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3月21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微信屏蔽
中美混血女孩谷爱凌夺得冬奥会冠军,她的名气在中国更大了,商业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小谷美丽、聪慧、爽朗、谈吐得体,这样的女孩,在哪一个国度都让人喜欢。她今天的成就,当然是她母亲精心培养的结果,也是中国持续对外开放所结下的丰硕果实之一。在无数的同龄人中间(无论中美),她是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佼佼者。至于她在母亲的规划和教育下,充分地享受了中美两国的制度、文化、社会的优质资源,进行了很精妙的组合和配置,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这不正是中国改革开放正向效益之一吗?我们扪心自问,谁在人生道路上,不是想办法让可利用的资源效益更大化?当然,一个人获得巨大名利的另一面,就必定要承担与之相匹配的责任和社会压力,公众提出种种诘问,对其有比普通同龄人更高的要求,亦为社会常态,我相信她和她的母亲对此有足够的的心理准备。
公号“海边的西塞罗”登载了一篇文章《为什么“谷爱凌”们在哪儿都能赢,而我们不行》,对小谷的成功之路做了很精准而深入的分析。文章说: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造福了几乎所有的中国人,整体上中国人拥有的财富和生活水准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每个阶层、每个人从中获益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固然在改开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也有贫富差距和阶层差别,但在相对静止和僵化的时代,社会的资源总体有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有限的。无非是一个人的父亲当农民,在生产队劳动每天值几毛钱,另一个人父亲在城里领6、70元的月薪;没靠山的农家子弟只能一辈子修理地球,而有背景的同龄人可以去当兵或者招工进城。
从制度层面而言,今天的中国远比五十年前的中国更为平等,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如果能考上985大学,他的人生道路比父辈开阔得多,即使考不上大学,也可进城当外卖小哥而不必被强行栓在老家的田地上。然而从结果层面来观察,似乎阶层之间的鸿沟更大了。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打破了种种制度加诸于人身上的桎梏,那么有能耐的人(这种能耐是广义)更能纵横腾挪,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更广泛、更深度的资源配置,获得更大的收益。比如说,1972年即使是部长、省长的儿女也不能出国留学,遑论在国外置产了,现在普通的中产者也能送娃出国读书。——但对大多数底层家庭来说,他们所能够利用的资源比50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增加。 由谷爱凌的成长之路,我联想到前不久上演的电影《爱情神话》中的小女孩玛雅。玛雅的母亲李小姐和小谷的母亲谷燕的人生道路有些相似(只是谷燕的家世和教育背景更优)。广告界的资深从业者李小姐是上海长大的女性,漂亮、聪明、能干,她和一位英国人结婚生下了玛雅,那个英国人不靠谱,弄掉了李小姐的两套房子,后来离婚回到英国。和母亲住在逼仄的老洋房里李小姐因为人生一次重大的投资失败而有些狼狈。但和多数人比较,李小姐算不上失败者,她是上海这座有无数机会的大城市的土著,她能力强在业界有相当的影响力,她有很好的人脉........所以不管出于自尊还是基于更深的考量,她可以拒绝老白抛来的橄榄枝。
对女儿的教育和人生规划,李小姐和谷燕是惊人的相似。李小姐尽管婚姻破裂、财富受损,但她不愿花钱在外租房而花钱送女儿玛雅上国际学校和学钢琴——这两笔开支不小。她心里很明白,玛雅接受中英两国优质的教育、具备跨国的社会和文化的体认能力将是其将来最大的竞争力。所以,别的钱可以省,这笔钱决不能省。比起多数孩子,玛雅多一个选择(她可以取得英国国籍,也可以成为中国人)。谷爱凌和玛雅都享受了东西方最好的教育资源(还有未来的择业机会),谷爱凌说她的故乡是北京和洛杉矶,玛雅则可以说她的故乡是上海和伦敦,谷爱凌的的今天信许是玛雅的明天。
大时代、家世和个人努力叠加在一起,环环相扣,才成就了谷爱凌。小谷的外婆是交通运输部的退休工程师,她把女儿谷燕生在北京,已经跑赢了多数同龄的孩子。谷燕在成长和求学阶段赶上了改开的黄金时代,不需要再去农村插队,而是考入北大读书。北大毕业时正值中美关系最好的时期,得以赴美留学,然后留在美国就业,在美国生下了小谷。这是代际接力的结果。
从乡镇进入到大都市的“城一代”,与其临渊羡鱼,不如归而结网,为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努力吧!(参阅我的一篇旧文《一个家族的“三级跳”》,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因微信修改规则,请各位朋友点击文末“在看”或“赞”,方能下次收到本公号的群发。若将本公号设为星标,那再好不过了。】
精彩回顾
从一桩拐卖案,说说《红楼》中最坏的人为什么是他?
谁能做主将精神病患者或智障女性嫁人?
从一部捷克电影说说俄国人的口碑
故乡往事 | 李氏父子:最早的议员和最后的进士
年味愈来愈淡,故乡越来越远
其他
由小谷想到了《爱情神话》中的女孩玛雅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这个董某(即汉高祖故里八孩之父)在育儿问题上,似乎也想做某种“风投”。他和谷妈妈的区别在于一个想靠多养几个儿子来“分散风险”,另一个则是在一个女儿的身上穷举所有可能性来“分散风险”。
两种育儿理念,前者“古典”,后者“洋范儿”;前者成本低,后者成本高;前者像董某这样硬来,有违道德和法律,而后者像谷妈妈这样顺势而为,则收获了一片惊叹和赞誉。
但从本质上来讲,两者的思路其实是高度相似的——细想一下,其实也蛮讽刺的。
所以,如果说董某前几天的千夫所指,敲响的是“古典式”多子育儿风投的丧钟,那么谷爱凌时下的众星捧月,则验证了精英式全能育儿风投的成功——只不过这种风投,注定只有少数精英才能玩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