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壳SST股,代价远超IPO,北汽新能源为什么还是急于上市? || 深度
由于多年亏损,IPO难以过审,“独角兽”北汽新能源采取了代价更大、难度更高的方法——通过一家A股“钉子户”实现借壳上市,冲刺“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北汽为何如此心急?
本文由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原创并首发,作者:田栩冰,编辑:梁爽,设计:甄开心,实习生:陈雪莹
北汽新能源有望成为“新能源整车第一股”,还未上市,估值已达280多亿元,比初成立时的20亿元,几乎翻了四番。8月8日,其“壳公司”SST前锋(600733.SH)公布拟更名为“北汽蓝谷新能源”,预示着上市在即。
在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中国车企谁不干新能源,谁就无路可走”的表态下,北汽实施全面新能源化战略,是国内传统车企中对新能源产业投入最大的一家。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
资金并非最雄厚,技术也并非最强,依靠低价低端打入市场的北汽新能源,有望成为第一家新能源整车上市企业。在科技独角兽扎堆过审的时期,硬要选择“借壳”上市的北汽新能源,到底在追赶什么?
低价策略"失灵“,对冲政策风险?
今年年中,市场上科技独角兽扎堆上市,IPO过审难度已不同往日那么高。北汽新能源却不愿等足三年盈利期、而心急选择借壳上市,宁愿耗资解决SST股债资问题、购买壳公司,也一定要赶在今年三季度上市。
从北汽新能源目前面对的难题中,或许能找到个中缘由。
首先,由于北汽新能源定位“大众化”市场,补贴政策转向对其销量影响颇为明显。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曾表示,“我们不做特斯拉,要做的是福特,我们看中的是大众市场,核心是产品高市场占有率”。
以“轻资产”配置,借力内外部生产和技术资源,北汽新能源快速切入低端市场,旗下不少车型补贴后价格低至5万元,这种“平民”价格战略,让其销量在2017年实现翻倍。为了快速增长,北汽新能源开始探索“车电分离模式”,动力电池只租不卖,硬是将近20万元的车型降价至7万余元。
汽车从业者史建(化名)向无冕财经(ID:wumiancaijing)分析道,首个把新能源车作为发展方向的是比亚迪,但真正让市场以最快速度接受的却是北汽新能源。比亚迪耗时15年培育的新能源车消费习惯,使后来者北汽新能源获益匪浅。
然而,定位低端使北汽新能源的发展对补贴政策依赖度过高。该年北汽新能源一半的营收,都来自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收入。补贴新政一出台,对续航里程等车辆性能有了更高要求,北汽新能源旗下大部分低端车型无法继续享受补贴。
以畅销款EC180为例,续航里程不足160公里,政策调整前,每辆车补贴后售价仅4万多元。这个价格在许多燃油车限购的城市,甚至还不够成功竞拍一张小汽车牌照。以低价获得牌照,成为不少人购买北汽新能源的直接原因。
▲2017年1月,北汽新能源EC180推出市场,补贴后售4.98万起。
网友“圣安东尼奥小石匠”在知乎平台评论称,北汽新能源“除了北京市场外基本没有销量”。这当然是种主观论断,由于分区域销量数据未被公开而无从验证,但北京的确是北汽新能源的主场。北京市限制小汽车牌照增量的政策已经实施7年,原本供过于求的新能源车指标,申请增量也已经排到了2025年。对想要提早“占牌”的北京车主而言,走低价路线的北汽新能源一直是性价比高的选择。
但在6月12日,新政实施后,同款车涨价幅度2.4万元,溢价高达50%。要知道,现在受贸易战影响的特斯拉,比起免税调节后的价格,也不过上涨了40%。
销量急转直下,北汽新能源想出了“新车变二手车”的战术。将大量新车集中在5月底上牌,获得补贴后以“二手车”的形式继续售卖。这可能是最后一次钻政策空子的机会了,这个“空子”也只能帮它多消耗一两个月的库存。赶在8月借壳上市,也有对冲政策风险的考虑。
北汽新能源成立两年,就实现了第一款车的量产,到2017年销量逾10万,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车企业,只花了七年时间。然而今年上半年,其总销量5.4万辆,与比亚迪7.5万辆已经拉开了距离。
北汽新能源在销量上对单一系列车型过度依赖,也放大了政策转向可能带来的风险。近一年半,EC系列售出近12万辆,包揽了整个北汽新能源逾八成的销量,占据单一系列车型销量榜首;然而2018年6月,受补贴影响,该系列车型销量仅为3辆,取而代之的是新一代爆款车型EX系列,占据当月半数以上的销量。相比之下,比亚迪、上汽等企业,旗下的各系列车型的营收贡献大多较为平均。北汽依靠单个“王牌”带来的高增长,更容易被单一风险击垮。
赛道拥挤,借壳抢跑?
