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第24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财智世界 2024-01-09










【摘要】2014年7月, 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电信运营商出资设立大型通信铁塔基础设施服务企业——中国铁塔, 开创了网业分离和管网资源集中统一建设与运营的又一典范。本文研究了中国铁塔的组建模式, 阐释该案例对我国国家级战略管网建设的借鉴意义;结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规定, 分析组建过程中美国证监会质疑三大运营商的主要会计问题, 即当中国铁塔增发股份的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时如何核算三大运营商付出基站资产和取得股权的交易并确认相关损益, 以及我国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如何提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就三大运营商对所涉注资业务会计核算的恰当性发表意见, 最终促成美国证监会监管争议的消除, 为中国铁塔上市扫清了障碍。三大运营商在中国铁塔股份比例、对中国铁塔注资模式,以及它们与中国铁塔的长期业务关系、引入中国国新作为战略投资者等的设计,对类似战略性国家管网公司的组建和上市以及战略型国企改革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三大运营商对注资业务的会计处理表明, 在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下需要针对复杂的交易进行综合判断, 制定恰当的会计政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为回应中方的请求而发表及时和明确的意见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中“趋同是一种互动”原则的生动写照;此案的成功了结充分证明了政府部门和监管机构确保国有企业按市场原则和相关法规规范运作的重要性。【关键词】国家级战略管网;国企改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长期股权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计量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 对中国的会计发展也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学术界和实务界应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会计发展中的方向性问题, 其核心是中国会计要不要有自己的国家特征, 走出一条有别于西方的中国式会计发展道路。我们需要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现象及中国会计的应对之策加以审视。培育、形成并坚持中国会计的国家特征, 以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作为政治方向,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方针,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作为哲学遵循, 以向使用者提供切实有用的会计信息作为核心追求, 继续施行并完善现行会计管理体制, 应该是中国会计发展最为正确的对策选择。【关键词】会计;国际趋同;国家特征;对策选择


【摘要】保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期新股破发现象频频发生, 严重损害了中小股东的权益。此轮破发是源于承销商和大股东有意定高价圈钱的“贪婪”还是源于询价机构盲目追随市场热点的“冲动”?本文以2019 ~ 2022年IPO的发行数据为例, 实证检验注册制下新股破发的影响。研究发现:“贪婪”动机主导了新股破发, 具体来说, 作为中介的承销商和作为发行主体的大股东越“贪婪”, 其主导的公司新股破发的可能性越大, 进而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伤害也越大。本文的结论丰富了IPO定价领域的文献和对注册制改革经济后果的理解, 为政策制定者完善制度性约束提供了微观证据。【关键词】新股破发;承销商;大股东;IPO定价




【摘要】在企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 研发是企业创新的源泉, 但由于其复杂性和产出的不确定性, 如何对研发项目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是企业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以A企业为研究对象, 首先在分析其研发项目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评价侧重点失衡、绩效考核主观性较强等问题的基础上, 设计了研发项目绩效评价的流程和方法, 并从项目投入、项目过程管理、项目产出以及项目预期效果四个方面建立了研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CART决策树算法构建了研发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模型的训练以及模型结果的分析, 结果表明项目过程管理对A企业研发项目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CART决策树算法;研发项目;绩效评价;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文基于资本市场与企业财务决策之间的联动关系, 研究投资者异质信念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影响路径。研究表明, 投资者异质信念通过“融资成本效应”而不是“流动性效应”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 媒体关注能够强化这种促进作用。融资成本效应的发挥在不同融资约束程度的企业中存在差异, 融资约束程度越高的企业, 融资成本效应发挥得越明显。拓展性检验发现, 相比常规式创新, 投资者异质信念通过融资成本效应更多地促进了探索式创新, 最终提升了企业价值。 【关键词】异质信念;企业创新;流动性效应;融资成本效应


【摘要】稳定持续的资金供给对于企业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研发资金供给既有赖于内源融资, 又离不开外源融资。本文研究了研发支出资本化是否有助于吸引外源融资, 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第一, 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外源融资作用, 研发支出资本化可以通过降低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来吸引外源融资, 从而提升企业创新投入水平, 但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产出却不具有外源融资作用;第二, 进一步区分外源融资为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 发现仅股权融资具有显著中介效应;第三, 相较于内源融资充裕的企业, 研发支出资本化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外源融资作用在内源融资不足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基于此, 本文提出提供高质量财务及研发信息和根据内源融资情况适时调整融资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研发支出资本化;企业创新投入;外源融资;中介效应


【摘要】在“双碳”目标驱动下, 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SLB)为主体脱碳转型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SLB通常设置“票面利率调整”或“有条件赎回”等特殊条款, 是否触发特殊条款则与主体关键绩效指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绩效目标挂钩。本文从主体特征与合约特征两方面分析我国SLB的发展现状, 并就投资人面临的SLB会计确认的挑战, 结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于《就金融工具分类和计量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进行实施后审议(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 对SLB会计确认的相关争议进行探讨, 以期为SLB的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发展现状;会计确认;现金流特征



