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Oer如何修炼?|我似乎可以讲这个故事了
我似乎可以讲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是关于我对做好非营利组织(NGO)工作的思考,和形成自己答案的过程...
关于非营利组织,这篇文章提到的几个词:NGO、公益、社会工作、发展工作,等,都属于非营利组织的范畴,于我来说,本质一样,只是不同时期主流称呼不一样,话语体系不同。
改造人类,让人成长为更好的人。这是彼得·德鲁克先生在他《非营利组织管理》一书中对非营利组织所做之事的界定。我很认同。
那要怎么才能做好这份的工作?有意识地去寻找答案,是2013年,我从国际公益组织离职的时候。
那时候,我开始关注和了解国内公益,看到一些乱象。比如:郭美美事件;地震之后旧衣物、矿泉水、方便面供应不当导致的积压和浪费;以及以公益为名的企业营销和对服务对象的不尊重,等等。我很不解:公益怎么可以这么做?怎么跟我以前秉持需求为本、以人为本的公益行动这么不一样?没人管吗?尽管好的方面是,公益资源的来源变得多样化,对国外资金援助的依赖性降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推动公益快速发展中得到积极应用。但国内公益行业和公益组织的发展还太不成熟,无论理念还是做法,跟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
于是,我萌生了推动公益更有效、更专业,以独立第三方评估的角度切入的想法。以2014年,加入社会资源研究所(SRI,是当时国内关注公益有效性,做评估最早的机构)作为故事开端,在接下来的几年行动里,串起了这样一条故事线。
第一阶段
2014-2015年 从第三方评估和倡导有效资助入手,推动公益更有效
从第三方评估切入,提炼公益行动的价值,为公益项目设计和持续改进助力。但影响效果太弱:一方面,公益组织的项目设计与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另一方面,行业整体无论是资助方还是公益组织,对评估的重视不够,资源投入无保障。
于是转换影响策略,通过倡导有效资助,影响资源上游提升资助和资源使用效率,来提升公益成效。似乎更有效,但影响难度太高。要影响掌握着资源、引导话语走向且普遍强势的金主爸爸,底气在哪?有了底气才能更好地对话。
继续转换策略,以讲清楚并呈现有效资助、有效公益的内涵作为底气。转向从过往的公益实践中寻找答案。因为国内公益实践,远一点可以追溯到梁漱溟、晏阳初先生20世纪初的乡村建设运动,近一点可以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京召开,NGO这个词开始进入中国这一标志性事件作为分水岭,1990年前后已经有不少国际公益组织在国内从事环保、救灾、减贫与发展工作。点击可查阅走近INGO|在中国发展的百年概况
第二阶段
2016-2017年,研究和探寻公益行动的本质:“有效”背后依托的“道”和“术”
踏上“西行取经”之路,以怎么做好公益,从业者应具备怎样的能力为线索,通过探访过往前辈呈现公益的知识经验。产出了前辈访谈录,点击可了解13位前辈访谈录:探寻发展工作的本质与力量,推出了“发展好好说”公益辩论,及基于公益案例深度交流的“社会对话”,等系列活动。点解可了解 社会对话|公益项目可复制吗?
开始沉淀对公益有效,对如何做好公益的思考。如《厘清公益本质,再谈其它》一文中对公益本质的探究,在《NGOer的价值及专业性体现》中从专业培养和实践升级两个维度对NGOer所需能力的初步思考。
维度 | NGOer所需能力 |
专业培养角度 | 参与式规划;项目管理;团队协作;实践、调研等... |
实践升级角度 | 个人品行(如倾听、耐性等);同理心、责任感;批判性思维;好奇心等.... |
梳理“发展工作专业性/NGOer如何养成”的研究框架,希望对此深入研究。可惜当时面临的筹资困境,以及大多数资助方和主流观念对“行动者能否做好研究”的怀疑,以致研究不得不搁浅。这也是我离开SRI,发起发展共学公众号和21天共读写作营的起因。
“发展工作的专业性”议题研究框架
第三阶段
2018-2019年,为了证明行动者可以成为生产行动知识的主体:在怎么做好公益方面丰富行动者的答案
经营“发展共学”公众号,通过输出自己的行动经验,如:愿我们都能为公益发声 系列文章,和共读写作营的方式 与实践者一起生产知识|21天体验营,2018新年礼,鼓励更多公益行动者成为行动研究的主体。只是为了证明,行动者能够生产行动知识。2018年,发展共学产出60多篇原创文章,平均每周一篇。
写作营营友们的共创文章
遇到墨德瑞特(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人员、组织、文化方面的专业服务及研究)并成为其中一员。这段经历,激发和丰富了我对“做好非营利组织”的想象。不仅让我能够从更系统的角度去看人与组织与行业生态的关系,它推出的公益组织通用素质能力手册1.0和2.0,也给我提供了一个具像化的抓手,可以助力公益组织和公益从业者的能力提升。点击可下载纸版《公益组织素质能力库2.0及应用手册》
公益组织必备的15项能力from墨德瑞特
建立美好组织的上中下三路from墨德瑞特
在持续应用中尝试与个人经验建立联结,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尤其最近,看到梦南舍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申顶芳写的文章《协作者的发掘和培育》(点击可查阅)。文中提出的“协作者挖掘和培育九宫格”,完善了我对如何做好公益的思考。看了几遍,越看越兴奋,然后跟老申留言说,想跟他聊聊。似乎自己过往的思考和经验,在这个框架下打通了。
