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美术·经典丨玩音乐里画画最好的艺术家
“听我音乐的人比看我绘画的人多,对我的绘画说得更好。”
即使是没听过约翰·凯奇名字的人,也有很多人听过这首歌的标题吧——《4分33秒》,持续4分33秒的无声状态的这首曲子,是将“沉默”也作为表现素材使用的代表作。
弗兰克·谢弗(Frank Scheffer)拍摄了这部纪录片,他的镜头展现了20世纪举足轻重的作曲家约翰·凯奇及其创作思想的珍贵影像记录。从1982年到1992年,弗兰克·谢弗多次与约翰·凯奇进行接触,在当时他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记录和采访,跨越时间和地点为我们呈现了约翰·凯奇的音乐以及生活和工作,并命名为“如何走出笼子——与约翰·凯奇的一年”。
“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曾向我介绍约翰·凯奇,她认为这对我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一件事。确实,她是对的!1982年6月,我做了一个小时的采访,当时我并不知道他多么有影响力,而且他非常喜欢我这次没有先入为主的访谈,这个过程极大地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他打开了我的思维!”——弗兰克·谢弗(Frank Scheffer)
约翰·凯奇普遍被认为是其所处年代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同时也涉及哲学及当代艺术领域。他在美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中,处于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约翰·凯奇在先锋艺术领域里的地位几乎就是一位领袖或先知。在美国高度自由的艺术氛围里,他穷其毕生精力,以严肃的思考、独特的行为方式探求着音乐的新发展,获得人们的普遍关注与理解。约翰·凯奇时常打破所有传统作曲技法及“音乐”的既成限定,为听众营造意境并昭示哲理。这些做法使得凯奇从成名时直到今天,一直都是备受争议的人。但以他的作品影响之大,依然无愧于被载入20世纪的音乐史。
约翰·凯奇的主要标签虽是“美国20世纪知名的先锋音乐家”,但其涉及的领域与作品观念却让观众早已跳脱出“音乐家”这一单一概念。早期的约翰·凯奇曾立志拥有作家这一身份,于是约翰·凯奇曾在1928年进入Pomona College,但在便辍学随后前往欧洲,期间尝试了建筑、绘画、音乐等艺术门类,并且开始尝试作曲。1933年之后,已经回到加州的约翰·凯奇经开始与当代的大师们学习作曲;Henry Cowell, Schoenberg,Weiss都曾是他的老师。但他逐渐与Cowell等人走上不同的方向:成为“实验派”阵营的一员,他开始为现代舞蹈制作配乐,主要是有节奏性结构的打击乐。
1937年至1942年间,凯奇在华盛顿与Lou Harrison组建起了打击乐团进行巡演。受Cowell影响,凯奇对钢琴的非常规发音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进而愈发热衷与寻找制作非正统打击乐器,并试验各种演奏方法所产生的音响。在此期间,凯奇也开始用“Prepared Piano”进行创作。下图为凯奇“Prepared Piano”的第一部作品的乐谱。由于缺乏舞台空间,凯奇无法使用最初为这部作品构思的打击乐团。他的解决方案是创造一架听起来像一组打击乐器的钢琴,通过在钢琴的刺之间插入物体来完成。
与此同时,在上世纪30年代,约翰·凯奇遇到了舞蹈编导兼舞蹈家Merce Cunningham并开始合作,两人的目标都是打破各自领域的模式并重塑创作。Cunningham帮助凯奇实现了对节奏的需求,凯奇向Cunningham介绍了利用图表来组织舞蹈和音乐的想法。他们的合作对音乐和舞蹈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成为凯奇创作方向的契机之一。Merce Cunningham是美国最有影响、最受争议的当代舞领袖人物之一,同时也是John Cage的伴侣,二人自1942年相识开始便合作至1992年John Cage去世。
黑山学院作为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美国自由精神庇护所”,对凯奇的影响也同样巨大。于1933年创立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艾西维尔市附近的黑山学院(Black Mountain College)仅存在了24年;虽位置偏远、规模不大,但却是以雅各布·劳伦斯、罗伯特·劳申伯格和德·库宁为代表的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以及桑迪·沙文斯基的多媒体戏剧、约翰·凯奇的实验音乐、坎宁汉的现代舞蹈诞生的摇篮。
约翰·凯奇曾作为黑山学院的灵魂人物用其艺术理论直接影响了美国偶发艺术和波普艺术的产生。凯奇在黑山学院期间曾听到了日本人铃木大拙(D.T.Suzuki)关于佛教及禅学的讲授并深受其影响。他开始认为宗教与艺术应是分不开的。凯奇对音乐形成的新看法则由Sarabhi告诉它的一段话中看出来:“To sober and quiet the mind thus rendering it susceptible to divine influences”。虽然凯奇曾表达出他不想把其工作归咎于禅宗,但是凯奇逐渐开始将禅学思想及心灵上具有无尽可能的“空”运用在创作中,把音乐作为与“空”与“无目的”的游戏;“认为生活只是生活本身,一切都要顺其自然,而无须刻意从混沌和偶然中寻找出什么秩序,由此成为了‘偶然音乐’作曲家的早期代表人物”。
