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泛生子私有化后,能再续辉煌吗?

小时光 药渡 2022-10-11

来源:药渡
撰文:小时光    编辑:丸子

上市两年后,基因检测中概股公司泛生子选择退市。8月22日,泛生子发布公告称,已收到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王思振个人发起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将以每股美国存托股(ADS)1.36美元的现金收购公司已发行的所有普通股,该价格相比于发行价跌去91.5%。以该私有化价格计算,泛生子退市的市值为1.41亿美元,约9.6亿人民币。

1

上市两年后,

为何私有化?


2015年,王思振创立了泛生子,旨在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实现癌症精准诊断。“泛生子”一词来源于达尔文的“泛生论”,是“基因”一词的真正来源。公司的名字,直接阐释了业务的基础,通过基因科技赋能医疗。

泛生子以体外诊断(IVD)技术和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DT)为基础,并衍生了三大主要业务:癌症诊断监测、癌症早期筛查以及药物研发服务,主要产品包括肝癌检测产品HCCscreen、泛癌症分子诊断解决方案OncoPanScan以及新冠检测试剂盒等。

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进入癌症精准医疗领域的基因科技公司,赴美IPO前,泛生子在市场上就已备受关注。2016年,泛生子完成了总额1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2018年,完成总额4亿人民币的C轮融资。2019年,完成总额5亿人民币的D轮融资。2020年6月19日,泛生子在美国纳斯达克实现上市,以16美元/ADS的定价发行1600万股ADS,募资总额2.56亿美元,募资净额约为2.35亿美元。

然而,好运没能一直持续。在2021年3月达到31美元/股的巅峰之后,泛生子的股价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至今年8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仅剩下1.15美元,较最高点已经跌了95%以上。对此,王思振在内部信中的解释是:“2021年以来,中概股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公司股价造成了剧烈波动。”

再者,2019年至2021年,泛生子营收分别为3.23亿元、4.24亿元、5.32亿元,从营收业绩上来看,貌似很可观。但是,业务发展迅速的同时,研发、销售的投入也在加大,造成了亏损局面,好在亏损额正在大幅收窄。2019年—2021年,泛生子归属公司股东净亏损分别为6.76亿元、30.69亿元和4.96亿元。

和许多Biotech一样,泛生子需要现金补给来维持公司运营。但是在经济遇冷的大环境下,再加上中美摩擦加剧等因素:今年5月初,泛生子等9家医药健康类中概股公司被SEC列入第六批“预退市名单”中。按照《外国公司问责》,如果这些企业连续3年使用未经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审查的审计机构,就有可能面临被退市的风险。一系列因素导致美上市中概股募资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内忧外患下,泛生子发起私有化邀约,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2

股价下跌,

肿瘤早筛还是一个好赛道吗?


泛生子主要通过IVD和LDT两种模式盈利,也就是向医疗机构销售检测试剂盒,或直接提供检测服务。这也是当前国内大部分检测企业的经营模式。

IVD模式下,泛生子的战略是以肝癌这一单癌种作为突破口,并基于Mutation Capsule技术(一种基于cfDNA和蛋白标志物的液体活检方法)推出HCCscreen,旨在从乙肝抗原(HBsAg)阳性的高风险人群中识别肝细胞癌(HCC)。 

HCC与HBV感染高度相关,中国大约有7390万HBV携带者,这意味着HCCscreen的巨大市场潜力。

HCCscreen可实现cfDNA点突变、插入缺失突变、HBV病毒整合等肝癌常见突变的精准检测。截至2021年2月,在对1615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的随访数据显示,HCCscreen实现了88%的筛查灵敏度与93%的特异性,这是肝癌早筛前瞻性队列最新大规模研究,而且从此次公布的数据来看,不论是样本量还是灵敏度、特异性数据,泛生子开展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都处于同类研究领先地位。HCCscreen获得了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此外,泛生子在渠道上也多番布局,通过医院、政府民生项目、体检机构、“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合作路径实现HCCscreen的落地应用,努力覆盖更多肝癌高危人群,实现科学防癌,把握精准治疗的黄金期。 

