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贞千:令我仰止的“山”,我想征服的“山”

杭州检察 2021-04-27

一袭“检察蓝”,是矢志如初的法治信念,是公平正义的信仰航标;一颗赤子心,以怀抱星辰大海的热忱,去诠释果敢无畏的检察担当。风雨兼程中守护公正,草蛇灰线里探究真相,倾心写人生,岁月吐芳华。为展示杭检风采,讲述杭检故事,特推出“钱塘检事”专栏,选登优秀工作札记,分享检路历程。



今天推送杭州市检察院办公室干警王贞千的《令我仰止的“山”,我想征服的“山”》。从事文字工作后,她仿佛置身一个新世界,带着好奇心穿枝拂叶,跌跌撞撞,却又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只为翻越心中的那座“山”。

风雨兼程 | 守护正义

杭州市检察院办公室干警

现在萧山区检察院办公室挂职

王贞千


令我仰止的“山”,我想征服的“山”



我是一个文稿小白,从接触材料到现在不满一年,几乎每天都在和稿子打交道,努力安抚手下的每一篇材料,改造它,捋顺它,直至驾驭它,所以这是一个我与材料相爱相杀的故事。
初次接触材料,是一篇信息。那时候,师父坐在边上问我,你觉得这篇信息有什么问题?我使劲看了看,试图找出哪怕一个标点的错误,可是真的找不到。但是在师父眼里,却有很多地方可以完善。那是材料给我的第一个下马威,仿佛在说“你连我都看不懂,趁早转行吧”。

之后,便开启了我的学徒模式。说是学徒,不如说是“打字员”更为形象。因为每次写稿子,师父都会坐在旁边,以他口述我打字的方式,一篇篇地带我,一个文种一个文种地教我,既是让我熟悉各类文风,也是分享写作的要领。那段时间,我从个案、会议、经验、动态等各类信息的编校,学到会议讲话稿的整理,学到主持词、工作总结等综合文稿的撰写,林林总总。我学得很慢,也很吃力,因为对检察工作的不熟悉,对公文写作的不熟悉。可能也是性格使然,越是焦灼越是不得要领,越是不得要领越是焦灼,常常徘徊在退堂鼓的边缘,拼着一股再试试的劲儿撑着。也幸好,周边的人没有放弃我,反而给予了很多鼓励和引导。

等到我开始自己摸索着写了,是疫情期间。那时候从老家回杭,居家观察,所以便在家线上办公。和几个文字小伙伴一起,参与疫情防控专刊的编校。那段时间,基本上就是早上领取稿子,编个大半天,交稿、审核、修改、签发。从相对简单的个案信息编起,慢慢尝试复杂一些的经验类、动态类信息。从摸不着门路,梗着脖子硬编,到慢慢会编写一点点,慢慢懂得编校的方向,慢慢领悟有些词句放置的用意。虽然过程挺虐,但终于看到了些许的进步。也是那段时间,开始明白信息其实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特别是问题建议信息,如果反映得好真的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治理,这是文字的力量。


正式上班后不久,就开始见证人大报告的修改完善,真的是不到印刷前一秒,你都不会知道最终定下的那稿是什么样子。也是从校稿中学到,错误永远藏在你想不到的地方,所以再仔细都不为过。
4月底我就赴萧山区检察院挂职锻炼了。又是一个新环境,一个新的开始。从拘谨到放开,从陌生到熟悉,身边的人给予了我最大的帮助。还是文字工作,但有所突破的是,终于有幸参与了半年总结的起草和修改。前前后后个把月,经历了找材料找到眼瞎的素材挖掘阶段,经历了分门别类揉捏整合的写稿淬炼阶段,经历了修改修改再修改、完善完善再完善的改稿精修阶段,很锻炼,很成长。特别感谢一起写稿的姐姐,让我知道一篇生硬的初稿是如何向语言凝练、详略得当的成稿蜕变的。回顾我和材料的一次次相遇,总是从磨合开始,以相爱结束。有过绞尽脑汁、灵感枯竭,有过火急火燎、急于求成,但还好,成文后的欢喜可以将之前的所有焦虑一键全消。

我为什么选择写材料?


写材料是苦的、累的、孤独的,我一开始就知道。因为,刚一进门的时候,师父就打过预防针:你要做好“一头扎进去”的准备。
刚开始的选择,带了很多理想主义、浪漫主义。因为,《菜根谭》里说,文章做到极致,无有他奇,只是恰好。所以,想看看什么是极致,什么是恰好。因为,村上春树说,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因为,山本文绪说,极致的幸福,存在于孤独的深海。
现在的笃定,是看到现实之后对公文之美的领悟,对能够驾驭公文之美的写手的崇敬。

有句话说,了解技术的难度后才能理解美。以前我是没法欣赏公文的,因为我喜欢散文的不规则,喜欢诗的忧伤和华美,而公文是严谨的,相对工整的,就像笔挺的西装。但是在明白它的剪裁后,才能领悟,粗看之下的板正,实则是严肃,是认真,是精准,是妥帖,是每一个词语都出现在正确的语境下,每一个标点都安置在正确的位置上。师父说,在发文前,他都会一遍一遍地校对,有点像强迫症。我觉得,公文值得,因为它是公文。

然后我发现,其实公文也有可爱的一面,那是规则中的不规则,不变中的小变式。每个类型的公文在措辞上都是有些许变化的,每篇公文都有自己的骨架、血肉和特点,就像个性不同的人。它们会因为写作背景的不同、行文内容的不同、发文对象的不同、所用场合的不同,呈现不同的个性。其实我大多数时候无法辨别这些个性,因为水平不够,写的不够,但偶尔灵光乍现的时候,能够看到个中的些许变化,所以我知道公文也是很有趣的,它在静静地等你发现。


当然,在写材料的路上,我才刚刚起步,需要学习的还有太多太多,不知道还要跨过多少个障碍才能真正上手,但是我不后悔。
想起一个故事。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被问及,为何想要攀登珠穆朗玛峰,他说:“因为山就在那里。”
是的,因为我的“山”也在那里。


编辑 | 方利利

往期精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