【摘要】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与环境规制政策稳步落实的背景下, 基于沪深上市公司经验数据, 考察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 且政府环保补助在其中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当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资源基础较弱或污染程度较严重时, 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与已有文献相比, 本文扩展了市场化环境规制的经济后果研究, 对企业ESG信息披露能力提升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市场化环境规制;碳排放权交易政策;ESG信息披露质量;政府环保补助


【摘要】基于高阶梯队理论和印象管理理论, 结合我国上市公司2010 ~ 2020年的社会责任报告数据, 探讨企业高管籍贯地与企业所在地之间的地缘关系对社会责任报告语调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高管籍贯地与企业所在地越近(地缘关系越强),社会责任报告语调越积极。但这种积极语调并非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良好的真实反映,总体上呈现出“言过其实”的特征,并且高管印象管理需求和过度自信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 高管权力加强了高管地缘关系对社会责任报告积极语调的影响, 而参照GRI标准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以及高质量审计能够抑制高管地缘关系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积极语调的作用。本文采用交通距离测度地缘关系, 为地缘关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变量测度方式, 研究结论为企业配置团队、选拔高管、治理高管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社会责任报告语调;地缘关系;企业社会责任;高管权力



【摘要】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过程中, 在对母子公司间的内部股权投资进行抵销时, 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的调整分录不是必须编制的, 可以直接以成本法下的内部股权投资金额加以抵销;在对集团内部成员企业间发行和购买的公司债券进行抵销时, 要视内部购买方金融资产分类情况区别对待, 将公允价值变动利得或损失冲销后的余额与内部发行方的“应付债券”余额抵销, 两者差额分别借记“投资收益”或贷记“财务费用”或其他资产项目;在对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进行抵销时要考虑残值因素和减值准备计提情况, 如果会计与税法的折旧政策存在差异, 也必须考虑其对递延所得税的影响, 运用个别财务报表金额向合并财务报表金额调整的思路编制相应的抵销分录或调整分录。 【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成本法;抵销分录;调整分录


【摘要】以北京地区大气污染监测站点数据为例, 运用无监督学习下的DBSCAN聚类算法和监督学习下的长短期记忆网络人工智能技术, 挖掘大气污染监测记录中的虚假数据, 发现大气污染监测数据中存在的审计疑点, 并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 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异常检测的优越性。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审计不断发展完善的背景下, 审计人员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大数据审计, 完善复杂数据的异常检测, 提升大气污染防治审计的质量, 确保大气污染数据的真实披露, 并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的精准投资、精准施策和治理, 改善生态环境, 打赢“蓝天保卫战”。同时, 信息技术和审计的交叉融合, 有助于推动审计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方法在审计全覆盖中的应用, 为审计人员、审计机构和监管机构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借鉴, 为“计算审计学”学科理论创新与发展提供学术铺垫。 【关键词】大数据审计;DBSCAN;长短期记忆网络;异常检测;大气污染防治审计



【摘要】林长制是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和生态文明目标责任体系的重大制度创新, 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保护的具体效果。作为林长制政策制度与森林资源资产保护行为之间的“连接器”, 林长制政策跟踪审计能通过预防、揭示、抵御、鉴证、评价、问责等功能的发挥, 适时跟踪、监测、反馈林长制政策落实情况, 揭示其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和制度瓶颈并及时督促整改, 是林长制政策从文本走向行动、将思想付诸现实的关键一步, 对林业改革发展和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保护至关重要。基于上述背景, 本文立足于我国林长制政策实施的现实背景和审计监管要求, 在厘清林长制政策跟踪审计内涵的基础上, 从形式、事实、价值三个维度尝试构建林长制政策跟踪审计的内容框架和运行模式。 【关键词】林长制;政策跟踪审计;内容框架;运行模式



【摘要】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府考核体系, 是我国当局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性方案。然而, 方案在实践中存在着如何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生态政绩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关键环节问题,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 对77篇相关文献进行提炼、归纳, 得到一个理论层面的包括战略与政策制定情况、自然资源、环境质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实施成果的五维评价模型。模型的五个维度相互关联, 系统反映领导干部通过战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对资源、环境、生态进行管理和调控行为的主动性、合规性及其达到的效果, 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领导干部的生态政绩。为了验证构建模型的可操作性, 本文在五维评价模型框架下, 进一步构建考虑审计地区资源禀赋差异的用于评价领导干部生态政绩的三级指标体系。在实际审计中, 审计人员可利用本文构建的三级指标体系, 根据被审计地区的资源种类增加或删减相应资源对应的指标, 进行离任领导干部的生态政绩评价。 
【关键词】自然资源核算;离任审计;生态政绩;领导干部;扎根理论