由于多年亏损,IPO难以过审,北汽新能源只得”借壳“前锋电子实现上市。前锋电子为股改“钉子户”之一的SST股,债资问题遗留多年,代价远超IPO。
然而从发布重组报告到上市,北汽新能源仅耗时半年,似乎在政策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形势下,与时间赛跑。
或许是从2018年开始,逐渐慢下来的销量增长,令北汽新能源觉察到竞争对手的蜂拥而至。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今年集中启动新能源产品的上市,外资品牌随着持股比的放开也纷纷入场,北汽新能源以最快速度完成借壳上市,成为北汽集团全面新能源化战略中最关键的一环。
▲北汽新能源经营情况。
2018年,新能源车市场已经暗潮汹涌,宝座之位群狼环伺。7月底,新能源车市场的外资准入持股比被放开,全球领先的纯电动车企特斯拉开始落实在沪建厂事宜,预计投资50亿美元的超级工厂“无敌舰队”即将落土动工。
在特斯拉之后,多家外资企业也对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垂涎已久。此前,LG的动力电池技术虽然早已应用于吉利子品牌领克进入市场,LG公司本身却因政策壁垒无缘国内市场,如今,LG将卷土重来再次建厂。
仍然是7月,长安与比亚迪共同斥资50亿元在重庆建厂,合力提升动力电池产能。早在4月,东风则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合资建厂。其他车企也纷纷以入股、合资建厂、加大订单量等方式站队,隐有形成联盟之势,各方势力剑拔弩张。
互联网造车新势力也不甘寂寞,小鹏汽车刚完成阿里巴巴参与的40亿元B+轮融资,蔚来汽车据称将于9月赴美提交上市报告。两位创始人李斌和何小鹏打下今年年内实现产销万辆的赌约,资本实力、市场商誉节节攀升的两家公司,一举一动皆受市场热议。
诚然,早期的布局使北汽新能源一直高歌猛进,在红海一片的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势。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北汽新能源是否能在上市后,继续占据制高点?
7月下旬,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还曾公开表示,“到今年7月底,北汽将不再在北京生产自主品牌燃油车,到2020年率先在北京市全面停止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车,到2025年在中国全面停止生产和销售自主品牌传统燃油车。”
全面新能源化的雄心不可不谓坚决,积弱已久的北汽集团,能否借力“新能源整车第一股”实现弯道超车?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 小鹏汽车与蔚来的赌局 |
| 四问暴风冯鑫 | 小米互联网业务背后的坑 |
| 富士康为变何成A股“吸血机” |
版权声明
▶本文由无冕财经原创,版权归无冕财经所有,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商务、内容合作,请联系小冕(微信号:xiaomian0504)。
▶无冕财经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现已覆盖今日头条、搜狐财经、网易财经、凤凰新闻、一点资讯、新浪财经头条号、新浪微博、UC头条、百家号、企鹅号、雪球号、蚂蚁财富号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