔出一个数据。

我们都知道,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是有潜伏期的,而不同病原体导致的感染,其潜伏期也是不相同的,HIV感染后潜伏期是多久?最长的达10年呢!但就新冠病毒而言,其潜伏期是不是呈正态分布?我没有看到类似统计结果,如果是,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24天一定不是5%可信区间里的,否则就不是正态分布。我们获得的信息(卫健委发布的正式指南)是:潜伏期多在3~7天,据此可以推测,新冠病毒从感染到发病的这个潜伏期的均数不大可能是“7天”,所以,我就不知道这个24天落在什么范围。更重要的是,如果潜伏期在24天的那些病人,原始的统计调查资料是否准确?要知道,从“人不传人”到“人传人”这段时间,再发展到发病人数飙升,这期间留下都少“空白”?即使是后来钟院士发声“人传人”了,仍然有很多病人被确诊后因为无法住院而在居家隔离甚至可以外出,试问那些潜伏期超过公认最大潜伏期甚至达到24天的病人,究竟占比多少?是否做过“事后”补充流行病学调查?是否做过“个案分析”?我看“是”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还有携带者存在呢!我只能说到这个份上了。











Q

猫狗等宠物会感染2019-nCoV吗?如果我在小区内遛狗,是否也要给狗带上“口罩”、回家给狗洗澡、用酒精消毒?

A

想多了!冠状病毒都可能感染胃肠道,可能会引起包括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道理很简单,肠道上皮细胞也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冠状病毒的受体,所以病毒感染胃肠道是很自然的,但是本次新冠病毒对胃肠道损害不重。问题来了,既然感染了胃肠道,势必就会从病人体内排出病毒,这话没毛病。但是我们首先认事实:无论是湖北还是其他地区被确诊的病例,基本都是密切接触者,无源可溯的病例极少;其次要知道粪便实在不利于呼吸道传播的病毒生长了。2003年发生在香港的“淘大花园事件”,我不敢说真相就是粪便污染,至少在内地确诊的SARS病例无法证实是粪-口途径传播的。最后,关于猫狗等宠物是否被感染的问题,无法说得很深入。举一个例子,禽流感为何叫“禽”流感?还有被叫“猪”流感却没有“狗”流感或“猫”流感的说法?因为这种“禽流感”病毒,它感染动物是有选择性的,这种动物叫做“宿主”,各种禽和鸟,也包括猪,都可以是禽流感病毒的宿主,而狗猫不是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对新冠病毒而言,截至目前,狗猫都没有被证实是它的宿主。











Q

此间,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停止了,若不能按时接种,或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第二、第三次接种,是否会降低效果,或增加相关传染病的风险?

A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说它严重,可能会很严重,说它不严重,也可能不严重。最近,中华预防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疫苗延迟接种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及接种建议》,这个建议出得很及时,解除了很多人的忧虑,但我不知道是否已经为大众所知。该“建议”有几大亮点:一是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论文,从循证医学的数据,展示了一类疫苗(计划疫苗)延期接种(因为其他原因而延期接种的历史案例)可能带来的相关问题,总的来讲,大多数计划免疫接种的疫苗(比如百白破、麻腮风、流脑等)因为个人原因延期接种,不会导致严重后果,而且可以通过“补种”达到同样的免疫保护作用;二是对这些计划免疫接种的延期接种情况作了明确的分类和补种建议,包括从未接种、第二第三第四次没有接种的儿童;三是对几种特殊的疫苗提出了必须立即接种的建议和警示,比如一旦被狗、猫咬伤之后,无论新冠疫情如何也得去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社区医院接种狂犬疫苗和免疫球蛋白,这是从风险平衡的角度出发的。试想:如果由于疫情不及时接种狂犬病疫苗,而咬人的狗或猫恰好带有狂犬病病毒,其后果与患上新型冠状病毒的严重程度几乎没有可比性!











Q

目前关于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业界讨论很激烈,众说纷纭,有提议抗艾滋病药克力芝的,目前吉利德的瑞德西韦也已经进入临床研究;中医药工作者也在不断发声,推荐使用一些中药制剂。您怎么看?

