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创作了《梨花颂》,从此和京剧作曲紧紧相连 | 人物
杨乃林
文 | 纪晨
10月3日,时隔十年,新版京剧《穆桂英挂帅》在上海大剧院献礼国庆;10月18日在清华大学上演时,清华管弦乐团、合唱团共同参与演出,现场氛围极其热烈。11月6日至10日,交响京剧《大唐贵妃》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参演剧目将登陆上海大剧院;11月23日、24日《大唐贵妃》还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
这两部作品都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杨乃林作曲。也许,提起杨乃林,很多观众并不熟知,但其创作的《大唐贵妃》中的插曲《梨花颂》可谓家喻户晓。
不识谱考上央音作曲系
1954年,杨乃林出生在天津一个热爱京剧的家庭。父亲杨金标开了家一分利包子铺,闲暇时间,很多票友都会聚集在此唱上一出戏。在这样的氛围中,杨乃林的哥哥姐姐们从小都学唱京剧,后来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都成为了专业京剧演员、演奏员。杨乃林5岁时,父亲决定让他学拉京胡。父亲严厉,不仅管教家里的几个孩子,连同家附近的孩子们,都一并管教。早晨,孩子们一起到海河边练习武术,回到家后再进行京剧唱念做打的练习,样样不落地学。1970年,16岁的杨乃林考上山西省京剧团,担任京胡演奏员。
1976年7月28日,因唐山大地震,杨乃林回家探望。这期间他收到团里的电报,让他速归。杨乃林回到太原,有同事在火车站等他:“快跟我去山西艺校,有北京的大学来招生,正在那儿考试呢。”同事没有多解释,直接带着杨乃林赶往考场。
到了现场,考生们各自带着自己的乐器,只有杨乃林因为直接从火车站赶来,什么都没准备。杨乃林本想和考官们说明情况就回团里,担任考官的音乐学专家董维松直接把他拉进了考场。
主考官除了董维松,还有作曲家徐源、戏曲音乐理论家吴锡林。三位考官拿着《红石峪》的总谱对杨乃林说:“我们看了你写的总谱,特别好。”《红石峪》是当地的原创作品,作曲另有其人,但因为当时还没有恢复高考,中央音乐学院下到基层招生,都是靠各地推荐。为了完成上级分派的任务,团里推荐了杨乃林,就把这部作品说成是杨乃林写的作品。
面对考官,杨乃林实话实说:“这个作品可不是我写的,我是拉京胡的,不仅不认识五线谱,简谱我都不认识。”但考官们怎么都不信,让他多多展示一下自己。出生于天津的他,除了京剧,对曲艺也极为擅长。他足足唱了一个小时后,考官说:“今天你先回去,明天带着琴再来考。”
第二天,杨乃林带着京胡回到考场,正准备拉,考官跟他说:“你不用拉了,昨晚我们去看了你们团的演出,你的演奏没的说,我们已经见识过了。再给我们展示些别的吧。”从小,杨乃林的父亲就喜欢买唱片,家里常常播放各种地方音乐。再加上在山西工作期间,杨乃林耳濡目染,也会唱很多地方民歌。于是,考官们点什么,杨乃林就唱什么。
终于结束了面试环节,让杨乃林没想到的是还有笔试。试卷发下来,上面是一阙歌词,考生们要为其谱曲。他再次向考官们说明,自己真的不识谱,考官们这才真的相信。一位考官把杨乃林带到考场旁边的屋子里说:“你来唱,确定了就告诉我,我帮你记谱。”对着歌词,杨乃林很快就有了旋律,考官帮他在谱纸上做记录,就这样杨乃林完成了中央音乐学院的考试。
1977年春节前夕,早已把这次考试抛在脑后的杨乃林,意外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让他3月1日到作曲系报到。
成为“中国精英班”一员
3月份开学,包括杨乃林在内,一共9位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学生进入作曲系。老师们从识谱教起,教他们弹钢琴以及各门音乐理论课。之后,他们跟着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一起入校,这届作曲系后来被称为“作曲系神话”“中国精英班级”,培养出了陈其钢、郭文景、叶小钢、谭盾等日后蜚声海内外的多位作曲家。为了更好地培养作曲人才,也考虑到先进来的9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当时学校的办学条件局限,学校安排了最好的教师,将这9位1977年3月入学的学生带到中央音乐学院太舟坞校区,进行近乎封闭式的集中教学。一年后,9位学生才回到鲍家街本校。除了正常的大课外,还时常有各专业的老师给他们“开小灶”。
1981年7月,杨乃林即将大学毕业。在填报志愿时,他的第一志愿是回到山西省京剧团。没想到校方希望他留校任教,一心想要投身京剧音乐创作的杨乃林申请到民乐系创研室工作。半年后,学校教师资源调整,他回到作曲系。就这样,杨乃林从大学毕业到退休,在作曲系教了30多年的和声课。
