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勇:这辈子能把歌唱好就满足了 | 人物
文 | 陈茴茴
“我将化在难忘的四季里,我将化在熟悉的田埂上,那里就是我的身影,那就是咱的模样……”每次聆听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在歌剧《沂蒙山》中的唱段“再看一眼亲人”,记者都会有心头一震的感觉,眼泪瞬间涌进眼眶。9月24日至26日,由山东歌舞剧院制作的歌剧《沂蒙山》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这是继今年3月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展演后,这部原创歌剧再次给北京观众带来感动,也让更多观众开始熟悉并喜爱上剧中饰演孙九龙一角的歌剧演员杨小勇。
杨小勇演唱《沂蒙山》选段“再看一眼亲人”
与歌剧《沂蒙山》里健硕坚韧的“舅舅”孙九龙不同,卸下戏装,舞台下的杨小勇清瘦、时尚,脸上常挂着笑容。回看他出演的多部歌剧的剧照,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每个角色都不一样,甚至看不出是他一人所饰演。杨小勇似乎有这么一种魔力:演什么像什么。在歌剧《沂蒙山》中,他不仅在形象上演出了山东汉子的气概,更是凭借打动人心的演唱,在观众心中吹起一阵悸动的“麦浪”。
有血有肉的“孙九龙”
杨小勇饰演的孙九龙
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版本,《沂蒙山》的谢幕环节在布景、呈现方式上较之前进行了调整,杨小勇也给自己的角色设计了一个新细节:身穿粗布褂子、头戴灰蓝色八路军帽子的孙九龙走到台前定格后,摘下帽子露出原来的光头。他希望通过这么一个小动作,表现人物的两种层次感:掩护伤员、迷惑日本鬼子的八路军战士,朴实无华的村民孙九龙。一开始,有人提出这样设计会让这个人物太“文”,杨小勇的理解是:“我觉得孙九龙这个角色会有这种情怀,他大义凌然,为信守保护八路军战士的承诺毅然赴死。但作为一个人,无论谁在生命最后一刻都会有对世间、对亲人的依恋。我的这个动作是希望展现这些情绪的交织,令人物变得更丰满、更有血有肉。”谈到这里,杨小勇的声音突然哽咽。记者觉得,孙九龙这个角色,已然随着《沂蒙山》一场又一场的演出,深深融在了他的血液里。
出演孙九龙一角,对杨小勇来说有些偶然。原定演员因档期无法接演,《沂蒙山》导演黄定山向该剧作曲栾凯推荐了在上海歌剧院工作的杨小勇。之前虽然也曾出演原创歌剧,但因为工作范围和性格安静的原因,“杨小勇”的名字对这个圈子而言并不十分熟悉。首次见面,杨小勇为角色准备了两三种演唱方式,让栾凯听哪一种更好。这让栾凯非常惊讶,也惊叹于他的唱功。角色确定后,栾凯逢人便夸:“杨小勇的弱音唱得真好!”这样的磨合过程,是杨小勇在30多年歌剧生涯中养成的习惯,每次与作曲家交流,他都要准备好几种设计,与作曲家一同调整。
在山东第一次音乐联排,当地文化主管部门的一位领导前来《沂蒙山》剧组探班,听完杨小勇的演唱眼圈红了,他自己都没想到。作为剧中女主角海棠的舅舅,孙九龙这个角色的戏份并不算吃重,然而,借助剧情的铺垫、精湛的唱功、出色的表演,杨小勇让这个角色突围而出。山东首演、作为优秀剧目进京演出,每一次他饰演的孙九龙都收获了观众的好评。
从不会演戏到舞台奇迹
杨小勇饰演的屈原
歌剧《沂蒙山》演出后,很多观众对杨小勇这位“宝藏演员”津津乐道,殊不知他在歌剧圈中早有“唱功好、戏更好”的美誉。杨小勇在30多年歌剧生涯中,出演过《茶花女》《奥赛罗》《乡村骑士》《丑角》《屈原》《西施》等30多部中外歌剧。2004年,他在歌剧《奥赛罗》中因成功出演“亚戈”一角,获得当年白玉兰戏剧奖。他尤其喜欢“有性格”的角色,文如屈原,武如亚戈、孙九龙,都有着鲜明的人物特点和性格特征。曾有人评价:“杨小勇的声音震动性强,低音结实有力,中音富有核心,高音伸展舒畅,在音色与力度上有多种可能性进行明暗调配。同时,他对歌词的理解与人物的刻画都极其出色。”
