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新展 | “喧哗”参展艺术家——杨嘉辉
新展预告
展期:2018.11.07 - 2019.02.17
艺术家:曹斐 Cao Fei、何子彦 Ho Tzu Nyen、陆垒 Lu Lei、彭弘智 Peng Hung-Chih、唐·吉安 Tiong Ang、菲奥纳·谭 Fiona Tan、杨嘉辉 Samson Young、阳江组合 Yangjiang Group、萧昱 Xiao Yu、王庆松 Wang Qingsong
展览更多详情请点击
展览早鸟票购买请点击
展览开幕之前,HOW将为大家逐一介绍参展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杨嘉辉
Samson Young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 Samson Young
(1979-)香港艺术家、作曲家,他擅长通过谱奏融合图像和声音的多文化交响乐。杨嘉辉受过专业的跨文化作曲训练,通过将形式主义的界限推向创意跨媒体,用旋律触动关于身份、战争和文学的话题。
从电子游戏声、大张旗鼓的前进隆隆声,粤语童谣到名著,杨嘉辉通过意料之外的声音来强调嬉戏和知识妙语的感受,也建立了特别的场景来挑战人们日常和物体,故事及空间的联系。杨嘉辉每个项目后面都隐藏着大量的研究工作,包括一系列的绘画和录音记录素材。杨嘉辉对战争的关注着眼于其与身份的互动,包括战争所建立的边界,忠诚,催生的个性和文化。杨嘉辉运用音乐的不同元素:音节、音调、节奏、回声,带出影响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局部冲突及国际议题。
杨嘉辉拥有普林斯顿大学音乐博士(作曲)学位(2013),并代表香港参加2017年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此外,他曾在世界各地举办个展,包括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馆、曼彻斯特华人当代艺术中心(CFCCA)、香港M+展亭和广岛市现代美术馆等。群展包括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悉尼双年展、大阪国立国际美术馆、首尔MMCA国立现代美术馆和卡塞尔文献展之卡塞尔电台广播等等。杨嘉辉是多个乐队的成员,并和世界各地乐团合作。他也参加多个艺术节,并获得多个奖项,包括2015年宝马艺术之旅奖项和2018年香港艺术中心艺术荣誉奖。其他奖项包括香港艺术发展局的年度最佳艺术家奖(2013)、奥地利Prix Ars Electronica奖(2012)、彭博新一代艺术奖(2007)。
主要个展
Main Solo Exhibitions
《杨嘉辉的赈灾专辑世界巡回演》
Songs for Disaster Relief World Tour
2018
杨嘉辉的赈灾专辑世界巡回演,M+展亭,中国香港,2018年。图片由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及艺术家提供
该展览是继香港参与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后举行的后续展览。杨嘉辉为威尼斯双年展创作了一系列全新作品,重新审视曾经风行一时为善举而灌录“赈灾单曲”的现象。
赈灾歌曲本身自成一种音乐类型,典型特色是励志激昂,充满振奋人心的积极信息。身为音乐人和作曲家,杨嘉辉并不认同这种重新灌录慈善金曲的做法,整件事予他一种强烈的“不合时宜”、“过时”的感觉,促使他开始探索制作赈灾歌曲所衍生之问题及概念。
图1-4:Carillon,2018,自动演奏钢琴(备有个人文件、书本、 墨水及书本封面、丝网印刷纸本、地铁车票、烟叶、“生命面包”包装袋、录影带)、3D 打印物件、定制作曲
图5:We Are the World,2017,录像及八声道声音装置
这个展览犹如一张在空间中展开的音乐专辑。相连的房间中展出不同类型的作品,各具特色。杨嘉辉刻意重构经典赈灾单曲《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1984年)、 《We Are the World》(1985 年)以及广东话版的《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1991 年),透过旧曲新用和创意误读,创作出一系列物件、表演和声音装置,组成一种独特的视听体验。
展览创作起点始于艺术家的好奇心,试图透过创作去深入了解那些看似有误、令他感到困扰的事情。杨嘉辉的创作经过严谨详尽的研究,他对课题的重新诠释,促使我们思索、重新想像和审视我们的过去及现在的生活方式,展开研究之旅去寻觅自己拼图中缺失的板块。(客席策展人郭瑛)
One of Two Stories, or Both (Field Bagatelles)
2017
One of Two Stories, or Both (Field Bagatelles),2017,中国当代艺术中心(CFCCA),曼彻斯特,英国
“One of Two Stories, or Both (Field Bagatelles)”是西九文化区及英国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MIF)首个共同委约作品。作品灵感来自17世纪中国旅者徒步前往欧洲传说,内容层次丰富,同时提出疑问:这些旅程是如何被记录及相传?旅者怎样踏上颠簸路途并征服曲折山脉?这些故事又为旅程所游历的地方赋予什么意义?
