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共产党人的“浩然之气”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2023-11-06

中国共产党人的“浩然之气”


1917年与1918年间,尚在求学阶段的毛泽东,在阅读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一书时,当看到“盖义务感情,虽可为去恶之作用,而大人君子,决非能以义务感情实现之者,大抵由活泼之地感情之冲动而陶铸之焉”,不禁写了这样一段按语: 谚所谓一人舍死,百人难当者,皆由其一无顾忌,其动力为直线之进行,无阻回无消失,所以至刚而至强也。豪杰之精神与圣贤之精神亦然。泡尔生所谓大人君子非能以义务感情实现,由活泼之地感情之冲动而陶铸之,岂不然哉!岂不然哉!吾之意与孟子所论浩然之气及大丈夫两章之意,大略相同。 本是读一部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却引发了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比照和联想,可见孟子“浩然之气”的说法对其有着极大的激励与影响。 《孟子》又岂止熏染了毛泽东一人,其中的很多思想资源对于中国共产党政治理论的形成与建构,都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支援作用。 作为实现拯中国于水火之中,实现民族独立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它势必要求每位成员都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可贵的意志品质,成为革命年代和建设年代的先锋队一员。那么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便对于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锤炼与完善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与参考。倡扬“浩然之气”、信奉“民本论”的《孟子》自然不会缺席。 毫无疑问,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需要确立明确不移的理想,换言之,须“立志”。孟子认为,“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他极其重视“养浩然之气”,认为“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其养法是“配义与道”。就是要追求伟大正确、经世济民的宏图。早年毛泽东在《讲堂录》中记录了孟子之志气: 孟子尝言志矣,曰:志至也,气次也。持其志,毋暴其气。曰:夫天未欲治平天下也,如欲治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曰:我亦欲正人心,定邪说,距跛行,以承三圣者。 此“志”对他影响很大,1939 年 5 月 30 日,毛泽东谈什么是模范青年时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方向是不可动摇的,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来坚持这个方向。”这正是引自《孟子·滕文公下》。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杀害。7月13日,毛泽东、朱德致李公朴家属唁电,用孟子“大丈夫”的志气赞扬和吊唁李公朴的美德,文中写道:“惊悉李公朴先生为反动派狙击逝世,无任悲愤!先生尽瘁救国事业与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是为全国人民之损失,抑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当然,“志气”的养成,是要经历反复磨砺,毛泽东同志在1962年分析国内外严峻形势时,就特意多次告诫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希望广大党员同志将苦难看作磨炼心志与能力的必由之路,要具备忧患意识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推而广之,作为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的读本,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多次以孟子的观点作为案例,阐释中国共产党人应具备的素养。比如对于革命年代承担重任的党员,刘少奇以孟子言论带出话题,在历史上将要担当“大任”的人物,都“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众所周知的“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共产党员是要担负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改造世界的“大任”的,所以必须更加注意在革命斗争中加强锻炼和修养。 共产党员加强修养,就是要树立崇高的理想,树立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气节。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刘少奇将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阐释为共产党员应具有的革命坚定性和革命气节。这是意味深长的。这15个字颇具文彩,历经锤炼,充满哲理。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可以充分地表达中国共产党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坚定的革命气节。 对于“民本说”,更是早已融化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与执政理念中的核心要素。毛泽东所提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以及《愚公移山》里讲我们坚持不断地工作也会感动上帝,“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其思想渊源之一就是《孟子》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1944年7月18日,毛泽东在延安会见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武道,谈到民主政治问题时说:我们批判地接收中国长期的传统,继承那些好的传统,而抛弃那些坏的传统。在政治科学方面,我们从国外学到民主政治,但是中国历史上也有它自己的民主传统。共和一词,就来源于三千年前的周朝。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农民富有民主传统,千百次大大小小的农民战争有着民主的含义。可见其秉持着鲜明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立场。 在孟子看来,仁政之本在民,民之本在衣食,尤其在食。革命时期,毛泽东重视分配土地给农民、减租减息,重视关心群众生活、发展生产,将减租和生产作为两件大事来抓,以解决夺取革命胜利的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问题。毛泽东认为革命胜利后,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其中不无像孔孟这样传统“民本论”的影响。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既是对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历程的高度总结,也体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可贵精神的继承与升华。 千载悠悠如大浪淘沙,留下了《孟子》这部思想经典;精义深深似不竭宝矿,有待于当代“君子”来悉心开掘。(本文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王学斌,节录自《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一书,略有编改。)



阅·读·链·接


↑↑点击图片,立即购买↑↑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波澜壮阔的民族觉醒史、奋斗史与复兴史,是党领导人民并始终与人民一起书写的文明更新史。百年来,党内大批政治家、知识分子和普通党员,通过直接的阅读或间接的接触,与人类文化经典发生密切联系,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着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中国道路、民族复兴与文明更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精神动力。
本书通过梳理《尚书》《论语》《群书治要》《传习录》和《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天演论》等中外经典文化著作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深入探讨这些经典著作对中国共产党人思想文化和革命实践产生的影响,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发展脉络,从一个侧面展现了100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构建共产党人“心学”的历史图景。
本书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博览群书杂志社共同策划,3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撰稿。全书纵论古今、新见迭出,一系列广泛的跨学科阐释兼具文化博雅斑斓、理论思辨深邃和史蕴宏达醇厚,堪称一部独具风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阅读史、文化史、心灵史。




关键词查看往期内容

《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的阅读史、文化史、心灵史

文化经典与中国共产党丨毛泽东对于孔子、《论语》态度的几番变化

一本100年前的革命畅销书——《共产主义ABC》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布

《群书治要》与百年大党

中国共产党人对“君子”之境的理解与借鉴


大家都在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实务指南 | 纪律从这里来 | 中国共产党党风廉政建设百年纪事 |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九讲 | 再塑 | 中国道路与中国道理 | 纪律通识 | 《实践论》《矛盾论》精讲 | 纪检监察系统全员培训200题  | 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案例指导 | 百年廉论
//
联系方式

方正书苑:010-59592471/59592469

邮购部:010-66560933

邮箱:fzfx0933@163.com

官网:www.lianzheng.com.cn


⬇️更多内容,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本书

点击“分享”“在看”和朋友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