杨小勇说,其实自己年轻时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的人,踏入歌剧行当之初,表演总是“慢半拍”,不被人看好。后来有机会参演一些诙谐幽默的轻歌剧,让他的表演得以锻炼并丰富起来。1996年,上海歌剧院排演歌剧《蝙蝠》,当时被认为不会演戏的杨小勇依然没有获得院里的青睐。这次他鼓足勇气向院领导自荐:“让我试试吧,说不定能给你惊喜。”排练几个月下来,他自己感觉“不知怎么开窍了”,看过《蝙蝠》的同事们也狐疑:“怎么杨小勇突然会演戏了?”原来,为克服自己表演上的弱点,除了舞台锻炼,杨小勇还经常去看话剧,或是躲在家里看大量电影,琢磨各式各样人物的表演。知名演员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这样能驾驭多面角色的演员令他着迷,他们饰演的角色也常常引发他思索——如何在舞台上通过自己的设计,更好地把握和展现人物。每次接到一个角色,排演前他都在脑海里给这个人物“画像”,他会根据这个形象去打造人物该有的语言和动作。2004年他接到《奥赛罗》的亚戈一角,有人表示不看好:“杨小勇演亚戈不合适吧,他太面善。”最后,舞台上的杨小勇用细微的眼神和肢体语言,精彩诠释了这个反派角色“坏到骨子里”的特点。起初不看好他的那个人看完《奥赛罗》后惊叹:“从来没有想到杨小勇这么‘坏’!”意大利导演马蒂亚也毫不吝啬地称赞他这段表演为“舞台上的奇迹”。
杨小勇饰演的亚戈
没有唱法只有风格
今年8月29日,由中国文联和中国音协共同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奋进新时代》大型原创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行,杨小勇与王传越、陈淼一起演唱了歌曲《奋斗的血脉》。这首主旋律歌曲杨小勇完成得非常出色。此外,以唱美声作品为主的杨小勇还赢得了歌剧《沂蒙山》女主角海棠的饰演者、女高音王丽达的称赞:“杨老师你的中文歌咬字真好!”剧组里很多青年演员在听过杨小勇演绎富有民歌色彩的唱段后,都感慨他演唱里的“弯儿拐得特别好”,韵味十足。杨小勇认为自己只是做到了本分,具备演唱各种风格作品的能力,是一个优秀歌唱家必备的素质。对于“唱法”,他始终坚持只有一种,就是科学的演唱方法,常说的“三大唱法”更多是作品风格的划分,“有风格无唱法”。区别只是有人适合唱这种,有人适合唱那种,根据嗓音条件决定更适合哪些类型的作品而已。
杨小勇一直活跃在歌剧舞台,排演西方歌剧时深深体会到了“coach”(音乐指导)对歌剧演员的重要性。他呼吁,我国应尽快培养既熟悉中文语言特点又懂得唱中文歌的本土“coach”,并形成规范、统一的中文咬字体系。“过去戏曲行当都有一套完整规则,戏曲可以传承多年也离不开这套规则,而目前在如何唱好中文歌、唱好原创歌剧的问题上,很多东西都只能靠歌者自己去琢磨。”他经常看到很多青年歌者因为搞不清基础问题而影响了演唱,这是一个亟需要解决的事情。
“耐得住”是人生标签
出生于重庆的杨小勇早年经历坎坷,年少时曾为生计在码头上挑煤。尽管生活艰辛,他仍憧憬着未来。爱好文学的他梦想当一名诗人或作家,《安娜·卡列尼娜》里那些词句优美的段落,至今依然随口就能背诵。听到有人说自己的声音好听,杨小勇萌发了唱歌的心思,每天回到自己的小阁楼上都会聆听收音机里的演唱再偷偷模仿。因为时代与机缘的关系,他几次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都失之交臂。努力考入文工团后,他到四川音乐学院学习,又从文工团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干部专修班学习三年,师从张仁清、周小燕等名师,最终凭借实力调入上海歌剧院,真正走上了歌剧舞台。
圈里了解他的人都说他“耐得住”,除了演出和一些教学活动外,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唱歌。别人休闲、娱乐、交际,他把这些时间用来练唱。杨小勇总说,自己起步晚,老天给他歌唱的时间比别人要少,他要抓紧时间。身边的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你在有限的时间里干了很多事情。”
舞台外的杨小勇喜欢安静,不爱交际,“事情一多自己就容易‘被弄乱掉’,没办法想事儿。”歌剧《沂蒙山》之前,甚至很多圈里人都不认识他。看到朋友忙到手机不离身、目不暇接的样子,杨小勇会问:“你怎么这么忙?”朋友感叹:“不忙别人就会把我忘了啊。”杨小勇开玩笑地说,“被人忘了”的状态,他习惯了几十年。或许,正是这种状态,给了他一颗淡然、耐住寂寞、琢磨专业的心。
杨小勇说,歌唱是自己喜欢的事情,耐住寂寞并不困难。但耐住寂寞并不等于消沉,该坚持的东西要坚持——业务能力绝对不能退,“越唱越好”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他喜欢自己现在的状态,轻松、自由,有喜欢的作品可以歌唱。心里没有那么多“想要”的东西,会轻松很多。这辈子能把唱歌这件事做好,他就满足了。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