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微信上做个APP?可能是个好主意

2016-08-30 dohn 萤火新媒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一个胖子的世界”(ID:we_the_people)

作者 | dohn

萤火新媒获得授权转载


前几天看到一篇《别开发 app了》(公众号:可能吧)非常认同,这半年业余时间参与了一个微信项目,于是产生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主要想表达两点看法:


1. 微信绕开了浏览器,成为了用户与手机“最佳接触点”;


2.行业对公众号开发的重视程度不够。未来有可能出现一批新的、有创造力的、完全基于微信的产品。




微信,用户与手机“最佳接触点”



关心手机电量的朋友,大概看到过下面这个界面。微信在我过去7天的耗电量占了55%,占据了我使用手机一半以上的时间。


(APP使用时长)


微信是一个超级app,在手机上的地位,如同PC时代的浏览器。


(说到浏览器对于PC的重要性,Google甚至专门推出了chromebook笔记本和chrome OS,系统里只有一个应用 :Chrome浏览器)。


什么样的应用,能称为最佳接触点?我认为需要有以下三点特征:直接面向大规模用户,用户停留大量时间,高可延展性。


这个最佳接触点,在PC时代是浏览器,在手机时代是微信。并且由于网络效应,微信的护城河要远远强于浏览器。


为什么PC和手机会有这样的变化?


原因在于:在手机上,用户一次只能操作一个APP。


即使PC上有QQ,用户最终还是会跳转到浏览器上浏览(比如邮箱、qq空间、新闻);而在手机端,用户每次只能操作一个APP,浏览器已经退而居其次成为内嵌,反倒是常常从手机浏览器跳转到应用。终于,微信可以绕开浏览器自立门户了。


最佳接触点的前两点特征:直接面向大规模用户,用户停留大量时间,对于微信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微信的高可延展性——公众号


用户在微信上要停留大量的时间,为什么还要用户跳出微信去使用和更新那些并不那么常用的手机APP?


事实上,手机上除了极少高频使用的APP,其他APP和PC上的网页应用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同样很少打开。




公众号,承载着微信“高可延展性”使命



在2016年1月《微信公开课pro》上,张小龙提到公众平台的出发点,并不是面向媒体和内容,而是“连接人与服务”。因此在订阅号之后又做了服务号,但后来发现,企业对于服务号的核心诉求,仍然是希望每月4次首屏触达用户。


在此背景下,张小龙提出了要做“应用号”。


张小龙:“推出应用号之后,用户关注一个公众号,就像安装了一个APP。平时这个号不会向用户发东西的,所以APP就会很安静的存在那里,等用户需要的时候找到它就好了。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让更多的APP有一种更轻量的形态,但是又更好使用的一种形态来存在。


并且,未来将通过云端技术,即便更换了手机,之前安装的应用也不会丢失需要重装。”


可以看出,微信对于应用号的主要定位是:面向开发者,连接服务,轻量级,足够安静,方便易用。


作为人机接触点的微信,拥有大量的用户时间,在连接用户与服务上有非常大的机会,同时也是开发者的机会。


所以,公众号承载着微信“高可延展性”的使命——“连接用户与服务”。


未来有可能出现一批新的、有创造力的、完全基于微信的产品。


公众号形态有订阅号、服务号、企业号以及尚未出世的应用号。其中订阅号是服务于媒体和个人的信息传播方式,基本不需要开发,服务号和企业号则服务于企业,提供了较多的开发接口。


根据笔者观察,大部分公司的产品只是将公众号作为一个营销渠道,少部分公司在服务号移植了原生APP的功能,更少的产品会完全依据基于微信自身特点进行产品设计。


我相信,未来公众号将不再是手机APP的配角,也不再是一个营销渠道或者简单的服务H5入口,有机会出现一批新的、有创造力的、完全基于微信的产品。


除了《别开发APP了》文中的Yoli口语外,笔者目前参与的微信项目也可以拿来一说。这个项目是关于交友匹配的,类似于国外的tinder,即互相喜欢才能匹配成功。


然而我们认为在微信上做这件事可以做得更好,原因如下(数据来自艾瑞《2016Q1中国网络婚恋行业季度监测报告》以及新闻报道):


tinder用户并不会每天打开,然而微信是每天打开的。


这也是过去婚恋网站的痛点:世纪佳缘的用户数1.4亿(至2015.8),月活用户数只有500多万,日活APP和PC用户却只有上百万,用户99%处于离线状态,于是,红娘这个角色就很有存在的必要了。



(红叶功能流程图)


上面是红叶功能流程图,可以看到红叶和tinder的产品流程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一个完全基于微信的交友匹配产品。


红叶的核心功能是:每晚20:00,通过算法为用户每天匹配1-2个有缘人,如果互相点赞,则匹配成功。从红叶后台数据也可以看到,基于微信的用户活跃度是异常高的,这也是让我越来越看好公众号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想体验红叶却非单身,记得体验后回复“关闭红叶”。瞧,这也是微信特有的一种产品交互方式。


智慧办公说走就走的飞行用微信开“洞”

做O2O不要瞎比较应用号要来了企业直播

5000万用户2年4个大坑微信停车场黑科技


购买《微信力量》送惊喜大礼,长按二维码进入购书通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