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制报整版!杭州检察的精品案件这样炼成
今天,《浙江法制报》头版导读,05版深一度以《杭州检察:精品案件这样炼成》为题,整版报道我院工作。
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杭州检察:精品案件这样炼成
疫情防控期间,杭州检察机关24小时“云办理”全市首例涉疫口罩诈骗案;面对网络谣言、网络诽谤,依法介入“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对造谣者勇敢“亮剑”;命案攻坚,在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高质高效办理12起陈年命案……过去的2020年,对杭州检察机关而言是迎难而上,勇当“狙击者”“保障者”的一年,也是面对一系列大要案、难案,砥砺前行、勇攀新高的一年。
这一年里,对标“重要窗口”“头雁风采”的定位,杭州检察机关围绕“品质检察”内核,持之以恒培育精品案件,努力在一个个案件中守护公平正义,捍卫司法威严。杭州检察机关办理的3起案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盛春平正当防卫案被写入2020年度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41个案例入选浙江检察2020年度刑事、民事、行政、刑事执行检察等精品、优秀案例。杭州市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工作绩效评价中实现“三连冠”。
久久为功打造“精品案件”
身处省会城市,案件量大、新类型案件多、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多一直是杭州检察机关面临的重要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办出精品案件?
杭州市检察院的答案是,在精细化上下功夫,在常态化上做文章。
早在2018年,杭州市检察院就推出《关于做好精品案件培育工作的十条意见》,从因案制宜、重点培塑、精细化办案和加强总结转化等方面入手,加大信息共享交流,细化压实责任,上下联动协同,将对精品案件的培育落实到执法办案的每一个环节,提升每一名检察官的“精品意识”,深耕细作,精益求精。
循着打造“精品案件”的路径,杭州检察“精品案件”培育计划不断升级。以刑事检察为例,2020年,杭州市检察院出台提升公诉质效“二十条意见”,依托提前介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大控方”格局的构建等,实现案件办理高效运转、检察机关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公诉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在具体实施中,通过提前介入案件化办理、层级审核指导和简案快办、繁案精办等举措,加强办案质量和效率的管理,并将质效管控贯穿到提前介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办案的全流程,进一步提升办案质效,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在杭州检察机关的精心培育下,2020年,杨某某等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叶某某等人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案、琚某某盗窃案等3件案件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黄某、倪某某走私毒品案等一批案件获评省级精品、优秀案例。前不久,在最高检公布的2020年度十大法律监督案例中,杭州“女子取快递遭诽谤案”入选。该案中检察机关支持被害人“自诉”转“公诉”,是网络领域综合治理的首个案件,影响深远。
命案攻坚捍卫公平正义
如果说依法办理社会高度关切的热点案件是杭州检察机关对民声民利的有力回应,那么,12起陈年命案的办理则显示了他们面对疑难复杂案件的勇气、智慧和依法惩治罪恶、捍卫公平正义的决心。
下午6点,已过下班时间,但全国优秀公诉人、杭州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李佳吟的办公室里依旧繁忙,她和助理正端坐案前,一帧一帧地回看着审讯的同步录音录像。
随着命案积案攻坚高潮迭起,一起起陈年积案陆续移送审查起诉,这样一边看案卷一边同步审查录音录像的状态,几乎贯穿了她和同事们的整个2020年。
楼某某故意杀人案,案发于1997年。当年,48岁的楼某某与小他4岁的徐某某来到杭州江干区彭埠镇某村一池塘边搭棚养猪。养猪的钱是借的,同居在简易窝棚里的两人经常为钱吵架。当年9月1日晚,两人再一次争吵后,楼某某收拾好被子、草席等装上三轮车准备“离家出走”,但走出不远又气呼呼折回头……第二天,徐某某的尸体在池塘里被发现,而楼某某已不见人影。这以后,楼某某隐姓埋名一路逃窜,直到去年5月被杭州公安抓获归案。
楼某某归案后对自己的作案动机、经过等供认不讳。但时隔23年,由于当年鉴定技术水平有限等客观原因,这起案件和很多陈年旧案一样存在客观性证据欠缺等难点,甚至当年的一些证人都已过世。
针对这些问题,李佳吟在批准逮捕阶段即全面审查,对可能影响案件事实、定罪量刑的内容一一提出进一步收集、补强相关证据的意见建议,引导侦查,同时通过法医等专业技术人员辅助,加强对技术性证据、结论的审查。此外,她还借助对同步录音录像的审查,从细节中抽丝剥茧。
通过变“被动”为“主动”、扎实细致的审查和公检高效对接,该案在一个半月内提起公诉。
2020年12月7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审理采纳了杭州市检察院指控的事实和罪名,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楼某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专案专办”亮剑网络治理
身处“互联网之都”,杭州检察机关主动作为,为精准打击网络犯罪、推进网络空间治理贡献出检察力量。
去年3月,着眼网络犯罪的专业化难题,杭州检察机关决定成立一支专门打击网络信息犯罪的“特种部队”,以专治专。杭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牵头组建,首批33名成员迅速集结。他们来自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都是理论功底扎实、办案经验丰富的检察干警。平时,他们分散在各自岗位,一旦遇到涉网疑难案件,便合力攻坚。
去年8月27日,由杭州市江干区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全国首例“微信解封”入罪案开庭审理。在检察机关的有力指控下,法院当庭宣判,帮助他人解封微信账号的高某、张某因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分别获刑。
谈及办案之初的感受,检察官潘颖颖坦言,因为是“全国首例”,完全没有判例可以借鉴,她当时一度陷入迷茫:“微信解封并不是司法解释里明列的行为,该行为能否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作为“特种部队”成员之一,潘颖颖立即向“总部”求助。团队领衔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杭州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桑涛第一时间解答了她的疑惑:“这两年网络诈骗发展迅猛,催生出一系列黑灰产业链,微信解封就是其中之一。严厉打击该类黑灰产业,对破坏整个犯罪链条、从源头上打击上下游网络诈骗犯罪意义重大。”
第一道“关卡”破解后,潘颖颖又依托“特种部队”通过电子数据勘验等检察技术手段夯实相关电子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全国首例微信解封案最终顺利公诉并获判。
立足惩治网络犯罪,保障杭州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杭州检察机关还通过“智库”建设、加强检警联动、建设网络犯罪与智能辅助系统等方式,打造惩治网络犯罪的杭州检察模式。
在专案机制的作用下,杭州检察机关依法办理了全国首例“组织刷单炒信”案、全国首例“打码撞库”案等一批“全国首例”案件,为惩治网络犯罪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中,全国首例“打码撞库”案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周某某、尤某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和林某某等8人非法经营案入选最高检“推进网络空间治理”典型案例。
编辑 | 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