▲约翰·凯奇《 4′ 33″》手稿 1952
凯奇的代表作“4分33秒”准确的印证了禅宗哲学对他的影响,他首次提出关于“空“的节奏结构概念,即“在作曲家划定的时间结构内,任何声音都可以投入到空的时间框架之中”。基于这一理论,凯奇最终创作了实验性作品“4分33秒”,使得 “无声”这一概念在舞台上得以实现。凯奇在这部作品中清空了节奏结构,让表演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坦然地拥抱所有最纯粹的、自然发生的音,在空的结构框架内所有的声音,包括无声,都可以成为音乐”。
此外,凯奇在其著名的“Lecture on Nothing”中反复强调掸宗中的“空”、“增懂”的境界:“我无话可说但我正说着因此这正是我所需要的诗意”。“Lecture on Nothing”也曾被收录在约翰·凯奇1961年出版的《沉默》中,“Lecture on Nothing”既是一篇不同寻常的讲稿,也有点像乐章,其全文被编排在一种有旋律感的结构中。在一场“Lecture on Nothing”的演讲中,凯奇说:“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如果一个人要创造有,他将会是无”。
如果说之前的作品凯奇已经逐渐开始打破音乐“声音”的界限,那么他在1959年创作的“Water Walk”则影响了表演艺术的概念;在1960年凯奇自己也登上了国家电视台上表演此作品。
在这一时期中,凯奇将生活场景移置进创作。在其70年代的另一代表作“0分00秒”中,凯奇将注意力更加集中在对行为过程的关注。于是“0分00秒”并没有作为纯粹的音乐创作而存在而是作为一个行为过程出现在大众面前。1965年,凯奇曾在博兰戴斯大学上演“0分00秒”。当观众步入博物馆时即被一阵嘈杂的噪音所欢迎,这些声音是来自于各个位置的扬声器。这些奇怪声音的来源便是凯奇,他坐在博物馆两层之间楼梯平台的一把吱吱作响的凳子上,用一台打字机写信,还不时地从杯子里喝上几口水。他的前面安装了与博物馆的音响系统相连的麦克风使得声音被即刻放大并充斥了整个博物馆空间。当凯奇写完信之后,音响装置关闭,演出结束。
由此,凯奇作品的性质已经属于行为艺术的范畴,“他在作品中极大限度地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距离拉近和抹平,在这个阶段,他迈出了离传统的音乐概念最远的一步,他几乎完全取消了原来意义上音乐构成的基本因素—乐音,打破了听音乐的习惯方式消解了观众的审美距离,最大限度地将音乐予以泛化”。“0分00秒”与他作品中出现的任何东西都不一样。这件作品不像原来的“4分33秒”,它不是一个物体,不是一个由沉默所衬托的东西,不涉及任何意义上的测量或音阶;也不涉及由偶然操作激活的系统;它不使用方法或符号来打开音阶可能性。“这首曲子根本不直接承认任何客观的声音世界,只有表演者的个人行为和放大的转化力”。
在凯奇无数次“打破”边界与“毁灭”音乐之后的60年代末到90年代,其创作风格开始逐渐向传统音乐回归。从音乐作品“Cheap Imitation”开始,“他明显表现出了对传统的可参考性的认可:‘有时候我们模糊了艺术与生活的区别,有时候我们又试图去分清它们。我们不能一条腿站立,得用两条腿站着。’于是他的作品又回到了有乐谱有音高的形式上来”。
▲约翰·凯奇《Not Wanting to Say Anything About Marcel II》37x61x37cm 1969
在此时期,凯奇也逐渐更加回归其早期学习多种科目的经验,作为一名喜好打破传统概念的音乐家,以及拥有黑山学院先锋经历的艺术家等多重身份的他也同时再次尝试实验性质的视觉表达。
——约翰·凯奇
▲约翰·凯奇《A Dip in the Lake》135.9x105.4cm 1978
▲约翰·凯奇《EninKa No. 11》61.9x46.7cm 1986
约翰·米尔顿·凯奇在1933年前就开始绘画,这是一种特殊的方法,不需要像音乐一样精确地控制约翰·米尔顿·凯奇的肢体。约翰·米尔顿·凯奇将部分作品寄给了他的老师考威尔。答复是一封“含糊不清的信”。约翰·米尔顿·凯奇后来解释说:“听我音乐的人比看我绘画的人多,对我的绘画说得更好。” 这就像是说,他是音乐界里画画最好的艺术家,而在绘画界里他是音乐搞得最棒的。不过最终约翰·米尔顿·凯奇还是决定专注于音乐而不是绘画。
现在看来约翰·凯奇的画作也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他的绘画即时随性,富有偶发性和达达主义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几代年轻人。他的艺术时常与他的音乐概念相结合,总是带来有趣的结果,他对音乐世界和艺术的独特见解,突显了他对各个创作领域的不可思议的影响力。
约翰·米尔顿·凯奇 (英语:John Milton Cage Jr.,1912年9月5日-1992年8月12日),美国先锋派古典音乐作曲家,勋伯格的学生,著名实验音乐作曲家、作家、视觉艺术家。1912年9月5日出生于洛杉矶。从1950年起,他的名声和影响波及全世界。1961年,他的演讲、论文集以一个意味深长的书名《无言》出版问世;从此确立了他作为当代一位主要的音乐理论家和美学思考家的地位。作为"机遇"(chance)音乐的代表性人物,他曾深受远东哲学、美学、尤其是佛学禅宗和中国《易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