A

作为一名老医生,在我看来,一种新发传染病出现之后,短期内没有特效药物可治,但我们更可以积极作为,“普适”的疗法包括:(1)对症支持治疗;(2)并发症的防治,比如并发细菌或真菌感染;(3)非“靶器官”的功能保护;(4)基础疾病的积极和有效治疗;(5)重症患者的针对性的、“介入”性的治疗,比如针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气管插管和ECMO;(6)心理治疗,要知道本次疫情中不幸患病的人,其心理会有多么恐惧!(7)不是疗法,但是一定要提醒注意:切忌所有兵器一起上!给每个病人用到包括抗生素、干扰素、激素(新三素组合)、二到三种不知疗效的化学抗病毒药、一种以上的植物成药、清除内毒素的药物,再加上9到15种植物组成的方剂,如果再加上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这,对于任何生物体都是巨大的负担和考验,病人接受太多药物所带来的伤害必须充分考虑。试想,如果某个病人的血清丙氨酸转移酶超过7000,这难道是新型冠状病毒直接损伤肝脏的结果吗?动动脑子思考!至于瑞德西韦,本人对它非常认可的地方就是,该药物进入了规范的临床研究程序,在这个时候能冷静地做临床药物试验,既是讲科学,也是冒着风险的。结果等待中!

关于方剂,如果我回避说“不懂中医”、不予置评,那我在中国念医科大学就不应该拿到毕业证书。在大学学习阶段,我学过《中医学基础》这门课,中医的很多经典学说至今还能说出来。不过,不久前我复习了1910年前发生在中国东三省鼠疫大流行的悲惨故事。那时全世界都不知道鼠疫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只认腺鼠疫,都认为只有老鼠才能传播这个恐怖的“黑死病”。当时的东北,平均每月死亡人数超过一万。人们纷纷捕杀老鼠,并得到政府的奖励,但是后来发现杀光了所有老鼠也控制不了疫情,死亡人数不断增多。后来,伍连德医生出现了,他实地观察和苦心研究后认定这个“一号病”是呼吸道传播的,于是他做了两件事:一是要求所有人戴口罩,所有家庭要通风透气;二是将因患鼠疫死难者的遗体焚烧,后来果然控制了疫情,伍连德永远被铭记。但也有一位被铭记的不幸的医生,名叫梅尼,来自法国(据此可以认定为西医),他看不起伍连德,不接受呼吸道传染鼠疫的事实,最后自己被感染,为中国人民献出了生命。1910后的10来年,特效药青霉素被弗莱明发明了,鼠疫不再大爆发流行,也不再成为不可治。我想,我已经解释清楚了。











Q

最近,武汉的一些医疗机构提出利用治愈病人的血清治疗重症病人,这种方式是否是有效的一种手段,大范围推广是否可行呢?

A

这个疗法被写入卫健委的指南了。个人以为:第一,此疗法非长久之策。第二,不是依据充分的疗法,在特殊时期作为一种“慌不择路”的选择不必诟病太多。第三,如果该疗法的对象定位为重症病人,可能不妥,须知,患者病情之所以危重,是因为前面谈到的细胞因子风暴,是严重的免疫损害的后果,病毒直接损伤已经不是首要因素,所以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中的抗体中和病毒,其疗效有待观察。

还需要研究的是:病情与血液病毒量的关系、病毒血症维持的时间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筛选出特效抗病毒药物后的对照研究结果等等,这都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











Q

从目前态势来看,全国防控形势都处于一种紧张情况,业界对于“拐点”的预测众说纷纭,那么拐点究竟如何识别?拐点如果到来,之后的全国防控情况将会有什么变化呢?

