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通货膨胀事关民心向背

周洛华 人大重阳 2020-09-01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人大重阳”

本文大概3100字,读完共需4分钟

作者周洛华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本文为独家首发。



物价指数上涨了。


经济学家们又出来讲话了。即便把电视机调到静音,我仍能从任何一个正在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的口型上,猜出他可能说的话:“物价上涨是暂时的,季节性的,温和的,健康的,一次性的,事件驱动的,不可持续的,完全是由生猪疫情这个不可抗力因素决定的”。

图源:国家统计局

我在读本科的时候,正值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那段物价快速上涨时期。我的老师是这样对我说的:“通货膨胀特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政府为剥削劳动人民而采取的一种货币工具,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本不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只可能出现物价上涨”。

我后来一直记住了老师的这段话。每当有经济学家说我国的通货膨胀很温和很健康的时候,我就提醒我自己,尽量不要犯他们那样的“两条路线”和“两个阵营”的错误。无论这个月的CPI涨幅有多大,这都不是通货膨胀,这只是物价上涨。

经济学家们还有一个观点和我有分歧,他们认为,“拿掉猪肉,就是通缩”。这就相当于中国足协雇佣的评论员在中国队1:2负于对手之后说,“其实,拿掉那两个失球,中国队以1:0小胜叙利亚队”。评论员还可以进一步说,“全场比赛中国队局面占优,控球时间更长,完全占据了主动”,“最终比赛的结果完全是境外反华势力操纵下产生的”,“中国队长期不能进入世界杯完全是西方敌对势力一手炮制的阴谋,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崛起,把占全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长期排除在世界杯之外是一场反人类的阴谋”。鼓吹到这儿,差不多就该打住了,因为大家都明白了这其实是在说笑话。

我觉得,无论CPI涨跌幅度是多少,经济学家都不能将某一个涨幅设置为通货膨胀线,或者将某一个跌幅设置为通货紧缩线。尤其不能将通货膨胀当成是一组标的物的价格涨幅的算术加权平均值。这个思想很脱离实际,很像机械唯物论的观点,持有类似观点的经济学家应该好好读一读列宁同志的《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

通货膨胀在我看来,是“经济运行效率下降综合症”,这种病的症状之一就是物价上涨。这是这种病最直观的症状(你也可以学着经济学家的口吻,管它叫做:指标或数据)。除此之外,这种病还有许多其它症状,有些症状甚至被错误地当成了病因,比如:货币投放量。我倒是无意替央行开脱,不过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央行只是被动地投放货币,以便追随因通货膨胀而产生的巨大货币需求并掩盖通货膨胀的其它症状。其它症状主要就是:效率低下,浪费惊人,福利开支巨大,财政纪律松弛,社会道德体系崩溃,贫富差距扩大等等。但关键在于:效率低下。

当一个微观的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原材料上涨的压力的时候,它只能被动地提升产成品价格,否则它就会被负的毛利率侵蚀掉。正常情况下,企业能够克服和消化原材料涨价压力,手段就是:竞争上岗,优胜劣汰,末位淘汰,激励机制到位,技术革新,管理优化,保持竞争压力。一旦国有企业开始丧失市场竞争力、改进技术的动力、提升效率的压力,很快,物价就会起来。而且一旦物价开始成批地起来,全社会就会丧失竞争动力,丧失改进效率的动力。就会出现:卖菜包子的大妈也开始追随猪肉一起涨价了。因为大家发现:不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不需要提高产品质量,不需要改善客户体验,就可以利用大家害怕明天进一步涨价的心理在今天就赚到钱。这就是通货膨胀综合症的根本:全社会丧失了改进效能、提升效率、改善效果的动力、压力和激励。

那么,国企怎么才会陷入这样的状态呢?问问撒切尔夫人吧!她对国企动过大手术。当时的英国(1980年代)被称为“欧洲的病人”,物价失控,财政赤字失控,工会无节制的罢工和加薪要求,政府为讨好选民而作出无约束的福利承诺。她的手术刀直插英国的国有企业,只有提高了企业效率才能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才能稳定物价,才能平衡预算。但是怎么才能解决企业的效率问题呢?或者说,英国40年前的国企改革攻坚战是怎么打的呢?没有方案,只有撒切尔夫人本人的一句话,我相信是大实话,“回归常识”。把企业当成企业,让市场重新运转,让企业在市场中求生存、谋发展、找机会。政府不要取代市场去帮助企业做决定,去杠杆也好,去库存也好,去产能也好,无论什么加法和减法,都要企业自己承担决策后果,要激发企业活力,就要让企业自己面对市场。

