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盛医药2022H1:专注细胞凋亡,商业化首战超预期,自我造血能力强

小时光 药渡 2022-10-11


来源:药渡

撰文:小时光    编辑:丸子



近日,亚盛医药公布了2022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亚盛医药现金流持续改善。截至2022年6月30日,亚盛医药货币资金约为17亿元,与2021年年末基本持平。其中公司收入录得9576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36.9%,主要来源于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的销售、专利知识产权许可费收入及服务收入的贡献。奥雷巴替尼从2021年11月获批上市至2022年6月底,共实现累计含税销售额9593万元(未经审计含增值税金额)。

从这一表现来看,奥雷巴替尼全年销售额大概率会超过不少券商此前预期。那么在资本寒冬下,一直坚持做原创新药的亚盛医药为何能取得逆势增长?其做对了什么,又坚持了什么?

1

奥雷巴替尼上市

亚盛医药开启“自我造血”时代


2021年11月25日,国家药监局批准亚盛医药子公司顺健生物研发的三代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商品名:耐立克)上市,用于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并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或加速期的成年患者。奥雷巴替尼是全球第二个、中国第一个上市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也是亚盛医药的首款获批上市药物。

慢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肿瘤,费城染色体或BCR-ABL融合蛋白的表达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一代BCR-ABL抑制剂及后续推出的几种二代药物对CML的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益,但靶蛋白突变介导的获得性耐药一直是CML治疗的主要挑战。BCR-ABL-T315I突变是常见的耐药突变类型之一,在耐药CML中的发生率高达25%左右,目前上市的一二代ABL抑制剂对其均无效。

唯一上市三代ABL抑制剂帕纳替尼虽然对T315I突变耐药有效,但血栓等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该药物被FDA黑框警告,并且没有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奥雷巴替尼的上市将极大缓解T315I突变耐药CML患者的临床治疗。

从2008年立项,到2021年获批上市,奥雷巴替尼前后经历了13年时间。这也是亚盛医药坚持做FIC药物的一个缩影。除了血液瘤外,亚盛医药也在大力推进奥雷巴替尼在其他适应症的拓展。当前亚盛医药正在国内开展一项奥雷巴替尼用于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I期临床研究。

作为亚盛医药第一个获批上市的产品,奥雷巴替尼的商业化至关重要。截至今年8月26日,亚盛医药已经建立了约100多人的商业化团队。而且公司正在为奥雷巴替尼纳入医保做准备,今年7月底已递交了申请资料。

另外,亚盛医药选择了与信达生物合作,共同商业化奥雷巴替尼。根据财报信息,截至上半年奥雷巴替尼在中国CML潜在市场已达成80%的覆盖率,包括800家医院。双方计划在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进一步增加覆盖至1200家医院。

由此可见,奥雷巴替尼在商业化元年取得亮眼成绩不是没有原因的。作为亚盛医药的首款商业化产品,奥雷巴替尼的成败不仅决定着亚盛医药能否在国内市场站稳一席之地,也是其向外界证明自身能够通过产品销售实现自我造血的关键所在。

2

采取NPP模式

加速实现全球化进程


在打造国内合作共赢道路的同时,为了拥有更多的途径来落地奥雷巴替尼,亚盛医药也在积极寻找海外合作。今年8月,亚盛宣布与Tanner Pharma集团共同启动了一项创新的指定患者药物使用计划(NPP)。该项目将在奥雷巴替尼尚未获得上市许可的区域为指定患者提供使用该药物的机会,计划覆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NPP模式的路径类似于国内的“博鳌乐城模式”——对海外已经批准的中国还未上市的药通过博鳌乐城先行先试进入中国。与传统的注册上市路径不同,“博鳌乐城模式”可以在治疗过程中收集真实世界的研究数据来进一步支持上市。

Tanner Pharma是一家专业的医药服务提供商,促进患者可及性,并向世界各地的患者提供拯救生命的药物。该公司与非政府组织(NGO)和制药公司合作,通过强大而合规的分销网络为不同国家提供药品。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中国的博鳌还是国际的NPP模式,所涉及的临床急需药物是有定价的,需要患者具备一定支付能力。亚盛医药采取NPP模式,既拓展了国际市场潜力,也促使全球患者与中国患者同步使用亚盛的全球创新药,加快国产创新药企实现从中国原创走向世界的“国际化节奏”。

3

专注细胞凋亡领域

构建坚实专利壁垒


当前虽然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已经进入规范化阶段,但企业仍然面临着同质化竞争问题。与其他药企不同的是,亚盛医药没有进入目前国内热门的研发领域,其在管线开发上更专注于细胞凋亡这一机制下的多个潜力靶点。

亚盛目前的管线中拥有七款临床阶段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覆盖了肿瘤、病毒性肝炎、眼科等存在巨大未被满足医疗需求的疾病领域。其下一个重磅产品BCL-2抑制剂是全球第二个进入注册性临床的同类产品,被行业认为有Best-in-class的潜质,也在上半年取得诸多里程碑。在复发/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r/r CLL/SLL)、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r/r NHL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套细胞淋巴瘤(MCL)、多发性骨髓瘤(MM)、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等多个适应症上取得进展。截至目前,该产品正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及欧洲进行19项Ib/II期临床研究。

APG-115是一款MDM2-p53抑制剂,具有first-in-class潜力。在报告期内已获美国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证,并首获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截至目前,亚盛医药共获得2项FDA快速通道资格认证、15项FDA及1项欧盟孤儿药资格认证,继续刷新中国药企纪录,彰显公司全球化创新能力与水平。

公司在高效推进在研产品全球化的同时,也在坚持布局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为研发保驾护航。截至6月30日,亚盛已在全球申请了600余项专利,205项专利获得授权,其中约148项为海外授权专利。

作为聚焦原始创新、处于细胞凋亡通路新药研发的全球最前沿的公司之一,亚盛医药的在研产品令人瞩目。细胞凋亡是相对小众且风险较大的药物开发领域,由于门槛较高,该赛道布局玩家较少,因此注定是一条难走的路。不过由于细胞凋亡机制的特殊性,其靶向药物具有单独成药和联合疗法的潜力,天花板较高。因此一旦突破瓶颈,迎来的将是巨大收获。



参考:

1.《亚盛医药2022年上半年收入9676万元,同比增长636.9%》,健闻君,2022-08-28;

2.《13年磨一剑,三代“格列卫”上市后,细胞凋亡王者亚盛医药的下一站在哪?》,E药经理人,2021-12-24;

3.《Biotech寒冬一年,看亚盛医药的变与不变》,丰硕创投,2022-08-27。


*药渡媒体商务合作扫码添加



基因书写——揭开TESSERA公司的神秘面纱

康方生物2022H1业绩:PD-1半年卖3亿,PD-1/CTLA-4双抗强势开局

浅谈国内新药加速上市政策

泛生子私有化后,能再续辉煌吗?

【重磅】肿瘤部位的适应性免疫抗性AIR:机制和未来展望




点击"阅读原文",随时掌握行业动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