【摘要】立足于公司信息质量和股东—管理层代理冲突视角, 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6 ~ 202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 分析上市公司年报文本语调对公司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影响。研究显示, 上市公司年报文本净语调积极性与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显著正相关, 但卖空机制会削弱这一关系, 说明卖空机制对审计监督起到一定替代作用。通过样本分组测试发现, 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是股东面对积极程度高的年报文本语调而选择高质量审计服务的主要原因。经过异质性检验发现, 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负向调节两者的关系, 并且非国有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 年报文本语调对高质量审计服务需求的影响更强。  【关键词】年报文本语调;高质量审计服务;卖空机制;信息质量;代理问题




【摘要】通过回顾准则历史沿革及与国际准则对比, 本文发现“小降小升”现象并非一直存在, 而是源于2014年修订后的CAS 33第四十八条和第五十条的规定, 并受到CAS 2和CAS 20等多项会计准则的影响。通过选取典型的三家上市公司, 具体呈现小幅转让或收购股份之后实现报表增收的过程, 即展现“小降小升, 大幅增收”的报表效应。在此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压缩可操纵盈余空间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合并财务报表;企业合并;投资收益;小降小升


【摘要】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一直都是国内外证券市场监管工作的重点, 它直接关系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证券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中小股东通过自身的积极行动, 发挥其监督职能,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积极股东主义理论, 以宝安集团的中小股东在2011、2018和2021年的三次行权为例, 分析并比较这三次事件在动因、手段和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研究发现, 监督型中小股东行权行为都是由于公司管理层可能的利益侵害而引发的, 行权手段从最初单一的举报手段演化为委托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参与股东大会行使表决权等多重手段并用, 行权后企业的市场表现和财务指标均有所改善, 这充分说明监督型中小股东的行权是有效的。 【关键词】监督型中小股东;行权;宝安集团;中小股东权益保护



【摘要】针对商誉减值这一重要金融风险要素, 选取代表性案例搜集相关资料, 运用程序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 从影响因素视角入手, 构建理论框架来识别商誉减值风险。在对案例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后, 最终形成“过失”“需求”“机会”“漏洞”四因素理论框架识别商誉减值风险。其中, “过失”是商誉减值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商誉减值现象使企业产生相关“需求”, 进而推动企业为满足自身“需求”实施失真商誉减值行为;“机会”是企业为实施失真商誉减值行为而主动创造的有利条件;“漏洞”则是企业实施失真商誉减值行为的外部客观条件。基于四因素理论框架进一步推演失真商誉减值行为的演化机理, 使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可视化。 
【关键词】商誉减值;风险识别;影响因素;演化机理;扎根理论




【摘要】信息交换能够提高不同管辖主体之间的信息透明度, 进而遏制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避税行为。涉税信息交换制度的发展能有效推进反避税体系的完善, 其经历了从非自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自动信息交换能够提高避税成本甚至影响纳税人声誉, 进而促进纳税人自发减少避税安排;还能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 有效加大征税机关对于避税行为的打击力度。我国已加入经合组织的自动信息交换体系, 可以从避税行为界限划分、信息交换中公开信息范围限定、纳税筹划事前评估机制构建等角度, 对自动信息交换背景下的反避税路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税收自动信息交换;反避税;信息不对称;税收滥用



【摘要】我国现有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政策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日渐完善, 为促进企业重组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保障, 但在合理商业目的条款、定向增发股票的计税基础、组合支付下重组资产计税基础规定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为充分发挥税收引导调节企业重组的功能, 本文建议着重从以下方面完善相关政策:充实合理商业目的条款;保持定向增发股票行为中交易主体在不同处理方式下的税收待遇相等;增补组合支付下重组资产计税基础的规定;优化重组业务相关税收征管措施。 【关键词】企业重组;企业所得税;合理商业目的;计税基础



【摘要】营商环境日益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研究焦点, 其在吸引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在理清营商环境认识观演化轨迹的基础上, 从营商环境概念、评价及效应三个角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追踪、梳理及评述, 并重点分析我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构建以及存在的问题, 基于此对营商环境的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定义和评价体系是多维度的, 会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营商环境的效应研究包括经济、贸易、管理、投资和企业发展多个方面。 【关键词】营商环境;认识演化;概念内涵;评价体系;研究展望






 ↓↓↓ 推荐阅读

  2022年第23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22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21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20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9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8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7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6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5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4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3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2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1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0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9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8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7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6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5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4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3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2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2年第1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24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23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22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21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20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19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18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17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16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2021年第15期《财会月刊》目录·摘要·电子刊
《财会月刊》2021年第14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13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12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11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10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9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8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7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5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4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2021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财会月刊》转载量和综合指数在会计审计类刊物中排名第二
 四个月内四次获殊荣|《财会月刊》感恩鸣谢
《财会月刊》2022年征稿启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