A

近来,包括疫源地湖北(武汉)在内的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人数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记得我在大年初一那一天,针对有人乐观地预测拐点会出现在在二月初的时候“预测”过,疫情缓解至少应该在2月中下旬。其实,我的所谓“预测”完全不是以这样那样的模型为依据,而是按照2003年从举国上下极度重视SARS之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这一事实来臆测的,可以说不科学,但却是事实。我一直认为“节点”比拐点更重要,那么本次疫情有哪些重要节点呢?第一个节点是从“人不传染”到“人传人”;第二个节点是各地向武汉派送医疗队驰援;第三个节点是“火神山医院”的建成和交付给解放军医务人员;第四个节点是2月8、9、10日人员返回工作或居住的城市;第五个节点,是从8、9、10往后推14天,即病毒感染后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如果没有最高领导层的决心和行动,没有各级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命令听指挥,没有医务人员无私、勇敢和献身的精神,任何预测模型都得不到正确的结果。这个新型冠状病毒十分诡异,其传播能力和致病性都远远超过SARS冠状病毒,也不是可与流感做比较的。如果,我说“如果”,在任何一个拐点之后,全球新增病例为0,并持续两周以上(国际法则),那么这个病就如同SARS一样来无影去无踪,我们就可以放心地抓经济、促生产了,当然还需要在2037年长记性,别再在撞上“新”新型冠状病毒的时候给人以一脸茫然的样子;如果,在任何一个拐点之后,全球新增病例永远不能达到0,我们也得恢复生产啊!那我们必须求助疫苗!期待科学、理性和可持续的防范,不可能让14亿人天天戴着口罩,不可能让孩子们整天在家里看视频授课并在3米空间里做各种体能操。没有第三个“如果”了。











Q

目前,大量医务人员支援疫源地的病人救治,医院许多科室都停诊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大量患有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复查以及有长期用药需求的病人会受到很大影响。他们已经面临不同于以往的“看病难”,而且更难的问题,有无解决策略?

A

策略当然有,四个字:作为、担当!怎么理解呢?我们要问:医院为什么停诊?是谁让医院停诊的?如果某医院因为派遣整建制的感染科、呼吸科和ICU的医护人员前往湖北驰援,那么,这三个科室停诊是必须的。但是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现在在干嘛?说白了,无非是担忧如果不停诊,接受了可能患有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人,有可能导致医院感染,上中下各层管理者“吃不了兜着走”。个人认为,全民防范,即使做得过头、甚至违背科学依据,带来的可能也就是经济上的损失;但若大多数医院科室停诊,手术室关门歇业,那可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我可不是耸人听闻,各种慢性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严重不良的疾病,患这些病的病人,如果不能按要求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那会有严重后果的!恶性肿瘤的早发现早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或综合治疗,何等重要,那是不言自明的!还有孕妇的产前检查,包括胎儿先天和遗传病的筛查,如果放弃不做,岂不带来恶果?还有儿童,既不能去学校念书,生病了又不能及时就诊,这又会导致什么后果?当然,并不是所有医院或医院的所有科室都停诊了,这是值得称道的。另外,现阶段看诊的病人也“自觉”地不去或减少去医院看病,主要还是因为恐惧医院,这个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给予疏导,当然还是要基于对疫情走向的基本判断和本着科学防范的态度办事。据我所知,2003年SARS爆发流行的时候,没有任何一家医院停诊(除了感染科和部分呼吸科),即使是北京市,除了收治SARS病人的定点医院外,其他医院照常运行。现在这个时候,看病真难,是真正的“看病难”啊,可苦了老百姓。病毒是罪魁祸首,但是相关部门也要科学和理智地“作为、担当”。


END


问题整理:骆泽鑫,陈雨

排版:刘迎湘

药咖荟新媒体工作室/CPUap访谈者 出品

封面正版图片来源:拍信创意v.paixin.com




药咖荟简介


“药咖荟”是一家融荟医药产学研管投智云资源的新型科技服务机构,也是汇聚创新生态链政产学研金介医精英的高端圈层,致力为以新药研发为核心的生命健康产业提供人才项目引进、成果转化孵化和产业化促进等全链条服务,助力科创英才成功,赋能医健产业创新!


为汇聚全球最先进的医药成果和科技力量,与国内生物医药界共同抗击疫情,“药咖荟”与“美柏医健”合作面向海内外遍布北美、欧洲、澳洲的生物医药从业者发起寻求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医药、诊断、器械等各类项目的倡议。为了提高对接效率解决临床需求,现急需大批医药领域科学家、一线临床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士参与项目筛选评估,期待专家志愿者、科研机构与合作企业,共同参与爱心接力!