LDT模式下,根据不同肿瘤患者的不同需求,泛生子已经根据Panel大小和不同瘤种,构建了一组适用于不同应用场景的产品系列。所有这些技术和产品构成了泛生子在LDT服务方面的布局,并且在细分瘤种的布局上,非常有自己的特色。比如泛生子的拳头产品——Onco PanScan,适用于所有实体瘤患者,包括新诊断的患者,耐药患者和疾病复发患者,可以为患者提供点突变、插入、融合蛋白、TMB(肿瘤突变负荷)、MSI(微卫星不稳定性)等全方位的评估指标。

泛生子曾在招股书中表示,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中,研发工作主要集中在涵盖肝癌,肺癌和消化道癌症的早期筛查上,并预计将以IVD产品的形式进行注册,其中肺癌和消化道癌研究已被列入科技部国家重大专项。

泛生子的产品质量过关,二级市场却不买账;与此同时,美股市场上,与泛生子同期上市的燃石医学股价甚至脚踝斩,8月24日的收盘价为2.66美元,比最高点时跌去了90%以上。这是为何?

业内普遍认为,肿瘤早筛产品目前市场接受度不高,早筛意识不够普及,这是全行业都无法回避的事实。除此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产品的支付难题。

以美国肿瘤早筛明星公司Grail为例,其泛癌种早筛产品定价是950美元,售价不菲。在招股书中,Grail对于支付方进行了明确的测算:公司预计支付群体分为三类,医保、商保以及个人。其中医保是最主要的推动方,对应的人群为2700万人;其次是商保,对应的人群为2400万人。而真正由医生推动的个人付费群体,其实是最少的,仅有100万人左右。理论上,如果基于全面覆盖的商保和医保,Grail产品的推广并不会有太大障碍。根据Grail招股书,在推出早筛产品之前,公司已经与部分支付方签订了几单合同。

而再看国内,目前所有的肿瘤早筛产品都还没有纳入医保,需要个人自费支付,这一商业模式,显然举步维艰。

那么肿瘤早筛还是一个好赛道吗?

毋庸置疑,早筛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会有很大帮助。Grail曾在招股书中明确列出了基于自己研究的真实数据:如果引入其早筛产品作为常规检查手段,可以降低39%的死亡率。根据《Journal ofPolitical Economy》和美国劳工部的计算显示,癌症的死亡率每降低1%,带来的经济价值大约是6950亿美元。

由此可见,肿瘤早筛的社会价值是巨大的,也侧面反映了这是一个潜力赛道。一旦肿瘤早筛解决了支付难题,市场接受度提高,其前景不可预估。

3

泛生子私有化后

能再续以前的辉煌吗?


在医药领域,以先声药业、三生制药、诺康生物、药明康德等为代表的医药公司曾有过一次在美上市中概股私有化风潮。其中药明康德最为成功。2015年,药明康德从美国纽交所退市完成私有化,2018年回到A股上市,目前市值已从当时的33亿美元来到了如今的4500亿元。

泛生子私有化后,再上市可能性比较大,至于是回A股还是去港交所上市,尚未可知。而在哪里上市,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其能否再续以前的辉煌,主要取决于国家对肿瘤早筛产品的支付政策,以及现阶段泛生子如何降本增效,打磨产品。泛生子后续将如何发展,我们持续关注。


参考:

1.https://www.sec.gov/Archives/edgar/data/1782594/000110465922093044/tm2224264d1_99-1.htm;

2.《泛生子登陆纳斯达克,全球最大规模癌症精准医学公司上市项目达成》,测序中国,2020-06-20;

3.《股价暴跌,IVD产品能拯救亏损加剧的泛生子吗》,深潜健识,2021-12-07.



*药渡媒体商务合作扫码添加



药品召回面面观:你遭遇过问题药物吗?

研发人必读:创新药研发全流程梳理

基因书写——揭开TESSERA公司的神秘面纱

康方生物2022H1业绩:PD-1半年卖3亿,PD-1/CTLA-4双抗强势开局

浅谈国内新药加速上市政策




点击"阅读原文",随时掌握行业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