有一项纪录是撒切尔夫人保持的,342名英国经济学家联名投书报纸,声明她的经济改革方案违反了经济学原理。这项纪录至今未能被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所打破。当然,有些国家的政府很可能保有着另外一项纪录,即无论他们出台什么政策,全国至少有342名经济学家可随时面对报纸和电视宣称这项政策完全符合经济学原理。撒切尔夫人这样答复经济学家们的质疑:我从小在父亲的杂货铺长大,我知道经营者面对什么样的压力,因此,我很怀疑这些经济学家是否愿意用自己钱来担保自己说的话。

英国治理通胀的关键是国企改革而不是货币紧缩政策。国企改革的结果是让市场重建了道德:只有死心塌地搞科研,兢兢业业摸技术,勤勤恳恳抓生产,精打细算过日子才能经营一家企业,才能在市场上生存下来。企业不再依靠国企背景,从政府手里拿到大量的订单,生产一堆根本没有用的东西,这些订单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让工人(准确的说,是工会成员)有事情可做;企业不再能够“胁迫”那个盘算着选票稳定的政府,去给自己弄到更廉价的银行贷款和更多的财政补贴。这一切都没有了。于是,通货膨胀消失了。

通货膨胀不是货币现象,货币超发只是这种病症的症状之一。通货膨胀只会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从而使得社会原有的道德体系土崩瓦解。一个人不能再依靠勤勤恳恳地工作来获得社会地位了,他应该想方设法借钱炒“XX”(资产价格狂奔)。一般来说,社会上那些勤勤恳恳的人,往往胆子很小,不太敢借钱,不太敢做投机生意。那些胆子很大的人,往往游手好闲也愿意炫耀财富和成功。这下可好,当通货膨胀统治社会的时候,原来遵奉那些社会道德的人就降低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原来社会道德谴责的人就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整个社会就被通货膨胀撕裂了。贫富差距扩大只是表面现象,核心是整个社会的原有的激励机制瘫痪了,人们突然发现自己原有的道德体系,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只会给自己带来贫困和羞辱。于是,在1930年代的德意志,人们就开始发泄仇恨,报复那些无辜的犹太人。萨特说的好,世界上根本就没有犹太人,是反犹主义者创造了犹太人,即便没有犹太人,他们也会找到一个发泄对象。我是研究货币史的,我的《货币起源》说的很清楚,没有哪一次通货膨胀是温和的,是以软着陆结束的,是刺激经济的,是有利于社会的。通货膨胀就是让人们对纸币产生怀疑,对政府产生埋怨,对生活产生焦虑,对社会产生不满,对未来产生不安。古今中外的历史告诉我们,通货膨胀就是民心向背。

《货币起源》(周洛华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我还得替我们人大重阳插播一条重要的广告——相信我,坚持读完这条广告只会对你有利。

负利率正在撕裂这个世界,这是人类进入纸币时代一百年未有的变局。一部分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负利率社会,他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资产价格体系都相应得到重估,他们的金融机构和社会保障体系也正在或必将重建。全世界剩下的其它国家和地区,将来一定会分成两类,一类是保持定力顶住压力继续沿着目前的经济运行模式走下去,进入高速通货膨胀的阵营;另外一类则被迫调整社会福利政策,推行国有企业改革,落实金融体系改革,从而实现货币币值和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稳定,这类国家会进入零利率乃至负利率的阵营。欲知详情,请关注人大重阳的公众号。毫不夸张地讲,我们潜心做这方面研究已经很久了,即将公布一批研究成果。敬请期待!

推荐阅读

【独家】呼吁中美签署《太平洋宪章》奠定世界新秩序
【负利率专栏之一】十年负利率,下个十年还为新常态?【深度】涨跌事关兴亡——参加第七届中俄经济对话会侧记

【锐评】上帝是我的副驾驶——评电影《决战中途岛》

改革的时间是人民借给我们的

长按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并附带官微二维码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

 

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人大重阳聘请了全球数十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旨在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人民。目前,人大重阳下设7个部门、运营管理4个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