药咖荟 美柏医健 -全球新冠肺炎医健项目摘要清单

扫描二维码下载文件了解详情



药咖荟-【全球新冠肺炎】相关项目与专家智慧募集意向表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填写意向报名


药咖荟邀请您一起参与支持

欢迎专业人士扫码加群参与交流




联系人:韩佳

微信号:hanjia315

E-mail:hanjia@pharmedcafe.com


联系人:戴有文

微信号:daiyouwen2

E-mail:youwen.dai@mybiogate.com



关于药学进展

《药学进展》杂志是由中国药科大学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国家教育部主管,月刊,80页,全彩印刷。刊物以反映药学科研领域的新方法、新成果、新进展、新趋势为宗旨,以综述、评述、行业发展报告为特色,以药学学科进展、技术进展、新药研发各环节技术信息为重点,是一本专注于医药科技前沿与产业动态的专业媒体。

《药学进展》注重内容策划、加强组稿约稿、深度挖掘、分析药学信息资源、在药学学科进展、科研思路方法、靶点机制探讨、新药研发报告、临床用药分析、国际医药前沿等方面初具特色;特别是医药信息内容以科学前沿与国家战略需求相合,更加突出前瞻性、权威性、时效性、新颖性、系统性、实战性。根据最新统计数据,刊物篇均下载率连续三年蝉联我国医药期刊榜首,复合影响因子0.760,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药学进展》编委会由国家重大专项化学药总师陈凯先院士担任主编,编委新药研发技术链政府监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制药企业、临床医院、CRO、由金融资本及知识产权相关机构百余位极具影响力的专家组成。

《药学进展》编辑部官网:www.cpupps.cn;邮箱:yxjz@163.com;电话:025-83271227。欢迎投稿、订阅!

● 想回顾《药学进展》编委会主办和协办过的精彩活动吗?请戳这里!

 药咖访谈 | 执着务实,“晶”益求精 ——访中国药科大学张建军教授与高缘教授

→ 药咖访谈|“冷肿瘤”难治疗?可编程一体联动技术让“冷肿瘤”热起来!—访中国药科大学涂家生教授和孙春萌副教授

→ 药咖访谈 | 引领再生医学 重塑健康人生 ——访艾尔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嘉显博士


→ 【药闻大家谈】“临床药学建设·发展·变革高端论坛”在重庆隆重召开

→ 【药闻大家谈】“药学服务模式创新与未来药师价值体现高端论坛”隆重开幕

→ 【药咖风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蔡本志主任观点分享微视频

→ 【药咖风采】|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学部钱妍副主任观点分享微视频

→ 【药咖风采】|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范国荣主任观点分享微视频

→ 【药咖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学部林阳主任观点分享微视频

→ 【药咖风采】| 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顾惊涛观点分享微视频

→ 【药咖风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药学部菅凌燕主任观点分享微视频

→ 【药咖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学部林阳主任观点分享微视频

→ 【药咖风采】|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医学部副主任肇丽梅教授观点分享微视频  

→ 【药咖风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赵志刚主任观点分享微视频

→ 【药咖风采】| 北部战区总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庆春教授观点分享微视频


→ 领跑生命科技,赋能健康产业 | 直击2019南京国际生命健康科技大会开幕式暨高峰论坛精彩现场

→ 领跑生命科技,赋能健康产业 |《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五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I)

→ 领跑生命科技,赋能健康产业 |《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五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II)

→ 领跑生命科技,赋能健康产业 |《药学进展》编委会暨“第五届药学前沿高峰论坛”精彩回顾(III)


→ “2019年厦门药学实践交流参访活动”成功举办


→ 重磅来袭 | 医药领域大咖聚首常州论道抗肿瘤新药研发“卡脖子”问题,听听他们都说了啥?


→  由《药学进展》编委会主办的侨界生物医药精英人才“赋能之旅”取得圆满成功!


→  钟山峰会|11个创新项目+10家专业机构的相见恨晚


→  《药学进展》编委聚首港城,助力连云港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未来!

点一下你会更好看耶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填写【全球新冠肺炎】相关项目与专家智慧募集意向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