协作者挖掘与培育九宫格from梦南舍
故事有了结果,却只是开始
如何做好非营利组织工作,以上呈现了探索这个故事的脉络。我也在这磕磕碰碰近5年的时间里,思索和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在前人经验上演绎和实践,内化为自有知识。
下面👇这幅图,是我认为的做好非营利组织的进阶之路,观人、看机构、助力行业发展的分析框架。
可以从横、纵发展的视角,点与面结合的逻辑来解读和应用。如下图示:
解读与应用举例1
看左边第一列。做好非营利组织的工作,其实是厘清和实践自立、立业、立人的过程。
自立:我是谁,我要成为怎样的人,要过怎样的人生。这背后所遵循的价值观是什么,我所遵循和相信的价值观是否能够与行动保持统一?这是回答我与自己的关系。
立业:我要做什么事?是出于兴趣、需求,责任感还是使命感?是停留在满足需求而做事,还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使命,因内心的强烈感召而做事?这是回答我与事情的关系。
立人:我要实现和产生怎样的影响。只是为了自己获益最大,还是想要触发更大的社会改变。这是回答我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回答清楚这些问题,就是向做好这份工作,追求有效迈进。我认为公益无效、低效的根源,是没厘清立人、立业、自立,与自己、与事情、与他人的关系。其中自立部分最为关键,缺乏清晰的价值观定位,会如断了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一片混沌。不可能持续的做好事,带来持续的影响。关于价值观,可点击了解来,聊聊价值观吧
最终能否做好,不只跟个人有关,还跟其所处的组织和行业的状况有关。需同时判断人、组织、行业的发展状况,分别给出了怎样的答案,彼此答案是否清晰,且具有一致性。
解读与应用举例2
中间的状态自评九宫格,是在梦南舍九宫格基础上的发展。最右列的关联能力参照了墨德瑞特的素质能力手册。帮助我们精准定位自己当下所处的状态和可以提升的方向。
大家可自评试试。比如我,目前在九宫格所处的位置我自评是,A2B3C2到A3B3C3之间。 如果要做得更好,可以参照最右列对应的关联能力来。如从A2-A3进阶,即价值观明确到保持知行合一,我会选择提升自我觉察力,增强内心力量和定力。每日写作,运动,禅修、内观,回归大自然,看书,与“高”人对话,与自己独处,等,是我会用到的提升方法,这是在“道”层面的修行。
而从C2-C3进阶,即从主动分享个人知识经验到激发更多伙伴发展和分享自己的影响力。比如我做的通过公众号自己发声,捣鼓写作营,做线上、线下社群联结,希望推动个人中心到人人皆是中心的结果。在具体操作时更体现“技”法,是显性能力的提升,如互联网工具的使用,动员和联合能力。但C1能否移动到C2和C3,需要“道”作为支撑,跟纵向的A和B所处的位置有关。
比如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通常ta在A列价值观没有利他、为社会的考量,ta的发心和目标始终是“为我”,即便ta个人很有影响力,也产生了影响他人和社会的结果,也只处于C1,难以达到C2、C3,在B行也难以移动到B3,为使命而做事。除非ta的价值观萌芽和确定有变化,有了主动利他的考量。
所以衡量一个人,不能只是看当下的表现和行为,还要看其背后的价值观,性格特质。这个解释依托于麦克利兰教授提出的冰山模型:一个人的行为表现,是冰山上和冰山下这些元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呈现,具有欺骗性。不能光看冰山以上的部分,还要探究冰山下的东西。
素质能力冰山模型
解读和应用举例3
每个格都是触发行动的改变点,且互相关联,互为影响。所处状态是动态变化的,不同时候会呈现不同状态。
要做好公益工作,理想的情况是都达到右边三列的状态。横向从左到右升级,纵向从下到上层级递进。但实际操作中往往不是线性移动,是跳跃的,呈螺旋状上升或下降,并有反复。比如,在C行,自身没有行动经验,也可以做推动和成就他人产生经验和影响力的事,当下的许多资助官员就是这样的状态。然而要做好资助工作,如果能够夯实公益实践并形成自己的洞见,有C1做基础,效果肯定会不一样。
而A行,价值观的确定和澄清过程就很容易产生反复,会受环境、人和事件影响而发生变化。比如一次深刻的实地走访、做成或做错一件事、与某个人的深度对话、一本书,都可能触动价值观的波动。
任何一个格都可以作为行动切入点,可以由道入技,比如先厘清价值观,在价值观牵引下决定做什么事,怎么做事。也可由技入道,通过遇到的具体的事来影响和倒逼价值观的确立。
关键是选一个就动起来,不要仅是停留在思考上。实践出真知,即便栽了跟头,也是值得的,因为下一次肯定不会再犯。
先写到这吧,期待你分享自己的理解、应用和问题。
想要了解更多,或沉淀自己行动的思考和经验,提升自我觉察力,就加入这期写作营吧。可点击 加入共读写作营,成为彼此的太阳 或文末阅读原文处了解。
费用:199元(99元的营费+100元任务押金,完成任务押金可退)加微信号18275285972留言,即可报名。
7月6日开营,满15人即开。等你来,一起生产、交流我们的行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