2014年时,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文景的建议下,作曲系新设戏曲作曲专业的硕士方向,由郭文景负责西洋作曲的教学,即将退休的杨乃林负责京剧与西方作曲法的结合。本着宁缺毋滥的录取方针,自专业创立以来,2016年录取两位学生,今年9月才有第三位戏曲作曲专业的学生入学。
找到京剧与西洋作曲结合点
1990年12月至1991年1月,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活动在京举行。在闭幕式上,中央电视台的制作团队邀请梅葆玖演唱《海岛冰轮初转腾》,现场要求这个节目要有合唱、乐队伴奏,同时还要配合歌舞表演。负责这台晚会的音乐编辑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工作过,知道杨乃林对京剧十分了解,就推荐他来负责《海岛冰轮初转腾》的音乐改编。闭幕式上,梅先生的演出大获好评。之后梅葆玖想,既然这个作品可以改编,那梅兰芳先生其他的经典作品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改编呢?梅葆玖通过张延培找到杨乃林。经三人商讨,选了梅兰芳的经典作品《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游园惊梦》《太真外传》中的经典唱段,依然由杨乃林负责改编。
1995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参照此前已有的现代京剧与交响乐队合作的版本,打算为改编的这四折戏出唱片,但梅葆玖对传统京剧经典唱段用交响乐队伴奏是否合适还是有所顾虑。同时,由于不知道传统京剧伴奏方式能否适应现代的录音方式,梅葆玖便邀请杨乃林担任这张专辑京胡的演奏,张延培演奏二胡。作为艺术探索实验,这张专辑当时只发行了二百张。梅葆玖不敢声张,也不敢对外宣传报道。家住东四的梅葆玖,是附近书店的常客,和书店的负责人也相识,就问他能否把这张专辑放在店里出售。负责人不仅立马答应,还在书店里举行了一场签售会。
因为没有对外宣传,这次签售会只有当日刚好在书店里的顾客有幸参与其中。当天下午,这张《梅派藏珍》只卖出了十几张。七八年之后,随着京剧与交响乐队结合的方式逐渐被京剧戏迷接受,当年的大胆之举——这张《梅派藏珍》成为了千金难求的经典之作。这时人们才得知,原来早在多年前,梅先生就已经开始探索京剧的发展,而这些经典唱段的改编,都出自杨乃林之手。
《梨花颂》走入寻常百姓家
梅葆玖演唱《梨花颂》
2001年,梅葆玖带领剧作家翁思再、导演郭晓男、作曲家杨乃林,将梅兰芳的《太真外传》《贵妃醉酒》等重新改编创作,打造了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该剧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时,梅葆玖和张学津担纲主演。当时很多媒体、业内人士评价《大唐贵妃》是“戏中有新,新中有根”。
其后,不知是谁将《大唐贵妃》的主题曲《梨花颂》的视频发布在了网络上,渐渐地,开始有很多人在各种比赛、演出中演唱《梨花颂》。梅葆玖也十分钟爱《梨花颂》,在很多场合下都选择演唱这首作品。
2005年,梅葆玖再次邀请杨乃林创作全本《贵妃醉酒》和《太真外传》。宋柯的“太合麦田”负责此次录音发行,顶尖的戏曲演奏家、录音技术人员参与专辑录制,使得这套唱片具有发烧级的品质和极高的音乐性,是现代意义上的音乐产品。
从此,杨乃林和京剧作曲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各种大型活动、春节联欢晚会等,都会请他创作“京歌”。他还陆续与国家大剧院合作了《赤壁》、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上海京剧院《情殇钟楼》、国家京剧院《曙色紫禁城》等大型原创剧目。杨乃林还参与了专辑《中国京胡》的录制,其中B面的所有曲目都是由他演奏的。这张专辑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张京胡专辑。
2016年4月25日,梅葆玖先生离世。去世前一个月,梅先生一直处在昏迷状态,只有在播放《梨花颂》时才有微弱的反应。梅先生对《梨花颂》的喜爱,也让世人把对梅先生的爱投入到了对《梨花颂》的喜爱上。
今年夏天,历经三年打磨的《梨花颂——杨乃林创作京剧作品选》出版。专辑收录了杨乃林近20年来创作的新京剧作品以及大型剧目的主题唱段15首,其中还包括一首根据周总理诗词《大江歌罢掉头东》创作的作品。杨乃林希望通过这张专辑,让更多当下的年轻人了解京剧,了解传统文化。
- THE END -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
快手、抖音账号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