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寄语 | 创业、企业家精神与管理工具的演化

白长虹 南开管理评论 2021-05-29


创业、企业家精神与管理工具的演化。


文/白长虹


40年前发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堪称上个世纪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总结改革开放40年,可以有各种角度,创业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为改革开放掀起了创业热潮,民间力量被极大地释放,体制外、系统外的创业力量逐渐进入主流,以敢为人先、承担风险、快速行动为核心的创业精神,逐渐上升为内涵更加丰富并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业者群体及其蕴含的企业家精神,意义重大。张玉利教的授《改革开放、创业与企业家精神》评论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企业家群体的演变、政府和市场的互动为主线,梳理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相互促进的关系,提出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的互动应上升为优秀企业家精神与高质量创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成为改革开放—创业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改革开放大循环中的核心力量。


改革开放释放出了我国蕴藏的巨大经济能量,使经济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并深刻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改革开放也催生出了我国的管理学科,使这一学科成为我国人文社会学科中最繁荣的领域。如果将管理学科及其应用对象归为一体,则不难看出,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只表现在经济总量、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方面,也表现为企业形态、产品和管理模式的多样性,表现为管理者所使用的管理理论或工具呈现明显的进化特征。王迎军教授的《管理工具的演化进程——一种基于进化论的解释》评论文章借用技术进化论的思想探讨管理工具的进化过程以及商学院在其中的作用,是对改革开放40年管理学科视角的独特总结。


把管理理论和知识视为工具,在以往的管理研究中已有尝试。英国学者格里斯利在讨论管理知识和管理实践的关系时就采用这种思路,并称之为“工具主义”。但格里斯利把管理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用不同的哲学思想探讨管理研究范式问题。王迎军教授在文中使用“工具”概念,是将其作为技术的具体形态,借鉴巴萨拉、约翰·齐曼等人的技术进化论思想探讨管理工具进化问题。工具这种比喻很有启发性。西方人说“如果你有的只是一个锤子,那么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一个钉子”,其实是在告诫人们,如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太少,对问题的认识难免流于肤浅。中国人说“一世斧头三年刨”,则提醒人们使用工具的技能十分重要,有些技能需要长期培养。联系到商学院培养模式这一具体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商学院应该向学生讲授多少管理工具?如何培养学生使用工具的技能?问题的答案并非显而易见,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工具这个比喻带给人们的另一个启示是,如果把管理学科理解为技术学科,是否可以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探讨管理学的发展问题?


管理学科需要聚焦特定科学问题、开展微观主题研究,这类研究有助于通过知识积累来丰富理论并启发实践,也需要围绕管理领域的问题与理论、设计与方法、实践与理论交互等全局问题进行前瞻性讨论和宏观研究,对管理学科起到思想引领和导向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刊发一些基于宏观研究的学术论文,已是一些全球顶级管理学术期刊的做法。2018年,《南开管理评论》新设了“评论”栏目,期望刊发具有前瞻探索性、全局性与思想性的学术论文,引导学术同行贡献理论智慧、方法创新和基于实践的管理研究。


精彩回顾:点击文字直接查看

主编寄语 | 管理学术研究:基于实践,引领实践(2017年第6期)

主编寄语 | 新时代管理研究必须坚持科学精神(2018年第1期)

主编寄语 | 推进管理知识旋转门 (2018年第2期)

主编寄语 | 管理理论:为管理决策提供理性基础(2018年第3期)

主编寄语 | 基于40年、面向新时代(2018年第4期)


编辑:严莉

审核:王学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