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宫夜宴》之后,河南卫视会带来怎样的2022春晚舞台?

传媒头条 2022-05-0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传媒圈 Author 李湘雨

来源丨传媒圈-传媒头条原创
作者丨李湘雨

2021年已敲响倒计时的钟声,14亿中国人民如往年一样都在翘首以待逐渐走近的新年。只是这一次,全国人民不仅在期待“去流量化”后的第一个春晚,还在期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河南卫视会在现象级的《唐宫夜宴》之后带来怎样的2022春晚舞台。

河南卫视凭借2021年春晚一舞《唐宫夜宴》在众多地方卫视中脱颖而出,随后趁热打铁,连续推出了《元宵奇妙夜》《清明时节奇妙游》《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和舞蹈文化剧情综艺《舞千年》,成功打造品牌IP,成为观众心目中的“传统文化担当”。

河南卫视凭借恰到好处的叙事时机,内容为核的创新表达诠释了地方省级卫视的“起死回生”的新解法。

 
恰到好处的叙事时机
 
河南卫视一直深耕传统文化的表达创作,坚守“文化立台”的理念,担负起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河南卫视的“三驾马车”《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专注戏曲文化、武术文化、珠宝收藏三大版块,其中《梨园春》于1994年在河南卫视推出,走过26个四季,是中国生命力最强的电视节目之一。

2013年河南卫视和爱奇艺联合出品原创文化综艺《汉字英雄》,引领中国电视的“文字热”。多年在传统文化领域的不断尝试与挖掘,塑造了河南卫视独特的文化气质。

 
文化觉醒起,文化自信生,文化节目兴。文化自信的时代课题和国风国潮的崛起之势为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裂变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出生在信息时代的Z世代们,见证国家的日益强大,对传统文化有着不一般的自信和推崇。也正是这群有活力、有激情、熟知新媒体话语表达的年轻一代成为河南卫视“中国节日”持续破圈的“发动机”。
 
另一方面,竞相追逐新生代“偶像”“流量”的流水线生产的综艺节目泛滥,引发观众的不喜和审美疲劳。

随着粉丝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晚会陷入了比拼人气明星阵容的怪圈。在多重利益的驱使下,本该呈现艺术文化的多元表达的节庆晚会逐渐沦为流量偶像的扎堆现场,引发观众“晚会越来越不好看”的感慨。

 
2021年河南卫视春晚的《唐宫夜宴》尽显盛唐风采,在“流量”洪流中显得格外清丽脱俗,切中了观众的内容需求,一时间收获了无数网友的喜爱。

身材丰腴、神态娇憨的唐俑小妹们忙于赴宴前的精心准备,带着对新年的美好祈愿,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嬉笑打闹,又在正式赴宴时恢复大气端庄,收放有度,让优质传统文化动起来、活起来,实现了常规晚会的叙事突破,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无限生命力,拓宽了文化表达的想象空间。
 
面对《唐宫夜宴》的突然出圈,河南卫视仿佛被打开了任督二脉,其晚会创作团队以极快的反应速度,将已经录制好的元宵晚会完全推翻重来,以《唐宫夜宴》为蓝本,全新策划了承接性的《元宵奇妙夜》,打开“奇妙夜”的持续霸屏模式。
 

如果说《唐宫夜宴》成为爆款是意料之外,那么的《元宵奇妙夜》《清明奇妙游》《端午奇妙游》等系列节目的成功就是情理之中。彰显文化自信,解锁国潮风尚,从综艺晚会的稀缺性横向出发,河南卫视将传统文化优势持续放大。

内容为核的创新表达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优质视听文艺作品。“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只是河南卫视又一次的重新出发。
 
首先,紧跟时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河南卫视以现代的审美和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用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进行重新演绎和包装。“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核和家国情怀挖掘出来,赋予鲜明的时代意义。
 
《唐宫夜宴》紧扣“丰腴”“盛丽”的关键词,为还原唐三彩陶俑定制舞蹈纱衣,舞蹈演员甚至嘴含棉花进行演绎,于一动一静之间一颦一笑之间,展现了14种完全不同的美,尽显大唐风韵。