作品由两部分组成——五集电台广播作品,配合声音装置,这也是MIF首个以电台广播作品形式进行的演出。演员及乐手等艺术家现场演绎不同声音、口述历史及诗词,当地及全球听众则可分别于FM电台及网上频道收听转播。展览适逢香港回归20周年举行,对英国和香港的观众来说都有特别意义。
One of Two Stories, or Both (Field Bagatelles),2017,中国当代艺术中心(CFCCA),曼彻斯特,英国
Mastery of Language Affords Remarkable Power
2016
To Fanon,2015,粉彩、铅笔、荧光笔、雕影、水彩以及编曲原稿,尺寸不一
这是杨嘉辉在印度首个个展,在加尔各答的Experimenter画廊展出。包括一系列在纸本、视频和跨越整个展览的时期持续性作品。展览质疑视觉和听觉刺激的本质。展览的标题灵感来自非洲加勒比精神病医生,哲学家及革命者Frantz Fanon的写作。受到Fanon对语言在文化,种族和政治统治中的关键作用的启发思考,‘Mastery of Language Affords Remarkable Power’揭示了语言和权力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纸本作品’To Fanon’(2015 - 现今),杨嘉辉重演、重造并破坏手写原创音乐作品。虽然所有的作品都曾被公开演出并制成录音,却没有一个可供表演用的手稿副本。通过“消除”,杨嘉辉阐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对于艺术家而言,编写的行为也可以被理解为“跨越文化自由游戏”,与原意分离的一种重新演绎,重新并错误地配置。通过这些刻意的误解,杨嘉辉透过‘Mastery of Language Affords Remarkable Power’重新演绎边缘性和中心性。
精选项目
Selected Projects
Possible Music #1 (feat. NESS & Shane Aspegren)
2018
杨嘉辉的作品《Possible Music #1 (feat. NESS & Shane Aspegren)》雕塑了充满假的乐器与声音的幻境,反思着我们对熟悉和真实性的迷恋。
Possible Music #1 (feat. NESS & Shane Aspegren),2018,“单手拍掌”,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美国纽约。图片由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提供
那些来自扬声器的音乐——间歇性、多变的复杂声音,是由杨嘉辉使用一些可以想象但最不寻常的乐器创造的。实际上,这些乐器只在他的想象力和数字领域中“存在”:他使用由爱丁堡大学的研究项目NESS(下一代声音合成)开发的软件创建了它们。通过将杨嘉辉选择的参数输入到NESS创建的算法中,他得以知道违反物理定律的铜管乐器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例如一个20英尺的小号,或者一个以300ºC气流吹入使其发声的喇叭。
Canon (as you set out for Ithaka, hope the voyage is a long one)
2016
Canon,2016,声音演出、个人演出装置、远程声学装置
该作品由声音装置和一系列的图纸组成。中央是一个声音炮,称为远程声学装置(LRAD)——一种“非致命”声波武器,能够将直线声音从最远1000米的距离导向精确目标。执法部门经常部署该机器以抵退抗议者。当以全量使用时将诱发永久性听力损伤。
穿着香港警察制服的杨嘉辉站在高架结构上,在观众面前操纵自己的LRAD。他的LRAD不是发出有害的声波,而是用来向观众播放遇难鸟类的歌声,将他们从艺术家的位置发射到150米左右的第二个点。在第二个位置,一个有围栏的公共公园,鸟鸣似乎突然出现。装置还包括鸟类声音的图纸,它们任意噪音的图形被转录后挂在展览空间的墙壁上。杨嘉辉使用被普偏认为是有害生物的鸟类声音;如果忽略对于鸟属性的一般认知,他们的歌声都是美丽的。
《丧钟为谁而鸣:一段在冲突的声音历史中穿梭的旅程》For Whom the Bell Tolls: A Journey Into the Sonic History of Conflicts
2016
So You Are Old by the Time You Reach the Island: A Journey Into the Sonic History of Conflicts,巴塞尔艺术展,中国香港,2016年
“丧钟为谁而鸣:一段在冲突的声音历史中穿梭的旅程”(2015-)是一个持续的研究项目,杨嘉辉的计划赢得了2015 BMW Art Journey Award,奖项在2015巴塞尔香港艺术展授予。
