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称莲:只要想 我们一定会找到亲子沟通的好方法
女儿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她的奶奶来北京看病。我和先生突然一下子忙了起来,白天忙工作,晚上照顾奶奶,周六日也要带着奶奶去跑医院。这样一来,我们就都顾不上女儿了。本来每周一次的家庭日活动也被迫取消了,每天晚上三个人一起的游戏时间也没有了。
一天晚上,先生很晚才从外面回来,看到床头柜上放着女儿给他的一封“信”,这“信”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张小纸片。
当时女儿已经入睡。先生心疼地看了看可爱的女儿,赶紧写了一封回信,给她解释了爸爸和妈妈最近冷落她的原因,并对她表示了歉意。写好后,放在了她的写字桌上。
从此,女儿有什么心思,又没有机会跟爸爸妈妈当面诉说的时候,就用这种“传纸条”的方式,而且几乎每次都会注明:“速回信!”我们也谨遵承命,每次都认真写回信。
后来,先生提议:我们不妨在家建立一个“家庭邮局”,设立三个“邮筒”,大家可以互相写信,写给谁的信就“投”到谁的“邮筒”里。于是,我把一个有三个口袋的挂袋挂在了一个门上,这三个口袋的外面由女儿画上头像并分别写上我们三个人的名字。
很长一段时间,我家的“邮局”业务非常繁忙,我几乎每个星期都可以收到来自女儿的来信,有时甚至一星期可以收到两封三封信。起初,女儿因为用文字表达不到位,多半时候都用图画代替,那些可爱的小图片,到现在想起来都让我觉得温馨无比……
这种沟通方式用于亲子关系的和谐效果非常神奇。刚开始的时候是女儿先给我们写信,我们回信。后来我们也会主动写给女儿,告诉女儿我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等,甚至我们看到的好文章或者笑话等也会剪辑下来放进女儿的“信箱”。尤其是在有情绪的时候,我们用这种方式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一般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而且把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转化成文字写出来,会理智得多。因此,女儿总是读信写信,好几年都乐此不疲。
几年下来,女儿写给我们的信从图画变成了文字,这些文字越写越长,有的分明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看样子,家长和孩子之间互相写信,不仅加强了亲子互动,也锻炼了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女儿小时候,我家除了这个“邮箱”之外,还有一个不错的利用文字的沟通方式。
女儿五年级的时候,我们准备了一个笔记本,并把这个本子命名为“家庭日记本”,在这个日记本上,每个人都可以随意写下家里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看法,别人可以在后面写评论。那个时候,网络上流行所谓的“火星文”,调皮的女儿的留言里经常满篇的网络符号,让我和她爸爸莫名其妙又往往忍俊不禁。
这个本子好比我家的“BBS”,记下了许多当时家里发生的好人好事,比如一次我病了,让女儿给我拿药,她不仅给我拿了药,还把放药的抽屉收拾得整整齐齐。第二天我便在“BBS”上大书特书这件事情,先生也在“跟帖”中对女儿表示了欣赏和表扬。在这篇后面没看到女儿的“跟帖”,但我相信女儿翻看的时候,一定会对爸爸妈妈的表扬肯定有感觉,在别的事情上也会表现得更好。
“BBS”上也会对一些“大事”进行讨论。比如女儿五年级结束的时候,她的好朋友佳琪转学到另外一个小学了。临走前,佳琪开了Party,邀请几个好朋友一起玩。然而在那天之前,我就跟别人约好了要给女儿做一个英语测试。两件事凑一起,我就说服女儿去参加了我们约好的事情,而没有让她参加佳琪的Party,想着等我们从那边回来还可以再跟佳琪见一面。结果,等我们回来,佳琪已经离开了。当时,女儿特别伤心,就在“BBS”上写了一段话,把她当时的情绪写了出来。临了,还画了一个正在大哭的小姑娘。
看了女儿这个楼主发的“帖子”,我在回复里对我的做法进行了反思,但也告诉女儿人生总会遇到许多十字路口,需要做出痛苦的抉择。这次虽然没有跟参加佳琪的告别parety,但是英语测试则有另外的收获。我还告诉女儿,和佳琪的友谊还很长久,补救的机会还会有很多,且列出了几种不同的方式。一来一去,事情一说开,女儿的情绪就好多了。
这个“BBS”大约存在了两年。和“邮筒”比起来,我更喜欢这个“BBS”,因为更加开放,大家的所思所想可以展现在一页纸上。而且这样的本子便于保存,过一段时间以后,大家一起互相翻翻,感觉很温暖。事实上,这个本子一直到现在,我和先生过一段时间都会拿出来看看,每当看到这些,孩子小时候的事情就会历历在目,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了。
到了中学以后,女儿就不太爱参与诸如“邮筒”、“BBS”这样的“雕虫小计”,开始自己把日记本藏起来,不让我们了解她心里的想法了。但是,她还是愿意时不时地给爸爸或者妈妈写封信,提出她的要求。或者她在我们这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也会写封长信摆事实讲道理来达到说服我们的目的。这招非常灵验,每次女儿的长信过来以后,矛盾很快就会化解。
我自己感觉,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效果。我家的文字交流,也是在面对面交流“功能不良”的情况下才会采用。不过,这种方式从家庭和谐方面来讲,确实避免了许多冲突,功利一点来说,确实还提高了女儿的写作能力。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他的内心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这要求家长也要跟着成长,变换自己和孩子互动的方式,否则便会引发新的冲突。我就亲眼看到一个上初中的女孩对妈妈说:“你当我还是三岁小女孩呢!”而那位妈妈则说,其实她一直这么跟孩子说话的,原来女儿听得好好地,如今则行不通了。所以说,家长这个岗位是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
无论如何,因为爱,只要想,我们就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家的亲子沟通方法的。
(注:本文首图来自网络并改编,我们当时用的就是类似这样的挂件,其他两张都是我们保存的真实物件。)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
还可以阅读更多优质文章哦
百城千群万里书香活动,正在进行时……
这么赞的活动,赶快来加入吧!
参加百城千群大咖微课 | 回复公众号 报名