 
再比如《端午奇妙游》中的《兰陵王入阵曲》,取材于历史上的真实典故。《兰陵王入阵曲》是古代著名歌舞戏,于唐朝传至日本,后因唐玄宗的禁演诏令一度失传,直到1986年才从日本寻回。

节目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守护,通过一对父女隔空合奏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深层探讨传统文化和节目形态的有机结合。

 
其次,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灵”起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常见AR、VR、5G等技术手段的运用,还会和二次元有效衔接,不是停留于呈现方式的改变,而是融入到内容的“肌肤纹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达到“科技让节目更美好”。
 
《唐宫夜宴》舞蹈通过AR和VR技术再现了唐三彩乐舞俑、《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备骑出行图》《千里江山图》、妇好鸮尊、莲鹤方壶、贾湖骨笛等国宝级文物,以文物为载体的“点”,展现中国千年历史的“线”。
 
《清明奇妙游》则结合二次元,通过唐小妹地图打卡的动画演绎,带领观众从信阳茶山到嵩阳书院,在领略河南风光的同时熏陶历史文化,完成清明时节的一场踏青“游”。

 
再次,传播赋能,让传统文化“火”起来。力保每一档节目符合移动互联网的传播要求,“不满足于大小屏的搬运工”。移动端先行,多屏联动受众,在不同平台引发热议,从而给大屏引流反哺大屏。优质节目出圈的同时也能够持续助力河南卫视的口碑打造和形象提升。

用创新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形成优质传统文化的有效对内传播。只要找到受众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根基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出新芽。

 
据艾媒咨询,中国短视频用户2020年已超7亿人,预计2021年增至8.09亿人。河南卫视深刻认识到所处的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充分考虑到媒介受众的属性,紧扣融媒体环境和移动互联网思维,以“网剧+网综”的形式,保证节目内容的“网感”和美感,以及与之匹配的可供短视频传播的话题点和审美点。
 
最先出圈的《唐宫夜宴》舞蹈正是通过移动小屏的碎片化传播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在大量“自来水”的推荐中不断扩大传播范围。

无论是B站、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还是微博、小红书这样的社交平台都被河南卫视春晚、唐宫夜宴的话题热搜“屠榜”。《唐宫夜宴》成功顺应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借力融媒体实现了全域传播。

 
河南卫视直到成功出圈才再度被行业拿出来反复研究。其实早在2011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要求,河南省要“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办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河南卫视一直在路上。河南人深耕文化领域的基因,敦厚朴实专干实事的品质让他们在优秀的内容表达上仍然有着不懈的追求,不愿与时代落伍,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激发出更大的潜力。

这也是河南卫视能实现被看见、被喜爱到被更多人盖章表扬的根本原因。老路走不出新花样,河南卫视一直在“逼”着自己创新,用创作团队坚守多年的汗水闯出一条地方卫视的进阶之路。

 
只要深刻认识到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改变传统内容生产的意识和观念,就能够有更多的“河南卫视”出现。而当更多的“河南卫视”出现后,河南卫视本身也会在百花齐放的环境中迸发出更新、更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但是优质的传统文化影视内容产量却严重不足。在文化自信和国潮、国风崛起的大环境下,传统文化的内容创作还“大有文章可做”。

-END-
欢迎关注
传媒头条视频号
推荐优质行业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
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
“大女主”剧里,消失的大女主
斥资2.5亿、耗时4年,《华灯初上》还是华而不实?
三大使命下的三次进化,B站格局打开了
剧综两手抓,加码悬疑推理赛道,爱奇艺杠出结果了吗?
时隔两年重回荧幕,杨紫转型之作《女心理师》究竟如何?
“芒果速度”领跑,《大湾仔的夜》以“真”化解国产慢综艺难题
《扬名立万》是如何做到“无愧于心”的?
6.6万人打出豆瓣9.6,《国王排名》成为“眼泪收割机”?
第三季度净亏损17亿元,爱奇艺离盈利究竟还有多远?

独家专访《舞千年》主创,河南卫视×B站如何重新定义舞蹈综艺?

导演竞技综艺火热背后,你看懂视频网站的新野心了吗?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
微信号:cmtt6636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