为创作该研究项目,艺术家造访五大洲,研究和记录世界各地在不同历史阶段有着特殊意义的钟鼎,探索它们与宗教和战争的联系,定义国土和隔离社区。作为旅行取材的艺术家,杨嘉辉制作出一套钟声的档案文件,呼应了取自大文豪海明威及唐顿同名诗歌的作品名称及钟声的永恒性,并探讨了“钟”这一同时象征庆贺和警示的标志。
在2016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上,杨嘉辉展出了互动式多媒体演出“So You Are Old by the Time You Reach the Island”(2016)。沿着金钟海岸线的一小时旅程在香港概述了一个虚拟世界国家之间的声音战争,通过网站特定视频、无线电广播和现场表演等各种媒介编织制度的历史与个人的叙述。
So You Are Old by the Time You Reach the Island: A Journey Into the Sonic History of Conflicts,巴塞尔艺术展,中国香港,2016年
杨嘉辉以多媒体步行的形式为他的听众创造了一个声音体验。每位参与者都获得一份包含iPod、地图、小册子和各种小物件的媒体包,以便虚拟世界的主人——Radio Unit of the Ministry of Gentlemanly Warfare的高级工程师Zhi-Lok(Lok)在旅行中使用。 Lok已经在海军部海滨的指挥部安装了特定地点广播的测试信号,参与者试图通过在整个步行中的不同地点调谐到特定的无线电频率来恢复各种来源的信息,如Lok的独白、记录他的旅行和电影剪辑的照片提供给iPod上参与者的套件。影片以纪录片式的片段描绘Lok的分类操作和戏剧性的独白,揭示主角心理过程之间的波动。
《夜曲》 Nocturne
2015
Nocturne,2015年,现场无线电广播、视频、演出。图片由Team Gallery及艺术家提供
杨嘉辉的“Nocturne”(2015)的现场版本,结合了现场直播电台广播、录像和表演,于2015年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展出并获得2015 BMW Journey Award。杨嘉辉从网上收集加沙地带、ISIS、海湾战争等地夜晚的炸弹爆破声,将其转化成无声,然后再用日常用品现场配音重新创作出逼真的爆炸,枪击和杂音。通过FM传递,听众在其他地方,或在艺术家旁边通过手持收音机近距离体验表演。将原版戏剧化,用听广播的日常行为和战争相连,杨嘉辉将当下争夺领土的政治事件和民众的生活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深化联系在一起。
Studies series - Graphical notation of sounds of historic firearms,2015,铅笔、水墨、水彩、制模膏与纸,尺寸不一
精选个展
Selected Solo Exhibitions
2018
(即将举行)“马路如虎口”,马凌画廊,上海,中国
“杨嘉辉的赈灾专辑世界巡回演”,西九文化区M+展亭,香港
2017
个展,Galerie Gisela Capitain,科隆,德国
“杨嘉辉的赈灾专辑”,香港馆,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意大利
“One of Two Stories, or Both (Field Bagatelles)”,中国当代艺术中心,曼彻斯特,英国
2016
“A Dark Theme Keeps Me Here, I’ll Make A Broken Music”,杜塞尔多夫艺术馆,德国
“语言的掌握能提供卓越的动力”,实验者,加尔各答,印度
“Canon”,艺术无限,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塞尔,瑞士
“Orchestrations”,Connecting Space,香港
2015
“原野牧歌”,Team Gallery,纽约,美国
“录像艺术系列之46:杨嘉辉”,广岛市现代美术馆,广岛,日本
“前卫吃错药”,耿画廊,台北,台湾
“原野牧歌”,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香港
“MTVs,杨嘉辉录像记录2006-2015”,a.m. space,香港
2014
“我想看见所有:暴力边界”,a.m. space,香港
2013
“On the Musically Beautiful”,香港歌德学院,香港
2011
“Machines for Making Nothing”,Cogut人文中心,布朗大学,普罗维登斯,美国
精选联展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2018
(即将举行)“中国私语”,应用艺术博物馆,维也纳,奥地利
(即将举行)上海双年展“禹步 - 面向历史矛盾性的艺术”,上海,中国
(即将举行)“喧哗”,上海昊美术馆,上海,中国
“鬼:2561”,曼谷,泰国
“共同的地图集:Orte des Gemeinschaffens”,Kunstraum Kreuzberg / Betanken,柏林,德国
“舌头山峰”,Backlit Gallery,诺丁汉,英国
“行者:步入未知”,国立国际美术馆,大阪,日本
“单手拍掌”,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美国
“面对冲击”,苹果艺术画廊,阿姆斯特丹,荷兰
复星艺术中心收藏展,海南,三亚,中国
第21届悉尼双年展,悉尼,澳洲
2017
Documenta radio, documenta 14,雅典,希腊和卡塞尔,德国
“光·合作用 - 当代亚洲同志议题展”,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
2016
巴塞尔艺术展迈亚密海滩展会,“光映现场”,迈亚密,美国
“Retrogarde”,芝加哥大学艺术博物馆,芝加哥,美国
“Ctrl+Alt”,Popup展览,史密森尼博物馆美国亚太裔中心,纽约
“When I have fears that I may cease to be, what you give in exchange for your soul“,多媒体步行,Frieze Art Fair,纽约
“听·香港”,香港文物探知馆专题展览厅,香港
“没有先例”,牛棚艺术村,香港
Fusebox Festival,德州,美国
“节奏博物馆”,Muzeum Sztuki,波兰
“Canon”,意象无限,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塞尔
国际Ferienkurse für Neue Musik,德国达姆施塔特
2015
“前后”,油街实现,香港
“我要食餐好”,油街实现,香港
“48HR incident”,4A当代亚洲艺术中心,悉尼,澳洲
“Change Seed”,当代艺术中心,西雅图,美国
2014
“天下无事,曼城亚洲艺术三年展”,曼彻斯特,英国
“China’s Changing Landscape”,北欧水彩艺术博物馆,瑞典
“Journal of a Plague Year”,Arko Art Center,首尔,南韩
“A Time for Dreams”,第4届莫斯科年轻艺术双年展,莫斯科博物馆,莫斯科,俄罗斯
“Distilling Senses: A Journey through Art and Technology in Asian Contemporary Art”,香港艺术中心,香港
“Prix Cube 2014, Le Cube centre de création numérique”,巴黎,法国
TonLagen当代音乐节,德累斯顿,德国
Transart节,波尔查诺,意大利
INSTALAKCJE 3 - Festiwal Instalacji Muzycznych,波兰
2013
“中国声音艺术特展”,西岸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上海,中国
“The Wizard’s Chamber”,Kunsthalle Winterthur,温特图尔,瑞士
“交叉口|异空间,何香凝美术馆”,深圳;高雄市立美术馆,高雄,台湾;澳门艺术博物馆;大会堂,香港
“因脑维新族:新媒体艺术的华丽旅程”,台北当代艺术馆,台北,台湾
“Violence and Poetics”,a.m. space,香港
琉森音乐节,琉森,瑞士
所获奖项
Prizes and Nominations
2018
艺术荣誉奖,香港艺术中心
2015
宝马艺术之旅
2013
艺术家年奖(媒体艺术) ,香港艺术发展局
2012
荣誉奖(电子音乐),Prix Ars Electronica
评委推荐奖(互动艺术),文化厅媒体艺术祭
2009
Brian M. Israel奖,纽约新音乐协会 (New York Society)
2007
彭博新秀艺术家奖
更多作品
Other Works
The Coffee Cantata (Institute of Fictional Ethnomusicology),2015
消音状况,行为、乐器、影像,2014
The Anatomy of a String Quartet,2014
暴力边界,2014
* 以上图片及资料
除特别标注外均由马凌画廊及艺术家提供
更多“喧哗”介绍,请持续关注昊美术馆。
往期推送请点击链接:
不想错过HOW的即时资讯?
请为我们点亮一颗星 ⭐️
步骤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